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帝城去,西望一沾巾。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闻君帝城去,西望一沾巾。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非才长作客,有命懒谋身。近更婴衰疾,空思老汉滨。
非才长作客,有命懒谋身。近更婴衰疾,空思老汉滨。

sòngyǒuguān--duān

wénjūnchéng西wàngzhānjīnluòjiànqiūcǎoniánféngrén

fēicáizhǎngzuòyǒumìnglǎnmóushēnjìngèngyīngshuāikōnglǎohànbīn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2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hàn)墨场中老伏波¹,菩提坊²里病维摩。
注释:¹伏波:汉朝名将马援,封伏波将军,年六十二,还骑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²菩提坊:传说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菩提:和尚。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闭门觅(mì)句陈无己¹,对客挥毫秦少游²
注释:¹陈无己:陈师道,时为秘书省正字。²秦少游:秦观,高邮人,善词能诗,“苏门四学士”之一。时已病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第一首写羁留地的萧条冷落,近而感慨一生多桀,累受挫折。前半用典,说自己是个文坛老将,也像个庙里的病和尚。马援的“常恐不得死国事”,很合作者心事。后半首即景抒情。鸥鹭之典前面已经见过,诗人无法归隐之心明矣。第四句化用陈咏“隔岸水牛浮鼻渡”,诗人改“渡”为“过”,变得更准确、生动些。

  第二首是悼念秦观,怀念陈师道的诗。一、三句写陈师道,二、四句写秦观。诗人抓住两位朋友创作时的不同表现的细节,描写出他们不同的风度,一个闭门觅句,其艰辛可知;一个对客挥毫,其潇洒可见。一静一动,一隐一豪,各有特色,而其才干超群自是想象中事。但可悲的是他们有才却不受器重,一个沉沦下僚,一个客死荒远。

bìngjīngjiāngtíngshì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hànchángzhōnglǎo fāngbìngwéi 
jìnrénshuǐōu shíyǒuguīniúguò 

ménchén duìhuīháoqínshàoyóu 
zhèngzhīwēnbǎowèi 西fēngchuīlèiténgzhōu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家园好在¹²留秦³,耻作明时失路人。
译文:家园依旧,而我还留在长安,耻于政治清明之时仍是仕途不得意之人。
注释:¹好在:依旧。²尚:常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中表示让步,以便引起下文,在此是“仍”、“还”的意思。³秦:这里代指长安。⁴耻:此处是意动用法,“以…为耻”的意思。⁵明时:指政治清明之时。⁶失路:指落第不得志,仕途不得意之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恐逢故里莺花笑¹,且²向长安度一春。
译文:回乡担心遭遇到莺与花的嘲笑,只能暂且在长安度过一个春天。
注释:¹笑:嘲笑。一说为花开的意思。²且:姑且,暂且。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成了大多数封建士子的唯一仕进之路。由于进士科的地位重要,中不中进士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诗人杜甫由于屡试不第,所以终生潦倒;章孝标落第后,有一首归燕诗:“旧梁危巢泥已落,今年碍向社前飞。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反映了落第举子凄凉徬徨的心态。然而常建的这首诗不同,整个情绪是高亢的,表达了诗人发愤雪耻的决心,反映了开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家园好在尚留秦”的意思是:我的家园依旧还在长安附近的秦地。这突兀其来的起句,分明是在回答别人的疑问,人们都知道,进士科竞争十分激烈,绝大多数应试者要被淘汰,那些天南地北、远离家乡的落第者中,肯定有一大部分举子客居长安,以待明年再试的。杜甫为求功名就是困守长安十年的。但是对于家在秦地的常建来说,滞留长安显得不合情理,可能会有外地的举子向他发出了疑问:你大概迁徙到外地了吧。为什么不回家呢?所以诗人起句就先回答这一个问题,接下来再作解释。

  二、三两句写落第后的心理活动。古人说“知耻近乎勇”。“耻”字表现了诗人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巨大勇气。第三句的“笑”有歧义,有人解为嘲笑,意谓“托言莺花笑人”。但这样的话,结句就纯属消极躲避了。其实莺花笑是莺啼花开的意思。初唐岑羲有“花笑莺歌迎帝辇,云披日霁俯皇川”的诗句。莺花是春日里可供赏玩的代表景物,与结句“春”呼应。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诗人是说唯恐碰上故里莺花烂漫的春光,因为它容易触起往日的游兴而蹉跎岁月,进而会造成再试不第的尴尬局面,故尔主动回避。这是由“耻”转生的危机感、恐惧心。

