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明月皎皎入华池,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明月皎皎入华池,
白云离离度清汉。
白云离离度清汉。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
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愁人夜永不得眠,
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愁人夜永不得眠,
瑶井玉绳相向晓。
瑶井玉绳相向晓。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周流三十六洞天,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周流三十六洞天,
洞中日月星辰连。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洞中日月星辰连。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东海青童寄消息。

xiāngduǎnxíngliùshǒu--kuàng

chéngbiānjīnréntiánrénànshàngshāshíjiāngshuǐjīnrénjiā

jīnrénréngòngzhǎngtànxiāngcuījiéhuíhuànmíngyuèjiǎojiǎohuáchí

báiyúnqīnghàn

shēngtiāntiānxiāoshuǐshuǐqiáoshàngshānshānxiǎn

jǐngjǐngquányáoyuèréncuìbèijīnshābiānjiāngcǎo

yàn西fēishūbáiyúnchùfénglái

xīnqīngbǎichǐshéngxīnzàijūnjiāshàng

xīnjiǎojiéjūnzhīzhuǎnchóuchàng

chùchūnfēngchuīxiǎojiāngnán绿shuǐtōngzhū

měirénèrmiànhuāxiàngdōngfēngwèihuāluò

línchūnfēngtīngchūnniǎobiéshíduōjiànshíshǎochóurényǒngmián

yáojǐngshéngxiāngxiàngxiǎo

xuānyuánhuángchūxiāndǐngsānqiānniánzhōuliúsānshíliùdòngtiān

dòngzhōngyuèxīngchénliánlóngjiàjǐngyóuxuānyuángōngjiànrénshí

dōnghǎiqīngtóngxiāo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2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云中¹天下脊(jǐ)²,尤见此山尊³
译文: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
注释: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¹云中:指高耸入云的山。宋严参《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此谓高耸入云的山上有他的柴扉。亦可解释为云中郡。恒山属云中郡。²天下脊:地势高,像天下的脊梁。³尊:高。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八水皆南汇¹,群峰尽北蹲²
译文: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注释:¹八水皆南汇:浑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均在恒山一带向西南方向汇合。²群峰尽北蹲: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意谓恒山最高。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仙台¹临日²(jiǒng)³,风窟护云屯(tún)
译文: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
注释:¹仙台:北岳峰顶曰天峰岭,岭上修有北岳观,仙台即指此。²临日:近对着太阳。³迥:高远。⁴风窟: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中间空虚,风似虎啸,名风虎口。风窟即指此。⁵护云屯:谓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屯:聚。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剩有搜奇兴,空怜¹前路昏²
译文: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注释:¹空怜:只可惜。²昏:昏暗,谓天色已晚,不能尽兴搜奇了。

  诗中描写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首联写云中山势极高,颔联写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颈联写仙台与太阳相映照,尾联写天色变暗,作者不能尽兴搜奇了。全诗从多个角度描绘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张豪迈,艺术感染力强烈。

  诗的开首两句,便用夸张豪迈的口吻写出了恒山众山独尊的地位。“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恒山所在的山西浑源县在古代属云中郡统辖,作者说云中恒山是天下的屋脊、脊梁,极言此山之高峻。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这是鸟瞰的图景。登临纵目,只见山山条条水脉尽皆汇向南方,被山势所拘,龙王也只得俯首称臣,顺山势而下。因为恒山突兀高耸,便显得群峰都好像向着北岳蹲下一样。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这两句又可视作是仰观的景象。恒山顶上有会仙府、琴棋台等建筑,因为修筑在山巅,便有“临日”,迫近太阳的遥远之感。“风窟”在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空谷来风,窟中山风常似虎啸。彤云密布,云从风,在山谷间屯集,风涛、云海,正是名山特有的景观。面对这瑰丽的景色,诗人留恋不已,久久不欲离去,他还想看到更新奇的景致显现。“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便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诗人雅兴不减,还想进一步到云深不知处搜奇探胜,怎奈日暮途穷,不觉已是红轮西坠,天色暗淡,不辨东西了。诗人把这种游兴不减,余韵正浓的情绪放在天色已晚无法继续游览下去的时刻,更让人觉得惋惜,更让人感觉到北岳恒山那丰富无垠的内涵。纵然滞留更多的时日,也无法穷尽其中变化万端的风光。诗人用“空怜”二字,淡淡地带出未能尽兴游览恒山的遗憾。

