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吹动原头草,秧老麦收蚕向了。
田家政用此时忙,不问儿童与翁媪。
五溪之俗殊江南,刀耕火种不知蚕。
劝农未有陶苏句,俗陋不改奚多谈。
南风吹动原头草,秧老麦收蚕向了。
田家政用此时忙,不问儿童与翁媪。
五溪之俗殊江南,刀耕火种不知蚕。
劝农未有陶苏句,俗陋不改奚多谈。
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33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公子¹敬爱²客,终宴不知疲。
译文:子桓公子敬爱众宾客,宴饮终日都不觉得疲累。
注释:公宴:群臣受公家之邀而侍宴。¹公子:这里是指曹丕。²敬爱:一作“爱敬”。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清夜游西园¹,飞盖²相追随。
译文:寂静的良夜又去西园游玩,车盖亭亭如飞地前后追随。
注释:¹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一说指玄武苑。²飞盖:轻便行进飞快的车。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明月澄清景¹,列宿(xiù)²正参(cēn)(cī)³
译文:明月洒下如练的清光,天上的繁星稀疏辉映。
注释:¹景:指月光。²列宿:众星。³参差:不齐的样子。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秋兰被¹长坂²,朱华³绿池。
译文:秋兰丛生于斜斜的长坂,芙蓉遮满了一池渌水。
注释:¹被:覆盖。²长坂:斜坡。³朱华:指芙蓉,即荷花。⁴冒:覆盖。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译文:清波上跃出水底的游鱼,树枝间传来鸟儿的啼声。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神飚(biāo)¹接丹毂(gǔ)²,轻辇(niǎn)³随风移。
译文:大风吹动红色的车轮,马车在风中奔驰如飞。
注释:¹飚:回风。²丹毂:用红色涂饰的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³辇:古代人拉的车,后多指皇室和贵族所用的车。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飘飖(yáo)¹放志意,千秋²长若斯³
译文:我们纵情遨游,逍遥自在,好希望能这样过一千年。
注释:¹飘飖:随风飘动。这里用来形容逍遥、游乐。²千秋:千年,意思是一辈子。³若斯:如此。

  《昭明文选》中特别标立“公宴”一类,专录建安诗人那些歌咏风月、叙述酣宴的诗章。而曹植的这首《公宴》即可视为其中之冠,此外如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刘桢、阮瑀、应瑒等人也都有以“公宴”为题的诗,可见当时此种风气之盛。

  曹丕与曹植可以说是当时邺下文人集团的中心人物,钟嵘《诗品序》中就说过:“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所以此诗的一开头就说曹丕敬爱宾客,设宴款待,客人们也都兴致勃勃,直到宴会终了还不知疲倦。这领起的两句可以说是总写,以下便是详述了:清幽的夜晚去游览西园,轻捷如飞的车辆络绎不绝,一辆随着一辆。曹丕的《芙蓉池作》中说“逍遥步西园”,王粲《杂诗》中也曾说“日暮游西园”,可见“西园”是邺下文人常去聚会的去处。此夜明月皎洁,在清澈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显得朗然无滓,天上繁星密布,似乎由于诗人们的聚会而更添光彩。秋日的兰花覆盖着长而隆起的坡地,红色的荷花星星点点地在碧绿的池水上探出头来,池中的游鱼时而跃出清波,高高的树枝上也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似乎进入了一种美妙完善的境界。迅捷的风与诗人们乘坐的华美车辆一同前进,轻快的车轮就像随风而动,令人有飘飘欲仙,凌空而起的感觉。因而结句说:让我们逍遥自在地纵情游玩,畅开胸怀,但愿千秋万岁,永远如此。

  此诗的情调高昂而欢畅,分明是曹植少年得志,生活欢乐的真实写照,这在曹植的诗集中,尤其在他后期的创作中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充满着积极向上、高亢振奋的精神,刘勰所说的“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大概就是指的此类作品。在这首诗中,人与自然的结合,情感与景物的交融,都组合成一种爽朗欢快的基调,“明月”“列宿”“秋兰”“朱华”“潜鱼”“好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明快活泼的气象,丝毫没有半点秋气萧索的意绪。显然,自然景观也都染上了诗人内心欢欣的感染。刘勰说文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可见诗人能使外物都染上自己主观情感的色彩,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移情”。曹植在此诗中的叙事写景也无不带有主观的欢畅情绪,正是“移情”作用的体现。

  此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秋兰”等四句出现了严密而工整的对仗,不仅词性的虚实两两相偶,而且语意也自然工俪,这种形式对后代格律诗的出现自然起了先导作用,在诗歌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同时,这四句由于其写景状物的明快而具有典型意义,故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70-271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可叹》,其实是一首写人的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是和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王季友,《全唐诗》中这样介绍他:“王季友,河南人。家贫卖履,博极群书。豫章太守李勉引为宾客,甚敬之,杜甫诗所谓丰城客子王季友也。”王季友年轻时家贫,以卖草鞋为生,出生富家的妻子柳氏嫌弃他,离家出走。王季友在贫困孤苦中发奋攻读,后来考上状元,成为一代名流,离弃他的柳氏后来又回到他身边。这样跌宕起落的人生,使杜甫大为感叹。《可叹》一诗中,对王季友的故事作了生动描述。

