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握手送君归,马上薰风拂面吹。不用丁宁防曲学,寒窗久矣共心期。
今朝握手送君归,马上薰风拂面吹。不用丁宁防曲学,寒窗久矣共心期。

sònglínzhīháixiāngxuǎnsānshǒusān--zhū

jīncháoshǒusòngjūnguīshàngxūnfēngmiànchuīyòngdīngníngfángxuéhánchuāngjiǔgòngxīn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lán)¹今朝重,江山此地²深。
译文:今天的山中雾气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
注释:¹岚雾:二者实一物,在江曰雾,在山曰岚。²此地:指忠州。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滩声秋更急,峡气¹晓多阴。
译文: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注释:¹峡气:指雾气。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望阙(què)¹声遮眼,思乡雨滴心。
译文:望向帝京但是云雾遮住了双眼,思念着故乡,雨声落地滴滴打在心头。
注释:¹望阙:眷念朝廷。阙,宫门楼观,代指朝廷。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将何慰幽独¹,赖此北窗琴²
译文: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排解心中孤独了。
注释:¹幽独:寂寞孤独。²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此句化用此事。

  这是白居易诏授忠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诗。诗人通过对山岚雾霭、滩头江水、峡气弥漫的描述,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切和郁闷之情,也寄托了诗人愿早日回京报效朝廷的拳拳之心。

  诗中前四句写景,寥寥数语展现出此时此地的景象:山岚雾霭特别浓重,江山辽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中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后四句则笔锋一转,写到自己望向帝京,表达了自己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化用晋陶渊明置无弦琴的故事,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了,表达了自己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所写,虽是溯江西上所经历的美丽而又险峻的风光,却恰如其分地透露了诗人萦绕心头的宦海波澜,其中“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写得情景交融,将澎湃于心间的万千波涛,同三峡所见的逆风惊浪完全吻合,情溢于景,动人心扉,这也正是白居易山水吟咏的特有风采。

参考资料:
1、 王景霓著.烛光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06:160-161
2、 忻志伟,周骥著.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与编排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09:150
3、 黄武煜著.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词里斩不断的乡愁: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04:123

yīn--bái

lánjīncháozhòngjiāngshānshēn

tānshēngqiūgèngxiáxiǎoduōyīn

wàngquēyúnzhēyǎnxiāngxīn

jiāngwèiyōulàiběichuāngqín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石桥¹东望海连天,徐福²空来不得仙。
译文:站在石桥上东望,碧海茫茫与天相连;徐福一去不返未曾寻到不老仙丹。
注释:¹石桥:秦始皇曾命筑石桥,以便过海看日出之处。²徐福:即徐巿。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游琅邪,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始皇乃遣市等,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神药,数岁不得,未果而终。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直遣(qiǎn)麻姑¹与搔(sāo)背,可能²留命待桑田。
译文:即使能得到仙人麻姑为之搔背痒,又岂能留住性命等到沧海复归桑田之日?
注释:¹麻姑:神话中的仙女。东汉时应王方平之招,降临到蔡经之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她三次见过东海变成桑田。麻姑手如鸟爪,凡人背痒时默念,以此爪搔背最佳。²可能:岂能。

  诗题为“海上”,诗人即从秦始皇遣使入海求仙下笔。

  “石桥东望海连天”描绘的是在石桥东望看到的是大海苍茫,海天一线的景色。开头二字便点出“石桥”。诗的首句并非单纯写景,而是景中有人——秦始皇。秦始皇站在石桥上东望大海,希望徐福能早日找到长生不老药返回。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再不见其它。

  “徐福空来不得仙”紧承上句,直写求仙的虚妄无稽。秦始皇劳民伤财到头一场空,徐福也未能寻到神山仙人,从此一去不复返。这一句看似平铺直述,实则讽刺意味加深。诗人说徐福不得仙而不直说始皇不得仙,就比较含蓄有味。妙的是不说“徐福空去”,而说“徐福空来”。徐福本来就是一个靠制造神仙妄说混日子的方士,他是为迎合始皇迷信长生才编造出海上有仙山的神话的。秦始皇竟然信以为真。所以说“空来”,就已包含了“空去”。对于徐福来说,入海求仙本来就是一个骗局,而始皇自始至终充当了一个受骗上当的角色。“空来”二字,把求仙的虚妄、始皇的愚昧可笑都暗示出来了。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推进一层,以“直遣”对“可能”,将讥讽之意寓于其中,认为即使遇到仙人,也无法实现长生之想。“麻姑与搔背”,用蔡经遇麻姑的传说故事讽刺其徒劳而返。“可能留命待桑田”用反问口吻,更尖刻地讽刺求仙的虚妄,寓慨深长。