  全诗从不同角度极力描绘恒山的高峻,或明说或暗含,无一不是一个“高”字,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更加增添对北岳恒山的神往。

参考资料:
1、 阳光、关永礼主编.中国山川名胜诗文鉴赏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801页
2、 荣斌 夏汉宁主编.中华名胜诗联集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第29页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海上乘槎(chá)¹侣,仙人萼(è)绿华²。飞升元不用丹砂³。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译文:海上有人乘木筏直上银河,仙人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飞升上天后就不需要吃丹砂,只要乘着潮势就可以走遍天涯。
注释: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等。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¹槎:木筏。²萼绿华:传说中女仙名,年约二十,身穿青衣,每月六次到晋人羊权家。³丹砂:又称朱砂,辰砂。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雷辊(gǔn)¹夫差国,云翻海若家²。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³
译文:在夫差的故国,潮声如雷滚动;在海神的老家,潮水如云翻腾。席上怎么能得到善抚琴的伯牙,谱写潮声,可与《水仙操》比高下。
注释:¹雷辊:雷滚;雷鸣。²海若家:指大海。海若,北海若,传说是海神。³“坐中”二句:传说俞伯牙向成连学琴,三年不成,后随师到海上,作《水仙操》,琴艺大进。

  这首词的上片展开想象,把江潮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头两句作者引用两个典故,说明天上与人间可以相通。下片正面描写潮势。潮声如惊雷滚动,潮水如鸟云翻滚,声势夺人。全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

  上片以神话的笔调,写观潮时产生的美好感觉。

  “海上乘槎侣”, 为第一潮景,即海渚者一二人乘坐竹筏来来去去的幻境,神奇极了。钱塘江八月观潮成为杭州人传统的习俗。西晋张华《博物志》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仙人尊绿华”,为第二潮景。“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东坡《望海楼晚景五绝》忽然,有一来去无定的九百岁仙女罗郁站立潮头上。以此比拟潮之形态,美丽极了。

  “飞升元不用丹砂”,为第三潮景。只见一位道人羽化登仙,不用服什么朱砂炼成的丹药,全凭着道家的道,即《子华子大道》所言的“道”,即“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无则守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 的“元”,就上天了。以此比拟潮头之涨势,壮观极了。“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照应第一潮景,直写那“居海清者”的竹筏停留在潮头要到来的地方吧,那远在天边。海潮停止后,海面江阔极了。

  上片由三个潮景组成钱塘一大奇观, 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下片则以神话与现实交汇呼唤的手法,把观潮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渲染得淋漓尽致。

  “雷辊夫差国, 云翻海若家”,状潮之声势浩大。那潮声如雷鸣声震动整个杭州城,如云翻滚惊动海若海神国家。虽然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又未失去生活的真实。东坡善于惯用比喻方法来谊染他笔下的人事景物。

  “ 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馀声归向、水仙夸”,措绘望海楼上的琴声与潮声共鸣的韵味。坐席中有人舒畅、徐缓地拨弄起伯牙琴,尽取那遗留下无尽之音,正好与潮声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有“徐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坑”(王安石《九井》诗)的韵味。全归响在于伯牙弹奏的《水仙操》美好绮丽琴声。虽然不免带有神话色彩,但伯牙“闻海水洞滑崩撕之声”灵感爆发,移情成功,援琴而歌,竞惊天地面成为中国古代操琴妙手,又给读者以无穷的启示:天才常常是从移情灵感中悟出来的。

  词人以飞翔不繁与幻怪离奇的神仙意象,形容世见少见、直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潮水来去翻腾于天地之间,纵恣无碍酣畅淋漓,令观潮之人不觉飘飘然亦欲随之暂离人间远奔天涯。白日飞升的仙人与翻腾不羁的狂潮,于词中交融为象征自由的意象,透露词人会于词中一再表露的渴望挣脱世网的意念。全词描写钱塘江潮,用神话传说和各种比喻来形容它的声势,意境壮阔,富于想象力。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苏轼词新释辑评[M]. 中国书店,2007 ,972-975.
2、 李文钰著. 宋词中的神话特质与运用[M]. 台北: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006年,529.
3、 李兆禄编著. 苏轼诗词[M]. 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 ,171.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漫劳动送客垂杨。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
译文:夜来肆虐着暴雨狂风,把西园的芳菲一扫而空。

