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尘。掩灯容燕宿,开镜待鸡晨。
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尘。掩灯容燕宿,开镜待鸡晨。
去懒都忘旧,来多未厌新。每逢忧是梦,长忆故延真。
去懒都忘旧,来多未厌新。每逢忧是梦,长忆故延真。
杏小双圆压,山浓两点嚬。瘦难胜宝带,轻欲驭飙轮。
杏小双圆压,山浓两点嚬。瘦难胜宝带,轻欲驭飙轮。
篦凤金雕翼,钗鱼玉镂鳞。月明无睡夜,花落断肠春。
篦凤金雕翼,钗鱼玉镂鳞。月明无睡夜,花落断肠春。
解舞何须楚,能筝可在秦。怯探同海底,稀遇极天津。
解舞何须楚,能筝可在秦。怯探同海底,稀遇极天津。
绿柰攀宫艳,青梅弄岭珍。管纤银字咽,梭密锦书匀。
绿柰攀宫艳,青梅弄岭珍。管纤银字咽,梭密锦书匀。
厌胜还随俗,无疑不避人。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厌胜还随俗,无疑不避人。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舞转轻轻雪,歌霏漠漠尘。漫游多卜夜,慵起不知晨。
舞转轻轻雪,歌霏漠漠尘。漫游多卜夜,慵起不知晨。
玉箸和妆裛,金莲逐步新。凤笙追北里,鹤驭访南真。
玉箸和妆裛,金莲逐步新。凤笙追北里,鹤驭访南真。
有恨都无语,非愁亦有嚬。戏应过蚌浦,飞合入蟾轮。
有恨都无语,非愁亦有嚬。戏应过蚌浦,飞合入蟾轮。
杯样成言鸟,梳文解卧鳞。逢迎大堤晚,离别洞庭春。
杯样成言鸟,梳文解卧鳞。逢迎大堤晚,离别洞庭春。
似玉曾夸赵,如云不让秦。锦收花上露,珠引月中津。
似玉曾夸赵,如云不让秦。锦收花上露,珠引月中津。
木为连枝贵,禽因比翼珍。万峰酥点薄,五色绣妆匀。
木为连枝贵,禽因比翼珍。万峰酥点薄,五色绣妆匀。
獭髓求鱼客,鲛绡托海人。寸肠谁与达,洞府四无邻。
獭髓求鱼客,鲛绡托海人。寸肠谁与达,洞府四无邻。
绮阁临初日,铜台拂暗尘。鷾鸸偏报晓,乌鶂惯惊晨。
绮阁临初日,铜台拂暗尘。鷾鸸偏报晓,乌鶂惯惊晨。
鱼网裁书数,鹍弦上曲新。病多疑厄重,语切见心真。
鱼网裁书数,鹍弦上曲新。病多疑厄重,语切见心真。
子母钱征笑,西南月借嚬。捣衣嫌独杵,分袂怨双轮。
子母钱征笑,西南月借嚬。捣衣嫌独杵,分袂怨双轮。
贝叶教丹觜,金刀寄赤鳞。卷帘吟塞雪,飞楫渡江春。
贝叶教丹觜,金刀寄赤鳞。卷帘吟塞雪,飞楫渡江春。
解织宜名蕙,能歌合姓秦。眼穿回雁岭,魂断饮牛津。
解织宜名蕙,能歌合姓秦。眼穿回雁岭,魂断饮牛津。
药自偷来绝,香从窃去珍。茗煎云沫聚,药种玉苗匀。
药自偷来绝,香从窃去珍。茗煎云沫聚,药种玉苗匀。
草密应迷客,花繁好避人。长干足风雨,遥夜与谁邻。
草密应迷客,花繁好避人。长干足风雨,遥夜与谁邻。