  在这两重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才有结句的决心:家在思耻而不返,“且在长安度一春”。可想而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常建终于进士及第,如愿以偿。失败是成功之母;结合常建生平理解这首诗,似乎可以领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212-213页

luòchángān

chángjiàn tángdài 

jiāyuánhǎozàishàngliúqín chǐzuòmíngshíshīrén 
kǒngféngyīnghuāxiào qiěxiàngchángānchūn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岑参¹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译文:岑参兄弟们都喜欢寻幽探奇,这一天带我来游渼陂。
注释:渼陂:湖名,原名五味陂,源出终南山,环抱山麓,在长安京兆府鄠县(今陕西户县)西五里(在长安西约百里),为游览胜地。¹岑参:唐代诗人,曾两次从军出塞,以边塞诗著称,语意奇峭。与杜甫有交往。其兄弟共五人,依次为谓、况、参、秉、亚。
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天地黤(yǎn)¹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译文:忽然间阴云密布天地黯淡,万顷波涛如同堆积的琉璃。
注释:¹黤惨:天色昏黑。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琉璃汗漫¹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译文:面对着无边偏要放舟而入,此事非同小可而他们兴致极高,真叫我忧思凝集。
注释:¹汗漫:广大,漫无边际。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tuó)¹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jiē)及。
译文:说不定那恶风白浪会打翻游船,被那鳄鱼鲸吞,怕连悔恨都来不及。
注释:¹鼍作:犹言鼍于水中作浪。鼍,也叫鼍龙或扬子崿,俗称猪婆龙,产于江淮间。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¹
译文:主人命令张开锦帆,船工也十分欣喜空气的新鲜。
注释:¹氛埃:污浊之气,尘埃。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凫鹥(yī)¹散乱棹(zhào)(ōu)²发,丝管啁(zhōu)(jiū)³空翠来。
译文:棹歌声起惊散了水鸟,丝管齐鸣唤来了晴天。
注释:¹凫鹥:凫和鸥,泛指水鸟。²棹讴:摇桨行船所唱之歌。³啁啾:指多种乐器齐奏声。
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
沈竿续蔓¹深莫测,菱²叶荷花静³如拭。
译文:用竹竿和丝绳测量湖深却不能到底,雨后的菱叶荷花净得如同擦过—般。
注释:¹蔓:一作“缦”。²菱:一作“芡”。³静:一作“净”。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
宛在中流渤澥(xiè)¹清,下归无极²终南黑。
译文:船到湖心好像到了清旷的渤海,终南山的黑影映入无尽的水中之天。
注释:¹渤澥:即渤海。²归无极:一作“临无地”。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niǎo)(tiǎo)¹冲融间。
译文:南半湖浸满了终南山的倒影,山影轻轻摇动于平静的水波间。
注释:¹袅窕:影子动摇的样子。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船舷暝戛云际寺¹,水面月出蓝田关²
译文:黄昏时船舷擦过云际山的大定寺,蓝田关上月轮升起光照水面。
注释:¹云际寺:云际大定寺。在鄠县东南六十里。²蓝田关:在蓝田县东南六十八里,位于渼陂东南。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此时骊(lí)¹亦吐珠,冯夷²击鼓群龙趋。
译文:此时灯火遥映犹如骊龙吐珠,音乐传来犹如冯夷击鼓,游船竞渡犹如群龙趋逐。
注释:¹骊龙:古时称黑色的龙。²冯夷:人名。《搜神记》载,冯夷,潼乡堤首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上帝署为河伯。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湘妃¹汉女出歌舞,金支²翠旗³光有无。
译文:船上的美人如同湘妃汉女载歌载舞,金支和翠旗光芒闪烁时有时无。
注释:¹湘妃:相传为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列女传》载,舜崩于苍梧之野,二妃娥皇、女英赶至南方,死于江湘之间。又载,郑交甫游汉江,见二女解佩以赠。²金支:乐器上的黄金饰品。³翠旗:用翠羽装饰的旗子。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zhǐ)¹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译文:片刻之后又见云气迷茫,令人担心雷雨将至,如此阴情变幻反复无常,真不知神灵是何心思。
注释:¹咫尺:形容时间短暂。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译文:人的青春能有几时,眼睁睁地看着年华老去,人生哀乐交替向来如此,就像这反复无常的鬼天气。