  这首曲写的是暮春的怨艾,以景述情。风雨落花,残蜂剩蝶,鹃声绿杨,都是古代诗词伤春的习见景象。该曲兼收并蓄,却使人既不觉陈腐,又不嫌堆砌,这主要是因为作品风神清婉动人的缘故。作者先撷取了“夜来”与“晓来”的两个镜头。一夜之中,风雨大作,一个“横”字,一个“狂”字,令人想起“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的名句。风雨肆虐的结果,是西园花落满地,且此“满地香”也遭到“断送”,狼藉残败之情况可想而知。作者并不详述园中花卉遭劫的具体景象,而转向了“晓来”,风雨止息,蜂蝶来到旧地,却再不见昨日的繁华,“空游荡”,生动地表现出它们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态。蜂蝶无知,“游荡”也漫无目的,但入园寻春的作者却是有意识地寻觅那“红锦妆”的芳菲旧影,结果当然是大失所望,且意识到春天已到尽头,只能怅然嗟叹春神的迅速离去了。“问东君归计何忙”,有怅恨,有感叹,有流连,有无奈,这同李煜《乌夜啼》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样,是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这还不算,“东君”还留下了两件惹恨牵愁的礼物,一是“鹃声”,其鸣声同“不如归去”相近,一是“垂杨”,自古便是送别的象征。鹃声不遗余力,垂杨迎风自舞,可以想见,作者既有身处异乡不得遄归的苦衷,又有送客登程情肠百结的经历,这就将伤春之意写满写足了。

  诗人在铺排暮春景物时,无不附以富于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断送”、“空游荡”、“苦难寻”、“尽叫得”、“漫劳动”等,使景物成为人物心理的外化。对于种种伤愁的意象,点到即止,反映出一种惨不忍睹、不堪回首的凄情。末三句将阑珊的春事暗度入愁离伤别的人事,尤为细腻,悱恻动人,堪称是散曲婉约风格的上乘之作。

  《湘妃怨》即《水仙子》。作者采用曲牌的这一别名,恐怕也同全曲“怨”的伤感主旨有关。这一曲牌的第三、四两句,可连可分。此处第四句“苦难寻红锦妆”不从上而从下,主语不定为蜂蝶而定于作者。这样断意的根据,正是基于全曲婉转流怨的情调。

