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佳重九近,风急授衣初。
茱菊年龄迈,枫柽日夜疏。
欲题怀远句,频展寄来书。
憨子能思我,申儿更忆渠。
节佳重九近,风急授衣初。
茱菊年龄迈,枫柽日夜疏。
欲题怀远句,频展寄来书。
憨子能思我,申儿更忆渠。
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33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
译文:不要以为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思乡断肠,川中的美女身段窈窕,肌肤似雪,玉指纤纤,浑身散发着馨香。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译文:美人最美的地方就是气质,周身都笼罩着动人的风韵,比剑时,取胜的关键往往靠的是持剑人眼里的杀气。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
译文:那美人一舞,柔软的姿态更胜江边的柳枝,腰肢纤细,堪比小蛮,我迫不及待想要跟她说话,连那如珠玉般动听的歌声都不想听下去了。
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虽然不似王孙¹女,解爱临邛卖赋郎²
译文:只可惜你不像卓文君那样大胆,邂逅司马相如之后敢与之私奔。
注释:¹王孙:卓王孙,卓文君之父。²卖赋郎:司马相如。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译文:锦囊虽然很香但是还少了佩兰这味香料,一个人若想要十全十美也着实不易。
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译文:我还沉浸在自己刚才做的梦里面,看看窗外天还未明,昨晚涂的胭脂已经掉落,你的肌肤上还有未干的香汗。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译文:我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如刚刚绽放的桃花,翦水秋瞳,眼眸明丽,眼神清澈,顾盼生辉。
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自嗟¹此地非吾土,不得²如花岁岁看。
译文:只可惜我不能永远待在这里,每天欣赏你如花般美丽的容颜。
注释:¹自嗟:自己嗟叹、叹息。²不得:不能;不可。

yǒuzèng--cuījué

dàozhuāngchéngduànchángfěnxiōngmiánshǒubáiliánxiāng

yānfēndǐngshàngsāncéng绿jiànjiémóuzhōngcùnguāng

shèngliǔzhīyāogèngruǎnxiánzhūguànyóuzhǎng

suīránshìwángsūnjiěàilínqióngmàiláng

jǐnfēnfāngshǎopèilánfēngliúquánzhànshìjūnnán

xīnxiǎomèngchuāngyóuànfěnluòxiānghànwèigàn

liǎngliǎnyāotáocóngjìngmóuchūnshuǐzhàorénhán

jiēfēihuāsuìsuìkàn

廉公失权势,门馆有虚盈。
廉公失权势,门馆有虚盈。
贵贱犹如此,况乃曲池平。
贵贱犹如此,况乃曲池平。
高车尘未灭,珠履故馀声。
高车尘未灭,珠履故馀声。
宾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
宾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
谁当九原上,郁郁望佳城。
谁当九原上,郁郁望佳城。

  此诗《艺文类聚》卷三十作《萧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文选》善注以为丞相即萧嶷。嶷为齐高帝道成之次子,武帝赜之弟,公元492年(永明十年)夏四月薨。善注引蔡邕《独断》:“诸侯嫡子称世子”。世子指嶷长子子廉。廉,字景蔼,官至太子中舍人,前军将军。公元493年(永明十一年)卒。“冬节”,冬至之日,为朝臣往还问讯之时,《南齐书·武陵昭王晔传》:“冬节问讯,诸王皆出,晔独后来”,即其证。此诗当作于公元492年冬。

  先帝之子,当今皇弟,身为豫章王的丞相,贵极人臣,可以想见生前府第如何车马填堙,门庭若市,显赫至极!然而一旦谢弃人世,就连冬至这样的大节,也绝无友朋门生故吏前往其门问候慰藉亲属,又何其冷落寂寞。沈约在拜谒萧嶷世子子廉后,于车中作此诗,感叹世态炎凉,讥讽那帮趋炎附势的小人。

