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湘无浊水,天亦悯忠臣。
阴结鱼龙气,香闻兰杜春。
高吟方有思,静望忽伤神。
舟上多渔父,应无似昔人。
入湘无浊水,天亦悯忠臣。
阴结鱼龙气,香闻兰杜春。
高吟方有思,静望忽伤神。
舟上多渔父,应无似昔人。
徐照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 2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huàn)花溪¹上见卿(qīng)²,眼波明,黛眉轻³。绿云高绾(wǎn),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译文:那天,在春日融融的浣花溪边,我初次遇见了爱人你。当时你多么美丽:明媚的眼波,轻淡的黛眉,高绾的秀发好似绿云,秀发上发髻援簇。情不自禁地问你:“能不能呆与我约会?”你却调皮地一笑,轻绽樱唇吐出一句:“莫自作多情”。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¹浣花溪: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此,谓之浣花日。唐名妓薛涛亦家于溪旁,以溪水造笺,号“浣花笺”。²卿卿:男女之间的昵称。³黛眉轻:谓眉画得淡淡的。⁴绿云:浓密的乌发。⁵高绾:把头发高高盘绕起来打成结。⁶簇:从聚。⁷好是:当时俗语,最是、真是。⁸和笑:含笑。

  这是张泌词中一首描摹心理情态的佳作。用简练的手法,生动地记述了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断。作者见到个可爱的姑娘,很想和她约会,却又怕被拒绝,终于不敢启口。

  词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开头一句,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卿卿”,含有爱慕之意。接着,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姑娘美貌,从她的脸,一直写到她的装束。“眼波明”一句,正好与“浣花溪”呼应。姑娘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动人。古人常用流波、眼波等语汇来形容眼光流眄,如同水波一般清澈。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就有“揄流波、杂杜若”这样的名句。后世黄庭坚《渔父》词:“ 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而这幅美人图一经点睛,人物可爱的形象立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作者又以工笔细绘,以衬托她那动人的秀丽。“黛眉轻”一句,是说那姑娘的眉毛画得又细又长;“金簇”“小蜻蜒”是形容姑娘发髻上的装饰品。这一连串的描写层次分明,说明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姑娘的景慕之心。词的最后两句,在前面为姑娘写像的基础上引出,作者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很想约姑娘幽会一次。可是作者却仿佛从那姑娘庄重和蔼的神态中,看到了他对自己的轻率的善意批评。作者将自己内心的话动,借助想象中的两人对话来描写,颇有新意。对话中的姑娘形象也被烘托得愈加亲切,可爱、完美。至于作者自己的窘态,虽然没有出现只字片语,但读者似乎觉得,这个小伙子一定为自已多情的荒唐举动脸红了。

  这首小令共有三十余字,语言平易流畅,无一奇字难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情韵,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态都刻划得十分细腻,主次繁简得体,格调轻快活泼。尤其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作者先写她的外表美,但纤丽而不轻佻,然后再想象她拒绝约客时的神情和语气,更显示出她那端庄大方的仪态。此时,女主人公的美,已不再停留在作者所看到的装束上,而是深入到她的性格中去了,揭示了一种内在的美,使她在词中的美好形象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张泌词中还有一些同样题材的作品,如《浣溪纱》中的“晚逐香车入风城”等,也体现出作者擅长描摹人物情态的特点,但写得过份风流调笑,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及这首。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66页
2、 温庭筠等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婉约词:黄山书社,2016.03:第65页

jiāngchéng ·huànhuāshàngjiànqīngqīng

zhāng tángdài 

huànhuāshàngjiànqīngqīng yǎnmíng dàiméiqīng 绿yúngāowǎn jīnxiǎoqīngtíng hǎoshìwènláime xiàodào duōqíng 