xiāngfēiyuàn··láihéngfēngkuáng--āwēi

láihéngfēngkuángduànsòng西yuánmǎnxiāng

xiǎoláifēngdiékōngyóudàng

nánxúnhóngjǐnzhuāngwèndōngjūnguīmáng

jǐnjiàojuānshēngsuìquèjiàorénkōngduàncháng

mànláodòngsòngchuíyáng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彼何人¹²?其心孔³。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译文: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我只知道他的心肠太阴险。他为什么偷偷去我的鱼梁,却不愿意迈进我家的门槛?请问这小哥你是谁的跟班?原来他是唯暴公马首是瞻。
注释:¹何人:什么人,不知其姓名。²斯:语助词。³孔:甚,很。⁴艰:此指用心险恶难测。⁵梁:拦水捕鱼的坝堰。⁶伊:其。⁷从:跟随。⁸暴:粗暴、暴虐。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不人¹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yàn)²我?始者不如³今,云不我可
译文:你们主仆二人相跟一路行,到底谁是这场灾难的祸根?他为什么偷偷去我的鱼梁,却不愿意走进我家来慰问?当初惺惺相惜浑然不如今,今已分道扬镳你我不同心。
注释:¹不人:主人公与“彼”人。²唁:慰问。³如:像。⁴可:通“哿(gě)”,嘉、好。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¹?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译文: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他为什么悄悄来我的院庭?我明明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却实实没见到的他的踪影。难道他走在人前就不愧疚,在天命面前就不诚惶诚恐?
注释:¹陈:堂下至门的路。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搅我心。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zhǐ)¹²我心。
译文: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他好像那飘忽不定的疾风。他为什么不从北方刮过来?他为什么不是南方来的风?他为什么跑到我的鱼梁坝?他的不轨搅扰得我心不宁!
注释:¹祇:病,或曰安也。²搅:搅乱。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之安行,亦不遑(huáng)¹²。尔之亟(jí)³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xū)
译文:你不急不躁安安稳稳前行,也从未停下脚步片刻安闲。你马不停蹄急匆匆地赶路,润滑一下车毂都没有时间。就请你百忙之中来一次吧,为何这样难让我望眼欲穿?
注释:¹遑:空闲。²舍:止息。³亟:急。⁴脂:以油脂涂车;或曰通“支”,以轫木支车轮使止住。⁵壹:同“一”。⁶盱:忧、病,或曰望也。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尔还而入,我心易¹也。还而不入,否²难知也。壹者之来,俾(bǐ)³我祇也。
译文:如果你返回来进入我的门,我悬着的心才会尽快平静。如果你返回来不进我的门,我心情败坏难知何去何从。就请你百忙之中来一次吧,唯如此才会使我心绪安宁。
注释:¹易:悦。²否:不。³俾:使。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伯氏¹吹埙(xūn)²,仲³氏吹篪(chí)。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zǔ)尔斯。
译文:想当初老兄你悠悠吹陶埙,愚弟我为你伴和声吹竹箎。我和你在一起犹如绳相串,不料你却和我全然不相知!如今我贡献犬豕鸡三牲物,一片冰心可表我对你盟誓!
注释:¹伯氏:兄。²埙:古陶制吹奏乐器,卵形中空,有吹孔。³仲:弟。⁴篪:古竹制乐器,如笛,有八孔。⁵及:与。贯:为绳贯串之物。⁶谅:诚。⁷知:交好、相契。⁸三物:猪、犬、鸡。⁹诅:盟诅。古时订盟,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违背,令神明降祸。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为鬼为蜮(yù)¹,则不可得。有靦(tiǎn)²面目,视³人罔(wǎng)。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译文:如果你是鬼或是个狐狸精,那么咱们此生不可再相见。现你靦着脸有鼻子也有眼,给人印象却在反复无常间。我今用心写成这首妙歌曲,以慰我心不用再反侧展转。
注释:¹蜮:传说中一种水中动物,能在水中含沙射人影,又名射影。²靦:露面见人之状。³视:示。⁴罔极:没有准则,指其心多变难测。⁵好歌:善良、交好的歌。⁶极:尽。⁷反侧: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此诗塑造了一位地位虽有不同,但命运却与《卫风·氓》之主人公相似的可怜弃妇形象。她当初也许曾有过海誓山盟、夫妇相爱的短暂幸福。但随着秋来春往、珠黄色衰,“其心孔艰”(心思难测正如“氓”之“不三其德”、其心“罔极”)的丈夫,待她便“始者不如今”,粗暴取代了温柔,热恋化作了冷漠。丈夫回到家中,想到的只是上河梁去取鱼虾享用,而对操劳在室的妻子,则连“入”房中慰问一下的兴致都没有。他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大抵早已有了“外遇”罢)。说他事忙吧,他却能在庭中慢条斯理地油他的车;说他没事吧,却连“遑舍”(止息的闲暇)一夜的功夫都没有。好容易盼得他回来一次,却只给妻子留下暴虐相待的伤痛。想到命运之绳曾将自己和丈夫贯串在一起(“及尔如贯”),相互间理应亲如“埙”、“篪”相和的“伯”、“仲”(古时常以兄弟相亲喻夫妻相谐);而今,丈夫竟连起码的夫妇之礼都不顾了,不能不激得女主人公悲愤难平。在长夜焦灼的“反侧”之中,她终于发出了愤切的诅咒:“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你真正是枉然生了一张人脸,心思的险恶莫测,简直胜过鬼蜮呵!

  从诗之结语“作此好歌(因为歌意涉及男女之情,故称),以极反侧”看,此歌作于女主人公长夜难眠的“反侧”之际。诗虽也带有相当的叙事成分,但脉络并不清晰。在充满疑云的反覆诘问中,展出“彼”人的飘忽身影,又穿插进回忆中的种种生活片断,使全诗的结构显得似断非断、散乱飘忽。如果要找一个适当的词汇来说明此诗的表现特点,那就是两个字——“梦幻”。而这,大抵正与女主人公作歌时的“反侧”难眠状况有关。从诗中透露的消息可知,那位薄情丈夫对女主人公的冷遇,无疑已天长日久。每当她望眼欲穿盼其归来时,丈夫却总是迟迟不归;就是归来,也行迹诡秘、形同飘风,出没于庭院、鱼粱之际,只顾着自身的享受,极少有入房与妻子叙叙的诚意。一对往日的燕尔夫妻,竟变得如同陌路之人。这些景象,当然会深深烙在女主人公脑际而难以抹去。因此,当她辗转反侧之际、神思恍惚之中,往事今情便可能全化作散乱的片断,梦幻般地涌现在眼前。此诗正适应了这一特定背景,采用叠章和问句、跳荡不定和迅速转换的意象,表现了女主人公似忆似梦间的疑惑与惊诧、痛愤和哀伤。进入女主人公梦思中的对象,明明是她丈夫,她却似乎不认识他,开篇即以“彼何人斯”相询,正绝妙地传达了这种神思恍惚中的迷乱之感。后文的“胡逝我梁,不入唁我”、“我闻其声,不见其身”,更以扑朔迷离之辞,表现了唯有幻梦才带有的视听和思虑特点。女主人公刚想细细审视,幻境却又一变,车影、语声竟化作一团“飘风”,忽东忽西地卷向鱼梁去了;但转眼间,她又似乎看到,丈夫分明还在庭中,正如往日那样悠然自得地“脂车”呢。梦境的飘忽变幻,伴随着女主人公神思恍惚间的疑惑、惊惧、失望和愤懑,一起化作诗行涌现,便产生了这首奇妙、独特的弃妇歌。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20-424