hánzhìguāngshìlángsānshǒushíyùn--róng

zhūpèiyuánxiāoshǔzānchényǎndēngróngyàn宿kāijìngdàichén

lǎndōuwàngjiùláiduōwèiyànxīnměiféngyōushìmèngzhǎngyánzhēn

xìngxiǎoshuāngyuánshānnóngliǎngdiǎnpínshòunánshèngbǎodàiqīngbiāolún

fèngjīndiāochāilòulínyuèmíngshuìhuāluòduànchángchūn

jiěchǔnéngzhēngzàiqínqiètàntónghǎitiānjīn

绿nàipāngōngyànqīngméinònglǐngzhēnguǎnxiānyínyànsuōjǐnshūyún

yànshèngháisuírénliánsānmèishànwèilín

zhuǎnqīngqīngxuěfēichénmànyóuduōboyōngzhīchén

zhùzhuāngjīnliánzhúxīnfèngshēngzhuīběi访fǎngnánzhēn

yǒuhèndōufēichóuyǒupínyīngguòbàngfēichánlún

bēiyàngchéngyánniǎoshūwénjiělínféngyíngwǎnbiédòngtíngchūn

shìcéngkuāzhàoyúnràngqínjǐnshōuhuāshàngzhūyǐnyuèzhōngjīn

wèiliánzhīguìqínyīnzhēnwànfēngdiǎnbáoxiùzhuāngyún

suǐqiújiāoxiāotuōhǎiréncùnchángshuídònglín

línchūtóngtáiànchénérpiānbàoxiǎoguànjīngchén

wǎngcáishūshùkūnxiánshàngxīnbìngduōèzhòngqièjiànxīnzhēn

ziqiánzhēngxiào西nányuèjièpíndǎoxiánchǔfēnmèiyuànshuānglún

bèijiàodānjīndāochìlínjuǎnliányínsāixuěfēijiāngchūn

jiězhīmínghuìnéngxìngqínyǎn穿chuānhuíyànlǐnghúnduànyǐnniújīn

yàotōuláijuéxiāngcóngqièzhēnmíngjiānyúnyàozhǒngmiáoyún

cǎoyīnghuāfánhǎorénzhǎnggànfēngyáoshuílín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2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jiǎo)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译文:王少府,你玉树临风,身姿矫捷如仙鹤,神态超然像神仙。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梅生¹亦何事,来作南昌尉(wèi)
译文:你就是汉朝的仙人梅福啊,为什么来南昌作府尉?
注释:¹梅生:即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为郡文学补南昌尉。王莽篡位,隐于九江一带,后传说成为神仙。见《汉书·梅福传》。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清风佐鸣琴¹,寂寞道为贵。
译文:你抱元守一,无为而治,甘守寂寞,清风袅袅,琴声铮铮。
注释:¹鸣琴:喻瑕丘县令。此用宓子贱治单父典,孔子的学生宓子贱为单父宰,弹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一见过所闻,操持¹难与群。
译文:你操持高尚,不入巢穴,冰清玉洁。
注释:¹操持:常释为料理、操办、处理等。于此,则意为操守。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
毫挥鲁邑(yì)¹讼,目送瀛(yíng)²云。
译文:挥笔之间,诉讼了结,傲视王侯,目送飞云。
注释:¹鲁邑 :即唐鲁国之都,兖州治城瑕丘,今为兖州市。²瀛洲:海上仙山名。
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我隐屠(tú)¹下,尔当玉石²分。
译文:我现在隐居在渔民屠夫之间,你要玉与石分清。
注释:¹屠钓:此为李白用姜尚典以自喻。²玉石:句读当为“玉、石”,玉即美玉,李白隐喻自己;石为普通石头,喻平常之人。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译文:无缘与你高谈阔论,只好远远地致意,表示仰慕之情。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冬,李白由安陆移家兖州治所瑕丘县城东门外,此诗为李白移家之初,首访兖州瑕丘地方官王县尉之作。