  这首诗是杜甫与岑参兄弟同游渼陂时所作,描写了不同天气情况下渼陂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人生哀乐无常的感慨。全诗想象丰富而神奇,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

  诗开篇二句交待游览缘由后,即迅疾转入对渼陂景色的描写,暗示诗人对渼陂向往已久。诗写岑参兄弟之“好奇”实亦诗人自己之“好奇”。然而不料风云空变,刚到渼陂即逢狂风大作,雨云密布,天色骤变,渼陂顿时波涛万顷,天地黯淡无光,碧绿而透明的万顷波涛,像堆积着片片琉璃,显得很神很阴森可怖。本来极高的兴致一下子变成了忧思,是否会葬身鱼腹已难逆料,而眼前的恶风巨浪更随时会将小舟掀翻水底,“何嗟及”表明了这时的真实感受。这种天气一般地说是不宜于乘船出游,岑氏兄弟却偏要“琉璃汗漫泛舟入”,他们的兴致真高,他们果真“好奇”,但诗人提心吊胆,生怕给风浪打翻了船,因此说“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这里不一定真有鼍龙,这么说,只是为了增加神秘感。“鼍作鲸吞”是说鼍龙像鲸鱼那样将人吞下,不是说这里还有鲸。

  俗话说,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急风骤雨来得突然,去得也迅疾。开船以后没想到很快就云浄天空、风平浪静,诗人不觉转忧为喜,便心旷神怡地欣赏起种种湖山胜景来了。中流有菱叶、荷花,陂水无疑不深。所谓“沉竿续蔓深莫测”“宛在中流渤澥清”,不止是一般的艺术夸张,还是在写一种因见水中山峰倒影而引起的幻觉和想象:渼陂南面大半边水面浸满了终南山的倒影,山影动摇,水波荡漾,山光水色,交融在一起,把陂水映得黑洞洞的,仿佛深得没有底,船行陂中,就像到了清澄的海上一般。接着,诗人写日暮游艇从中流移近南岸的情形。施鸿保解说“船舷暝戛云际寺”句云:“注:舷,船边也。戛,轹也,此谓船经过之声。今按船在陂中,寺在岸上,如何经过且有声?注引《长安志》:云际山大定寺在鄠县东南六十里。渼陂在鄠县西五里。不但相去甚远,一在县东南,一在县西,则尤不能经过。此句犹下‘水面’句,皆指水中倒影而言:云际之寺,远影落波,船舷经过,如与相戛。”指出这两句皆就水中倒影而言,可算是懂得了作者的用心所在了。船舷是实,山寺倒影是虚,虚实相戛,匪夷所思,足见构思之奇。身在船中,不能见所在的船舷与山寺倒影相戛;能见者,必是他人之船。在诗人想象中不必如此拘解,但也可见此行游艇非止一艘。

  然后写“月下见闻之状:灯火遥映,如骊龙吐珠。音乐远闻,如冯夷击鼓。晚舟移棹,如群龙争趋。美人在舟,依稀湘妃汉女。服饰鲜丽,仿佛金支翠旗”。仇兆鳌对这一段诗的理解是正确的。一天的快游即将结束,主人兴犹未阑,趁月出东山,华灯初上,便命鼓乐大作,歌舞纷陈,群舟竞渡将游赏乐事推到了高潮。诗写到了这里,也随着进入了高潮。末尾说忽然天又变得漆黑,一场雷雨眼看即将来临,于是诗人便从夏日阴晴变化莫测转到慨叹人生哀乐无常作结。