  全诗可分三节。前四句为第一节,援古例今,以世人对待贵贱的态度跌出死生之势。“廉公”,即廉颇。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中秦反间计,免去廉颇长平指挥官之职,其“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得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失权势”,“门馆有虚盈”指此。“贵贱犹如此”,是诗人对廉颇失势得势门客去留的感慨,同时还暗用汉人翟公事:“下邽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及废,门外可设爵罗。后复为廷尉,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汉书·张冯汲郑传》)“曲池平”,指人死之后,善注引《桓子新论》:“雍门周说孟尝君曰:‘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以平。’”一贵一贱,门客盈虚,已见世态炎凉,何况是一生一死呢。此四句从古事说起,从贵贱说起,目的在于引出今事,引出生死,“犹”、“况”两个虚字的运用,使文气较为曲折跌宕。中四句,正写丞相新薨,宾客尽散、府第凄凉。“高车”,刘熙《释名·释车》:“其盖高,立乘载之车也。”“高车尘未灭”,丞相谢世未久,车行恍如犹在眼前。“珠履”,李善注引《史记》:“春申君上客,皆蹑珠履。”“珠履故馀声”,门生故吏造登丞相府第杂沓的步履之声仿佛在耳。以仿佛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寂寞。照理说,丞相去世未久,吊死问生,做为门生故吏、生前友好,义所不容推辞。然而,“宾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宾阶客位,到处长满苔藓,宅第萧条荒凉,写出无有造其门者。崔豹《古今注》:“空室无人,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结二句,为第三节,由丞相府第转写其人坟茔:府第门庭竟无一宾客,唯有我一人望其松柏郁郁苍苍的坟头而已,有说不尽的感慨。“九原”,春秋时晋卿大夫所葬之地。“佳城”,指坟室,据《西京杂记》,滕公(夏侯婴)掘地三尺,得石椁,椁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滕公后葬于此。“谁当”,有门客尽去,唯我不忘之意,表现了诗人对逝者的一片深情。

  这首诗的制题,非常有特色。汉魏古诗多为乐府诗,即以乐府诗题为题;即使不是乐府诗,诗题也较简单,不怎么讲究。到了价争一字之奇的刘宋时代,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以其清丽取胜,诗题也多有标新立异者,例如《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之类。此诗诗题的制作,不在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而是在用意上下功夫。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十六说:“此诗为‘诣世子’而作,却无一字及世子者何?缘是休文胸中先有一段炎凉之感,偶因‘诣世子’而发,意且不在死者,何暇生者?‘诣世子’上着‘至丞相第’者何?‘丞相第’,炎凉之地也。上又着‘冬节后’者何?‘冬节后’朝臣往还拜谒之侯,正验人炎凉之时也。今日世子所居之第,依然旧日丞相所居之地,今日至丞相第之人,已全无旧日至丞相第之人,乃特为驱车而来者,仅仅休文一人,则休文之外,尽炎凉之人矣。所以感之深不待操笔,故题下又着‘车中作’三字。”分析颇为精到。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13-1014页

dōngjiéhòuzhìchéngxiāngshìzichēzhōngzuò--shěnyuē

liángōngshīquánshìménguǎnyǒuyíng

guìjiànyóukuàngnǎichípíng

gāochēchénwèimièzhūshēng

bīnjiē绿qiánmǎnwèitáishēng

shuídāngjiǔyuánshàngwàngjiāchéng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风劲¹角弓²鸣,将军猎渭(wèi)³
译文: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
注释:¹劲:强劲。²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使用动物的角、筋等材料制作的传统复合弓。³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草枯鹰(yīng)¹眼疾²,雪尽马蹄轻。
译文:冬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
注释:¹鹰:指猎鹰。²眼疾:目光敏锐。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忽过新丰市¹,还归细柳营²
译文: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
注释:¹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²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回看射雕(diāo)¹,千里暮云平²
译文: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
注释:¹射雕处:借射雕处表达对将军的赞美。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²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人尝论王维诗诗中有画,品《观猎》果不虚言。王维这首《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这组将军狩猎图又分为出猎图和猎归图。

  首联起句先写角弓鸣响,箭飞劲疾,然后才点出是将军冬猎。在强劲的北风中,传来了开弓放箭的声音,一开头便渲染出紧张肃杀的气氛,然后点明猎者和猎所,确是下笔不凡。

  “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

  具体描写纵鹰击捕,怒马追逐,进一步渲染了打猎的气氛,细致地刻画出打猎的场面,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疾”字刻画鹰眼锐利,以“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细腻传神。

  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草枯鹰眼疾”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三四句初读似各表一意,对仗铢两悉称;细绎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如此精妙的对句,实不多见。

  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

  颈联的写作,从章法上来讲,一般都要转折,要在上两联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境界,转出新意来。但转折时意脉不能与前面断裂。这里的新丰市、细柳营故址均在今西安市附近,两地相距七八十里。细柳营,本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此处代指军营,即狩猎将军的住处。“还归”照应“忽过”,可见将军返营驰聘之迅速,画面具有飞动之感。诗人于此下一“忽”字,将其猎马之神态、将军之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这里,读者闭上眼睛一想,一位将军的形象便会立即跃入眼帘,使人难以忘怀。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更以写景收结,囊括全篇,贯通意脉。射雕处,又拱出一典,使全诗更加典雅。据《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此,斛律光被人称作“射雕手”。此处是代指将军射猎之处,隐含将军武艺之高强。此处射雕,并非实指。如若实指,则前边的“草枯鹰眼疾”则是白费笔墨。用“千里暮云平”一句结束,尤为精当。将军还归之晚,出猎之遥,全部暗示出来,并给人留下回想的余地。

