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谈经史,江楼坐夜阑。风声吹户响,灯影照人寒。
相见谈经史,江楼坐夜阑。风声吹户响,灯影照人寒。
俗薄交游尽,时危出处难。衰年逢二妙,亦得闷怀宽。
俗薄交游尽,时危出处难。衰年逢二妙,亦得闷怀宽。

zèngzhāngyuán--zhāng

xiāngjiàntánjīngshǐjiānglóuzuòlánfēngshēngchuīxiǎngdēngyǐngzhàorénhánbáojiāoyóujǐnshíwēichūchùnánshuāiniánféngèrmiàomèn怀huáikuān

张继

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钓鱼台¹,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²济世才,犯刘阮(ruǎn)³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zhāi)笑我,我笑酸斋。
译文:严子陵隐居的钓鱼台已经十年都没去了,野鸥都在猜想我到那儿去了。白云飘忽在青山上面,我对着美酒开怀畅饮。虽没有伊尹周公的来也之才,但对酒的嗜好却超过了刘伶阮籍等竹林七贤。对吟诗的爱好不在李白杜甫之下。贯云石嘲笑我,我羡慕贯云石。
注释:殿前欢:指双调曲名。¹钓鱼台:指东汉严子陵隐居的钓台。²伊周:伊尹和周公,伊尹是商朝开国名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朝的辅佐大臣。³刘阮:即刘伶与阮籍,同是“竹林七贤”中人物。刘伶字伯伦,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阮籍字嗣宗,与刘伶同是“竹林七贤”之士,两人都嗜酒如命。⁴酸斋:贯云石号酸斋,这首曲子是和贯云石(殿前欢·畅幽哉)所作。
晚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¹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二十年多少风流²³,花落花开。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译文:在西湖的孤山上,野猿不断的嚎哀,叫我赶快回家乡。二十年来有多少,异常杰出的人物,随风雨花落花开。遥望那高耸云霄,中兴名将拜将台。袖藏满天星斗,心怀安邦妙策,攻破那烟花风月迷魂寨。贯云石讥笑张可久,张可久讥笑贯云石。
注释:¹晚:作“唤”通假字。²风流:风流人物,俊杰。³怪:异常人物。⁴拜将台:借用东汉显宗时代二十八位中兴名将图像绘画于云台之事。⁵袖星斗:袖藏满天繁星。这句的意思是,怀有安邦兴国妙策,喻指辅国大臣。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钓鱼台,即浙江富春江畔名隐士严子陵之钓鱼台。“野鸥猜”,典出《列子·皇帝》:“海上之人有好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此典本说人若有世俗机巧之心,鸥鸟则不肯与之做伴。此句有自愧之意,自己为了生活,长期寄身官场潜规则的想法,不如酸斋清俊脱俗。“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今日终于重上钓鱼台,只见白云悠悠,青山隐隐,忍不住开怀畅饮。“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畅饮过后,张可久审视平生,觉得自己俗心未绝,尚称不上真正的隐士。扪心自问,自己尽管长期寄身官场之中,却并无伊尹、周公那样的安邦济世之才;尽管喜欢饮酒,却又不如刘伶、阮籍那样忘情;尽管终生填词作曲,但那些“清词丽句”早被李白、杜甫用完了,自己仅能拾其牙慧、替其还“债”而已。这三句的“自我检讨”,看似自嘲意味甚浓,实则暴露了张可久内心深处说不出来的酸楚:回首人生,竟无一事可引以自得!

