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夜堂发深藏,林立惊满屋。
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夜堂发深藏,林立惊满屋。
我亦苦嗜此,一见下风伏。何当载而归,妙策三十六。
我亦苦嗜此,一见下风伏。何当载而归,妙策三十六。

ānguózhìjiǔjìngjiǎntángfēnyùnliǔànliùchūnsān--zhāngshì

gōngzēngkǒngrénmiànguàishínǎitángshēncánglínjīngmǎn

shìjiànxiàfēngdāngzàiérguīmiàosānshíliù

张栻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5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¹王。
译文:大汉王朝把我远嫁,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将我的终身寄于异国他乡的乌孙国王。
注释:¹乌孙:汉代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一带。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qióng)(lú)¹为室兮旃(zhān)²为墙,以肉为食兮酪(lào)为浆。
译文:居住在以毛毡为墙的帐篷里,以肉为食,饮辛酪。
注释:¹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²旃:同“毡”。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hú)¹兮归故乡。
译文:住在这里常常想念家乡,心里十分痛苦,我愿化作黄鹄啊,回我的故乡!
注释:¹黄鹄:即天鹅。

  汉朝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常率众南扰。朝廷有时出兵征伐,有时采用睦邻政策,以求缓和。“和亲”即睦邻的一个手段。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也是著名一例。刘细君去乌孙国是大义之举,她思亲人恋故土又是人之常情。《悲愁歌》亦即这矛盾心情中思亲一面的反映。因作者亲身经历,感受倍深,故这首诗写得情切切,意拳拳,真挚动人。在写思乡悲愁的同时,从客观上也具体地介绍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此诗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诗中突出了中原与西域在食宿、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化为黄鹄归家的想象与事实上的不可能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加重了诗歌的悲剧气氛,意蕴深广,耐人寻味。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两句写乌孙公主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汉朝把我远嫁于在天一方的乌孙国王。看似客观的自我介绍,其实蕴含着无限的伤感和怨愤。此“嫁”,实为和亲,寓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据《汉书·西域传下》记载:乌孙国与匈奴结盟,匈奴不断骚扰内地,为钳制匈奴,断其右臂,武帝采纳张骞建议,遣江都王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妻乌孙王猎骄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少数民族和亲,无疑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方面的意义。然而,这种于国于家有利的“美人计”,于公主自身却是人格的变异和人性的束缚。“天一方”、“远托”、“异国”等冷漠字眼已透出哀怨之信息,下面着力的值染更见其甚。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则是写公主远嫁异域,不仅举目无亲,孤苦无依,而且生活环境也令人难以忍受。这里没有崔嵬的宫阙,和暖的春风,没有美味佳肴玉液琼浆,而是以穹庐为室,毛毡作墙,饮以辛酪、食以膻肉。这与内地迥异的生活习俗,对从小过惯汉朝宫廷安逸生活的尊贵王女来说,无疑难以适应。作者以短短十几字高度概栝乌孙国饮食起居的生活习俗, 为以下思矣怀归之情的直接抒发埋下了伏笔。另据《汉书·西域传下》 记载:“乌孙国多雨,寒。昆莫年老,语言不通。”由此可见,公主所以不以审美心态去体味“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异国风光,而仅以哀怨叙之,正由于此。

  远离故国亲人,生活又难如愿,思乡怀归之情于是不可遏止地爆发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直抒胸中郁结已久的忧思,凄婉哀怨,摧人泪下。明知远嫁之意义,回归之无望,又盼展开想象的双翅,化作黄鹄,自由飞回久别的故乡。想象中的满足与事实上的不能,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加重了诗歌的悲剧气氛,意蕴深广,耐人寻味。