  此诗寥寥数笔就把一个清心寡欲的好官吏刻画得栩栩如生。犹以“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两句把王少府的精干清高表现无遗。

zèngxiáqiūwángshǎo--bái

jiǎojiǎoluánfèng姿piāopiāoshénxiān

méishēngshìláizuònánchāngwèi

qīngfēngzuǒmíngqíndàowèiguì

jiànguòsuǒwéncāochínánqún

háohuīsòngsòngyíngzhōuyún

yǐndiàoxiàěrdāngshífēn

yóujiēgāolùnkōngyǎngqīngfēn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院落深沉¹,池塘寂静。帘钩²卷上梨花影。宝筝³(niān)难寻,篆(zhuàn)尽山¹⁰冷。
译文:夜晚的院落幽深隐蔽,池塘寂清谧静。我睡不着觉,把窗帘卷挂在帘钩上,映入眼帘的是满树梨花的花影。手指拢住古筝的弦,黑暗中筝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调也调不准。香炉中的盘香耗尽,懒得去添香料,身处屏风旁也徒然感觉到室内的寒凉。
注释: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¹深沉:深邃隐蔽。北宋梅尧臣《邃隐堂》诗:“华宇何深沉,但闻列图籍。”²帘钩:卷挂帘帷的钩子。唐王昌龄《青楼怨》诗:“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³宝筝:筝的美称。⁴拈:原指手指捏取、搓搽东西。这里指弹筝时的捻、拢、挑等手法。⁵得:助词,用在动词谓语后,表示行为的实现。可灵活译出。⁶雁:雁柱,指筝面承弦的柱,排列如雁行。雁柱的作用是调整音高。两宋之交的吕渭老《薄悻》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⁷篆香:是用香末盘绕成盘曲状的炉香。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满庭芳》词:“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⁸消:同“销”,耗费。⁹山:指屏风中所画的山。¹⁰空:徒然,无效果。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钗凤¹斜欹(qī)²,鬓(bìn)³不整。残红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译文:凤形的头钗倾侧在头发的一边,蝉形的鬓发发武零乱不整。憔悴面孔的脂粉颜色即刻减退,也懒得去照一下镜子。月下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催归的啼叫声,不经意间,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时光就这样轻易终结了。
注释:¹钗凤:指饰有凤形的头钗。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唐李洞《赠入内供奉僧》诗:“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²欹:斜,倾侧。³鬓蝉: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亦借指妇女。南朝梁萧绎《登颜园故阁》诗:“妆成理蝉鬓,笑罢敛蛾眉。”⁴残红:落花。这里借指憔悴人脸上残留的脂粉。⁵立:副词。立刻,立即。唐周繇《送边上从事》诗:“提笔男儿事,功名立可夸。”⁶褪:减色,颜色变淡。南宋陈允平《恋绣衾》词:“缃桃红浅柳褪黄,燕初来,宫漏渐长。”⁷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传为古蜀帝所化,其叫声若“行不得也哥哥”,人们认为有催归的意思。⁸等闲:随便,轻易。⁹三春:旧指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尽:终止。

  开头两句用“院落”、“池塘”写女主人的生活环境,而这环境的特点是“深沉”与“寂静”,一上来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句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这正如电影镜头的推移,且的是让读者亲自巡视一下主人公的生活天地,从而加深空阔、冷清的感受。一般人喜欢用“帘幕低垂”写孤寂,这固然不错,但往往需要上下文的配合,否则,美满的家庭也能庭院深深、帘幕沉沉。也许洪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愿意在上下文中点明主人公的哀乐,于是别出心裁,炼出“帘钩卷上梨花影”一句。如果帘钩卷上只有“梨花影”前来作伴的生活,那就太空虚和寂寞。以上三句着力渲染了环境。

  她在弹筝:“宝筝拈得雁难寻”,她在出神地望着烧尽的上香:“上香消尽山空冷”。吕渭老《薄幸》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而这里的女主人公却是“宝筝拈得”而“雁难寻”,连音调也调试不准,有相思而无法于弦上诉说,这就加倍的不堪。眼看着“上香消尽”而懒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其难以入睡也可知矣。“山”是画屏上的山,如牛峤《菩萨蛮》所说的“画屏山几重”。这一句所写的情境,《花间集》中颇多见,如欧阳炯《凤楼春》“罗幌香冷粉屏空”,毛熙震《木兰花》“金带冷,画屏幽,宝帐慵熏兰麝薄”,张泌《河传》“锦屏香冷无睡,被头多少泪”,都可作为理解此句的参考。女主人公这一整夜都是在凄凉中度过,那么未来的一天,又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过片的“钗凤”三句写主人公形貌。在痛苦中熬着日子,“钗凤斜鼓”、“鬓蝉不整”、“慵看镜”,便是相思成疾之状的形象反映。《诗经·伯兮》中的句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以及徐斡《室思》里的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这三句正是要表现其无穷的思念。“杜鹃啼月一声声”,表面上只写环境,只是在进一步创造冷清的气氛,因为“杜鹃啼血猿哀鸣”是自然界最凄厉的声音,实际上这里还用催归的杜鹃声表现思妇对行人的期待。前面已经说过,上半阕的结句是在暗示一夜将尽,到下半阕的结句则说“等闲又是三春尽”。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133页