  “晚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猿啼,声噭噭,又高又急,似哭似号,为哀音。郦道元《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西湖山上,野猿哀啼,声音急切,唤我归去。“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二十年来,多少风流人物辈出。但时间兀自向前,不论是谁,都如花落花开般消长,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因此,生命从来无须固执。“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然而,当目光转向那高耸入云的中兴名将拜将台时,终难抑制内心充溢的壮志。星汉灿烂,皆藏我袖;安邦妙策,皆著我心;而那烟花风月迷魂寨,能奈我何!“酸斋笑我”,酸斋早已体会到退隐之乐,看到我此时既羡慕又扭捏的样子,心领神会,故而不免“笑我”。“我笑酸斋”,这个“笑”字里隐含的情感很复杂。它既是一种畅快的笑,自己受酸斋影响,欲步酸斋之后,自然也就笑出声来。它又是一种羡慕的笑,有多少人能像酸斋那样无忧生活,顺应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欢喜的事呢?它还是一种含而不露的苦笑,自由是酸斋的,我什么都没有,还必须为了生活继续在宦海淹留。“我笑酸斋”张可久只在笑。不着一言,却胜千书。

参考资料:
1、 肖俊玲.张可久《殿前欢·次酸斋韵》赏析[J].语文月刊,2014年07期
君马黄,我马白。
君马黄,我马白。
译文:你的马是黄色的,我的马是白色的。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译文:马的颜色虽然不同,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共作游冶盘¹,双行洛阳陌。
译文:我们一起来游乐玩耍,双双行驰在洛阳的街头巷陌。
注释:¹盘:游乐。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长剑既照曜(yào),高冠何赩(xì)(hè)
译文:我们都腰挎明闪闪的宝剑,戴着修饰鲜丽的高高的帽子。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各有千金裘(qiú),俱为五侯¹客。
译文:都各自拥有千金裘,都是五侯的门客。
注释:¹五侯:河平二年,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王商等五位为侯,世称五侯。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è)
译文:即使是猛虎,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壮士有时也会陷于危难之中。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相知在急难¹,独好亦何益。
译文: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深厚,才能成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注释:¹急难:指兄弟相救于危难之中。

  汉乐府鼓吹歌十八曲之《君马黄》歌辞为:“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按明人胡震亨解释,这是一首隐言交友不终,各奔东西的诗歌。但“后人拟者,但咏马而已”,似未解其意。诗人李白不但深得其解,而且加以发明之,借以歌颂朋友相知相救的生死友谊。

  开头四句咏马起兴,以马色之不同作反衬,言人心之无猜。马色一“黄”一“白”,对照鲜明;马色与人心相比,一异一同,相得益彰。接下二句承上而来,写“我”与友人骑马外出游乐,双双行进在洛阳路上。洛阳是东汉的京城、唐代的东都。那里市井繁华,名胜林立,是游冶之佳处。“双行洛阳陌”一句不仅点明此行之豪壮,而且表现了行影不离之友谊。这好似李白与杜甫的交游:天宝三载(744)三月,李白得罪了高力士被放出翰林院之后,曾到过洛阳一次。当时杜甫也在洛阳。于是两位大诗人相会了。从此他们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翌年,杜甫在齐州所作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那虽是他俩同游历下的情景,但从中也可想象到他们当初在洛阳相识时,也是一见如故、情同手足的。

  下二句为了渲染人物之显赫,还描写了他们的衣着和饰物:佩着长长的宝剑,闪闪发光;戴着高高的红冠,十分耀眼。这样的装饰,不仅表现了外在美,而且揭示了他们超凡的精神世界。爱国诗人屈原在《九章·涉江》诗中说:“带长剑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他之所以“好此奇服”,是因为怀信侘傺,不见容于世,故迥乎时装以示超尘拔俗。李白与屈原千古同调,所以其崇尚也有相似之处。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二句一从经济着笔,一从政治落墨,意在表现他俩不寻常的社会地位。以上二句极言他俩家资丰厚,靠山坚实。

  “猛虎落陷阱,壮士时屈厄”二句转写友人遭到了不幸:正像奔突的猛虎有时不免误入陷阱一样,壮士也会遇到暂时的困迫。猛虎乃兽中之王,啸震山岗。落难亦不落威。此句以猛虎作比,言壮士落难后仍不失当年之威风。

  最后两句紧承上句诗意,既是对落难朋友的回答,也是诗人情志的抒发。“相知在急难”一句正体现了“危难见真交”的至情。俗语云:“人在难处思亲朋。”能急友人之难的人才是真正的“相知”,所以诗的最后说:一个人自顾自身修好,那会有什么益处呢!此句似他问似自语,余意不尽,惹人深思。