  《悲愁歌》同汉初的《大风歌》、《秋风辞》一祥深受楚辞的影响,读唱诗时句中加上舒缓语气的“兮”,增强诗的节奏感。诗歌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加上质朴无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押韵,句句合理的推演,使一首虽然短的诗,却将其无比的思念、急切的盼归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4页 .
2、 李春祥等 .乐府诗鉴赏辞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13页 .
3、 李春祥等 .乐府诗鉴赏辞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14页 .
4、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4-15页 .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烟水初销见¹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译文: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
注释:¹见:现,显露。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译文:在这美丽的春天,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此诗描绘了襄阳城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襄阳城四周环水,春来烟水朦胧,当艳阳高照,轻雾才退去,方现出参差人家。一个“见”字,十分生动。 “东风吹柳”、“马踏春泥”,非常传神。马踏春泥半是花:点名季节;有“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写出春天的可爱。如此美景却只能独自消受,对友人的思念尽在其中矣。
桑怿,开封雍丘人。其兄慥,本举进士有名,怿亦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 “愿为耆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 里父老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臝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人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诘共盗者,王生指某少年,怿呼壮丁守王生,又自驰取某少年者,送县, 皆伏法。
桑怿(yì),开封雍丘¹人。其兄慥(zào),本举进士有名,怿亦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²、颍(yǐng)间,得龙城³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 “愿为耆(qí),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liǎn),盗夜脱其衣; 里父老怯(qiè),无他子,不敢告县,臝(luǒ)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人其家,探其箧(qiè),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pū)地,缚之。诘(jié)共盗者,王生指某少年,怿呼壮丁守王生,又自驰取某少年者,送县, 皆伏法
译文:桑怿是开封雍丘县人,他的哥哥桑慥因为参加进士考试而有名。桑怿也参加进士考试,却两次都没有考中,便到汝州、颍州间游历,在龙城获得废弃的田地数顷,退出科举考试尽力进行耕作。因年成不好,汝州附近的各县盗贼很多,桑怿找到县令对他说:“我想当耆长,在乡间往来巡查奸民。”县令同意后,桑怿就召集乡村少年,并告诫说:“不可再做偷盗之事,现在有我在这里,就绝不会容忍你们!”少年们连声答应。里老父儿子死了没有入棺,盗贼夜晚就把尸体的衣服脱了。里老父害怕,又没有其他儿子,不敢到县衙告状,儿子尸体裸露又不能下葬。桑怿听到这件事很怜悯里老父,就怀疑是少年王生做了这件事。晚上来到王生家,偷偷察看他的箱笼,没有让他发觉。第二天遇到王生,问道:“你答应我不偷东西,现在偷里老父儿子尸体衣服的人,不是你吗?”少年变了脸色。桑怿立刻将其推倒在地上绑了起来。盘问一起盗窃的人,王生指证某个少年。桑怿立刻叫壮丁看守住王生,自己又跑去捉拿那个少年,一起送到县上。这两个人都受到法律的惩治。
注释:¹雍丘:今河南杞县,宋属京畿路开封府。²汝:今河南临汝,宋属京西北路。³龙城:汝州有龙兴县,唐置,县有豢龙城,当即其地,宋后改名宝丰,今河南宝丰。百亩曰顷。⁴白:禀告。⁵耆长:宋初循旧制,县置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各以乡户等第差充。⁶臝:裸体。⁷箧:竹箱。⁸仆:向前跌倒。⁹伏法:有罪就刑。
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招怿饮酒,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
又尝之¹(jiá)²,遇尉方出捕盗,招怿饮酒,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fù)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
译文:桑怿也曾经去郏城,遇到县尉刚要出去逮捕盗贼,就招呼桑怿饮酒,饮酒后便邀桑怿与他一起出行。到了盗贼窝藏的地方,县尉有些害怕,假装没看见就走了过去。桑怿说:“盗贼就在这里,你还要去哪里?”于是下马独自杀了数名盗贼,并将他们全都绑了起来。又听说襄城有数十个盗贼,就独自提剑前往,杀了几个盗贼,把剩下的人全都绑了起来。汝城附近的县因此盗贼绝迹,京西转运使将桑怿的事上奏朝廷,朝廷就任命桑怿做郏城尉。
注释:¹之:往也。²郏城:今河南郏县,宋属汝州。³阳:与“佯”同,假装。⁴格:相抱而杀之曰“格”,见《汉书》注。⁵襄城:今河南襄城,宋属汝州。⁶转运使:官名,掌一路财赋之登记,并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账簿,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天圣中,河南诸县多盗,转运奏移渑池尉。崤,古险地,多深山,而青灰山尤阻险,为盗所恃。恶盗王伯者,藏此山,时出为近县害。当此时,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以示怿,将谋招出之。怿信之,不疑其伪也。因谍知伯所在,挺身人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余日,乃出。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以伯与巡检,使自为功,不复自言。巡检俘献京师,朝廷知其实,罪黜巡检。
