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险须顿足,逢躁须戒吻。
况今为何时,正恐无地隐。
柴门倘可闭,即与桃源近。
岂无耆旧在,努力各自谨。
履险须顿足,逢躁须戒吻。
况今为何时,正恐无地隐。
柴门倘可闭,即与桃源近。
岂无耆旧在,努力各自谨。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钱王¹登假²仍如在,伍相随波³不可寻。
译文: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注释:郁达夫:小说家。他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大同盟”,参加“左联”,主编左翼刊物而为国民政府当局所忌恨。¹钱王:即钱镠(852-932),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²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³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平楚¹日和憎健翮(hé),小山香满蔽²高岑(cén)³
译文: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梅花散发著幽香的小山,都被寻山大岭层层遮掉。
注释:¹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²蔽:蔽于,被遮掩。³高岑:高山。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坟坛¹冷落将军岳²,梅鹤凄凉处士林³
译文: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注释:¹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²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杭州西湖畔有岳坟。³处士林: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此处指林逋(967-1028)。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何似¹举家²游旷(kuàng)³,风波浩荡行吟
译文: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注释:¹何似:哪里比得上。²举家:全家。³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⁴风波浩荡:喻指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斗争。⁵足:尽可。⁶行吟: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首联入题,点明杭州的黑暗政治现状。残酷压迫人民的钱大王,虽然死去千年,但他的幽灵还在杭州游荡;而效忠吴国的伍子胥,却落得葬身鱼腹,尸骨不可寻的悲惨结局。这两句诗寄托史事,影射现实, “仍如在”是点睛之笔,强调指出国民政府在杭州的暴虐统治。含蓄而尖锐地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当今的“钱王”治下当顺民,还是步伍子胥后尘。这是从政治上暗示郁达夫,不要对浙江的国民政府当局抱任何幻想。

  颔联从杭州的风光景色来说。“平楚日和”和“小山香满”,借对杭州幽美风景的描写,象征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境界。 “憎”于“平楚日和”的“健翮”,“蔽”于“小山香满”的“高岑”,意思是说,翱翔云天,搏击风雨的雄鹰,厌恶风和日暖、平林漠漠的小天地;革命者如果陶醉在花香四溢的小山里,那就会遮蔽自己的政治视野,而不明革命的大理。鲁迅1928年去杭州时说:“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事隔几年,他把这一观感融进了诗句中。语重心长,严肃地提醒郁达夫:不要迷恋这样的生活环境;又热忱地鼓励郁达夫:要像“高岑”,要学“健翮”,做一个有抱负的革命者。

  颈联又从杭州的名胜古迹来说。西湖畔,抗金名将岳飞,生前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死后留下一座坟坛,冷冷落落;孤山上,避世隐居的林逋,留下了梅林鹤冢,寂寞凄凉。这两句诗借两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暗示郁达夫,纵然你有爱国之心,然而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卖国政策,你也无所作为;退一步说,若是像林逋那样结庐自守,种梅养鹤,也只是孤寂无聊地度过一生,岂是出路,对郁达夫进行又一次恳切的劝告。