shāxíng··yuànluòshēnchén--hóngmài

yuànluòshēnchénchítángjìngliángōujuǎnshànghuāyǐngbǎozhēngniānyànnánxúnzhuànxiāngxiāojǐnshānkōnglěng

chāifèngxiébìnchánzhěngcánhóngtuìyōngkànjìngjuānyuèshēngshēngděngxiányòushìsānchūnjǐn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吏役¹沧海²上,瞻(zhān)³此一停舟。
译文:我公出航行在大海,望见海中有座小此,就暂时抛锚停舟。
注释:¹吏役:因公出外。²沧海:大海。³瞻:看见。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怪此秃谁使,乡人¹语其由。
译文:我真弄不明白是什么人把此弄得如此光秃,本地人详细告诉我其中根由。
注释:¹乡人:当地的人。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一狙¹此上鸣,一狙从之游。
译文:当年有只雄猴在此上鸣叫,又有只雌猴跟随它嬉游。
注释:¹狙:猴子。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相匹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chóu)
译文:二猴交合生子,子多孙辈更稠。
注释:¹相匹:指男女相配。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此中草木盛,根实¹始易求。
译文:此中草木繁盛,吃的不用发愁。
注释:¹根实:植物的根和果实。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译文:群猴攀登拉扯,直上此顶,也曾曲折出入于此林深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众狙各丰肥,此乃尽侵牟(móu)¹
译文:个个吃得肥胖,此却被侵夺摧残不休。
注释:¹侵牟:侵夺。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rǎng)¹取一饱,岂暇议藏收²
译文:它们你争我抢以求一饱,哪里顾得上收藏保留!
注释:¹攘争:争夺。²藏收:收藏保留。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译文:大猴子已感到难过,小猴子也已发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稍稍¹受咋(zǎ)(niè)²,一毛不得留。
译文:此渐渐被啃嚼一尽,光秃秃一毛不留。
注释:¹稍稍:渐渐。²咋啮:啃嚼。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yōu)¹
译文:猴子虽然机巧过人,却不会手持农具耕田种收。
注释:¹锄耰:农具。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¹
译文:它们喜欢吃的是果实谷类,只知把现成的东西享受。
注释:¹偷:苟且。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嗟此海此中,四顾无所投。
译文:可叹这此处在茫茫大海,四面是水,无处可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生生¹未云已²,岁晚将安谋?
译文:猴子们生殖没个穷尽,将来怎么善后?
注释:¹生生:繁殖不停。²云已:休止。

  这是一首寓言诗。唐柳宗元曾作过一篇《憎王孙文》,对别名王孙的猴子大加挞伐,说它们“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此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此恒蒿然”。王安石这首诗,很可能是受了柳宗元的启发。

  诗写得明白如话,说自己在海上看见一座光秃秃的此,一打听,原来此上住着一大群猴子,只知摧残,不知爱惜,更不知收藏播种,却越生越多,以致此上草木都被吃光弄死,生活没有了着落。是寓言诗,自然有它的寓意。王安石没有像白居易写新乐府那样,直接说明自己作诗意图、所讽刺的对象,后世便自己去寻求解释。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解释说:“这是一首寓言诗,从首句吏役说开,讽谕大小官吏不顾公家的积累,巧取豪夺,终于使国库一毛不留,成为秃此。”这是从传统的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论上展开,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读这首诗,至少还可以从中悟出两点启发与教训:其一,人们必须爱护自然资源,注意培育与发展,不能任意摧残,如同诗里的猴子一样,攀援穷幽,日益侵牟,最终弄得此上一毛不长,受害的还是自己;其二,人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有限,而“生生未云已”、“子众孙还稠”,终将坐吃此空,到后来噬脐莫及。

