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辔而西三十程,风餐雨宿费经营。间关阅旧途经熟,老大逢新历日惊。
联辔而西三十程,风餐雨宿费经营。间关阅旧途经熟,老大逢新历日惊。
我正与时相枘凿,君方随诏赴弓旌。独班赐第明年事,回首云深谷口耕。
我正与时相枘凿,君方随诏赴弓旌。独班赐第明年事,回首云深谷口耕。
王迈

王迈

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4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待到秋来九月八¹,我花开后百花杀²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注释:¹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²杀:草木枯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jiǎ)¹
译文: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¹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起义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起义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像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hòu

huángcháo tángdài 

dàidàoqiūláijiǔyuè huākāihòubǎihuāshā 
chōngtiānxiāngzhèntòuchángān mǎnchéngjìndàihuángjīnjiǎ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但肯¹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译文: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这种创作是没有老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
注释:¹但肯:只要肯。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译文: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色,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束髮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束髮¹怀耿介²,逐物³遂推迁
译文:我童年就怀抱耿介之志,但因追求名利未能守住。
注释:始宁:今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南部及嵊州市北部,县署驻地在嵊州市三界镇,现尚存始宁钟鼓楼。谢灵运之祖晋车骑将军谢玄所建。始宁墅:谢灵运家的庄园。在始宁县(今浙江上虞县东南),一名西庄。¹束髮:古人童年时束髮为饰,这里指童年。²怀耿介:抱有守正不阿的节操。³逐物:指追求世俗名利之事。⁴推迁:变化移易,即未能守住耿介节操。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违志¹似如昨,二纪²及兹年³
译文:违背耿介之志出仕似乎如在昨天,实际上至今已经二十四年。
注释:¹违志:违背耿介之志。²二纪:十二年为一纪,二纪即二十四年。³及兹年:到今年。
缁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
(zī)¹²清旷³,疲薾(ěr)惭贞坚。
译文:变黑变薄愧对清旷列祖,疲倦不堪只怪自己意志不坚。
注释:¹缁磷:语出《论语·阳货》:“不日坚乎,磨而不磷;不日白乎,涅而淄。”缁,黑色;磷,薄。此喻意志不坚贞。²谢:惭愧。³清旷:指清旷之人。⁴疲薾:困惫。亦作“ 疲苶 ”。《庄子齐物论》中为“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¹²相倚薄³,还得静者便。
译文:既不会迎合又有病两相依附,却使我乘便利回到故园。
注释:¹拙:指不善于做官,不会逢迎。²疾:疾病。³相倚薄:相互依附。⁴静者:化用《老子》“归根日静,是谓復命”之意,说明得便归故园。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剖竹¹守沧海²,枉帆³过旧山
译文:朝廷委任我去远守海滨,弯航线绕点路经过此间。
注释:¹剖竹:古代以竹为符信,剖而为二,命官时分一半与之,一半留中央。故剖竹为委任官职的意思。²守沧海:时谢灵运被任为永嘉太守,永嘉郡临海,故曰守沧海。³枉帆:弯一下帆船的航线,即绕点路之意。⁴旧山:犹故居,指始宁墅。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山行穷¹登顿²,水涉尽洄(huí)沿³
译文:走山路无不是上上下下,依水行也尽是曲曲弯弯。
注释:¹穷:尽。²登顿:指上山下山。³洄沿:逆流而上日洄,顺流而下日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岩峭岭稠(chóu)¹,洲²(yíng)³(zhǔ)连绵。
译文:山险峻岭重叠密密层层,洲萦绕渚相连连绵不断。
注释:¹稠叠:密密层层。²洲:水中大块陆地。³萦:旋绕。⁴渚:水中小块陆地。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白云抱幽石,绿筱(xiǎo)¹媚清涟²
译文:白云拥抱着高耸的巨石,绿竹倒映于清清的水涟。
注释:¹筱:细竹。²涟:风吹起的细微波纹。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qì)¹宇临回江,筑观²基曾巅(diān)³
译文:房子建造在逆折的江畔,台榭修筑在高高的山巅。
注释:¹葺:修治。²观:台榭。³曾巅:高山顶上。曾,同“层”。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挥手告¹乡曲²,三载期归旋³
译文:挥手告别我亲爱的乡邻,三年期满后将归隐故山。
注释:¹告:告别。²乡曲:乡邻。³“三载期归旋”句:古代地方官大都以三年为一任,所以说隔三年以後回来。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
且为树¹(fén)(jiǎ)²,无令孤³愿言
译文:暂且栽种些白榆和楸树,不要辜负我归隐的志愿。
注释:¹树:种植。²枌槚:白榆树和楸树,可做棺木。³孤:辜负。⁴愿言:指上面所说归隐的话。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西津¹江口月初弦(xián)²,水气昏昏上接天。
译文:西津江口,一钩初月天上悬;江中水气,迷迷蒙蒙上接天。
注释: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原在长江之中,后因砂土堆积,清末已与长江南岸相连。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卷六:“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今地处江苏镇江西北。¹西津:指西津渡,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西面之渡口,在今镇江西北九里,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²初弦:又叫上弦。农历每月的初八、初九时,月亮缺上半,故称“上弦”。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清渚(zhǔ)¹白沙²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译文:清江水,白沙滩,模糊一片难分辨,只有点点灯火,分明是渔船。
注释:¹渚:水边的小块陆地,此处指水。²沙:指沙滩。