  尾联从正面引导。既然杭州不是久留之地,那么又该到哪里去,鲁迅明确指出:“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足”字联结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家和社会关系:“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给作家提供充足的“行吟”的题材;也只有“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才足以供作家“行吟”。鲁迅希望郁达夫到辽阔广大的地方去,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写出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作品。篇末点题,为郁达夫指明正确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参考资料:
1、 王维森.鲁迅诗歌赏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151-152页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朝策犁眉騧(guā)¹,举鞭力不堪。
译文:我清晨乘着犁眉黄身马,举鞭无力。
注释:¹犁眉騧:黄身黑眉的狡马。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¹微服²(yáo)祠南。
译文:强撑着病体,角巾便服地来到尧庙。
注释:¹角巾:有棱角的头巾。²微服:平民的服装。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¹喷作金沙潭²
译文:只见柳丝垂地绿荫遮天,石门喷迸的流水在此汇成金沙潭。
注释:¹石门:鲁郡东门外的水门,遗址在今山东兖州;一说指兖州石门山。²金沙潭:为尧祠南面一个大池潭,水由石门流出。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译文:这里山青水秀,我的老朋友果然为我们选择了一处绝妙佳景。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译文:庙中不断地有人来击鼓求福,其实尧本无心受人祭拜,你们这又是何苦呢?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译文:庙前又有双跪石人,如花的美女整日在表演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银鞍绣毂(gǔ)¹往复回,簸(bǒ)²(jué)石鸣风雷。
译文:权贵们的豪华车马往来不绝,惊动着林木山石发出轰鸣。
注释:¹银鞍绣毂:指贵族所用紊华车马。毂:泛指车。²簸林:撼动树林。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译文:远望潭中,长烟与碧波交织,时明时灭。白鸥群翔,如同纷纷扬扬的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译文:红亭赤栏,置于碧流青水之间。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译文:这潭水深过百丈能通彻海底,说不定其中会有蛟龙盘踞。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译文:置身于此,让人不禁想起音日的绿珠潭,那潭水似乎是一下子都流入了东海,至今遗址无存。那粉面红妆的绿珠又到哪里去了呢?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绿珠¹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译文:当年绿珠楼下的满园鲜花,也一枝难寻。
注释:¹绿珠潭:即洛阳昭仪寺绿珠池。池南有绿珠楼,楼为晋时石崇为爱妾绿珠所建,遗址今已不存。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昨夜秋声阊(chāng)(hé)¹来,洞庭木落²骚人哀。
译文:昨夜秋风已经自西吹来,洞庭波起树叶纷落。
注释:¹阊阖:指西风。²洞庭木落:《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译文:当此之时,携同三五少年,登高远望,定会心旷神怡。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生前一笑轻九鼎¹,魏武何悲铜雀台²
译文:如果曹操生前不是苦苦地争夺天下,怎么会有妻妾们空向铜雀台歌舞的悲哀呢?
注释:¹九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世成为传国之宝,国家权力的象征。²铜雀台:三国时曹操建。遗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我歌白云¹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译文:我现在倚窗长歌一曲《白云谣》,您要随着歌声挥手相应。
注释:¹白云:指《白云谣》。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译文:当此清风朗月之时,更当人仙共醉,举杯遥劝,仙人自当不辞。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译文:酒酣情浓已近夜半,更应举杯祭尧帝,然而尧安有知?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何不令皋(gāo)(yáo)¹拥篲(huì)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译文:尧倘有知,则应命令皋陶手执扫帚,廓清宇内,扫清遮掩青天的浮云。
注释:¹皋繇:即“皋陶”, 亦作“皐陶”。传说虞舜时的执法官。²拥彗:拿着扫帚。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高阳¹小饮真琐琐,山公²(mǐng)(dǐng)何如我。
译文:今日的盛会,更为空前。古代山简昼筑高阳池,那只算琐琐小饮,其酩酊醉态怎能与我相比?
注释:¹高阳:高阳池。²山公:山简。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竹林七子去道赊(shē),兰亭雄笔¹安足夸。
译文:竹林七贤的聚会远不如我们,《兰亭集序》所叙的雅集也无足夸耀。
注释:¹兰亭雄笔:指王羲之所写《兰亭集序》。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译文:金沙潭水的清澈胜过太湖,但水边只剩下憔悴的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译文:此次相别,您归西秦,我即将奔赴东越,向瀛洲搜寻仙人之迹。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蓝田¹太白²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译文:将来蓝田、太白若是你我相会之处,请您先为我把石上的月光擦拭得更加光洁。
注释:¹蓝田:即今陕西蓝田山。²太白:指陕西眉县东南之太白山。

  这是李白久病初愈后为友人送行所作的一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非常富有想象力,意象变幻莫测,情感奔泻直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诗一开始,便泄露出诗人的满怀悒郁。在明净秋日的早晨,诗人“强扶愁疾”,策马而行犹似力不能胜。久病初起固是一个原因,但悒郁之愁怀,更是重要因素。愁怀的原因,诗的字里行间已透出信息:故人将归长安,勾起了他对昔日在长安始受礼遇后被排挤的回忆。“角巾微服”一句,含有甚深的今昔之慨。昔日在长安受到皇帝隆重的礼遇,此时却是愁疾之身,在今昔殊异的感慨中有着悒郁不平。

