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登廊庙,忠言达帝聪。所思惟尽瘁,敢复计成功。
忆昨登廊庙,忠言达帝聪。所思惟尽瘁,敢复计成功。
半世江湖上,千忧寤寐中。汗青谁秉笔,请考众言公。
半世江湖上,千忧寤寐中。汗青谁秉笔,请考众言公。

guānwénjiànānliúgōngwǎnshīshǒu--zhāngshì

zuódēnglángmiàozhōngyáncōngsuǒwéijǐncuìgǎnchénggōng

bànshìjiāngshàngqiānyōumèizhōnghànqīngshuíbǐngqǐngkǎozhòngyángōng

张栻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5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白马饰金羁(jī)¹,连翩(piān)²西北驰。
译文: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注释: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¹金羁:金饰的马笼头。²连翩: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借问谁家子,幽并(bīng)¹游侠儿。
译文: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注释:¹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shào)小去乡邑(yì)¹,扬声²沙漠垂³
译文: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注释:¹去乡邑:离开家乡。²扬声:扬名。³垂:同“陲”,边境。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宿昔¹(bǐng)²良弓,楛(hù)(shǐ)³(cēn)(cī)
译文: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注释:¹宿昔:早晚。²秉:执、持。³楛矢:用楛木做成的箭。⁴何:多么。⁵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控弦¹破左²³,右发摧(yuè)(zhī)
译文: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注释:¹控弦:开弓。²左、右:是互文见义。³的:箭靶。⁴摧:毁坏。⁵月支:箭靶的名称。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¹飞猱(náo)²,俯身散³马蹄
译文: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注释:¹接:接射。²飞猱: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³散:射碎。⁴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狡捷¹过猴猿,勇剽(piāo)²若豹螭(chī)³
译文: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注释:¹狡捷:灵活敏捷。²勇剽:勇敢剽悍。³螭: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虏骑 一作:胡骑)
边城多警急,虏(lǔ)(qí,旧时读jì)¹(shuò)迁移²。(虏骑 一作:胡骑)
译文: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注释:¹虏骑:指匈奴、鲜卑的骑兵。²数迁移:指经常进兵入侵。数,经常。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羽檄(xí)¹从北来,厉马²登高堤。
译文: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注释:¹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²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长驱¹²匈奴,左顾³(xiān)
译文: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注释:¹长驱:向前奔驰不止。²蹈:践踏。³顾:看。⁴凌:压制。⁵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弃身¹锋刃端,性命安可怀²
译文: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注释:¹弃身:舍身。²怀:爱惜。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译文: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名编 一作:名在)
名编壮士籍¹,不得中顾私²。(名编 一作:名在)
译文: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注释:¹籍:名册。²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¹²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注释:¹捐躯:献身。²赴:奔赴。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楛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扬声沙漠垂",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边城多紧急"以下6句,是第三层。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的,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所论极是。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参差"的"参差",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所谓"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子魂魄兮为鬼雄"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想为果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因此才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báipiān

cáozhí liǎnghàn 

báishìjīn liánpiān西běichí 
jièwènshuíjiā yōubīngyóuxiáér 
shàoxiǎoxiāng yángshēngshāchuí 
宿bǐngliánggōng shǐcēn 
kòngxiánzuǒ yòucuīyuèzhī 
yǎngshǒujiēfēináo shēnsàn 
jiǎojiéguòhóuyuán yǒngpiāoruòbàochī 
biānchéngduōjǐng shuòqián  (zuò  )
cóngběilái dēnggāo 
chángdǎoxiōng zuǒlíngxiānbēi 
shēnfēngrènduān xìngmìngānhuái怀 
qiě yán 
míngbiānzhuàngshì zhōng  (míngbiānzuò míngzài )
juānguónàn shìguī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牂(zāng)¹。昏²以为期³,明星煌煌(huáng)
译文:我依偎着东城门外小白杨,浓密叶片辉映着金色夕阳。约好黄昏时相会在老地方,却让我苦等到明星闪闪亮。
注释:¹牂牂:风吹树叶的响声。一说枝叶茂盛的样子。²昏:黄昏。³期:约定的时间。⁴明星:明亮的星星。一说启明星,晨见东方。⁵煌煌:明亮的样子。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东门之杨,其叶肺(fèi)¹。昏以为期,明星晢(zhé)²
译文:我来到东城门外白杨林边,晚霞映红了白杨浓密叶片。明明和人家约好黄昏见面,却让我苦等到星星嵌满天。
注释:¹肺肺:枝叶茂盛的样子。²晢晢:明亮的样子。

