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都观阙两巍巍,远道观光亦已稀。
当念功名方发轫,可辞尘士暂侵衣。
春风咫尺君得意,晚岁伶仃我欲归。
傥过南山语理弟,尺书因冷倦重挥。
王都观阙两巍巍,远道观光亦已稀。
当念功名方发轫,可辞尘士暂侵衣。
春风咫尺君得意,晚岁伶仃我欲归。
傥过南山语理弟,尺书因冷倦重挥。
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33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¹惊周公。
译文:太阳已高高升起睡意依然很浓,这时军将叩门将我从梦中惊醒。
注释:走笔:谓挥毫疾书。孟谏议:即孟简,生平不详。谏议:朝廷言官名。¹打门:叩门。周公,指睡梦。《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周公!”后代即把梦周公作为睡梦的代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juàn)¹斜封三道印。
译文:口称是孟谏议派他前来送书信,还有包裹用白绢斜封加三道印。
注释:¹“白绢”句:言军将带来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开缄¹宛见²谏议面,手阅月团³三百片。
译文:我打开书信宛如见了谏议的面,翻检包裹有几百片茶叶的圆圆的茶饼。
注释:¹开缄:打开信。²宛见:如见。³月团:指茶饼。茶饼为圆状,故称。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zhé)虫惊动春风起¹
译文: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
注释:¹“闻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蛰虫:蛰伏之虫,如冬眠的蛇之类。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天子须尝阳羡(xiàn)¹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译文:因为天子正在等待品尝阳羡茶,百草都不敢先于茶树贸然开花。
注释:¹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茶事拾遗》:“(张芸叟)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仁风暗结珠琲(bèi)(léi),先春抽出黄金芽¹
译文:和风吹起来茶树好像长出蓓蕾,原来是春天之前发出的黄嫩芽。
注释:¹“仁风”二句:意谓天子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琲瓃:珠玉,喻茶之嫩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译文:摘下新鲜的茶芽烘焙随即封裹,这种茶叶品位极好很少见到它。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¹
译文:茶叶供奉皇帝之余还献给王公,怎么还能够送到我这山人之家。
注释:¹“至尊”二句:意谓这样的珍品茶,本应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现在竟到了我这样的山野人家来了。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¹自煎吃。
译文:我关上柴门室中没有一位俗客,头上戴着纱帽来给自己煎茶吃。
注释:¹纱帽笼头:纱帽于隋唐以前为贵胄官吏所用,隋唐时则为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饰。有时亦指普通人的纱巾之类。葛长庚《茶歌》:“文正范公对茶笑,纱帽笼头煎石铫。”明文徵明《煎茶》:“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碧云¹引风²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译文:碧绿的茶水上面热气蒸腾不断,茶汤里细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面。
注释:¹碧云:指茶的色泽。²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指煎茶时浮起的泡沫。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一碗喉吻¹润,两碗破孤闷。
译文: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
注释:¹吻:唇。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译文: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译文: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译文: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译文: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
蓬莱山,在何处?
蓬莱山¹,在何处?
译文:蓬莱山,又在哪里?
注释:¹蓬莱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译文: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山上群仙司¹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译文: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
注释:¹司:统率。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duò)在巅崖受辛苦!
译文: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¹否?
译文: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
注释:¹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这首诗是作者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

  此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写得极其浪漫。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无数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一段分两层。头两句为第一层: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他日高三丈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并且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开缄、手阅以见作者之珍惜与喜爱。字里行间流溢两人的互相尊重与真挚友谊。

  第二层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所赠之茶是珍品。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天子要尝新茶,百花因此不敢先茶树而开花。接着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着重渲染珍品的“珍”。以下四句,说像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而今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在最后那个感叹句里,既有微讽,也有自嘲。

  以上全用朴素的铺叙,给人以亲切之感。诗中虽然出现了天子、仁风、至尊、王公等字样,但并无谄媚之容,而在“何事”一句中,却把诗人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把他划入野人群中。作为一个安于山林、地位卑微的诗人,他有一种坦直淡泊的胸襟。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欲,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似乎只有在这片天地中,他那颗对人世冷暖的关注之心,才能略有寄托。第二段的七碗茶,就是展现他内心风云的不平文字。

  反关柴门,家无俗客,这是一种极为单纯朴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摆脱可厌的世俗,过他心灵的生活。纱帽,这里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诗人纱帽笼头,自煎茶吃,这种平易淡泊的外观,并不说明他内心平静。读完全诗,读者才会见到他内心炽热的一面。