天圣中,河南诸县多盗,转运奏移渑(miǎn)¹尉。崤(xiáo)²,古险地,多深山,而青灰山尤阻险,为盗所恃。恶盗王伯者,藏此山,时出为近县害。当此时,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³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以示怿,将谋招出之。怿信之,不疑其伪也。因谍知伯所在,挺身人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余日,乃出。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以伯与巡检,使自为功,不复自言。巡检俘(fú)献京师,朝廷知其实,罪黜(chù)巡检。
译文:天圣年间,河南所属的县盗贼很多,转运使奏请朝廷调整了渑池尉。崤山,是古代的险要之地,泥山很多,而青灰山十分险峻难行,被盗贼所占领。一个叫王伯的恶盗藏匿在这座山中,时常出来在附近的县为非作歹。正当此时,王伯的事情让朝廷知道了,朝廷点名让其巡检捕捉。不久,桑怿到了这里,巡检伪造朝廷的宣召文书给桑怿看,准备筹划将王伯招出。桑怿相信了,没有怀疑是伪造的,就秘密察看王伯藏身的地方,深入盗贼巢穴招安,与王伯同睡同起十余天。他使王伯相信了自己,就一起出山来。那个巡检反而用兵在山口阻截,桑怿差一点连自己都不能逃脱。桑怿说:“巡检被点名捕盗,这样做是害怕得不到功劳。”就把王伯给了巡检,使其邀功,不再说自己的事了。巡检将王伯俘获后押送到京城,朝廷了解了实际情况,就将巡检罢免了。
注释:¹渑池:今河南渑池,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²崤:山名,在河南洛宁北,西北接陕县,东接渑池,有东西二崤,均极峻险。³巡检:官名,宋时沿边溪峒沿江沿海均置之,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所在听州县守令节制。⁴授名:谓朝廷疏王伯姓名,授巡检使捕之。⁵宣头:宣传诏旨之文书。唐制旨自禁中出付中书者,曰“宣”。⁶谍:伺敌之动静以报。⁷挺身:挺立其身,状其勇。
怿为尉岁余,改授右班殿直、永安县巡检。明道、景祐之交,天下旱蝗,盗贼稍稍起,其间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密院以传召怿至京,授二十三人名,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 ”至则闭栅,戒军吏无一人得辄出。居数日,军吏不知所为,数请出自效,辄不许。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 迹盗所尝行处,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留,为作饮食,馈之如盗。乃归,复避栅三日,又往,则携其具就媪馔,而以其余遗媪,媪待以为真盗矣。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媪曰:“彼闻桑怿来,始畏之,皆遁矣;又闻怿闭营不出,知其不足畏,今皆还也。某在某处,某在某所矣。”怿尽钩得之。复三日,又往,厚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三日,我复来矣。”后又三日往,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其尤强者在某所,则自驰马以往,士卒不及从,惟四骑追之,遂与贼遇,手杀三人。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获。二十八日,复命京师。
怿为尉岁余,改授右班殿直、永安县巡检。明道、景祐之交,天下旱蝗,盗贼稍稍起,其间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shū)密院以传(zhuàn)¹召怿至京,授二十三人名,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溃,溃(kuì)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 ”至则闭栅(zhà)²,戒军吏无一人得辄(zhé)出。居数日,军吏不知所为,数请出自效,辄不许。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 迹³盗所尝行处,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ǎo)留,为作饮食,馈(kuì)之如盗。乃归,复避栅(zhà)三日,又往,则携其具就媪馔(zhuàn),而以其余遗媪,媪待以为真盗矣。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媪曰:“彼闻桑怿来,始畏之,皆遁矣;又闻怿闭营不出,知其不足畏,今皆还也。某在某处,某在某所矣。”怿尽钩得之。复三日,又往,厚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三日,我复来矣。”后又三日往,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其尤强者在某所,则自驰马以往,士卒不及从,惟四骑追之,遂与贼遇,手杀三人。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获。二十八日,复命京师。
译文:桑怿做郏城尉一年有余,又被任命为右班殿值、永安县巡检。明道、景祐之交,天下大早闹蝗灾,盗贼渐渐增多。有恶贼二十三人,没有办法抓到。枢密院以驿站快马召桑怿进京,交给他二十三个盗贼的名字,让他前往缉拿。桑怿思考说:“盗贼害怕我的名字,听到我去一定会逃跑,逃散后就更不容易抓了,应当先向他们表现我的害怕的情绪。”桑怿到了那里就关闭军营大门,告诫军吏不许一个人走出军营。住了几天,军吏不了解他的意图,多次请求出战效力,总是不被允许。过了一阵,在一个晚上,桑怿和几个军卒装扮成盗贼出来,寻找盗贼曾经走过的地方。走进老百姓家,老百姓都逃走,唯独有一位老太太留下来,像对待盗贼一样给他们东西吃。回来后,又关闭军门。三天后再次前往,带着器具到老人处吃饭,并且把剩余的留给了老妇人,等到老妇人把他们当做真盗贼后,就渐渐接近老妇人,跟她说话,并提到了那群盗贼。老妇人说:“他们听到桑怿来了,开始很害怕就全都跑了。又听说桑怿关闭营门不愿出来,知道他不值得惧怕,现在都回来了。谁谁谁在某处,谁谁谁在某地。”桑怿完全探得了盗贼的下落。过了三天,又前往,送给老妇人厚礼,告诉她实情:“我就是桑怿,麻烦老妇人帮助我们了解实情,且千万不要泄露,三天后我再来。”桑怿过了三天又前往,详尽打听了老妇人了解的实情。第二天天一亮,他分别部署军士,以甲士若干人在某地捕捉某盗贼,以军卒若干人在某处捕捉某盗贼。其中尤其强的盗贼在某地,就亲自乘快马前往,士卒都没跟上,只有四个骑士跟上他,后与盗贼遭遇了,桑怿亲自杀了三人。二十三个盗贼一天内都抓到。仅二十八天,桑怿就回京复命了。
注释:¹传:传驿之车马也。²栅:木垣曰栅,行军所居。³迹:循其迹。⁴媪:老妇。⁵钩:致也。谓钩得其情,使对者不疑,若不问而自知。⁶部分:部署。