tàn--

tiānshàngyúnbáibiànhuàncānggǒu

wǎngjīnláigòngshírénshēngwànshìyǒu

jìnzhějuéyǎndōngérshēnxìngliǔ

zhàngzhèngdòngyǐnjīngfēngchéngziwángyǒu

qúnshūwànjuǎnchángànsòngxiàojīngtōngkànzàishǒu

pínqiónglǎoshòujiāmàihǎoshìjiùzhīwèixiéjiǔ

zhāngtàishǒugāosūnyǐnwèibīnjìngjiǔ

wéndàosānniánwèicéngxiǎoxīnkǒngkǒu

tàishǒuzhīgèngrénshēngfǎnkànchǒu

míngyuèxiáróngyóuchōngdòu

shíwēizhàngzhēnháojùnèrrénzhìjūnfǒu

tàishǒuqǐngzhělǐngshānnánbāngrénzhī

wángshēngzǎocéngbàiyángāoshānzhīwàijiēpéilǒu

yòngwèitiānwèichéngyòngpíngshuǐwèihòu

wánglùndàojiāngchéngkuàngqiánhòu

wèixīngchénzhōngmièzhìjūnyáoshùnyānkěnxiǔ

bèibǎofànxíngfēnghòuzhǎnghuíshǒu

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唐高¹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²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³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唐天宝元年,稍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fù),或粮匮(kuì),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¹⁰。天宝十二年,竟¹¹至日,翌年¹²于奈良¹³东建戒台,授戒法。
译文: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出家前姓淳于,是扬州江阳人,十四岁出家做了和尚。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经历了十二年,五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只有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注释:¹高:此指有名望。²江阳:古县名今江苏扬州市。³稍:渐渐。⁴戒律:指佛教清规戒律。⁵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宝唐玄宗年号。⁶骤:急。⁷覆:倾翻。⁸或:有时。⁹匮:缺少。¹⁰渝:改变。¹¹竟:终。¹²翌年:第二年。¹³奈良:日本城市名。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jiǎo)¹兮,佼(jiǎo)²人僚(liáo)³兮。舒(yǎo)(jiǎo)兮,劳心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注释:¹皎:谓月光洁白明亮。²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³僚:同“嫽”,娇美。⁴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⁵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⁶劳心:忧心。⁷悄:忧愁状。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ǔ)¹兮。舒懮(yǒu)受兮,劳心慅(cǎo)²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注释:¹懰:体态轻盈的样子。《埤苍》作“嬼”,妖冶。²慅:忧愁,心神不安。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¹兮。舒夭绍²兮,劳心惨(cǎo)³兮。
译文: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注释:¹燎:明也。一说姣美。²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³惨: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这诗描写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女子。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

  “佼人僚兮”反映出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

  “劳窈纠兮”一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劳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劳心悄兮”,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烦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李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参考资料:
1、 骆玉明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275-277页

yuèchū

míng xiānqín 

yuèchūjiǎo jiǎorénliáo shūyǎojiǎo láoxīnqiǎo 
yuèchūhào jiǎorénliǔ shūyǒushòu láoxīncǎo 
yuèchūzhào jiǎorénliǎo shūyāoshào láoxīncǎo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译文: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弊,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弊,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译文: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天禧¹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²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译文: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注释:¹天禧:宋真宗(赵恒)年号。²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这篇散文叙述了谏官的来历,阐明了谏官的责任和应具备的品德以及谏官石刻的由来,告诫谏官们要恪尽职守。全文结构简短,层次鲜明,笔锋犀利。

  开头“古者谏无官”,用意不在此,而是为了说明“无不得谏者”。相传尧时曾设鼓于庭,使民击之以进谏。古时虽无谏官。但人人都可以进谏。到了汉代,才开始设置谏议大夫,专掌指陈朝政缺失之职。行文至此,从“无(谏)官”到“置(谏)官”,说明了谏官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因而接下来关于谏官“为任亦重矣”的议论,就是水到渠成之笔。既然责任重大,身为谏官,就有个怎样尽职的问题,作者是从方法和品德两方面来阐述的:就方法讲,“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就品德讲,当抱定不为自身谋名逐利的宗旨。“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谏官本无什么实权,看上去与“利”没有什么关系;但谏官的名声很重要,声名狼藉的谏官,不能取信于人。以上仅一百字的篇幅,行文却周详,面面俱到,文字简洁利落。最后以天禧、庆历、嘉祐三个年号冠头,将设置谏官、谏院题名、易版为石三件事交代得清清楚楚。四十个字,跨越四十余年,可谓惜墨如金。

  文章起笔突兀,收笔凛然,为文章增色不少。作者记谏院题名,落笔首句却是“古者谏无官”,不读下文,读者不知道从何说起,陡峭之笔,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收笔“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面对后人“历指其名”作不留情面的评判,人人凛然生畏。诚如作者所言,“可不惧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敢于直谏,体现了不阿谀奉承,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作者曾说自己平生所作所为,没有一件事是不能对人讲的,其廉洁奉公、以节俭为乐的品德,一直被人传颂,而这篇散文则是他这一品质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1237-1238页

jiànyuànmíng

guāng sòngdài 

    zhějiànguān gōngqīng zhìgōngshāng jiànzhě hànxīnglái shǐzhìguān 

    tiānxiàzhīzhèng hǎizhīzhòng shī cuìguānshǐ使yánzhī wéirènzhòng shìguānzhě chángzhì shě xiān hòuhuǎn zhuānguójiāérwéishēnmóu míngzhě yóu jiànxiāngyuǎnzāi 

    tiānchū zhēnzōngzhàozhìjiànguānliùyuán zhíshì qìngzhōng qiánjūnshǐshūmíngbǎn guāngkǒngjiǔérmànmiè jiāyòunián shí hòuzhīrénjiāngzhǐmíngérzhīyuē  mǒuzhōng mǒuzhà mǒuzhí mǒu   z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