频年独对鸳鸯绮,计日双飞鹦鹉洲。
频年独对鸳鸯绮,计日双飞鹦鹉洲。

sòng--zhāng

pínniánduìyuānyāngshuāngfēiyīngzhōu

张继

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白华¹(jiān)²兮,白茅³束兮。之子之远,俾(bǐ)我独兮。
译文:芬芳菅草开白花,白茅束好送给他。如今这人去远方,使我孤独守空房。
注释:¹白华:即“白花”。²菅: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³白茅:又名丝茅,因叶似矛得名。⁴之远:往远方。⁵俾:使。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英英¹白云,露²彼菅(jiān)茅。天步³艰难,之子不犹
译文:浓浓云雾空中飘,沾湿菅草和丝茅。我的命运多艰难,他还不如云露好。
注释:¹英英:又作“泱泱”,云洁白之貌。²露:指水气下降为露珠,兼有沾濡之意。³天步:天运,命运。⁴不犹:不如。一说不良。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biāo)¹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²伤怀³,念彼硕人
译文:滮水缓缓向北流,浸润稻田绿油油。边号边歌心伤痛,思念那人在心头。
注释:¹滮: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²啸歌:谓号哭而歌。³伤怀:忧伤而思。⁴硕人:高大的人,犹“美人”。此处当指其心中的英俊男子。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qiáo)¹彼桑薪(xīn)²,卬(áng)³烘于煁(chén)。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译文:砍那桑枝作柴薪,烧在灶里暖在身。想起那个健美人,实在让我伤透心。
注释:¹樵:薪柴,此处指采木为樵。²桑薪:桑木柴火。³卬:我。女子自称。⁴煁:越冬烘火之行灶。劳:忧愁。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鼓钟¹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cǎo)²,视我迈迈³
译文:宫内敲起大乐钟,声音必定外面闻。怀念使我神不宁,你却视我如路人。
注释:¹鼓钟:敲钟。鼓,敲。²懆懆:愁苦不安。³迈迈:不高兴。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有鹙(qiū)¹在梁²,有鹤在林³。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译文:丑恶秃骛在鱼梁,高洁白鹤在树林。想起那个健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注释:¹鹙: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²梁:鱼梁,拦鱼的水坝。³鹤在林:鹤为高洁之鸟,反在林,比喻所爱之人已远离去。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鸳鸯在梁,戢(jí)其左翼¹。之子无良,二三其德²
译文:一对鸳鸯在鱼梁,嘴插翅下睡得香。可恨这人没良心,转眼之间把我忘。
注释:¹戢其左翼:鸳鸯把嘴插在左翼休息。²二三其德:三心二意,指感情不专一。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有扁¹斯石,履²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qí)³兮。
译文:扁扁平平乘车石,虽然低下有人踩。恨他离我如此远,让我痛苦实难挨。
注释:¹有扁:即“扁扁”,乘石的样子。乘石是乘车时所踩的石头。²履:踩,指乘车时踩在脚下。³疧:因忧愁而得相思病。

  此诗八章,每四句为一章。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这里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哀伤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忧思成疾。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4-507

báihuā

míng xiānqín 

báihuājiān báimáoshù zhīzhīyuǎn  
yīngyīngbáiyún jiānmáo tiānjiānnán zhīyóu 
biāochíběiliú jìndàotián xiàoshānghuái怀 niànshuòrén 
qiáosāngxīn ánghōngchén wéishuòrén shíláoxīn 
zhōnggōng shēngwénwài niàncǎocǎo shìmàimài 
yǒuqiūzàiliáng yǒuzàilín wéishuòrén shíláoxīn 
yuānyāngzàiliáng zuǒ zhīliáng èrsān 
yǒubiǎnshí zhībēi zhīzhīyuǎn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晓来天气浓淡¹,微雨轻洒。近清明²,风絮(xù)巷陌³,烟草池塘,尽清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yā)。是处丽质盈盈¹⁰,巧笑¹¹嬉嬉,争簇(cù)秋千¹²架。戏彩球罗绶¹³,金鸡芥(jiè)¹⁴,少年驰骋(chěng),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¹⁵、繁弦¹⁶声和雅¹⁷
译文: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注释:¹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²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³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⁴烟草:烟笼芳草。⁵匀开:均匀地抹开。⁶宫腰:指楚宫腰。⁷亚:通“压”,低垂的样子。⁸是处:到处。⁹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¹⁰盈盈:仪态美好。¹¹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¹²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¹³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¹⁴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¹⁵脆管:笛的别称。¹⁶繁弦:繁杂的弦乐声。¹⁷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向名园深处,争抳(nǐ)¹画轮,竞羁(jī)²宝马。取次³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suō),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chà)。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shē)。恣(zì)幕天席地,陶陶¹⁰尽醉太平,且乐唐虞(yú)¹¹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¹²谢。对绿蚁翠蛾¹³,怎忍轻舍。
译文: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¹抳:停止。²羁:束缚,此指拴马。³取次:随便。⁴姹:美丽。⁵争似:怎似。⁶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⁷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⁸恣:放纵。⁹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¹⁰陶陶:和乐的样子。¹¹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¹²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¹³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翠娥,泛指美女。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清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9-13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62-266

pāoqiú··xiǎoláitiānnóngdàn--liǔyǒng

xiǎoláitiānnóngdànwēiqīngjìnqīngmíngfēngxiàngyāncǎochítángjǐnkānhuàyànxìngnuǎnzhuāngliǎnyúnkāiruòliǔkùngōngyāoshìchùzhìyíngyíngqiǎoxiàozhēngqiūqiānjiàcǎiqiúluóshòujīnjièshǎoniánchíchěngfāngjiāo绿zhànduànlíngyóuzòucuìguǎnfánxiánshēng

