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昔成道,兹坞四百年。毿毿被其体,号为绿毛仙。
刘根昔成道,兹坞四百年。毿毿被其体,号为绿毛仙。
因思清泠汲,凿彼岝峉巅。五色既炼矣,一勺方铿然。
因思清泠汲,凿彼岝峉巅。五色既炼矣,一勺方铿然。
既用文武火,俄穷雌雄篇。赤盐扑红雾,白华飞素烟。
既用文武火,俄穷雌雄篇。赤盐扑红雾,白华飞素烟。
服之生羽翼,倏尔冲玄天。真隐尚有迹,厥祀将近千。
服之生羽翼,倏尔冲玄天。真隐尚有迹,厥祀将近千。
我来讨灵胜,到此期终焉。滴苦破窦净,藓深馀甃圆。
我来讨灵胜,到此期终焉。滴苦破窦净,藓深馀甃圆。
澄如玉髓洁,泛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
澄如玉髓洁,泛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
饮之融痞蹇,濯之伸拘挛。有时玩者触,倏忽风雷颠。
饮之融痞蹇,濯之伸拘挛。有时玩者触,倏忽风雷颠。
素绠丝不短,越罂腹甚便。汲时月液动,担处玉浆旋。
素绠丝不短,越罂腹甚便。汲时月液动,担处玉浆旋。
敢献大司谏,置之铃阁前。清如介洁性,涤比扫荡权。
敢献大司谏,置之铃阁前。清如介洁性,涤比扫荡权。
炙背野人兴,亦思侯伯怜。也知饮冰苦,愿受一瓶泉。
炙背野人兴,亦思侯伯怜。也知饮冰苦,愿受一瓶泉。
皮日休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子贡¹²³。子曰:“足,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¹⁰有死,民无信不立¹¹。”
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问:“如果迫不得信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信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要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注释:¹子贡:孔子的弟子。²问:请教。³政: 治理国家的方法。⁴足:使……充足。⁵食:粮食。⁶兵: 军队,战备,兵力。⁷信: 信任;信仰。⁸子: 孔子,字仲尼。⁹斯: 这。¹⁰皆: 都。¹¹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老百姓对朝廷缺乏信任,国家就不能很好的建立起来。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蜂团 一作:蜂围)
白玉堂¹前春解舞²,东风卷得均匀³。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蜂团 一作:蜂围)
译文:白玉华堂前面,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柔美,缓急有度。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追随着柳絮。何曾落于匀中,随波流去?怎会落于泥土中?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¹白玉堂:形容贾家的富贵豪奢。这里说柳絮所处高贵之地。²春解舞:春能跳舞。这是说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³均匀:指舞姿柔美,缓急有度。⁴随逝水:落于水中,随波流去。⁵委芳尘:落于泥土中。委:弃。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万缕(lǚ)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sháo)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¹,送我上青云²
译文:尽管柳絮随风,忽聚忽分,柳树依旧长条飘拂。休笑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愿借东风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蓝的云天!
注释:¹凭借力:指不断地借助于风力。²青云:高天,也用以说名位高。

  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见,该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

  词的开头就已非同凡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词的第三句,接以“蜂围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如若拿宝玉《南柯子》词中之“莺愁蝶倦”、湘云《如梦令》 词中之“鹃啼燕妒” 这些意象与之相较,则可见在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上,与宝钗这首词是迥然不同的。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一“何曾”、一“岂必”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同时,就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

  下片词人更侧重于抒写柳絮的情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由于有了这层情志的铺垫,因而在词的最后三句,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显而易见,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等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279-280.

línjiāngxiān ·liǔ

cáoxuěqín qīngdài 

báitángqiánchūnjiě dōngfēngjuǎnjūnyún fēngtuándiézhènluànfēnfēn céngsuíshìshuǐ wěifāngchén  (fēngtuánzuò fēngwéi )
wànqiānzhōnggǎi rènsuísuífèn sháohuáxiūxiàoběngēn hǎofēngpíngjiè sòngshàngqīngyún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山海经》
(zhuān)(xū)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¹重献上天,令黎邛(qióng)下海。《山海经》
译文:颛顼生了老童,老童生了重和黎,帝颛顼命令重托着天用力往上举,又命令黎向下撑着地。
注释:¹令:命令。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国语》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¹以属神,命火正黎司海²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dú)³。《国语》
译文:颛顼即位,任命南正重负责天事,属领神事;任命火正黎负责地事,属领民事,这才让一切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不致于相互侵扰渎乱。
注释:¹司天:掌管有关天象的事务。²司海:掌管有关土海人民的事务。³侵渎:侵犯侮慢。
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尚书》
乃命重黎,绝海天通,罔(wǎng)有降格¹。《尚书》
译文:颛顼命令重和黎,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从而达到自主和谐的状态。
注释:¹降格:降低标准、身份、等级等降格要求。
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言天神无有降地,地祇不至于天,明不相干。
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海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海天通¹。言天神无有降海,海祇不至于天,明不相干。
译文:重就是羲,黎就是和。尧命令羲和世代掌官天地四时的官职,从而人神互不打扰,各有各的秩序这就叫作绝地天通。就是说天神不能降到地上,地上的人也不能到达天上,明确不相互干扰。
注释:¹绝海天通:天上天下、神与人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爱菊高人吟逸韵¹,悲秋病客感衰怀。
译文:你是那爱菊的雅士吟咏着高逸的风韵,我是那悲秋中的病人客居伤感。
注释:¹逸韵:指高逸的风韵。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译文:你携酒对黄花兴致正起,我对着满阶红叶愁绪满怀。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¹为谁排。
译文:我如今已断了荤腥,你满桌酒杯为谁准备?
注释:¹杯杓:亦作“杯勺”。亦作“桮杓”。亦作“桮勺”。酒杯和杓子。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译文:惭愧于你在东篱下依然忆起我,我打算废弃一日的斋戒与你共饮。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月儿弯弯照九州¹,几家欢乐几家愁。
译文:一轮弯月照人间,多少人家欢乐,又有多少人家忧愁。
注释:¹九州:指中国。此处借指人间。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译文:有多少人家能夫妻团聚,又有多少人在外漂泊?

  这首歌揭露南宋统治阶级在外族入侵时,对外实行不抵抗主义,对内残酷压迫人民,偏安江南,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使老百姓饱受离乱之苦。月亮照耀着中华大地,同在一片蓝天下,有的家庭欢乐生活,而广大人民愁容满面,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苦日子。

  诗人从月照人间写起,月亮的阴晴圆缺好像是同人间的悲欢离合连在一起,因为将自然现象的变化同人事联系在一起,是古人的一种心理倾向。但是诗人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人间的忧伤和痛苦是由人自己导致的,同月亮的变化没有任何干系,要摆脱这些烦扰人心的事,还要善于宽容。诗人非常积极地看待人生的欢乐喜忧,认为只有把自己的心态放宽,才会有磊落豁达的人生境界。

yuèérwānwānzhàojiǔzhōu

míng sòngdài 

yuèérwānwānzhàojiǔzhōu jiāhuānjiāchóu 
jiātóngluózhàng piāolíngzàiwài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