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阀,以免短使送三班。三班用例,与兵马监押。未行,会交趾獠叛,杀海上巡检,昭、化诸州皆警,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阁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我赏厚而彼轻,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己上者,以奏稿示予。予谓曰:“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¹。”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lì)怒,匿其阀(fá,以免短使³送三班。三班用例,与兵马监押。未行,会交趾(zhǐ)(liáo)叛,杀海上巡检,昭、化诸州皆警,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阁门祗(zhī)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我赏厚而彼轻,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己上者,以奏稿示予。予谓曰:“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译文:枢密院官吏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取阁门通事舍人的官职。”桑怿说:“我不想通过贿赂得到官职,况且我贫穷没有银子!即使有,也绝对不能这样做。”官吏非常生气,隐瞒了他立功的情况,并免去临时差使,送交三班院安排。三班按常规,让他做了兵马监押。还没有来得及走,恰巧碰到交趾地方獠族叛乱,杀了海上巡检,昭州、化州都报了警,去了几拨人马都不能平定。所以朝廷命令桑怪前往,杀掉了叛贼。回京后,就任命他做阁门祗侯。桑怿说:“这次行动,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地位在我上面的,我是尽力辅佐他们。现在他留在那里而我却回来了,我赏赐很厚而他却很轻,难道不会怀疑我掩盖他们的功劳而表现自己吗?接受了这样的赏赐只会使我内心惭愧。”就要把朝廷的赏赐让给自己的上司,把奏稿给我看。我对他说:“让给别人,朝廷一定不会答应,只会因此被看做爱好虚名和诡诈而被人嘲笑。”桑怿感叹说:“我也想到了这点,然而观察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应当根据他的行为作判断,被人嘲笑有什么呢?如果想躲避名声,那么好事就都别做了。”听后我也感到惭愧。他终于将功勋让给了别人,没有听劝告。桑怿虽然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的事情都合乎道德伦理,很多都像这件事一样。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始居雍(yōng)丘,遭大水,有粟二廪¹,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lǐn),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²,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³,卒(cù)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译文:当初桑怿住在雍丘,遭到大水,有两仓粮食准备用船运走,看到老百姓奔跑躲避大水,就丢弃了粮食,用船载运老百姓。看到老百姓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就将村里人集中起来,用自家的粮食给他们做饭,直到把自家的粮食吃完为止。桑怿喜欢舞剑和铁简,力气超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胆识和策略。遇到人常常腼腆,好像很惭愧。他长得不太高大,但经过自己的修习也显得很有威仪;说话有点口吃,人们偶然遇见但并不了解他,其实他健硕而且很勇武。
注释:¹廪:藏米之仓。²铁简:古兵器,无刃而有四棱,方棱似简,故名,后亦作“锏”。³言语如不出其口:谓口讷。《礼记》谓赵文子,其言若不出诸其口。⁴卒:急遽(jù),仓促。
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怿所为壮矣,而不知予文能如迁书,使人读而喜否?姑次第之。
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¹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wū)²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怿所为壮矣,而不知予文能如迁书,使人读而喜否?姑次第之。
译文:庐陵欧阳修说:勇武和力量是人们所具备的,但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的人就很少了。像桑怿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义勇之士了。他的学问不深却能有所作为,可以说是一种天性。我本来爱好写人物传记,特别喜爱司马迁的传记,而且他撰写的人都是性情伟烈节操不凡的人,士人喜爱读这样的书。我想学他的笔法,但怪怨现在如司马迁笔下那样的人为什么这样少呢?我就怀疑司马迁只不过靠雄奇的文笔善于夸大其词,古代的人不一定像这样。等知道了桑怿的事,才知道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司马迁的文章没有欺骗后人,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桑怿做的事堪称雄壮,但却不知道我的文章能不能如司马迁的书那样令人们喜欢读它?姑且按顺序记下桑怿的事迹。
注释:¹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父谈为太史,迁世其业,李陵降匈奴,迁极言其忠,坐下腐刑,乃细金匮石室之书,上起黄帝,下止获麟之岁(汉武帝元狩元年),作《史记》一百三十卷,凡十二纪,十年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自古称为良史。²诬:妄,错。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该传略进了对桑怿出身、世系、仕履的介绍以及他最后抵抗西夏为国捐躯的事迹,而是集中笔力描写他在捕捉盗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立功拒赏等高贵品质。文章还写了巡检欺骗桑怿、枢密吏索贿、桑怿让赏等情节,暴露了宋王朝从地方到朝廷的吏治腐败,加上“盗贼四起”,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有意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才能的层出不穷的奇特情节,来突出桑怿这位奇男子、伟丈夫,写法颇似《史记》,具有强烈的艺术吸引力。这种介于正史与传奇之间的写法对后世作品颇有影响,明清时期人物传记如宋濂的《秦士录》、魏禧的《大铁椎传》等在构思上都有意模仿此文。

