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持钵向何村,黄叶投风静拥门。
自买束薪来烧浴,浴终早已四山昏。
道人持钵向何村,黄叶投风静拥门。
自买束薪来烧浴,浴终早已四山昏。
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33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湖上风来波浩渺(miǎo)¹。秋已暮²、红稀香³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译文: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稀清这无比的美好。
注释:¹浩渺:形容湖面空阔无边。²秋已暮:秋时已尽。³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¹花汀²草。眠沙鸥鹭(lù)³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译文: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稀回头,似乎遗憾人们归去的太早。
注释:¹蘋: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²汀:水边平地。³眠沙鸥鹭:眠伏在沙滩上的水鸟。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忆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shuāngdiàowángsūn ·shǎng

qīngzhào sòngdài 

shàngfēngláihàomiǎo qiū hóngxiāngshǎo shuǐguāngshānrénqīn shuōjìn qiónghǎo 
liánchénglǎo qīng pínhuātīngcǎo miánshāōuhuítóu hèn rénguīzǎo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
小姑洲¹北浦²云边,二女³容华自俨(yǎn)
译文:小姑洲的北面云水那边,二妃的悲态哟依旧俨然。
注释: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北四十里的洞庭湖边,是当地人民奉祀湘水女神即传说中帝舜二妃娥皇、女英的祠庙。¹小姑洲:一作“小孤洲”“小袁洲”,黄陵庙南的洲名。²浦:水边。³二女:指娥皇、女英。相传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追踪到湘水边,举身赴水而死。⁴俨然:活像,栩栩如生。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qiān)¹
译文:野庙对着湘江春犹寂寂,古自磨了篆刻草自芊芊。
注释:¹草芊芊: 草茂盛的样子。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风回日暮吹芳芷¹,月落山深哭杜鹃²
译文:旋风在夕阳下吹着香草,斜月笼罩深山啼着杜鹃。
注释:¹“风回”句: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芷兰:香草。屈赋中作为美好的象征。风回日暮:-作“ 东风近暮”。²“月落”句: 古代神话传说杜鹃乃蜀望帝的魂魄所化。杜甫《杜鹃行》:“君不见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又说:“四月五月偏号呼,其声哀痛口流血。”这里是写黄陵庙周围环境的凄清寂寞,并以喻帝舜的魂魄。月落:一作“日暮”。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
犹似含颦(pín)¹望巡狩²,九疑³愁断隔湘川。
译文:仍像愁眉不展遥望虞舜,九疑一片青翠远隔湘川。
注释:¹含颦:因怨愁而攒眉,意即愁眉不展。²巡狩:皇帝出外巡行。³九疑:山名,亦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水经注》说它“山有九峰,形状相似,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

huánglíngmiào--qún

xiǎozhōuběiyúnbiānèrrónghuáyǎnránmiàoxiàngjiāngchūnbēicǎoqiānqiānfēnghuíchuīfāngzhǐyuèluòshānshēnjuānyóushìhánpínwàngxúnshòujiǔchóuduànxiāngchuān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钱氏¹²两浙³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寺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¹⁰使¹¹其妻见喻皓¹²之妻,贻¹³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¹⁴¹⁵。但¹⁶逐层布板讫(qì)¹⁷,便实钉¹⁸之,则不动矣。”匠师如¹⁹其言,塔遂²⁰定。盖²¹钉板上下弥束²²,六幕²³相联如胠(qū)(qiè)²⁴,人履²⁵其板,六幕相持²⁶,自²⁷不能动。人皆伏²⁸其精²⁹练。
译文: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的时候,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俶登上木塔,忧虑它会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会晃动。”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注释:¹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²据:统治。³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⁴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964)重建的木塔。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⁵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⁶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⁷患:嫌,担忧,忧虑。⁸故如此:所以像这样。(此:代指塔晃动)⁹瓦布:盖瓦。布:铺设。¹⁰密:私下。¹¹使:派。¹²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¹³贻:本文译作赠给。赠送财物之意。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赂”之义是后起的。“贿赂”在古代叫“赇”。¹⁴易:容易。¹⁵耳:语气助词,无实义。¹⁶但:只。¹⁷讫:完毕,终了。¹⁸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实:使坚实。¹⁹如:遵照。²⁰遂:果然。²¹盖:因为。²²弥束:全部紧束,文中指“通过逐层钉板,使塔体得到紧固、结构得到加强”的意思。²³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²⁴胠箧: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²⁵履:踩踏,走。²⁶相持:互相支撑。持:支撑。²⁷自:自然。²⁸伏:通“服”,敬佩,信服,佩服。²⁹精:精熟。

  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本文叙述了梵天寺木塔由“动”到“定”的过程,揭示了木塔“定”的缘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动”。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巧妙的建设建筑结构与超高的工艺水平。

  文章叙述描写也颇显功力,从而增强全文的感染力。如以“患其塔动”,“而动如初”为下文的“塔遂定”作铺垫;又如“贻以金钗”的细节描写,“皓笑曰”的语言描写都十分生动得当,与说明的内容丝丝相扣。

  本文共分三层,如下:

  第一层: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这句话说了:建塔过程中塔身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凭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

  第二层: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无可奈何写出了匠师的无能,反衬了喻皓的技艺精湛。

  笑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并讽刺了匠师的无能。

  这句话说了: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解决了塔身不稳定问题。

  第三层: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这句话说了: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也体现了喻皓建筑工艺水平的高超。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这首诗是批评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陈师道。陈师道的作诗方式是“闭门觅句”式的苦吟,着意于锤炼字句,在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名句,意象清新,浑然天成,写出了盎然春意。元好问崇尚自然天成的诗歌,反对雕琢粉饰,因此这里称赞谢灵运的这个名句万古常新,进而讽刺陈师道闭门觅句,只是徒然浪费精神,写不出什么好作品。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jiǔ--yuánhǎowèn

chítángchūncǎoxièjiāchūnwànqiānqiūxīn

chuánménchénzhèngliánfèijīngshén

日暮东风休,掩卷幽窗静。
日暮¹东风休²,掩卷³幽窗静。
译文:傍晚东风渐停,我合上书卷,窗外静悄悄的。
注释:¹日暮:指傍晚、日落或黄昏时分。²休:停歇、终止。³掩卷:合上书本。
飒然春雨来,一室生微冷。
(sà)¹春雨来,一室生微冷。
译文:突然下起了春雨,一整个屋子微微有些冷。
注释:¹飒然:猛然、突然、忽然。飒,形容风声。
时有栖鸟声,自令虚怀警。
¹有栖鸟声,自令虚怀²³
译文:偶尔有栖息鸟儿的声音,提醒自己虚怀若谷。
注释:¹时:有时候,偶尔。²虚怀:形容胸襟宽大、虚心谦退或谦逊虚心。³警:形容感觉敏锐或感到警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