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二句开门见山,点明了事情的缘由,同时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因闻欢而相送,可知他们并非正式夫妻。这句是说,当女主人公得知情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为他送行。男子要到什么地方去?去做什么?诗中没有交代,但一个“远”字却表明这次出行不同寻常。情人要到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何时才能团聚呢?看来遥遥无期。因而,女主人公将情人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这个地方。
接下来似乎该写离别的场景了,可诗中却荡开一笔,转而对方山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写。“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表面上是写送别的环境,而实际上则表现了女子送别时的心情。“黄檗”,是苦木,“黄檗藩”,指用苦木黄檗做的篱笆,所以叫“苦篱”,这正同“苦离”谐音双关。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男子远行,而女主人公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这里融情于景,谐音双关,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此时复杂而微妙的心情。
这首民歌虽无缠绵悱恻、魂牵梦萦之词,但字字句句如从肺腑之间流出,其情之纯、之真、之深,动人肺腑。
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诉说离别相思之苦的词,离别相思是历代词篇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倘若写不出特点,是最难引起读者注意的。
开头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习见之事喻简单之理。坠落的雨点已经辞别了乌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经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习见之事,它们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甚至是生死离别隔绝永无相见之期。“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把离别之苦称作”遗恨”,可见相离之长久,以秋莲比其苦,则以我心对莲心,多占了一个“心”字,这些地方都写的很细致。下片写的是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尝试和努力,这其中颇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见小晏笔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发,这是有古语可凭的,“悲歌可以当泣,遥望可以当归”么,可是,“忍恨不能歌”,未曾开口,已经恨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诉诸丝弦,“试托哀弦语”,而且在哀弦之中诉说了自己的愿望,同时也得到了允诺,“弦语愿相逢”,说的正是丝弦弹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这只不过是宽慰之意,却也不肯放弃这一丝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问中仍然没有完全放弃那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