  碧云,指茶的色泽;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煎茶时浮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里,煎茶自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这里也不单纯是为了修饰字面。以下全力以赴写饮茶,而所饮之茶就像一阵春雨,使他内心世界一片葱翠。在这里,他集中了奇特的诗情,并打破了句式的工稳。在文字上作到了“深入浅出”,或者说“险入平出”。七碗相连,如珠走盘,气韵流畅,愈进愈美。“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看似浅直,实则沉挚。第三碗进入素食者的枯肠,已不易忍受了,而茶水在肠中搜索的结果,却只有无用的文字五千卷。似已想入非非了,却又使人平添无限感慨。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紧处。他写来轻易,笔力却很厚重。心中郁积,发为深山狂啸,使人有在奇痒处着力一搔的快感。饮茶的快感以致“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这样的情况虽然可能也有,但也应该说这是对孟谏议这位饮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赞誉。同时,从结构上说,作者也要用这第七碗茶所造成的飘飘欲仙的感觉,转入下文为苍生请命的更明确的思想。这是诗中的“针线”,他把转折处连缝得十分熨贴。

  蓬莱山是海上仙山。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风,返回蓬莱。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不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喘息和休息的机会。诗人期待劳苦人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可知诗人写这首饮茶歌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后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36-1038

zǒuxièmèngjiànxīnchá

tóng tángdài 

gāozhàngshuìzhèngnóng jūnjiàngménjīngzhōugōng 
kǒuyúnjiànsòngshūxìn báijuànxiéfēngsāndàoyìn 
kāijiānwǎnjiànjiànmiàn shǒuyuèyuètuánsānbǎipiàn 
wéndàoxīnniánshān zhéchóngjīngdòngchūnfēng 
tiānchángyángxiànchá bǎicǎogǎnxiānkāihuā 
rénfēngànjiézhūbèiléi xiānchūnchōuchūhuángjīn 
zhāixiānbèifāngxuánfēngguǒ zhìjīngzhìhǎoqiěshē 
zhìzūnzhīwánggōng shìbiàn便dàoshānrénjiā 
cháiménfǎnguān shāmàolǒngtóujiānchī 
yúnyǐnfēngchuīduàn báihuāguāngníngwǎnmiàn 
wǎnhóuwěnrùn liǎngwǎnmēn 
sānwǎnsōucháng wéiyǒuwénqiānjuàn 
wǎnqīnghàn píngshēngpíngshì jìnxiàngmáokǒngsàn 
wǎnqīng liùwǎntōngxiānlíng 
wǎnchī wéijuéliǎngqīngfēngshēng 
péngláishān zàichù 
chuān chéngqīngfēngguī 
shānshàngqúnxiānxià wèiqīnggāofēng 
ānzhībǎiwàn亿cāngshēngmìng duòzàidiānshòuxīn 
biàn便wéijiànwèncāngshēng dàotóuháifǒu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中兴诸将¹收山东²,捷书夜报清昼同³
译文:中兴的将领们收复了山东,捷报昼夜向朝廷传送。
注释:¹诸将:指广平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²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³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¹广传闻一苇过²,胡³危命在破竹中
译文:黄河虽广听说一苇便可渡过,胡命危亡就像在破竹之中。
注释:¹河:指黄河。²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³胡:指叛将史思明等。⁴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zhǐ)¹(yè)²不日得,独任³朔方无限功。
译文:残留一座邺城不几天就可攻下,专任朔方军建立了无限勋功。
注释:¹祗残:只剩。²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³独任:只任用。⁴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京师皆骑汗血马¹,回纥(hé)(wèi)²肉葡萄宫³
译文:京城里尽是骑着汗血马的士兵,回纥兵喂肉在蒲萄宫。
注释:¹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²餧:同“喂”。³蒲萄宫:即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蒲萄,即“葡萄”。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已喜皇威清海岱¹,常思仙仗²过崆(kōng)(tóng)³
译文:已经欢庆皇威扫清海岱,常常想起御驾经过崆峒。
注释:¹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²仙仗:皇帝的仪仗。³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三年笛里关山月¹,万国²兵前草木风³
译文:三年来横笛吹奏《关山月》,在各路大军面前草木都会生风。
注释:¹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²万国:即万方。³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成王¹功大心转小²,郭相³谋深古来少。
译文:成王功劳大了反而更小心,郭相深谋远虑古来很少。
注释:¹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²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³郭相:郭子仪。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司徒¹清鉴²悬明镜,尚书³与秋天杳
译文:司徒洞察秋毫恰似悬起明镜,尚书气质可与秋天比高。
注释:¹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²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³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⁴气:气度。⁵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二三豪俊¹为时出²,整顿乾坤济时³
