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梢未动雨中听,催遍园林百果成。
六月不知春色尽,五更来伴夏鸡声。
树头萧瑟长风过,马上瞢腾短梦惊。
劝汝无言归旧谷,先秋番次候虫鸣。
花梢未动雨中听,催遍园林百果成。
六月不知春色尽,五更来伴夏鸡声。
树头萧瑟长风过,马上瞢腾短梦惊。
劝汝无言归旧谷,先秋番次候虫鸣。
李廌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3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译文: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一点颜色的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译文:在小溪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

zǎoméi

dàoyuán míngdài 

wànshùhán nánzhīyǒuhuā 
xiāngwénliúshuǐchù yǐngluòrénjiā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¹²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³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lín)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zhé)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¹⁰声哉?”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注释:¹善:擅长。²鼓:弹奏。³志:志趣,心意。⁴善:好,好的,表赞美。⁵峨峨:高耸的样子。⁶洋洋:宽广的样子。⁷得:体会。⁸卒:同“猝”,突然。⁹操:琴曲。¹⁰逃:隐藏,躲避。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河,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译文:唐河店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名为店名。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人们)不把这看做怪事。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这里的人)才防范敌兵,但是(辽兵们)并不害怕。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胃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录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端拱中¹,有妪(yù)²独止店³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jí)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lǔ)为王,且告虏曰:“绠(gěng)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duò)井,跨马诣(yì)郡。马之介甲焉,鞍之后复悬一彘(zhì)。常山民吏观而壮¹⁰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lǔ)之至,或父母辔(pèi)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胃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录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译文:端拱年中,有个老妇人留在店里。正赶上有一个辽兵来了,他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着大声叫老妇人帮他打水。老妇人拿着井绳和水罐去井边,刚把井绳放下去又停住了。因为辽话称虏为“王”,她就对辽兵说:“井绳短,打不到水。我年纪老力气又不够,请王自己打水吧。”辽兵就拿着井绳系弓尾上,低下身子到井边打水。老妇人于是从后面把辽兵推入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马的身上铠甲都具备了,马鞍后面还悬着一个猪头。常山郡的吏民都称赞她勇敢。噫,国家防御边塞,经常用边土上的士兵,大概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他们熟习战斗的技巧要领而且不害怕不懦弱啊。一个老妇人尚且能这样,那些边土的士兵就更不难想象了。近年来对边土要塞那些勇猛的骑兵,在上谷称为“静塞”,在雄州称为”骁捷”,在常山称为“厅子”,这些都是熟习战争战斗的方法而且不害怕不懦弱的人。听到外敌入侵,有的父母妻儿都来帮助安置战马整理弓箭(互文句),甚至还有不待披戴甲胄就上阵迎敌的。近年来北方胡人来侵袭,很久都打不过上谷,就是因为静塞士兵的勇猛啊。只是恰逢戍边的将领把静塞的士兵都调配到自己的军营来保护自己,所以上谷没有守住。
注释:¹端拱中:北宋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988—999年)。²妪:老年妇女。³店:唐河店,地名,在今河北省的西北部。⁴矢:箭。⁵缶:瓦罐。⁶及:赶得上,此指够得到。⁷介甲:铠甲。⁸具:完备。⁹彘首:猪的头。¹⁰壮:认为…豪壮。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敌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敌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yíng)(jí),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译文:“骁捷”“厅子”的名号还在但是兵马不多,虽然进行了招募,但边境上的人并不响应,为什么呢?因为被选中的都要被送回上都,离开家乡故里;而且每月的军饷很少,有的甚至不能糊口;发给他们的铠甲都很脆弱,战马也瘦弱,不能够抵挡胡人;而那些坚固的铠甲装备和强健的战马都被更上一层的部队拿走了;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是这些人冲锋在前,当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了。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译文:如果能稳定那些军队,允许他们有热爱故乡的感情;增加他们的军需给养,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吃穿;再给他们配上坚固的铠甲和强健的骏马,那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败?如果真的能这样,只要有一万边土上的士兵,就可以抵挡外敌五万啊。参与治理国家的人,不在这方面留心,我看不到他们的忠心啊。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译文:因此通过一个老妇的勇敢行为,来整体反映边防的事情,赠予那些在位当权的人。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
不系雕鞍(ān)门前柳,玉容寂寞¹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帘控钩²,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
注释:¹玉容寂寞:形容憔悴。²帘控钩:帘幕上挂上银钩。
这首《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写青楼女子晚景凄凉的景况。曲子写道:门前柳老,难系雕鞍,车马冷落;容颜憔悴,羞与花对。风雨黄昏后,倍添凄凉;楼中人虽在,已是明日黄花,再没有人识赏。夜长愁更长。这支小令充分表明:青楼中人,以色事人,卖笑为生,一旦年长色衰,便门前冷落,生计全无,晚年往往十分悲惨。此曲寄托了乔吉对青楼女子的深深同情。

chūnguīyuàn··diāoānménqiánliǔ--qiáo

diāoānménqiánliǔróngjiànhuāxiūlěngfēngérchuīhuánghūnhòuliánkònggōuyǎnshàngzhūlóufēnghuāchóu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万里经年¹别,孤灯此夜情。
注释:¹经年:经年累月,喻时间很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chúmèi--bái

gǎnshímèimèibǎiyōushēng

wànjīngniánbiédēngqíng

bìngróngfēijiùguīxīnzhèng

zǎowǎnzhònghuānhuìzhǎng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