  诗作里诗人采用了一些诗歌手法,加上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不同方位,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渼陂,不遗余力地展示出来,即使是没有亲身领略过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它的奇异风光。杜甫诗向以写实著称,山水写景也被人称为“图经”,因此这首诗的神奇想象就特别引人注目,体现了杜甫诗艺术创造的多样性成就。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77-182
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家在凤皇城阙下,江山何事苦相留。
年华¹(rǎn)²催人老,风物³萧萧又变秋。
译文:年华不断逝去催着人慢慢地变老,今日登上阊门,眼前风物萧萧,又是一年秋来到。
注释:阊(chāng)门:原江苏苏州城西北门。吴王阖闾欲破楚,楚在吴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也叫破楚门。¹年华:岁月,时光。²苒苒:慢慢,渐变貌。³风物:风光,景物。⁴萧萧:萧条、廖寂。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红影¹湿幽窗,瘦尽²春光。雨余³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jì),抱膝思量。
译文:透过小窗望去,春雨打湿了红花,春光将尽。雨停了,却已是夕阳西下之时。谁看到她穿着单薄的衣衫,低垂着头,抱膝思量的孤独身影。
注释:¹红影:指鲜花的影子。²瘦尽:以人之清瘦比喻春日将尽。³雨余:雨后。⁴低髻子:低垂的发髻,指低垂着头。髻子,发髻。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shāng)¹。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²
译文:把酒独酌,无限凄凉。曾像做梦一样地在回廊里与她相遇,让我伤心断肠。
注释:¹持觞:举杯。觞:酒杯。²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怀恋旧情人而幽独伤感者的形象。上片由景语入,先渲染环境,而后推出薄衫低髻,抱外思量,一个孤独苦闷人的形象。下片承前再铺写,侧重心理描绘,最后点出所思之由,但朦胧含蓄,给人留下了联想的余地和深婉的美感。

  上片写暮春落红、雨后斜阳的景象。“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开篇这句实则是与周邦彦的“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暗合,纳兰随手拈来,将古人的词用在了自己的词里,浑然天成,令人不觉有何再妥。周邦彦写的是雨后残红在斜晖下投射于珠帘,而到了纳兰的词里则变得更加简洁洗练,更富美感。“红影”指鲜花的影子。鲜花的影子,透过小幽窗看去,别有风情,被打湿的花朵在暗影下,摇曳出多姿的风采,比起周邦彦的“残红湿未飞”,更显得有韵味一些。而多出的感叹“瘦尽春光”,其实有着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的哀怨无奈。承接上句,“雨余花外却斜阳”。“余”既是后,雨后的花朵在斜阳下,而梦中的她却是穿着单薄的衣衫,挽着低垂的发髻,挺立在暮日下,低头思量。雨后、鲜花、美人、夕阳这些事物构成了纳兰笔下的一幅美丽的画。上片最后写那位女子“还惹思量”。词中所写的女子为何人,无法考证,但从词面来看,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让人忍不住想去怜惜。

  上片写完雨后景色,下片便转而写情,直抒心曲:“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处,只能自己独自饮酒,这真是无限凄凉的事情啊。“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见回廊。”写出了少女内心深处梦牵魂萦的心事。特别是写梦中的她“瞥见回廊”一句,实际上是纳兰内心对回廊相思之地的无限眷恋。明代王次回《瞥见》诗:“别来清减转多姿,花影长廊瞥见时。双鬓淡烟双袖泪,偎人刚道莫相思。”这首诗与纳兰的回廊情思有着某种深刻的关联。

  全词是写暮春雨后,夕阳依依,一位春衫少女愁情难释,对花持觞。最后道出她的心事,原来是梦里在回廊又遇情郎。这是表面之意,实际上是纳兰容若以想象中的少女暮春怀思,写自己对她的深切思念。这就是“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写法。韦庄有《浣溪沙》词云:“想君思我锦衾寒”,杜甫五律《月夜》诗中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对方,却总写对方在思念自己。这样的写法情更深,意更浓。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59页

làngtáoshā··hóngyǐng湿shīyōuchuāng--lánxìng

hóngyǐng湿shīyōuchuāngshòujǐnchūnguānghuāwàiquèxiéyángshuíjiànbáoshānzibàoliàng

dàoliángzǎojìnchíshāngànshìduànrénchángcéngshìxiàngchūnmèngpiēhuíl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