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曲晴纱不受尘,望中云近绿杨津。峰腰屏足疑无地,谷口闻声忽有人。
几曲晴纱不受尘,望中云近绿杨津。峰腰屏足疑无地,谷口闻声忽有人。
静爱寺山青隐隐,圣传池水白粼粼。同来宗契兼乡契,病酒无妨更一巡。
静爱寺山青隐隐,圣传池水白粼粼。同来宗契兼乡契,病酒无妨更一巡。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星闱上笏金章贵,重委外台疏近侍。百常天阁旧通班,九岁国储新上计。
星闱(wéi)¹上笏(hù)²金章³贵。重委外台疏近侍。百常天阁旧通班,九岁国储新上计。
译文:朝官拿着笏板上朝带着重要的奏章,建议皇帝重用监察民情的外官,疏远近臣。朝廷沿用的是通行的朝位班序,九岁太子新册立。
注释:¹星闱:指皇宫。²上笏:手拿着笏板上朝。³金章:重要的奏章。⁴外台:外官,负责监察民俗。⁵近侍:皇帝身边的近臣。⁶百常:很高。⁷天阁:朝廷。⁸通班:通行的朝位班序。
太仓日富中邦最。宣室夜思前席对。归心怡悦酒肠宽,不泛千钟应不醉。
太仓¹日富中邦最。宣室²夜思前席³对。归心怡悦酒肠宽,不泛千钟应不醉。
译文:京师储谷的大仓日益丰富,是所有城邦之最。天子会在宫中静思,也会重用人才。归顺之心很愉悦,开怀畅饮,不满饮个千杯,应该是醉不了的。
注释:¹太仓: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 ²宣室:汉代未央宫中有皇帝斋戒的宣室殿。这里代指皇宫。³前席:往前移动坐着。《史记·商君列传》:“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比喻听得入迷,对人才很重视。⁴怡悦:愉悦。⁵酒肠宽:酒量很大。形容开怀畅饮。⁶泛:满饮。

lóuchūnzhī··shídiào--liǔyǒng

xīngwéishàngjīnzhāngguìzhòngwěiwàitáishūjìnshìbǎichángtiānjiùtōngbānjiǔsuìguóchǔxīnshàngtàicāngzhōngbāngzuìxuānshìqiánduìguīxīnyuèjiǔchángkuānfànqiānzhōngyīngzuì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译文: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一瓢(piáo)颜回陋(lòu)(xiàng),五柳先生¹对门。
译文: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注释:¹五柳先生: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

  《田园乐》是一组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题目一作《辋川六言》,是诗人退居辋川别业时所作。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像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

  它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可见,“远村”暗示出远山。且此山与“天边”作邻,就更可见其远了。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诗人虽没有正面表现人物的活动,但从“孤烟”一词的点化中,却衬托出人。由此可见人烟非常稀少。尤其是“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孤寂了。在这里,诗人所绘的乃是北方的远山,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在画面上,色彩淡薄。至多,可以领悟到那远处的孤烟尚带一缕淡灰,那天边高原似有一层淡黄。在此清静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倘若没有淡到极至的修养,则不能臻此妙境。如果说前两句是重在描绘冲淡的景物的话,那么后两句是重在抒发冲淡的情感。而冲淡的景情,又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

  冲淡含有闲、静、淡、远等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是如此。“山下孤烟远村”就出现了远字,全诗闲、静、淡、远,为冲淡之绝唱。其他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分别展现了闲、落、静、空、寂、无、落等冲淡的景象。这些,都显示出王维诗的冲淡的意境。

  “山下孤烟远村”,洗去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干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人笔下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被人格化了。王维笔下的大自然,反映了王维冲淡的心情。诗人将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这种消融,意味着冲淡。诗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于物中。诗人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忘我、无我、有我的空灵境界。这种赋予大自然以诗人的人格的现象,这种变粗朴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的做法,就是王维热爱人生的表现。可见,王维的冲淡,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没有人间烟火味。只是这种人间烟火味,而是时断时续,若有若无,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色彩上,它不用浓墨,不务华艳,而追求萧疏清淡。在运笔上,既非精雕细刻,又非粗线勾勒,而是点点染染,意到笔随。在情趣上,不作惊人语,不崇尚夸饰,不豪情满怀,也不执着于现实,不留意生活的纷争,不关心人事的纠葛,不激动,不悲痛,而是洁身自好,孤身静处,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吟咏风月,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和平与淡泊。“山下孤烟远村”这首诗,就是诗人冲淡心情的写照。

tiányuánshǒu ·

wángwéi tángdài 

shānxiàyānyuǎncūn tiānbiānshùgāoyuán 
piáoyánhuílòuxiàng liǔxiānshēngduìmén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¹
译文:茅屋的柴门外就是一片汪洋绿水,简直就是桃花源。
注释:¹桃花源: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中构想的理想世界。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译文:从满院一丛丛的萱草可知,主人或许借种植花草以忘却世态纷纭。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译文:天色已晚,湖光返照,细细的雨丝飘进南窗。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译文:朋友啊,你就居住茅屋,那些鸟住在院落中茂密的杨树枝头。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译文:朋友,我会记住这一夜,会永远记得这酒与诗,会永远记住你情深如江海的嘱咐。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译文:明天一早,我就要踏上离开广陵的路途了,朋友,珍重,我就记住今天晚上一场款款情伤的别宴,喝!再干一杯!
李白的交道是很广泛的,王公、官僚、隐士、平民,无所不有;李白的交际手段也是很高明的,往往短时间接触就可以深交,比如和汪伦等的交往。从此诗也可以感觉李白交际的技巧和深情。读者面对“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这样的诗句,的确难以不感动。此诗对景物的描写可以用两字来形容:精准。