  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七句语有出典,语出《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此言“射雕处”,借射雕处赞美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总的来说,王维的诗,或以悠闲古淡见长,或以豪迈精工著称。此诗气概豪迈,造句精工,章法严整,诗味浓郁。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54-56
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8-159

guānliè

wángwéi tángdài 

fēngjìnjiǎogōngmíng jiāngjūnlièwèichéng 
cǎoyīngyǎn xuějìnqīng 
guòxīnfēngshì xuánguīliǔyíng 
huíkànshèdiāochù qiānyúnpíng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¹溪亭²日暮³,沉醉不知归路。兴尽回舟,误入(ǒu)深处。争(zhēng)¹⁰,争渡,惊¹¹¹²一滩¹³鸥鹭(lù)¹⁴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注释:¹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²溪亭:临水的亭台。³日暮:黄昏时候。⁴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⁵兴尽:尽了兴致。⁶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⁷回舟:乘船而回。⁸误入:不小心进入。⁹藕花:荷花。¹⁰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¹¹惊:惊动。¹²起:飞起来。¹³一滩:一群。¹⁴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0-1181
2、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7-9

mènglìng ·chángtíng

qīngzhào sòngdài 

chángtíng chénzuìzhīguī xìngjìnwǎnhuízhōu ǒuhuāshēnchù zhēng zhēng jīngtānōu 
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
林下¹闺房世罕俦(chóu),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²,鹤孤³华表,人远罗浮
译文:你们夫妻二人一同隐居山林,知足保和,风流自适。现在看见你居住在这装饰华美清丽的房子里,远离尘世的浮躁虚名,着实是艳羡不已。
注释: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¹林下:本指山林田野隐居之处,但这里则含有“林下风气”之意。²忍见:看见。忍,通“认”,认识。³鹤孤:像仙鹤一样孤傲。因鹤高飞于云天,故古人谓其清高孤傲。⁴华表:古代宫殿或陵墓前立的石柱。这里指房屋外部的华美的装饰。⁵罗浮:罗浮山,在广东省东江北岸。这里则是借指往日荣华之事。
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还留。
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¹忆曾游。浣(huàn)²微雨,采菱(líng)斜日,欲去还留。
译文:人到中年,心逐渐脆弱,禁不起太多悲哀,尤其是今天旧地重游,想起当初和她到此游玩的种快乐来。细雨润湿花枝,夕阳下有人采摘菱角,我不忍独自面对这美好的景色,想要离去,却又恋恋不舍。
注释:¹其奈:怎奈,无奈。²浣花:本指浣花溪。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杜甫曾居此,但此处恐指“浣衣”之事。

  上片写纳兰对友人的生活情趣和风度的赞美。

  “林下闺房世罕俦”,这两句谓友人夫妻二人一同隐居山林,知足保和,风流自适。后一句“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则大量用典,先是有“忍见”,再有“鹤孤华表”,取鹤生性孤高的特点,词今意为远隔世事,居住在这装饰华美清丽的房子里,用“罗浮”,意指往日荣华。所以,纳兰如今亲眼目睹友人隐居仙境,风景撩人,看见友人住在这华美的房子里,远离尘世的浮躁虚名,安宁闲适,着实是艳羡不已。友人的生活情趣和风度,叫纳兰敬佩又羡慕,赞美之词发自肺腑,仿佛远罗浮的田园风光,他也能沾点光来。

  下片表达纳兰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

  “今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到今年的时候,纳兰肯定会因为自己曾经来到过这么美丽的地方而禁不住悲伤起来。同时,纳兰又会感到十分幸福和快乐,因为在这里有过美好的回忆。“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浣花”“微雨”“采菱”“斜日”,都是生动的自然景致,一派田园安详的美好乐土之态。最后,词人发出感叹:“欲去还留。”这耕种之福,直叫人嫉妒不已,怎么也看不够。

  全文多处用典,却明白如话。既有赞美友人的豁达之心,又能坦言自身对隐居无限向往,可谓一词双关。字里行间,纳兰表露了对退隐凡尘。隐居林下生活的向往,也无意倾吐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21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