  这首诗中那在白杨树下踯躅的人儿,究竟是男、是女,很难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或她)一定是早早吃罢晚饭,就喜孜孜来到城东门外赴约了。这约会在初恋者的心上,既隐秘又新奇,其间涌动着的,当然还有几分羞涩、几分兴奋。陈国都城的“东门”外,又正是男女青年的聚会之处,那里有“丘”、有“池”、有“枌”(白榆),“陈风”中的爱情之歌《东门之池》、《宛丘》、《月出》、《东门之枌》,大抵都产生于这块爱情圣地。

  此时主人公的伫足之处,正有一排挺拔高耸的白杨。诗中描述它们“其叶牂牂”、“其叶肺肺”,可见正当叶儿繁茂、清碧满树的夏令。当黄昏降临、星月在天的夜晚,乌蓝的天空撒下银白的光雾,白杨树下便该映漾出一片怎样摇曳多姿的树影。清风吹过,满树的叶儿便“牂牂”、“肺肺”作响。这情景在等候情人的主人公眼中,起初一定是异常美妙的。故诗之入笔,即从黄昏夏夜中的白杨写起,表现着一种如梦如幻的画境;再加上“牂牂”、“肺肺”的树声,听来简直就是心儿的浅唱低回。

  但当主人公久待情人而不见的时候,诗情便出现了巨大的逆转。“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昏以为期,明星晢晢”——字面的景象似乎依然很美,那“煌煌”、“晢晢”的启明星,高高升起于青碧如洗的夜空,静谧的世界便全被这灿烂的星辰照耀了。然而,约会的时间明明是在黄昏,此时却已是斗转星移的清寂凌晨,连启明星都已闪耀在东天,情人却不知在哪儿。诗讲究含蓄,故句面上始终未出现不见情人的字眼。但那久待的焦灼,失望的懊恼,分明已充溢于字里行间。于是“煌煌”闪烁的“明星”,似也感受了“昏以为期”的失约,而变得焦灼不安了;就是那曾经唱着歌儿似的白杨树声,也化成了一片嘘唏和叹息。

  此诗运用的并非“兴”语,而是情景如画的“赋”法描摹。在终夜难耐的等待之中,借白杨树声和“煌煌”明星之景的点染,来烘托不见伊人的焦灼和惆怅,无一句情语,而懊恼、哀伤之情自现。这正是此诗情感抒写上的妙处。由于开笔一无征兆,直至结句方才暗示期会有失,更使诗中的景物描摹,带有了伴随情感逆转而改观的不同色彩,造成了似乐还哀的氛围递换、变化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0-271

dōngménzhīyáng

míng xiānqín 

dōngménzhīyáng zāngzāng hūnwéi míngxīnghuánghuáng 
dōngménzhīyáng fèifèi hūnwéi míngxīngzhézhé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yì)¹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注释:¹铜城驿:在东阿县北四十里。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微风何寺钟?夕曛(xūn)岚翠重。十里鱼山¹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注释:¹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此词写途中马上耳目所接,天净、鸿鸣、钟响、夕曛,莫不匆匆一时过去。无意于渲染,而彩色缤纷。下片“夕曛”句以下,均写落日,缴足“晚次”题意。“留一抹、枣林红”,色彩绚丽,意境幽美。