zhī广guǎnglíng宿chángèrnánguōyōu--bái

绿shuǐjiēcháiményǒutáohuāyuán

wàngyōuhuòjiǎcǎomǎnyuànluócóngxuān

míngshàngláiwēifēinánxuān

rén宿máoniǎoyángyuán

háishījiǔbiéshēnwèijiānghǎiyán

míngcháo广guǎnglíngdàoqīngzūn

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彤霞衫遥天,掩映断续,半空残月。孤村望处人寂寞,闻钓叟、甚处一声羌笛。九凝山畔才雨过,斑竹作、血痕添色。感行客。翻思故国,恨因循阻隔。路久沉消息。
雾敛(liǎn)澄江¹,烟消蓝光碧。彤霞²衬遥天,掩映断续,半空残月。孤村望处人寂寞,闻钓叟(sǒu)³、甚处一声羌笛。九嶷(yí)(pàn)才雨过,斑竹作、血痕添色。感行客。翻思故国,恨因循阻隔。路久沉消息。
译文:澄澈的江面上雾气收敛,烟气消散,江水泛出蓝绿色的光彩。红色的云霞仿佛为遥远的苍穹披上了一层华服,时断时续地显现在视野之中。孤单的村落,人影寥落,耳边传来老翁垂钓的声音,一阵羌笛声不知从何处飘来。九嶷山边才下了一阵雨,斑竹上的斑痕变得更加鲜红。过路行人无不为此所感动。幡然间想起了故乡,只恨拖延阻隔。在路上的时间长了,获悉的消息也渐渐少了。
注释:¹澄江:清澈的江水。²彤霞:红色的云霞。³钓叟:钓翁;渔翁。⁴九嶷山:山名,在湖南宁远县。⁵翻思:翻然思念。⁶路久:在路上的时间长了。
正老松枯柏情如织。闻野猿啼,愁听得。见钓舟初出,芙蓉渡头,鸳鸯难侧。干名利禄终无益。念岁岁间阻,迢迢紫陌。翠蛾娇艳,从别后经今,花开柳拆伤魂魄。利名牵役。又争忍、把光景抛掷。
正老松枯柏情如织。闻野猿啼,愁听得。见钓舟初出,芙蓉渡头,鸳鸯滩侧。干¹名利禄终无益。念岁岁间阻,迢(tiáo)²紫陌。翠蛾(é)娇艳,从别后经今,花开柳拆³伤魂魄。利名牵役。又争忍、把光景抛掷(zhì)
译文:凝望着老松枯柏,心中情丝如织。听见野猿的叫声,滋生出无限愁绪。钓鱼的小船出现了,在荷花渡口,鸳鸯滩畔。追逐功成名就、财富荣华,归根究底未能带来多少益处。年年有阻隔,道路遥远。佳人娇艳美丽,从分别后一直到今天,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魂魄暗自神伤。被功名利禄所束缚,怎能忍心舍弃这美好的风景呢。
注释:¹干:求取。²迢迢:遥远的样子。³柳拆:柳树发芽。拆,同“坼”,裂开。
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
翩翩¹床前帐,张²以蔽光辉³
译文:床前轻柔的绸帐随风翩翩而动,挂它为的是挡住来光。
注释:¹翩翩:床帐质地轻柔。²张:张设,即将床帐挂起来。³光辉:日光或月光。
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
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
译文:帐子呀,从前和你一块告别家人,今天我要带你回故乡。
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
(jiān)藏箧(qiè)()¹里,当复何时披?
译文:回去把你锁入箧笥里,什么时候能够重新被挂起来呢?
注释:¹箧笥:盛书籍、衣物的竹器。

  这是一首写“床前帐”的咏物诗。诗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那架随风翩翩而动的帷帐,在床前已经挂了很久。它是诗人的嫁妆之一,当年,带着它来到夫家,如今,又要带着它回到娘家。把它解下来收藏在箱子里,不知何时还能再度挂起?

  语气极为平淡,自然道来,不假任何雕饰,却达成了一个情意浓厚的境界。卧室之内,心情凄苦至极的诗人,对着相伴她多年的帷帐呆呆地凝视着。这是一架华丽的帷帐,它那翩翩的动态,勾起了诗人无限的回忆。二十多年来,在这用作遮掩的帷帐之内,包孕了多少爱情蜜意!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如今,主人再也不需要它了。“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仿佛帷帐成了知己,诗人对它絮絮叙说着衷曲,叙说着今与昔的一切。然而这些又有何用!抛开这割不断的思绪,赶快收拾行装吧!解下帷帐仔细地叠好,连同那二十多年的情与意一并锁入了箱子里。此刻,诗人又禁不住叹息着:它什么时候能够重新被挂起来呢?

  乍看起来,诗人是写对帷帐的深深同情,“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对帷帐的命运充满了忧虑。而细细想开来,这种同情与忧虑不是诗人对自己发出的吗?自己青春年华已逝,这时被丈夫抛弃,何时能得到欢乐?又到哪里去寻找欢乐?因此,诗人只能自我哀怨,借咏叹帷帐来寄托自己遭遇的不幸。

  全诗运用了比兴手法,以不再被用的帷帐,象征被丈夫抛弃的诗人自己,以怨而不怒的笔调,借咏床前帷帐揭示自己的爱情悲剧,不失为一篇佳作。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