  接写尧祠所见。“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在一片长杨掩蔽、青山碧水的秋日美景中,有石门山上的飞瀑喷射,有历乱的海鸥展翅,开阔明净中给人一种流动感。景是美景,故言“笑夸”。但是这并非纯为宁静自然的美,它笼罩在一片不相称的嘈杂中:来祭祀的人车马雷鸣,夹杂着鼓乐喧嚣,于是诗人发出“尧本无心尔何苦”的慨叹。慨叹之中,隐含着对皇帝周围的谀臣的讥讽和自己被排挤出朝的愤慨。接着又是另一番慨叹:“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谀臣在朝而贤人在野。谀佞之臣既遮蔽皇帝视听,贤人在野也就是自然的事了。由于有对在朝者的不满和在野的不平,才有下面完全离开尧祠物色的个人情怀的抒发和议论。

  接着,诗人的思路从尧祠跳跃到对于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探索。时光流逝,名姝的青春、骚人的才华、帝王的权势,都随着岁月消逝了。想象从尧祠超越过漫长的时间和空间,落到洛阳的绿珠楼。当日绿珠的绝代容颜,如今已光彩沉埋;当日与绝代容颜相映照的满园繁花,也已经没有了踪影,唯有潭水东流,与岁月同其匆匆而已。对于绝代名姝光彩沉埋的感慨,其中或许还隐含着对于一切美好生命无法永存的叹息和思索。然后,想象又回到现实来,昨夜秋风,引来了此时的登高望远。秋风乍起,岁月将暮。人生匆匆,功业未就而被逐,于是又想起忠而见疑,泽畔行吟的屈原来。从尧祠到绿珠,再写到屈原,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看,都是极大的跳跃。但是还不止于此。从屈原又跳跃到魏武帝和铜雀台。曹操是那样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人,竟也有生的眷恋和死的悲哀,还幻想死后享受生前的尊荣与宴乐。在李白看来,这是大可不必的。诗人要表达的观点是,不论是绝代容颜,骚人才华,还是帝王权势与奢靡生活,都将在岁月流逝中成为陈迹,生前事既不必执着于利害得失,身后事也不必悲叹挂怀。

  “我歌白云倚窗牖”,诗人在山光水色之飘然欲仙,长风入怀,于是产生劝酒仙人的幻觉。但是现实到底是难以摆脱的存在,飘然欲仙只是一时的慰藉,愤慨不平究竟郁积胸中,对于朝政黑暗,权奸当道,诗人时刻未能忘怀,这才有举杯酹尧,“令皋繇拥篲横八极”以扫浮云的祝愿。他依然对唐玄宗抱有幻想,希望他能任用贤臣,摒弃小人。不过,诗人的思绪在现实中只是稍作停留,很快又进入超脱的境界。在那超脱的境界里,他依然保持有他自己的天真和达观,保持有他的豪情满怀。一些令后代向往的风流人物,又一一出现在诗中。诗人仿佛进入了他们的行列,而昂扬气势更在他们之上,山简、竹林七贤、王羲之、范蠡,在他面前都相对逊色。他觉得自己比他们有更大的气概和才华,他依然傲视万物,昂扬气概未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最后,诗人与故人临别相期:“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这是从傲视万物到隐居的转折,看似突然,实际上是精神的升华,傲视万物的襟抱既然不容于当世,则唯有与山林为伍,才可以保持高洁的情操。这样一个结尾,表现了诗人巨大的抱负和自信心,是因不容于当世而进入超脱境界的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

  这首诗,诗人的想象驰骋于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不同的意象随情思的莫测变幻而组合,相互之间的衔接,常让人感到突然。但从联结意象的感情脉络看,中间并无滞碍。诗中没有晦涩的象征,没有朦胧的隐喻,激愤的情感奔泻而出,但意象又是跳跃的,中间有巨大跨度。这意象的跳跃式组合,其实就是李白瞬息万变的想象的如实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14-119