译文:这二三位豪俊都为时而出,把整顿乾坤救济时世的大事办了。
注释:¹二三豪俊:指李俶、郭子仪、李光弼等。²为时出:应运而生。³济时:救济时危。⁴了:完毕。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东走无复忆鲈鱼¹,南飞觉有安巢鸟²
译文:往东走不再为了想鲈鱼,往南飞看到有安居巢中的禽鸟。
注释:¹“东走”句:翻用西晋张翰的话,意谓现在不必像张翰那样避乱,可以放心做官了。《世说新语》:“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²“南飞”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一般人民也有家可归。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青春复随冠冕(miǎn)¹²,紫禁正耐³烟花绕。
译文:春天又随皇帝来到长安,紫禁城正好烟花飞绕。
注释:¹冠冕:指上朝的群臣。²入:指进入皇宫。³正耐:正相称。⁴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鹤禁¹通宵凤辇(niǎn)²备,鸡鸣问寝³龙楼晓。
译文:太子乘车通宵待发御驾也齐备,鸡鸣问寝到龙楼时正天晓。
注释:¹鹤禁:太子的车。²凤辇:天子之车。³问寝:问候起居。⁴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攀龙附凤¹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²
译文:攀龙附凤气势无人能比拟,天下变化成那么多侯王。
注释:¹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唐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唐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²化为侯王:形容唐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唐玄宗入蜀和跟唐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汝等¹岂知蒙帝力²,时³来不得夸身强
译文:你们难道不知是依仗皇帝力量?时运来到不该自夸身强。
注释:¹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²蒙帝力:仰仗了皇帝的力量。³时:时运。⁴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关中既留萧丞相¹,幕下复用张子房²
译文:关中留下了萧丞相,幕下又起用了张子房。
注释:¹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²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张公¹一生江海客²,身长九尺须眉苍。
译文:张公一生本来志在四海,身高九尺须眉苍苍。
注释:¹张公:指张镐。²江海客:指张镐“居身清廉”“不事中要”。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征起¹适遇风云会¹,扶颠³始知筹策良。
译文:应召出生恰逢风云际会,扶持危局方知他策划精良。
注释:¹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²风云会:风云际会。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³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青袍白马¹更何有²,后汉今周³喜再昌
译文:“青袍白马”的侯景之流还留下什么?国家像后汉东周般欢庆再盛昌。
注释:¹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²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³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⁴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寸地尺天¹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译文:天地间处处都入贡,奇异的祥瑞争相进送。
注释:¹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不知何国致白环¹,复道诸山得银瓮(wèng)²
译文:不知从哪个国家弄来白环,又说在那些山里得到银瓮。
注释:¹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²银瓮:银质盛酒器。《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隐士休歌紫芝曲¹,词人解²撰河清颂³
译文:隐士们不再歌唱《紫芝曲》,诗人们懂得撰写《河清颂》。
注释:¹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²解:懂得。³河清颂: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鲍照所作《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田家望望¹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译文:农民急切盼望不要干旱,布谷处处鸣叫催促春种。
注释:¹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qí)上健儿¹归莫懒,城南思妇²愁多梦。
译文:淇上的健儿赶快归来莫懒散,城南的思妇忧愁多入梦。
注释:¹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淇,淇水,在邺城附近。²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安得壮士挽天河¹,净洗甲兵²长不用。
译文:哪里能得到壮士引来天河水,洗干净甲兵永远不再使用。
注释:¹天河:即银河。²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78-480
玉箫声断凤凰楼,憔悴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玉箫声断¹凤凰(huáng)²,憔(qiáo)(cuì)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³,楼前留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译文:在她居住的小楼上,再不闻玉箫吹响。自从与心上人分手后,她已憔悴得不成模样,衣袖上留下了泪痕千行。她在楼上走来走去,楼外依然是旧时的留光。那如烟如织的柳树,最惹起她的怨伤:只恨当初它们太冷漠无情,不懂得把他的坐船牢牢系住,让他不能启程。
注释:小桃红:越调曲牌名,多用来抒情写意。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¹玉箫声断:据刘向《列仙传》载,秦时有一萧史,擅长吹箫,其箫声甚至能将孔雀、白鹤等吸引过来。当时,秦穆公女儿弄玉也喜欢吹箫,与其结为夫妇。秦穆公建造了凤凰楼给他们居住。婚后,二人每日吹箫,竟将凤凰都吸引了过来。后来二人皆随凤凰而去。²凤凰楼:女子闺楼,对女子居楼的美称。³休:语末助词,无义。⁴浑:全然。⁵不解:不懂。