  这首诗的构思和写法颇具特色。全文由两个典故组成。前一个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后一个是神话传说,二者本来并不关联。诗人却巧妙地将它们结合起来,先以实事证明求仙之虚妄;再以神话讽刺求仙的无益。前一个典故揭示神仙不可求,后一个典故翻进一层,说明即使遇见仙人也不能免于一死。层层递进,使这两个典故上下紧密勾连,讽刺的意蕴表达得很尖锐也很着实。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812-813页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池阳今日似渔阳¹,大变凶年²作小康³
译文:今天的池阳就像拨乱反正的渔阳一样,由荒年饥岁之地彻底转变为政教清明、人民安康的乐土。
注释:池州:别名贵池、秋浦,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牧:古代州的长官。《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¹渔阳: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 ,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²凶年:荒年。³小康: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¹戎装²
译文:江上水路平静,旅客和货物畅通无阻。郡作社会安定,再也看不到军人的身影。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¹
译文:田野的颜色因为新麦收割,(由于麦子和草木颜色不同)似乎被分隔开来。人们都忙着采摘嫩柔的桑叶养蚕,黄莺的歌唱也因为受到惊吓而中断。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¹有逋(bū)²归未得,远闻仁政³还乡。
译文:即使由逃亡的百姓还没能回来,当他们在远方听到您仁慈的政治措施后一定会即刻还乡的。
注释:¹纵:即使。²逋民:逃亡在外的人。逋,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³仁政: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也指仁慈的政治措施。⁴旋:不久,即刻。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天河夜转漂回星¹,银浦(pǔ)²流云学水声³
译文: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
注释:¹回星:运转的星星。²银浦:天河。³学水声:诗人由天河引起联想,说行云像发出声音的流水一样。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qiè)¹采香垂珮缨(yīng)²
译文: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
注释:¹仙妾:仙女。²缨:系玉佩的丝带。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秦妃¹卷帘北窗晓,窗前植²桐青凤小³
译文: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 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
注释:¹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借指仙女。《列仙传》弄女嫁给仙人萧史,随凤升天。²植:倚。³青凤小:小青凤,因为押韵所以倒置。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王子¹吹笙(shēng)鹅管²长,呼龙耕(gēng)³种瑶草
译文: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
注释:¹王子:王子乔。周灵王太子,名晋,传说擅长吹笙,这里指仙子。²鹅管:行状像鹅毛的笙管。³耕烟:在云烟中耕耘。⁴瑶草:灵芝一类的仙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粉霞¹红绶²(ǒu)丝裙³,青洲步拾兰苕(tiáo)春。
译文: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
注释:¹粉霞:粉红色的衣衫。²绶:丝带。³藕丝裙:纯白色的裙子。藕丝:纯白色。⁴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⁵步拾:边走边采集。⁶兰苕:兰草的茎。泛指香花香草。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东指羲(xī)¹能走马,海尘²新生石山下。
译文: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
注释:¹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²海尘:海地扬起的尘土。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十分悠闲自在。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上述各个画面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对人间的景象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韵脚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tiānshàngyáo

 tángdài 

tiānzhuǎnpiāohuíxīng yínliúyúnxuéshuǐshēng 
gōngguìshùhuāwèiluò xiānqiècǎixiāngchuípèiyīng 
qínfēijuǎnliánběichuāngxiǎo chuāngqiánzhítóngqīngfèngxiǎo 
wángchuīshēngéguǎncháng lónggēngyānzhòngyáocǎo 
fěnxiáhóngshòuǒuqún qīngzhōushílántiáochūn 
dōngzhǐnéngzǒu hǎichénxīnshēngshíshānxià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
陇底嗟长别,流襟(jīn)¹一动君。
译文:陇山底我们哀叹长相别,伤心流泪竟沾湿了衣襟。
注释:¹流襟:泪流沾湿衣襟。形容极度悲哀。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何言幽咽¹所,更作死生分。
译文:在分别的地方哪里还能说什么,那就是一场生离死别啊!
注释:¹幽咽:谓声音低沉、轻微。此处形容哭泣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