  欧阳修写桑怿,以捕盗为重点。所谓“盗”,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单纯偷窃抢夺财物的不良之徒;一类是与封建政权为敌的起义农民。桑怿所捕的盗这两种类型都有,因而他的行为虽有除暴安良的一面,但本质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这是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作者选择了几个典型事例,有略有详地展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桑怿这个人物形象。

  第一个典型事例是汝州近边诸县多盗贼,桑怿主动向县令要求当耆长,“往来里中察奸民”,一举拿获两名盗尸衣的少年,并交县衙绳之以法。第二个典型事例是在郏城和襄城捕盗,突出桑怿的勇敢。郏城捕盗是将他与郏城县尉作对比描写,以县尉之怯衬出桑怿之勇。襄城捕盗则是独写其勇:“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馀。”这两个事例都是简笔描写,却能抓住人物最关键的言行,刻画人物,生动传神。

  第三个典型事例是桑怿任渑池县尉时招安恶盗王伯,突出桑怿的智勇及胸襟。巡检用伪造的朝廷招降文书欺骗桑怿,要他进招降王伯,于是他“挺身人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馀日。信之,乃出”。谁知当他带王伯一起下山受降时,“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桑怿上当受骗,几乎丢掉性命,却仍对那位欺骗他的巡检宽大为怀,让他把王伯押解朝廷进请功,如此心胸肚量,实为罕见。

  第四个典型事例是桑怿当永安县巡检时,用计在一日之间将二十三名恶贼一网打尽。这个事例最曲折复杂,也是作者重点刻画所在。桑怿接受任务后,先准确地分析了群盗的心理:“盗畏吾名,必已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接着,描写桑怿在紧闭栅门,向群盗示怯的同时,穿上盗贼的服装私访,经过许多曲折,终于收买了一个能探知贼情的老媪,摸清了群盗的情况。最后,经过周密的部署,桑怿身先士卒,亲自进捕捉最强悍的对手,“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获。”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桑怿的智勇已经跃然纸上。