shuāngtiānxiǎojiǎo ·wǎndōngē

zhūzūn qīngdài 

biānyǐngcōngcōng yòutóngchéng驿dōng guòluótiānjìng cáiyuè xiǎngchūhóng鸿 
wēifēngzhōng xūnláncuìchóng shíshānduànchù liú zǎolínhóng 
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崦。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
云冉(rǎn)冉,草纤纤¹,谁家隐居山半崦(yān)²。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³,五里桃花店。
译文:云彩缓缓地飘飞;纤纤的细草碧绿一片,是谁家的房舍在半山崦里若隐若现?水上弥漫寒烟,溪水旁边山路陡峭而且艰险,远处半幅青帘招展,是五里外桃花路边的酒店。
注释:迎仙客:中吕宫曲牌。句式:三三七、三三、四五。括山:指括苍山,在浙江省东南部。¹纤纤:草林木茂盛的样子。²崦:山坳。³青帘:酒旗。

yíngxiān··kuòshāndàozhōng--zhāngjiǔ

yúnrǎnrǎncǎoxiānxiānshuíjiāyǐnshānbànyānshuǐyānhánxiǎnbànqīngliántáohuādiàn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lǔ),通两宫也。部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注释:韩肖胄:北宋名相韩琦之曾孙。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时任尚书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国,为通问使。绍兴癸丑: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胡公:即胡松年,随韩肖胄出使金国,为副使。使虏:出使。虏,指金国,通两宫:通:通问、问候。两宫,指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易安室:李清照自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韩公,指韩肖胄曾祖韩琦,安阳人。韩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亲(李格非)皆曾为韩琦荐引,故曰出韩公门下。家世沦替:本家世业沦落不振。子姓:子孙辈的地位。望公之车尘:望车尘,追随、敬拜之。神明:精神、神智。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译文:绍兴三载六月间,高宗听政好几年。
注释: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六月,当为五月,此误。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nínɡ)(liú)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译文:神情专注思亲眷,治理有方父兄念。
注释:凝旒:指天子冕脆一动不动,形容庄重严肃。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后所悬垂的玉穗。《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部二施,前后邃廷。”南云:南天之云。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为南云。垂衣:言天下太平而无为。北狩:狩,本意为狩猎,引申为出巡。宋徽、钦二宗被掳北去,不敢明言,托词出巡,故曰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译文:仿佛闻听皇帝言,朝廷上下多百官。
注释:岳牧:泛指朝廷百宫。岳,尧帝时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诸侯。牧,一州之长为牧。群后:各位诸侯,泛指百官。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译文:岂无贤臣似半千,时运不佳好艰难。
注释:半千:《孟子·公孙丑》:“五百年必部王者兴,其间必部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为贤者兴起之时。如《新唐书·员半千传》:“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羁通书史。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长与何彦光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载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今名。”阳九:指岁月充满灾难。古称4617岁为一元,初入元106岁中,将逢灾岁九,为阳九(《汉书·律历志》)。晋刘珉《劝进表》:“方今钟百玉之季,当阳九之运。”故阳九为厄运。诗中以阳九代指“靖康之难”。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译文:不必记功做宣传,不要种柳徒慨叹。
注释:勒:刻石。燕然铭: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国。《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耿秉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奔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画燕然山,出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纽汉威德,令班固作铭。”金城柳:用晋桓温北伐故事。《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译文:岂无孝臣考叔般,知此悲凉非为寒。
注释:纯孝臣:《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君子谓颍考叔纯孝也。”霜露悲:指怀念父母之趣。《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部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部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何必羹(gēng)舍肉,便可车载脂。
译文:不必愚孝弃肉餐,车子润滑把路赶。
注释:羹舍肉:用颍考叔事。《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部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部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车载脂:以油脂涂车辅(可以走得快一些)。《诗经·卫风·泉水》:“载脂载牵。”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译文:社稷国土不爱怜,玉帛财富尘样贱。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译文:倘无胜任外交官,越赔大钱越卑贱。
注释:将命:奉命。币:此指贡献给金人的钱物。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四岳佥(qiān)曰俞,臣下帝所知。
译文:唯唯诺诺是达官,臣子如何帝了然。
注释: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注:“四岳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佥:都。俞:此为表示答应的语气词。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中朝第一人,春官部昌黎。
译文:朝中之臣谁最贤,独占鳌头尊姓韩。
注释:中朝第一人:指唐人李揆。李揆为唐肃宗时宰相,肃宗称其“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长问他“闻唐部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个李揆怎肯到此。”(见《新唐书·李揆传》、《刘宾客嘉话录》)苏轼诗《送子由使契丹》:“单于右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春宫:《周礼·春官宗》:“乃立春宫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玉和邦国。”春宫,相当于后世之礼部。昌黎:唐韩愈。韩愈曾赠礼部尚书,此以韩愈代指韩肖胄。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译文:百人里头最能干,万人之中称模范。