  前三句既以玉箫声断喻与恋人的分别,也以凤凰双栖、弄玉萧史的美满婚姻反衬自己的孤独。首句“玉箫声断凤凰楼”,可看做写实,但联系其中暗含的典故,更能体味作者用此句作为开篇的深意。“玉箫声断”这一典故,其中隐含着“人去楼空”的惆怅意味。曲中的女主人公并未如弄玉一般,与丈夫一起随凤凰仙去,从“憔悴人别后”一句即可看出,“玉箫声”其实是指代女子的心上人。“留得”紧接“别后”二字,文字上衔接得很细密,情感上则造成一种回环和转折。人既已离去,留下来的只是女子的空守、苦盼,以及“啼痕满罗袖”。作者没有直接写女子如何想念,而是通过袖上泪痕这个细节,将她的黯然神伤,以及难以自制的思念和孤独表现出来。

  最后几句女子又迁恨于烟柳无情,不知当初留系行舟,不让其离去,更道出了女子的无奈痴情。“去来休,楼前留景浑依旧”,这两句以人的“去来”与“留景”的“依旧”进行对比,这就使“离别”的主题得到了深化。留景不解人心,不管人间如何生离死别,它都只是一如既往地存在着,所以才使古往今来许多人发出“物是人非”的沉重慨叹。这首曲子中的女主人公也不例外。楼前浑然不变的景色,使她一次又一次地忆起离别之前和离别之时的情形,不断重温着伤心往事。女子记起心上人当初离开时,江岸边的“无情烟柳”兀自苍翠,却不懂得伸出青青枝条,留住远行人的脚步。一个“恨”字,点出女主人公的怨情和无奈。她不说恨自己留不住情人,只将这种悔恨托付于“烟柳”。这一方面是因为青翠如初的烟柳引起了她的离愁;另一方面,将人的心思投射于“无情”之物,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短短数句,写得景物凄迷,深致有情。

  此曲构思独特,角度新颖层层展开,把一个“情”字表现得极为丰富、深刻。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最令人伤感,作者把当前的景和以前的情巧妙地联结在一起,以追忆的方式抒发对恋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
2、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517
3、 文菁.中国古典爱情诗词阅读辞典.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453

xiǎotáohóng··xiāoshēngduànfènghuánglóu--yángguǒ

xiāoshēngduànfènghuánglóuqiáocuìrénbiéhòuliúhénmǎnluóxiùláixiūlóuqiánfēngjǐnghúnjiùdāngchūzhǐhènqíngyānliǔjiěxíngzhōu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¹沧海难为²水,除却³巫山不是云。
译文: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注释:¹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²难为:这里指“不足为观”“不值得一观”的意思。³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¹花丛²懒回顾,半缘³修道半缘君
译文: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注释:¹取次:草草,仓促,随意。²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³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⁴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⁵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上是说看过“沧海水”、 “巫山云”之后,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经很难再入诗人的眼底了,实际上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让诗人动心的女子了。诗人借“沧海水”、 “巫山云”这世间绝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表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境深远、意蕴颇丰,情感炽烈却又含蓄蕴藉,成为人们喜欢借用的一副联语,后来不仅用来表达爱情深厚坚贞永固,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阅历丰富而眼界极高。这首诗也从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沧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认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第三句以花喻人,即使走进百花盛开、清馨四溢的花丛里,也懒于回首无心去欣赏那些映入眼帘的盛开的花朵,表示对女色绝无再留恋眷顾之心。第四句承上“懒回顾”的原委,含蓄地说:一、他对世事看破红尘修道的缘故;二、因为失去心爱的人,再不会动心于其他的芳草繁花,这是悲痛无法解脱的感情上的一种寄托;“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修身、修德、治学的一种自我操守。“半缘修道”、“半缘君”所表现的忧思之情,完全是一致的,这样写更觉意蕴深厚。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59-960页

shǒu ·

yuánzhěn tángdài 

céngjīngcānghǎinánwéishuǐ chúquèshānshìyún 
huācónglǎnhuí bànyuánxiūdàobànyuánjūn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sā)¹。平冈²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译文: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
注释:¹些:句末语助词。²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¹(gū)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jì)²花。
译文: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里的桃花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荠菜花。
注释:¹青旗:卖酒的招牌。²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已”、“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

  “斜已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年12月 .198页
2、 陶文鹏,赵雪沛.论辛弃疾《鹧鸪天》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5页

zhètiān ·shàngróusāngnèn

xīn sòngdài 

shàngróusāngnèn dōnglíncánzhǒngshēng pínggāngcǎomínghuáng xiéhánlíndiǎn 
shānyuǎnjìn héngxié qīngjiǔyǒurénjiā chéngzhōngtáochóufēng chūnzàitóucài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