  第五个典型事例是写他拒绝用行贿手段取得高官,表现了他的崇高品德。第六个典型事例写他立功不愿受重赏的谦逊胸怀。第七个典型事例是写他爱民的情怀。通过这些事例的补充,桑怿这个人物形象已十分高大丰满。最后,作者又出人意表地简略介绍桑怿真实的外貌:身材不算高大,遇人羞涩,不善言辞,与他那力过数人、深通谋略的大智大勇似不相称,然而这正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真实丰满之处。

  这篇传记不仅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结构上也颇具特色。它不像六朝小说吉光片羽式地勾勒名士的举手投足,也不像现代小说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而是截取了桑怿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的三个具体画面,环环入扣,展示出他的“大智”、“大仁”、“大勇”。这种结构手法酷似当代戏剧的“冰糖葫芦式”结构,清晰紧凑,引人入胜。

参考资料:
1、 欧阳修著;沈利华,倪培翔解评.《欧阳修集》.山西:三晋出版社,2008年8月:第133页—第134页
2、 谈凤梁.《历代文言小说鉴赏辞典》.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679页

sāngzhuà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sāng kāifēngyōngqiūrén xiōngzào běnjìnshìyǒumíng jìnshì zàizhòng yóu yǐngjiān lóngchéngfèitiánshùqǐng tuì退érgēng suìxiōng pángzhūxiànduōdào báilìng  yuànwéizhǎng wǎngláizhòngchájiānmín  yīnzhàozhòngshàonián jièyuē  dàowéi zài róng  shàoniánjiēnuò lǎowèiliǎn dàotuō lǎoqiè  gǎngàoxiàn luǒshīnéngzàng wénérbēizhī ránshàoniánwángshēngzhě rénjiā tànqiè shǐ使zhīzhījué míngzhī wènyuē  ěrnuòwéidào jīnyòudàoshīzhě fēiěr  shàoniándòng tuī zhī jiégòngdàozhě wángshēngzhǐmǒushàonián zhuàngdīngshǒuwángshēng yòuchímǒushàoniánzhě sòngxiàn jiē 

    yòuchángzhījiáchéng wèifāngchūdào zhāoyǐnjiǔ suìxíng zhìzéisuǒcáng wèiqiè yángwéizhīguò yuē  zéizài zhī  xiàshāshùrén yīnjìnzhī yòuwénxiāngchéngyǒudàoshírén jiànwǎng shāshùrén  pángxiànwéizhīdào jīng西zhuǎnyùnshǐ使zòushì shòujiáchéngwèi 

    tiānshèngzhòng nánzhūxiànduōdào zhuǎnyùnzòumiǎnchíwèi xiáo xiǎn duōshēnshān érqīnghuīshānyóuxiǎn wéidàosuǒshì èdàowángzhě cángshān shíchūwéijìnxiànhài dāngshí wángmíngwéncháotíng wéixúnjiǎnzhě jiēshòumíngzhī zhì xúnjiǎnzhěwěiwéixuāntóushì jiāngmóuzhāochūzhī xìnzhī wěi yīndiézhīsuǒzài tǐngshēnrénzéizhòngzhāozhī tóngshí nǎichū xúnjiǎnzhěfǎnbīngyāoshānkǒu miǎn yuē  xúnjiǎnshòumíng gōngěr  xúnjiǎn shǐ使wéigōng yán xúnjiǎnxiànjīngshī cháotíngzhīshí zuìchùxúnjiǎn 