注释:百夫特:杰出人物。《诗经·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注:“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虁。
(jiā)(yòu)与建中,为政部皋(gāo)(kuí)
译文:曾祖韩琦祖忠彦,身任宰相堪称贤。
注释:嘉祐:宋仁宗赵祯年号。建中:即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年号。为政部皋虁:皋虁,指贤臣。皋陶,虞舜时为狱官。虁,舜时乐正也。韩肖胄曾祖韩琦嘉祐年间曾任宰相,祖韩忠彦建中靖国年间为宰相。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译文:汉相王商好威严,匈奴畏惧仰面看。唐代子仪令名传,折服回纥不须战。
注释:王商:汉成帝母王太后之弟,曾代匡衡为相。《汉书·王商传》:“为人多质,部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迂延却退。天子闻而叹曰:此真汉相矣。”吐蕃尊子仪《新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回纥、吐蕃入侵,郭子仪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yí)(dí)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译文:韩门祖辈威不减,异族已被吓破胆,公系出使好人选。
注释:夷狄:古时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chí)
译文:作揖跪拜礼周全,白玉台阶受派遣。
注释:白玉墀:以白玉为阶,代指宫殿。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译文:为臣不敢辞困难。此时此刻非等闲。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译文:高堂老母莫挂牵,妻子儿女不必念。
注释:家人安足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闻肖。”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译文:敬奉天地有灵验,皇恩浩荡威风添。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译文:直人金朝城里边,首领跪拜甚恐慌。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译文:自持诏命有大权,侍子前来迎接忙。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译文:韩公威仪靠信仰,投军不须愚且莽。犬马之血涂嘴上,结盟牢靠又久。
注释:。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译文:长德如胡公难上难,同谋协办人心,安“解衣衣我”韩信言。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译文:今日亦感宋恩暖使金刺秦不一般,临别不唱“易水寒”皇天后土湿又暗。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译文:连绵阴雨未下完,风力迅猛又凶险。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译文:车声辚辚响成片,马声萧萧不问断;壮士懦夫有共感,同声哭泣好悲惨。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lí)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译文:果巷寡妇少识见,滴血投书秘书官。
注释:嫠妇:寡妇。沥血投书:沥血,指立誓。投书,递交书信。记室:古代宫名,相当近代之秘书。汉魏时始设。宋高承《事物纪原》:“其官始见于魏武之世矣。宋用晋制,自明帝后,皇子帝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则记室而为参军,晋制也。宋朝亦置于诸王府,曰某王府记室也。”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lǔ)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译文:金人性情如虎狼,防范不澳免上当。
注释:夷虏:指金统治者。性虎狼:本创融狼般残暴。不虞预备:防范不测之事。《左传·文六年》:“备预不虞。”庸何伤:部什么害处呢?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译文:铠甲外面穿衣裳,先前楚人就这样;当年唐朝上过当,今日守城严提防,平凉教训不能忘。
注释: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将甲穿在衣服以内。《左传》记载,楚人欲于盟会时突袭晋,兵士皆将甲穿在衣服里面,使晋人不防备。乘城:登城。平凉:地名,在今甘肃省。《唐书·马越传》记载:唐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浑威与吐蕃相盟于平凉,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袭击。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译文:葵、践二城不荒凉,齐桓晋文盟主当;擅谈之人读书郎,不能轻看丢一旁。
注释:葵丘:春秋时宋国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会周,公、鲁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此。同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践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晋文公曾于此与齐、宋、郑、卫等国会盟。谈士:口才善辩之人。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译文:袁虎虽曾被罢官,飞笔撰文倚马完;函谷鸡鸣未曙天,客助孟尝脱了险。
注释:露布:即布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古时用兵获胜,上其功掖于朝,谓之露布。崤函关出鸡未鸣:崤函关,亦称函谷关。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chū)(lì),刍(chú)(ráo)之言或部益。
译文:臭椿柞树匠不嫌,有益或出樵夫言。
注释:樗栎:不成材之木。刍荛之言:采薪者、捕鱼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说的话。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译文:珠璧珍宝我不馋,只望家乡消息传。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译文:幸存亲友应寂然,墓前石人令哪般?
注释:灵光:汉鲁恭玉殿名。萧萧:萧条状。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脑桃,声援匈奴,死后铸其铜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泛称坟墓或建筑物前的石像为翁仲。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译文:乡关齐鲁已沦陷,遗民岂种桑麻田,金人失势缩城垣。
注释:遗氓:即遗民。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lí)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译文:父祖生于齐鲁间,地位不高名声显。
注释:嫠家:寡妇之家。此为李清照自称。齐鲁:今山东省一带。比数:相比之中还算在数。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jì)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译文:战国临淄多学馆,文士数千任其谈,人群挥汗如雨般。
注释:稷下:地名,在今山东临淄。挥汗成雨:形容繁盛、人众多之况。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译文:子孙南渡没几年,已经变成流浪汉。
注释:流人:流亡者。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póu)土。
译文:欲将血泪寄河山,愿将一腔热血洒在齐鲁大地!
注释:东山:鲁地山名。一抔土:一捧土。皇华颂使臣之语,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译文: 
注释: 