rén

míng xiānqín 

rén xīnkǒngjiān shìliáng mén shuíyúncóng wéibàozhīyún 

èrréncóngxíng shuíwéihuò shìliáng yàn shǐzhějīn yún 

rén shìchén wénshēng jiànshēn kuìrén wèitiān 

rén wéipiāofēng běi nán shìliáng zhǐjiǎoxīn 

ěrzhīānxíng huángshè ěrzhīxíng huángzhīěrchē zhězhīlái yún 

ěrhuánér xīn huánér fǒunánzhī zhězhīlái zhǐ 

shìchuīxūn zhòngshìchuīchí ěrguàn liàngzhī chūsān ěr 

wéiguǐwéi  yǒumiǎnmiàn shìrénwǎng zuòhǎo fǎn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lí)落岁云暮¹,数枝聊自芳。
译文:一年将近在篱笆边,几枝菊暂且开得欢。
注释:¹岁云暮:即岁暮。一年将尽时。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雪裁纤蕊(ruǐ)¹密,金拆小苞香。
译文:裁雪裁剪出细蕊密,金蕾开放香气连连。
注释:¹纤蕊:纤细的花蕊。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千载白衣¹酒,一生青女霜²
译文:千年曾为贫士之酒,一生都被霜雪摧残。
注释:¹白衣:犹布衣,古未仕者著白衣。²青女霜: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春丛莫轻薄¹,彼此有行藏²
译文:春日花丛不要轻薄,彼此行止都是天然。
注释:¹轻薄:轻浮刻薄,不厚道。²行藏:谓出仕即行其所学之道,或者退隐藏道以待时机。后因以“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一年精近,本已是万木凋落,百花残尽之时,作者想不到篱笆旁边那枝枝菊花开放了,“几朵依稀散晚香”,这“数枝”花为冷漠的秋季增添了艳丽的色彩。这就是诗的开头两句所叙述的内容。作者接着描写道:“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这两句是说: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色的菊花,花蕾刚刚绽开,清香才流溢出来。作者抓住菊花的色彩,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予以刻画。菊花,黄白相间,艳丽多姿,也算是大自然的宠儿。可是“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它也是历尽了人间的沧桑。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去后,以一介贫士的身份退隐田园,每日里种菊南山,酣歌纵酒,(尤爱菊花酒)虽酒债处处,但精神却得到了超脱。“千载”句便暗指此事。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菊花,实地里却是作者自身的慨叹。据史载,作者因恃才傲物,多所讥讽,以故为公卿所恶,曾十上不中。故其思想情绪借诗人表达出来。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这两句是说:春天的花草你没有必要因为开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从而轻浮刻薄,其实呀,你开在春天,我作为菊花开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爱你而薄待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则是:“你们那些官运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这个‘白衣’人。你们为官固然饭好,可是自古是‘伴君如伴虎’,每天你们难道不是‘战战惊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吗?我作为一个‘白衣’,虽说手中没有生杀予夺之权,可是我生活得自由、坦然。可见,我们‘彼此有行藏’啊!”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轻视白菊的同时,严肃地指出群花应各自尊重本来的生长规律和特定禀性。

  此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意蕴却深邃绵厚。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60-16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715

--luóyǐn

luòsuìyúnshùzhīliáofāng

xuěcáixiānruǐjīnchāixiǎobāoxiāng

qiānzàibáijiǔshēngqīngshuāng

chūncóngqīngbáoyǒuxíngc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