    wéiwèisuì gǎishòuyòubāndiàn殿zhí yǒngānxiànxúnjiǎn míngdào jǐngyòuzhījiāo tiānxiàhànhuáng dàozéishāoshāo jiānyǒuèzéièrshísānrén néng shūyuànzhuànzhàozhìjīng shòuèrshísānrénmíng shǐ使wǎng móuyuē  dàowèimíng kuì kuìnán xiānshìzhīqiè  zhìzhà jièjūnrénzhéchū shù jūnzhīsuǒwéi shùqǐngchūxiào zhé érshùbiànwéidàochū dàosuǒchángxíngchù mínjiā mínjiēzǒu yǒuǎoliú wéizuòyǐnshí kuìzhīdào nǎiguī zhàsān yòuwǎng xiéjiùǎozhuàn érwèiǎo ǎodàiwéizhēndào nǎishāojiùǎo qúndàobèi ǎoyuē  wénsānglái shǐwèizhī jiēdùn yòuwényíngchū zhīwèi jīnjiēhuán mǒuzàimǒuchù mǒuzàimǒusuǒ  jìngōuzhī sān yòuwǎng hòuwèizhī suìshígàoyuē   sāng fánǎowéicháshíérshènxiè hòusān lái  hòuyòusānwǎng ǎocháshíshěn míngdàn fènjūnshì yòngjiǎruògānrénmǒusuǒmǒudào ruògānrénmǒuchùmǒudào yóuqiángzhězàimǒusuǒ chíwǎng shìcóng wéizhuīzhī suìzéi shǒushāsānrén fánèrshísānrénzhě jiēhuò èrshí mìngjīngshī 

    shūwèiyuē  yín wéijūnzhìzhí  yuē  yòngguān fēi kuàngpínyín yǒu     miǎnduǎnshǐ使sòngsānbān sānbānyòng bīngjiān wèixíng huìjiāozhǐliáopàn shāhǎishàngxúnjiǎn zhāo huàzhūzhōujiējǐng wǎngzhěshùbèinéngdìng yīnmìngwǎng jìnshǒushāzhī huán nǎishòuménzhīhòu yuē  shìxíng fēigōng wèiyǒushàngzhě nǎizuǒ jīnliúérhuán shǎnghòuérqīng gàigōngér shòuzhīcánxīn  jiāngràngshǎngguīshàngzhě zòugǎo稿shì wèiyuē  ràngzhī tīng hàomíngzhà  tànyuē  zhī ránshìxīněr dāngxìnxīnxíng lèi ruòmíng shànjiēwéi  cányán ràngzhī tīng suījìnshì érshènzhīshū ránsuǒwéi jiēdào duōlèi 

    shǐyōngqiū zāoshuǐ yǒuèrlǐn jiāngzhōuzàizhī jiànmínzǒuzhě suì zhōuzàizhī jiànmínhuāngsuì rénzhī jìnnǎizhǐ shànjiàntiějiǎn guòshùrén éryǒumóulüè rénchángwèi ruò wéirénshènzhǎng xiūwéiwēi yánchūkǒu ránrén zhījiànqiěyǒng 

    língōuyángxiūyuē yǒngrénsuǒyǒu érnéngzhīyòngyǒngzhě shào ruòwèiyǒngzhīshì xuéwènshēnérnéngzhě gàitiānxìng zhuànrénshì yóuàiqiānshànzhuàn érsuǒshūjiēwěilièjié shìzhī xuézuò érguàijīnrénqiānsuǒshūzhěshào nǎiqiānxióngwén shànzhuàngshuō érrénwèirán sāngshì nǎizhīzhīrényǒurányān qiānshū zhījīnrényǒuérdànjìnzhī suǒwéizhuàng érzhīwénnéngqiānshū shǐ使rénérfǒu zhī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译文: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样明媚,碧树绿草间,有黄鹂鸟在唧唧鸣叫。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芜然蕙(huì)¹暮,飒尔凉风吹。
译文:但突然之间,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飒的秋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顿感忧伤。
注释:¹蕙草:香草名。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天秋木叶蕙¹,月冷莎鸡²悲。
译文:已经进入秋天,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冰冷惨淡的月光下纺织的女子正独自伤悲。
注释:¹天秋木叶蕙:《楚辞·九歌》里有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蕙。”²莎鸡:虫子名。在这里指纺织娘。又名络纬、络丝娘。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zī)¹
译文:她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无限忧愁,繁盛的枝叶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浓浓,让人感到无限落寞。
注释:¹华滋:繁盛的枝叶。

qiū

bái tángdài 

chūnyángzuó shùmínghuáng 
ránhuìcǎo ěrliángfēngchuī 
tiānqiūxià yuèlěngshābēi 
zuòchóuqúnfāngxiē báidiāohuá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zhé)¹引小者。’大人问其故²,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译文: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注释:¹辄:就,总是。²故:原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