  这首诗虽然以乐府为题,写汉地言汉事,但诗的主旨却是为了以汉喻唐,即通过咏史来抒发诗人贵相知、重友谊的襟怀和赞颂朋友间彼此救助的美好情操。

  此诗采用乐府体,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而且融进了李白诗歌所特有的豪放风格。语言明快而活泼,格调清新而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豪宕之情。因此,高棣说:“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第三卷《正宗》)

  李白感情充沛,瞬息万变。为适应感情表达的需要,他的诗在结构上也变幻多端。此诗也如此,言事抒情既一气呵成,又抑扬有致。开头至“俱为五侯客”,是平叙,但调子步步升高,至“长剑”以下四句蓄势已足,然后突然一转——“猛虎落陷阱”,好似由高山跃入深谷,诗调变为低沉。最后二句调子又一扬,既承且转,似断实联。全诗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参考资料:
1、 常捷.豪放雄奇 跌宕生姿——读李白《君马黄》.课外语文,2013,Z1.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89-192

jūnhuáng

bái tángdài 

jūnhuáng bái 
suītóng rénxīnběn 
gòngzuòyóupán shuāngxíngluòyáng 
chángjiànzhàoyào gāoguān 
yǒuqiānjīnqiú wéihóu 
měngluòxiànjǐng zhuàngshíè 
xiāngzhīzàinàn hǎo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幽兰生前庭,含薰(xūn)¹待清风。
译文: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注释:¹薰:香气。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清风脱然¹至,见别萧艾(ài)²中。
译文: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注释:¹脱然:轻快的样子。²萧艾:指杂草。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行行¹²故路³,任道或能通。
译文: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
注释:¹行行:走着不停。²失:迷失。³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⁴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¹
译文: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注释:¹鸟尽废良弓: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yǐnjiǔ ·yōulánshēngqiántíng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yōulánshēngqiántíng hánxūndàiqīngfēng 
qīngfēngtuōránzhì jiànbiéxiāoàizhōng 
xíngxíngshī rèndàohuònéngtōng 
juédāngniànhuán niǎojìnfèiliánggōng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¹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²。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³(pín)轻笑浅。
译文: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注释:¹放:露出。²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³约略:大概,差不多。⁴颦:眉毛。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¹,小艳疏(shū)²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³,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sháo)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译文:一年春光最好之时,不在繁华盛开的时候,那小小的花朵,疏淡的香味最为娇媚温柔。到了清明前后,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注释:¹浓芳:繁花浓艳。²疏香:借指梅花。³乱:热闹,红火。⁴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⁵但莫管:只是不要顾及。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景致的词,意在提醒至们及早探春,不要遗忘了之后的梅花。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至便青眼。”首二句描写初春天气,积雪融化,天气放晴。“杨柳于至便青眼,”至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可见词语语意双关,既写初生的柳叶似眼,又巧用“青眼”一次,以示柳对至的好感。"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这首二句便写梅花,词至将梅花拟至化,说它“风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称“一点梅心”。后面两句将梅与柳结合起来描绘,柳与梅一低颦,一浅笑,相映成趣,含无限风致。

  下片说理,情理交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承上启下。“小艳疏香”说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条稀疏。“娇软”也一样,只是“娇”偏重写梅,“软”偏写柳。“浓芳”二字则下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清明时候,春光烂漫,百花争妍。但百花盛开,反使至感到“无复新意”,况且胜极而衰,春光最盛时,春天也便要逐渐消散了,所以说:“已失去了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词至劝至们及早游春,不要坐等美好时光的流逝。