  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诗在王安石的作品中算不上好诗;从思想上来说,它能引起人们在多方面儆戒,是很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52-53页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丘坟¹满目衣冠²尽,城阙(què)连云³草树荒
译文:满眼累累的坟丘,昔目的贵胄士大夫都早已作古,高耸入云的城楼隐没在荒草树木之中。
注释:楚昭王:姓熊氏,名珍,平王子。¹丘坟:墓冢。²衣冠:以衣帽穿戴代指历代世家、历史人家。³城阙连云:想象楚国盛世,城楼宫殿高耸入云。⁴草树荒:楚国城阙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草。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犹有国人¹怀旧德,一间茅屋祭(jì)昭王。
译文:还有遗民怀念昔日楚昭王的恩德,一间茅屋中祭奠着他的英灵。
注释:¹国人:指楚国旧人。

  首二句极写楚都之荒凉。想当年楚地何等博大,楚都何等繁华,楚之君臣何等威赫,而今却“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衬映这古城阙的却只是这连片的坟墓、无边的荒草和野树。这一苍茫的历史感慨不少诗人描写过,李白“吴宫花草埋出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风凰台》)便是典型一例:但在韩愈却有独到喟叹,也直谏获罪,几临杀头,死亡之念时刻袭上心头,拂逆不去。刚出京,便瞩远来的侄孙准备收拾自己的骨殖:“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道上,不堪惊吓与劳顿的幼女又死了。因而,首句取丘坟这一阴森凄冷的意象,是在吊古的情怀中裹掖着现实的困惑,自伤的意味。丘坟满目,是眼前近景,城阙连云,是辽阔远景,是茫茫宇宙空间,衣冠尽,却是心中情,是感喟,是浓缩的历史的情绪化表现。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乔壁怀古》)造意与此相似,只是取象不同。韩愈在即目所见的空间中看出严峻的时间性,看出人生的短暂与飘忽。历史千载,唯留丘坟。那当年的君臣士大夫都带着他们的功业和追求,走向默默无闻的寂寞,进入无边的荒凉,为这荒草野树所遮掩。这是多么令人脊冷心寒的。而诗人想到自己为了信仰抗颜犯谏,受尽磨难,走向遥遥贬途,将来又什么都不能留下,找不到未来的寄托。字里行间表达了苦涩的悲凉茫然的心绪,感受到那空荡荡没有着落的傍徨情态。城阙连云,从艺术手法看,是小景物作了大景物的坐标,使眼前景更趋逼真贴切,但从感情脉络看,目极天地,正是困惑苦闷的心绪寻求解脱与寄托的寻觅求索。

  这时,仿佛万籁静寂中一声鸡啼,郁闷窒息中一股凉风,诗人惊喜地发现了一座祠庙: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他急急上前问询,方知“旧庙屋极宏盛,今惟草屋一区,然问左侧人,尚云每岁十月,民相率聚祭其前”。虽一草苴茅屋,诗人却如获得了极大的慰安而心花怒放了。楚昭王当年曾击退吴国入侵,收复失土,这一功德千百年后仍为人所缅怀,享受祭祀。而自己“欲为圣朝除弊事”之举正是为天下人民免除愚昧和苦难,显然,诗人从茅屋祀昭王中悟出了事业的真谛、生命的价值与归宿。初起的彷徨悲凉为之一变,恢复了自信,增强了九死不悔的决心。