xiàngmíngyuánshēnchùzhēnghuàlúnjìngbǎoluólièbēipánjiùfāngshù绿yīnhóngyǐngxiàsuōwǎnzhuǎnfǎngyīngjiāoyànchàcùnzhūpiànzhēngshìnónghuānjiàrènměijiǔshíqiāndòuyǐnjiéréngjiějīndiāoshētiāntáotáojǐnzuìtàipíngqiětángjǐnghuàxìnyànyángtiānkànwèijuéyīnghuāxièduì绿cuìézěnrěnqīngshě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¹
译文: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踏鸿踏在雪地吧。
注释:¹“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译文: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踏,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老僧¹已死成新塔,坏壁²无由见旧题。
译文: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注释:¹老僧:即指奉闲。²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僧舍并题诗僧壁。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jiǎn)¹嘶。
译文: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注释:¹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飞鸿远去之后,除了在雪泥上偶然留下几处爪痕之外,又有谁会管它是要向东还是往西呢。作者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对人生的见解。用雪泥、鸿爪作喻,较之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要形象、蕴藉得多。根据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记载,这个比喻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苏轼的比喻非常生动、深刻,在宋代即被人称道,并被作为诗人“长于譬喻”的例证之一。“雪泥鸿爪”这个成语也就一直流传至今。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前四句不但理趣十足,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

  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

  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著 .宋诗鉴赏举隅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60 .
2、 王锺陵 .古诗词鉴赏 :四川出版集团 ,2007 :261~262 .
3、 张剑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164~166 .
4、 傅明伟 .中华千古名篇赏析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196~197 .

yóumiǎnchíhuái怀jiù

shì sòngdài 

rénshēngdàochùzhī yīngfēihóng鸿xuě 
shàngǒuránliúzhǐzhǎo hóng鸿fēidōng西 
lǎosēngchéngxīn huàiyóujiànjiù 
wǎngháifǒu chángrénkùnjiǎn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永夜¹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²,月将沉。
译文:漫漫长夜你撇下我去了哪里啊?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紧紧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
注释:¹永夜:长夜。²眉敛:指皱眉愁苦之状。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争忍¹不相寻?怨孤衾(qīn)²。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译文:怎么忍心不苦苦追寻你啊?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释:¹争忍:怎忍。²孤衾:喻独宿。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着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zhōngqíng··yǒngpāorénchù--xiòng

yǒngpāorénchùjuéláiyīnxiāngyǎnméiliǎnyuèjiāngchén

zhēngrěnxiāngxúnyuànqīnhuànxīnwèixīnshǐzhīxiāngshēn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这是一首应制的七言歌行,记述武后访问龙门之事。史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此诗的几个词语需要解释。“黄道”是太阳的轨道,因此也就是帝王之道。“鼎”是王朝正统的象征。“瑶池”是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的地方,这里暗示过度奢侈或纵欲的要求。

  宋之问赞美武后的出游,用了许多较早的京城歌行的技巧,但他将夸张的描写诗句连接成近于叙述的形式,显得更加复杂。七世纪七十年代的京城诗人从京城赋中借来结构,以某种讽喻或否定的反应修饰他们对声色之美的赞扬。这种结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甚至是危险的。可是,诗人仍然需要以某种道德评论结束诗篇,所以宋之问在结尾赞美了武周政权的正统性及道德力量。

  这首诗不时出现宫廷宴会诗的惯例。最先出现的两句七言诗(第五、六句)不对偶,但是随着诗人开始描写风景,各联诗就完美地相配了。诗人也未放弃宴会结束的长段描写,落日和淹留的快乐都写得与宴会诗一样得体。这种华美的描写风格一定曾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杜甫在安禄山叛乱后,回忆唐朝失去的繁盛时,常常哀伤地模仿这种宫廷描写风格。

lóngményīngzhì--sòngzhīwèn

宿fēnāiliúyúnchéngquē

liǔxīncuìyuànshùhuāxiān

luòyánghuāliǔshínóngshānshuǐlóutáiyìngzhòng

qúngōngcháoxiángfèngtiānzichéngchūnxìngzáolóng

záolóngjìnchūwángchéngwàicónglínlángyōngxuāngài

yúnhǎncáilínshuǐqiáotiānxiāngshānhuì

shānzhǎnyánduànliánqīngliúchéngchèchuān

yànyáoyáo绿shàngxīngkāncuìwēibiān

céngluánjiùzhǎngqiānxúnyuǎnchūfēibǎizhàngquán

cǎizhàngjīngràoxiāngxiàniǎndēnggāowàngluò

dōngchénggōngquēzhāohuínányánggōuchéngshūcuò

línxiàtiānxiāngbǎotáishānzhōngchūnjiǔwànniánbēi

wēifēngxiánghuāluòxiānchūmíngruìniǎolái

niǎoláihuāluòfēnchēngshāngxiàn寿shòuyānxiá

yānliújǐngxiéshíguānyóuzhùyúnchē

niǎoliúfāngcǎolóngqīnqīnyìngwǎnhuā

qiānchéngwànluánchūshuǐjìngshānkōngyánjǐng

jiāowàixuānxuānyǐnkànrénqīngdōunánwàngshǔchēchén

xiāoshēngyǐnyángwénhuángdàojiāzhōuhuíchén

xiānwángdìngdǐngshānbǎomìngchéngzhōuwànxīn

huángshìyáochíshíláiguānnóng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