倩东君著力,系住韶华,穿小径,漾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轻飏染草,细绾秋蛇。燕蹴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倩东君著力¹,系住韶华²,穿小径,漾(yàng)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³,轻飏(sī)染草,细绾(wǎn)秋蛇。燕蹴(cù)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译文:你借着春神之力,系住了美好的时光。穿越过郊野的小路,在阳光下的沙洲上游漾。当阴云笼罩太阳时,你很难寻到水面野马似的云气;轻微的凉风染绿了野草,你像细细的秋蛇盘结在草际。燕子踏你时你飘向低处,莺儿衔你时你忽然溜去;你调皮地逗惹地上的无数落花,和它们尽情地嬉戏。纵使你悠悠扬扬地飘过红门,终究要发愁那人影被纱窗隔住。
注释:游丝:飘游在空中的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¹倩东君着力:借助春天之神的力量。倩,请人代作,这里是借助之意。东君,春天之神。²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光。³野马:形容浮动在水面的云气。《庄子·逍遥游》有:“野马者,尘埃也。”成玄英疏:“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奔马,故谓之野马也。”⁴轻颸染草:轻微的凉风染绿了野草。颸,即凉风。⁵细绾秋蛇:绾,盘结之意。秋蛇,形容游丝如秋天的蛇。⁶蹴:踏。⁷朱户:红门。
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疏篱罥,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惆怅谢娘池阁¹,湘帘乍卷²,凝斜盼,近拂檐牙³。疏篱罥(juàn),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niǎo)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译文:你惆怅地飘荡在美女的闺楼外,湘妃竹帘儿正巧刚刚卷起,你便斜斜地凝眸向里望去,还将身子就近在牙状屋檐上挂住。你又飘过疏篱短墙相隔的别院,那里微风习习,你感到十分惊奇:谁家的庭院风景这样美丽!飘到街上看到美女摇扇时,你偏要随着罗扇扭来摆去;而当玉鞭抽马香车离去时,你又追在车后纠缠不已。啊,请不要憎恶游丝轻薄,好笑的是多情的游丝与我相似,我思念爱人的心就不能平静,梦魂常常向天边飞去。
注释:¹谢娘池阁:美女的阁楼。谢娘,原指晋王凝的妻子谢道韫,因其才华出众,后代指才高貌美的女子。²湘帘乍卷:湘妃竹帘刚卷起。³檐牙:即牙檐,牙状的房檐。⁴疏篱罥:缠绕着稀疏的篱笆。罥,缠绕、牵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⁵轻薄:用轻佻浮薄的态度对待妇女。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因其飘荡于空,故称。朱彝尊《茶烟阁体物集》俱是咏物之作:或就物咏物,无明显的寓意;或托物言情,隐含身世之感、家国之思。本篇属于前者,可以说是词中的纯文学。

  首二句意说,空中飘忽的游丝,有如春天之神(东君)手中长长的带子,把时光系住。两句暗用比喻,点明游丝见于春季。“系”字,不仅将游丝与春天连结在一起,而且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韶华”变得具体可感。接着两句写它在野外飘忽、荡漾的情景。沙,水边沙地或水中沙洲。一“穿”、一“漾”,写其态;“小径”、“晴沙”,代表郊野之地。“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漾飔染草,细绾秋蛇。”野马,指水面浮动的云气。《庄子·逍遥游》:“野马者,尘埃也。”成玄英疏云:“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奔马,故谓之野马也。”飔(sī思),凉风。绾(wǎn碗),盘结。两句说阴云笼日,水面上看不到浮动的云气;微风漾拂,染绿了春草,那细细的游丝,就象盘结的秋蛇。前三句写春阴景色,后一句以“绾秋蛇”设喻,生动地写出游丝之状。以上八句,运用两个比喻以及“系”、“穿”、“漾”、“绾”四个动词,加上季节、天气、环境的衬托,写出了游丝的情态,画面宁静中带有飘忽的动感。八句只就游丝本身着笔,下面“燕蹴”三句,则由游丝本身引出“燕”、“莺”、“花”等春天之物,用“蹴”、“低”、“衔”、“溜”、“惹”等字使游丝与三者关联,组成另一个春日游丝的画面。较之前一个画面更富生趣,动感更强,描写也更为生动。你看那飘忽荡漾于空中的游丝,被燕子蹴踏而飘向低处,莺儿想衔着它又被它溜走,它挑逗着遍地的落花,……它跟大自然的燕燕莺莺、花花草草尽情地嬉戏玩耍。自“纵许”二句至全词的结尾,画面又一次转换——主角是游丝与人,游丝的描写又推进一层。“纵许”二句,以户外为环境,是上下片的过渡。朱户,朱门,指贵族的邸宅。一“纵”、一“终”,一“度”、一“愁”,词笔转折,写出欲“度”不“度”之状。两句用拟人手法。

  下片承上片最后二句,将游丝与人的画面继续拓展,仍用拟人手法。“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它飘荡于小池楼阁,这时湘妃竹帘子刚刚卷起,它感到有点惆怅,凝目斜视,漾拂着牙状的屋檐。三句以户内为环境。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因其才学过人,后因作为有学问的女子之称。此泛指女子。“惆怅”与上片“愁”字呼应,写怕被人看见的心理。“凝斜盼”,写神态。三句将游丝左右飘荡,若即若离之状态写得出神入化。“疏篱”之句,仍写户内,环境由池阁”挪至疏篱短墙相隔的“别院”。接着由户内转到街上:“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堕处,又逐香车。”玉鞭,鞭之美称。处,与上句“时”字义同,非指处所。香车,女子所乘之车。一“招”、一“随”、一“堕”一“逐”,见出“漾薄”。四句将游丝拟作“春心不定”的“漾薄”男子。歇拍以谐谑之笔将作者自己作比。对“红袖”四句的描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画面的不断的变换,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将所咏之物写得形神兼备。全篇“层台婵媛”(谭献《箧中词》),体物入微,用字准确,处处显示出作者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可可诗词网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lán)¹风渐紧。为奴²吹散月边云。照见负³心人。
译文: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注释:¹更阑:更残,即夜深。²奴:古代女子的谦称。³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为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见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278-279页

wàngjiāngnán ·tiānshàngyuè

míng dài 

tiānshàngyuè yáowàngtuányín jiǔgēnglánfēngjiànjǐn wèichuīsànyuèbiānyún zhàojiànxīnrén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作者借诵古老的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其脱俗超凡的广阔胸怀。