  整首诗写出荒凉的感觉而又意味深长。其中“城阙连云”是想象之境,想象昔年楚国盛世,而今却只剩下“草树荒”;末尾“一问茅屋”四字,更极尽盛衰之慨。然而屋宇虽小,后人追缅情怀并未衰绝。末句颇有风致。抚今追昔,再亲临其地凭吊,恐怕更别有一番况味了。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王基伦注析.韩愈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07:第180页
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450页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¹草木长,绕屋树扶疏(shū)²
译文: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注释:¹孟夏:初夏。农历四月。²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众鸟欣(xīn)有托¹,吾亦爱吾庐。
译文:鸟儿为有了依托的地方而高兴,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注释:¹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众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译文: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穷巷隔深辙(zhé)¹,颇(pō)回故人车²
译文: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注释:¹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²颇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欢然 一作:欢言)
欢然¹(zhuó)春酒,摘我园中蔬。
译文:(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注释:¹欢然:高兴的样子。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¹
译文: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注释:¹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泛览¹周王传²,流观³山海图
译文: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注释:¹泛览:浏览。²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³流观:浏览。⁴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俯仰¹终宇宙²,不乐复何如? 
译文:(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注释:¹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²终宇宙:遍及世界。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本诗抒发了一个自然崇尚者回归田园的绿色胸怀,诗人在物我交融的乡居体验中,以纯朴真诚的笔触,讴歌了宇宙间博大的人生乐趣,体现了诗人高远旷达的生命境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诗人起笔以村居实景速写了一幅恬静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屋前屋后的大树上冉冉披散着层层茂密的枝叶,把茅屋掩映在一派绿色中,满地的凄凄绿草蓬勃竞长,树绿与草绿相接,平和而充满生机,尽情的展现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幽静。绿色的上空鸟巢与绿色掩映的地上茅屋呼应,众多的鸟儿们环绕着可爱的小窝歌唱着飞来飞去,重重树帘笼罩的茅屋或隐或现,诗人踏着绿草,徜徉在绿海中,飘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任性自得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这是互感欣慰的自然生存形态,是万物通灵的生命境界,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四月天耕种基本结束,乘农闲之余,诗人偷闲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是生命必备的物质需求,诗人自耕自足,没有后顾之忧,无须摧眉折腰事权贵,换取五斗粮,在精神上得到自由的同时,诗人也有暇余在书本中吮吸无尽的精神食粮,生活充实而自得,无虑而适意,这样的生活不只是舒畅愉悦,而且逍遥美妙。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身居偏僻陋巷,华贵的大车一般不会进来,偶尔也有些老朋友来这里享受清幽。“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根据下文的语境应分两句解,上一句是说身居偏僻陋巷隔断了与仕宦贵人的往来。下一句中的“颇回”不是说因深巷路窄而回车拐走,而是说设法拐进来的意思,根据本文语境“颇回”在这里应当是“招致”的意思。老朋友不畏偏远而来,主人很是高兴,拿出亲自酿制的酒,亲自种的菜款待朋友,这里除了表示对朋友的热情外,同时含有诗人由曾经的士大夫转为躬耕农夫自得的欣慰。这是诗人对劳动者与众不同的观念突破,诗人抛弃做官,顺着自己“爱丘山”的天性做了农夫,在世俗意识中人们是持否定与非议的。诗人却以“羁鸟恋旧林”世俗超越回归了田园,是任性自得的选择,且自耕自足衣食无忧,是值得赞美的事。这里凸显诗人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果实招待朋友,不但欣慰自豪,而且在感情上更显得厚重与真挚。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泛览周王书,流观山海图”,这里“泛览”“流观”写的非常随心所欲,好像是在轻松愉悦地看戏取乐一样。诗人与朋友在细雨蒙蒙,微风轻拂中饮酒作乐,谈古论今,引发了诗人对闲余浏览《山海经》《穆天子传》的一些感想,诗人欣慰地对朋友说:他不仅是在皈依自然中觅到了乐趣,还在《六经》以外的《山海经》与《穆天子传》的传说中领略了古往今来的奇异风物,诗人的人生境界不但在现实中得到拔高,而且还在历史的时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升华,这俯仰间的人生收获,真使人欢欣无比!

  与诗人生命交融一体的不仅是草木飞鸟,还有共享良辰美景的朋友,诗人体验到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此诗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shānhǎijīng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mèngxiàcǎozhǎng ràoshùshū 
zhòngniǎoxīnyǒutuō ài 
gēngzhòng shíhuánshū 
qióngxiàngshēnzhé huírénchē 
huānránzhuóchūnjiǔ zhāiyuánzhōngshū  (huānránzuò huānyán )
wēicóngdōnglái hǎofēngzhī 
fànlǎnzhōuwángzhuàn liúguānshānhǎi 
yǎngzhōngzhò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