  金山是江南名胜,地处今江苏镇江西北。原在长江中,后因砂土堆积,到清末便与长江南岸相连。据宋人周必大说,此山大江环绕,每风起浪涌时,其势欲飞动,故南朝时人称“浮玉山”(见《杂志》)。唐时有裴姓头陀于江边拾得黄金数镒,因改名金山。

  此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前半部分是并列的两句,分写江上的明月和蒙蒙的水气。西津在镇江西北九里,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诗人站于金山之颠,西向遥望,只见一轮新月,悬于西津渡口之上;江上水气,非烟非雾,正冉冉升起,几与天接。烟水迷蒙,使皎皎明月也蒙上了-层淡淡的云翳。这两句明暗交错,上下相对,不仅使画面具有明显的层次,而且避免了色调上的不和谐。“西津江口”四字,既点明“晚眺”方向,又划定了所见景色的区域。“月初弦”三字也有双重功用,既是写景,又是记时这种借星月在天空中位置移动和形状变化来点明时间的手法,古人诗中常用,远如曹植的《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近如唐代刘方平的《夜月》:“北斗阑干南斗斜。”机杼正自相同。

  诗的后半部分是相对的两句。“清渚”、“白沙”,则写出了月下之景。“清渚白沙茫不辨”是承前一句“水气昏昏上接天”而来。白天从金山眺望西津渡,对岸景物是可以看清的,唐代诗人张祜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题金山寺》)之句;但此时既已入夜,又有水气,诗人眺望的结果只能是“茫不辨”了。“只应灯火是渔船”作一转折:尽管对岸清渚、白沙,望去茫茫一片,但透过水气,还能看到江上灯火,隐现明灭,诗人因此判断道:那一定是对岸的渔船了。诗人在这两句中运用了反接法,便使诗句显得摇曳生姿,别具风调,比前两句的平叙景色更引人入胜。元人刘壎在《隐居通议》中说:“作绝句,当如顾恺之啖蔗法,又当如饮建溪龙焙。”也就是说,绝句不能“虎头蛇尾”,而要“渐入佳境”。这首《金山晚眺》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此诗脱胎于张祜的七绝《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只要稍加比较,就能看出秦观诗至少在三个方面与张祜诗相同:一,时间和地点相同,都是写镇江江面的夜间景色;二,描写手法相同,一用“潮落”、“斜月”来暗示时间的推移,一用“月初弦”来点明时间;三,境界相似,秦观诗中的“只应灯火是渔船”是化用了张祜诗的“两三星火是瓜洲”以及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此可见秦观这首诗的出处。但张祜诗明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属触景生情,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夜不成寐的情形,而秦观诗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情感,而是将情感蕴涵在所描写景物之中,景中含情。这又是二者的同中之异。

参考资料:
1、 王兴康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15-616
2、 陶文鹏.宋诗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95-435

jīnshānwǎntiào--qínguān

西jīnjiāngkǒuyuèchūxiánshuǐhūnhūnshàngjiētiān

qīngzhǔbáishāmángbiànzhǐyīngdēnghuǒshìchuán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二月二日¹江上行,东风²日暖闻吹笙(shēng)³
译文: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注释:¹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²东风:春风。³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¹柳眼²各无赖(lài)³,紫蝶(dié)黄蜂俱有情。
译文: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闻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注释:¹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²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³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万里忆归元亮井¹,三年从事亚夫营²
译文: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注释:¹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²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新滩莫悟游人¹意,更作风檐(yán)夜雨声²
译文: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注释:¹游人:作者自指。²风檐夜雨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闻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闻,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闻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闻,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55-1156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6-78 .
3、 刘学锴 李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41-143 .

èryuèèr--shāngyǐn

èryuèèrjiāngshàngxíngdōngfēngnuǎnwénchuīshēng

huāliǔyǎnlàidiéhuángfēngyǒuqíng

wànguīyuánliàngjǐngsānniáncóngshìyíng

xīntānyóuréngèngzuòfēngyá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