  “云步凌波”是典故。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了洛神的轻盈飘逸。作者借洛喻美,一幅美人出行的画卷令人注目。是仕女游春吗?否!“年年星汉”写出她的出行是如和织女一样,一年一度与心上人在“七夕”相聚。“清秋”点明周围环境之幽静,“踏”,践约的意思。这里,词人虽未正面描写织女的美貌,但仍会令读者意会到女子的绝世丰神,飘飘若仙的身影,对情人的脉脉深情。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在我国流传极广,妇孺皆知。

  “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抒写了词人的感概、是继“只缘”“底用”之后的进一步表述。

  “两悠悠”承上片末句的“人间”连下片的首句中的“天外”词人明确地指出人间天上悠悠远隔,织女之巧,人间的必乞取;对天外的织女牛郎双星的“稀相见”更没必要同情和为他们忧愁。接下来作者直抒胸怀:天上双星长相思、难相聚,虽凄凉寂寞但天外人间两悠悠,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又怎么管得了呢?我且拉开窗帘尽情赏月,享受新秋凉爽睡美之乐吧。“开帘放入窥窗月”句化用了苏轼《洞仙歌》中“缍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词贵创意。词人“开帘”“放入”均写出其主动积极,此时情真呼之欲出,平添许多情致。况周颐《蕙风词话》评价此词末两句说:“潇洒疏俊极矣。尤妙在上句”窥窗“二字。窥窗之月,先已有情。用此二字,便曲折而意多。意之曲折,由字里生出,不同矫揉钩致,石堕尖纤之失。”非常中肯。

  在写作上,作者绘景抒情极具匠心。古人形容女子之美常常用螓首蛾眉、齿如编贝等词语直指容颜。此词却仅以“云步”、“凤钩”写织女的步履轻盈,纤足弱小,正是从侧面烘托,别具只眼。此词的另一特点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在观察、体验和摄取周围景物时,是以其独特视角,深怀情感进行的。以景寓情,融情入景,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二句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401-2402页

zhètiān··yúnlíngxiǎofènggōu--dǎng怀huáiyīng

yúnlíngxiǎofènggōuniánniánxīnghànqīngqiūzhǐyuánqiǎoxiāngjiànyòngrénjiānqiǎolóutiānwàishìliǎngyōuyōuyīngzuòliánchóukāiliánfàngkuīchuāngyuèqiějǐnxīnliángshuìměixiū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锦帏(wéi)¹初卷卫夫人²,绣被犹堆越鄂(è)君。
译文: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
注释:¹锦帏:锦帐。²卫夫人: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垂手乱翻雕(diāo)玉佩¹,折腰争舞²(yù)金裙³
译文: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注释:¹“垂手”句:《乐府解题》:大垂手言舞而垂其手,又有小垂手及独垂手。²折腰争舞:一作“细腰频换。”折:一作“招”。³郁金裙:用郁金草染色的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石家蜡烛何曾剪¹,荀(xún)令香炉可待熏(xūn)²
译文: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
注释:¹“石家”句:状牡丹之色如燃烧的大片烛焰。²“荀令”句:谓牡丹之香自然生成,不须熏得。荀令即荀彧 ,字文若 ,为侍中,曾守尚书令。曹操所有军政之事均与他协商,呼之荀令君。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我是梦中传彩笔¹,欲书花叶²寄朝云³
译文: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
注释:¹“我是”句:自诩有才。²叶:一作“片”。³朝云:指巫山神女。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昼梦幸巫山之女。后好事者为立庙,号曰“朝云”。

  首联是单株牡丹的特写图。开头借用《典略》典故,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次句用《说苑》典故,原典是鄂君举绣被拥越人,此谓“绣被犹堆越鄂君”,清人马位《秋窗随笔》及桂馥《札朴》已指出其为误用(桂谓当为“楚鄂君”)。诗人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传神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犹堆”二字刻画花苞初盛时绿叶紧包的形状,与“初卷”相呼应。

  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垂手、折越都是舞名,亦指舞姿。玉佩指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饰物;郁金裙指郁金草染色的裙。这两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越,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作比喻,牡丹花叶在迎风起舞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的形象。

  前两联重在描绘牡丹静中的形态,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石家蜡烛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却无须修剪烛芯。“何曾剪”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烛芯自不必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岂待香炉熏烘。据说荀彧到人家,坐处三日香。旧时衣香皆由香炉熏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说“可待熏”。

  尾联写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寄给巫山神女。梦中传彩笔,典出《南史·江淹传》,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47-648

dān--shāngyǐn

jǐnwéichūjuǎnwèirénxiùbèiyóuduīyuèèjūn

chuíshǒuluànfāndiāopèizhéyāozhēngjīnqún

shíjiāzhúcéngjiǎnxúnlìngxiāngdàixūn

shìmèngzhōngchuáncǎishūhuācháo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