  这是一首惜春词,意在让至们及早探春莫留遗憾,也寓意着让至们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湖北:长江出版社,2009:204-205
2、 思履.宋词三百首白银版.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175-176
3、 诸葛忆兵.宋词名篇赏析.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106-107

dòngxiān ·xuěyúnsànjìn

yuányīng sòngdài 

niánchūn wéiméiliǔjiānwèizuìshēn zhìyīnghuālànmànshí chūnshuāichí shǐ使rénxīn zuò dòngxiān  shǐ使tànchūnzhězhī hòushízhīhuǐ 

xuěyúnsànjìn fàngxiǎoqíngchíyuàn yángliǔrénbiàn便qīngyǎn gèngfēngliúduōchù diǎnméixīn xiāngyìngyuǎn yuēlüèpínqīngxiàoqiǎn 
niánchūnhǎochù zàinóngfāng xiǎoyànshūxiāngzuìjiāoruǎn dàoqīngmíngshíhòu bǎiqiānhóng huāzhèngluàn shīchūnfēngbàn zǎozhànsháoguānggòngzhuīyóu dànguǎnchūnhán zuìhóngnuǎn 

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zhēn)¹声住,蛩(qióng)韵切²,静寥(liáo)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què)³,秋愁雁堞(dié),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译文:捣衣的砧声已住,蟋蟀的叫声急促。静悄悄紧闭房门掩住了凄清的秋夜。心愁国事,身在异地秋愁怎样排解。奔波劳碌,时光飞逝,常有人生如梦的感觉。仰望今夜驿站上空的明月,是它牵起我十年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而迫切。
注释:泊罗阳驿:泊,暂住,寄宿。驿,驿站,古时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罗阳,地名,故址不详。¹砧:捣洗衣服的垫石。²蛩韵切:蟋蟀的叫声急促。蛩,蟋蟀。³凤阙:原为汉代的宫阙名,后用为皇宫的通称。这里指京城,朝廷。⁴雁堞:堞,城墙上的矮墙,雁堞即城墙上雁阵状的墙垛。这里代指城池。⁵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明作者人生如梦的感觉。⁶邮亭:即驿站。

  这首小令写秋夜寄居驿站时的感触和情思。小令以物动显景静,以景静衬心乱,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游子脉脉不忘的乡情。全曲清丽静谧,意境深邃。

  起首两句没有直接写秋,却通过两种秋声给人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古代妇女为给丈夫及家人裁制冬衣,常在秋天捣衣。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语码”,不仅点明季节,同时也给人许多联想,杜甫“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便是如此。“砧声住”,砧声已停,说明妇女们已回家歇息,已近夜深。“蛩韵切”,蛩鸣常用来指代秋声,蟋蟀的叫声越发凄切,使人更感哀愁。此刻,只有因思乡而未眠之人,才会注意蟋蟀的叫声,在他听来,这叫声使自己更加愁肠百结。人声消歇,虫声渐响,这两种声音一停一起,衬托出深夜的空寂无声。作者旅途寂寞,独坐驿馆,“门掩”二字突出孤寂之感。

  接下来作者连用三个秋字开头的排比句,将他告别帝都踏上归程时的满腹幽怨倾泻而出,言说自己愁肠百结,难以释怀。“秋心凤阙”,利用巧妙的拆字法,点明自己心忧朝廷。“秋心”即为“愁”字,此处愁凤阙,是指自己虽身处异地,但却担心国事。下旬“秋愁雁堞”与“愁凤阙”意义相近,均指国事多艰,边防堪忧。“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典故,表达作者的人生如梦之感。诗人为功名生计四处奔走,多年坎坷,但却一无所获,恍如一梦。在科举和仕途失败者的队伍中,这是一种普遍心态。结尾二句读之令人肠断,诗人将自己的漂泊之感,思乡之心都寄与一轮明月,看似平淡,实则感慨良深,情感容量极为丰富。

参考资料:
1、 墙峻峰注评,国学经典丛书 元曲三百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206页

qìngdōngyuán··luóyáng驿--zhàoshànqìng

zhēnshēngzhùqióngyùnqièjìngliáoliáoményǎnqīngqiūqiūxīnfèngquēqiūchóuyàndiéqiūmèngdiéshízàixiāngxīnyóutíngyu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