  前十八句为第一段(“三年夏六月”至“币厚辞益卑”)。诗中写了高宗遣使通金的原因——思念“北狩”之二帝,表示一下自己的孝心。对此,诗人并未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因为诗人不赞成高宗为尽孝而一味求和的做法。诗人希望的是有人能像窦宪那样,北破单于,刻石纪功;能像桓温那样,收复失地,重见旧地杨柳。然而最高统治者不惜任何代价,一味求和,诗人对此不能不表示出遗憾。

  “四岳佥日俞”至“与结天日盟”为第二段。诗人首先对使臣韩肖胄的品德才能予以高度赞扬,勉励其很好地担当出使重任,以大振国威。要让金人像当年匈奴、吐蕃人害怕王商、郭子仪那样,慑服大宋使者。然后,诗人代韩肖胄道出受命誓辞:决心公而忘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对敌人的极度蔑视和勇敢的斗争胆略,去与敌人达成平等的协议。虽是诗人代言,却足见诗人对韩肖胄的无比信赖和所寄托的重望。

  “胡公清德人所难”至“壮士懦夫俱感泣”为第三段。诗中表示了诗人对韩、胡二公齐心协力完成使命的期望。希望他们像韩信忠于汉室,荆轲勇于赴难那样,完成出使任务。诗人甚至想像了为二公送行的悲壮场面,从而对韩胡二人表示了崇敬之情。

  “闾阎嫠妇亦何知”至结尾,为第四段。诗人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对肩负重任的使者进几句“刍荛之言”:其一,叮嘱二公,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行事,绝不可麻痹轻敌,定要防患于未然。其二,请求二位使者,多多带回一些中原人民的消息。旧日胜迹而今已如何了?故人坟前已是什么景象?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否还能种桑麻?敌人是否还用重兵镇守着中原城郭?其三,请二位使者记住一个流亡妇人的心愿——“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

参考资料:
1、 宋师道.,四大才女之李清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11:第253~25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