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无鸡豚,何以供刀机。山蔬杂百种,此物含妙理。
荒村无鸡豚,何以供刀机。山蔬杂百种,此物含妙理。
幽居有胜事,一笑随稚子。朝甑饭凫茈,暮鼎羹马齿。
幽居有胜事,一笑随稚子。朝甑饭凫茈,暮鼎羹马齿。
笋包出土肥,蕨芽含露紫。试采少陵苣,更撷天随杞。
笋包出土肥,蕨芽含露紫。试采少陵苣,更撷天随杞。
举杯香覆坐,摇喉滑流匕。悠然理尘策,果腹万事已。
举杯香覆坐,摇喉滑流匕。悠然理尘策,果腹万事已。
君看金谷楼,步障五十里。韭齑及豆粥,为具咄嗟耳。
君看金谷楼,步障五十里。韭齑及豆粥,为具咄嗟耳。
回观奇祸作,一死政坐此。寄声肉食徒,吾事勿轻鄙。
回观奇祸作,一死政坐此。寄声肉食徒,吾事勿轻鄙。

xiéshūshìxiǎoér--zhōuzhī

huāngcūntúngōngdāoshānshūbǎizhǒnghánmiào

yōuyǒushèngshìxiàosuízhìzicháozèngfàndǐnggēng齿chǐ

sǔnbāochūféijuéhánshìcǎishǎolínggèngxiétiānsuí

bēixiāngzuòyáohóuhuáliúyōuránchénguǒwànshì

jūnkànjīnlóuzhàngshíjiǔdòuzhōuwèiduōjiēěr

huíguānhuòzuòzhèngzuòshēngròushíshìqīng

周紫芝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16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林居病¹时久,水木澹(dàn)孤清。
译文:隐居山林苦于时光久滞,林泉清幽寂静心境淡泊。
注释:¹病:苦。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¹
译文:我闲躺着观察万物变化,无边地漫想宇宙的起源。
注释:¹无生:道家认为万物都产生于混沌元气,有生于无,本来就没有生命。这里是指万物起源。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青春始萌(méng)达。朱火已满盈。
译文:春天草木开始萌芽生长,到了夏季它们已经丰盈茂盛。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cú)¹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译文:然而凋落也正是从此开始,我什么时候才能平息这感叹?
注释:¹徂落:死亡,凋零。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绝顶一茅茨¹,直上三十里。
译文: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注释:¹茅茨:茅屋。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扣关¹无僮(tóng)²,窥(kuī)室唯案几³
译文: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注释:¹扣关:敲门。²僮仆:指书童。³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若非巾柴车¹,应是钓秋水²
译文:主人不是驾着关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注释:¹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²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差池¹不相见,黾(mǐn)²空仰止³
译文: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注释:¹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²黾勉:勉力,尽力。³仰止:仰望,仰慕。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¹
译文: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注释:¹“草色”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及兹¹²幽绝,自足荡心耳³
译文: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注释:¹及兹:来此。²契:惬意。³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虽无宾主意,颇(pō)得清净理¹
译文: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注释:¹“虽无”二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兴尽¹方下山,何必待之子²
译文: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注释:¹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²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xún西shānyǐnzhě

qiūwéi tángdài 

juédǐngmáo zhíshàngsānshí 
kòuguāntóng kuīshìwéiàn 
ruòfēijīncháichē yīngshìdiàoqiūshuǐ 
chíxiāngjiàn mǐnmiǎnkōngyǎngzhǐ 
cǎoxīnzhōng sōngshēngwǎnchuāng 
yōujué dàngxīněr 
suībīnzhǔ qīngjìng 
xìngjìnfángxiàshān dàizhī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赠君¹一法²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shī)
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注释:¹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²法:办法,方法。³决:决定,解决,判定。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⁴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¹玉要烧三日满,辨²³须待七年期
译文: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
注释:¹试:试验,检验。²辨:辨别,鉴别。³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⁴期:期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公¹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cuàn)²时。
译文: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
注释:¹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²篡: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向使¹当初身便²死,一生真伪复³谁知?
译文: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¹向使:假如,如果,假使。²便:就。³复:又。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参考资料:
1、 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
2、 李晏 等 .白居易诗选 :北京文化出版社 ,2012年 .

fàngyánshǒu ·sān

bái tángdài 

zèngjūnjué yòngzuànguīzhùshī 
shìyàoshāosānmǎn biàncáidàinián 
zhōugōngkǒngliúyán wángmǎngqiāngōngwèicuànshí 
xiàngshǐ使dāngchūshēnbiàn便 shēngzhēnwěishuízhī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扫地焚香¹闭阁眠,簟(diàn)²纹如水帐如烟。
译文:在南堂焚香扫地而昼寝,睡在细密的竹席上,帐子又非常轻柔。
注释:¹焚香:一作“烧香”。²簟:竹席。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译文:睡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

nántángshǒu ·

shì sòngdài 

sǎofénxiāngmián diànwénshuǐzhàngyān 
láimèngjuézhīchù guà西chuānglàngjiētiān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yú)(huáng)¹何泛泛²,空³共悠悠。
译文: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
注释:¹艅艎:舟名。大船。²泛泛:船行无阻。³空:指天空。⁴水:指若耶溪。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阴霞¹生远岫(xiù)²,阳景(yǐng)³逐回流
译文: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注释:¹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²远岫: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³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⁴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zào)¹林逾(yù)²静,鸟鸣山更幽³
译文: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注释:¹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²逾:同“愈”,更加。³幽:宁静、幽静。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此地动归念¹,长年悲倦游²
译文: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注释:¹归念:归隐的念头。²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

  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本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ruò

wáng nánběicháo 

huángfànfàn kōngshuǐgòngyōuyōu 
yīnxiáshēngyuǎnxiù yángjǐngzhúhuíliú 
chánzàolínjìng niǎomíngshāngèngyōu 
dòngguīniàn chángniánbēijuàny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