jùnyáosòngdòumíngbáohuáhái西jīng--bái

cháoméiguābiānkān

qiángchóuxiàngchùjiǎojīnwēiyáonán

zhǎngyángsǎojiànshíménpēnzuòjīnshātán

xiàokuārénzhǐjuéjìngshānguāngshuǐqīnglán

miàozhōngwǎngwǎngláiyáoběnxīněr

ménqiánzhǎngguìshuāngshírényǒuhuā

yínānxiùwǎnghuílínjuéshímíngfēngléi

yuǎnyānkōngcuìshímíngmièbáiōuluànzhǎngfēixuě

hóngtíngzichìlángànliúhuánzhuǎnqīngjǐntuān

shēnchénbǎizhàngdònghǎizhīyǒujiāolóngpán

jūnjiàn绿zhūtánshuǐliúdōnghǎi绿zhūhóngfěnchénguāngcǎi

绿zhūlóuxiàhuāmǎnyuánjīncéngzhīzài

zuóqiūshēngchāngláidòngtíngluòsāorénāi

suìjiāngsānshǎoniánbèidēnggāoyuǎnwàngxíngshénkāi

shēngqiánxiàoqīngjiǔdǐngwèibēitóngquètái

báiyúnchuāngyǒuěrwénshēngdànhuīshǒu

zhǎngfēngchuīyuèhǎiláiyáoquànxiānrénbēijiǔ

jiǔzhōnghānxiāoxiàngfēnshānglèiyáoyáowén

lìnggāoyáoyōnghuìhéngzhíshàngqīngtiānhuīyún

gāoyángxiǎoyǐnzhēnsuǒsuǒshāngōngmǐngdīng

zhúlínzidàoshēlántíngxióngānkuā

yáoxiàoshāshuǐzhìjīnqiáocuìkōnghuā

ěrxiàng西qíndōngyuèzànxiàngyíngzhōu访fǎngjīnquē

lántiántàibáiruòwèisǎoshíshàngyuè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不论平地与山尖¹,无限风光²尽被占³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注释:¹山尖:山峰。²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³占:占有,占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¹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²
译文: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¹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²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叹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域。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怜惜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浅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嘲。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肤浅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辛苦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释了。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70-1371
2、 玉华.小学生古诗词诵读200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54

fēng

luóyǐn tángdài 

lùnpíngshānjiān xiànfēngguāngjìnbèizhàn 
cǎibǎihuāchénghòu wèishuíxīnwèishuítián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北山¹输绿²涨横陂(bēi)³,直堑(qiàn)回塘(yàn)时。
译文:钟山上的草稠密茂盛,一路蔓延到池塘边,无论是直的水沟还是曲折的池塘,现在正正波光粼粼。
注释:¹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²输绿:输送绿色。³陂:池塘。⁴堑:沟渠。⁵回塘:弯曲的池塘。⁶滟滟: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译文:我久坐于此仔细查点掉落的花瓣,慢慢寻觅意中的芳草,回家已是晚了。

  王安石的绝句,最喜欢将自然界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赋有生机活力,带有感情色彩,这首作于晚年写钟山的诗前两句也是如此。诗中的北山本是无情之物,但春天到来,万物萌生,山上一片浓绿,映现在满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绿色,似乎是山主动地把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又随着春水上涨,仿佛要把绿色满溢出来;水,也很多情,或直,或迂回弯曲,以种种秀姿,带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这联诗,把绿色写活,特别引人注目。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诗人面对着这诱人的山水,留连忘返。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默数着一朵,二朵······坐够了,回途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了多时,回家已经很晚。这两句,通过数花、寻草两个动作,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闲的心理。

  诗前两句纯是景语,写得细腻工巧;后两句纯是情语,写得纡徐平缓。写景时,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静态写得仿佛飞动起来;写情时,通过客观叙述,刻画主观情绪,境界全出,把动态写得平静之至。诗全首用对,在整齐中同时富于变化。如三、四句,出句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坐久了,心情很闲适,所以数起了落花;对句先写因后写果,因为寻芳草,所以回去晚了。内容与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诗便以其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诗家所喜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两句历来被评家关注,宋吴开在《优古堂诗话》中认为徐俯诗“细数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有窃取王安石诗的嫌疑。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254-255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71-72 .

běishā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běishānshū绿zhǎnghéngbēi zhíqiànhuítángyànyànshí 
shǔluòhuāyīnzuòjiǔ huǎnxúnfāngcǎoguīchí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杜秋,金陵¹女也。年十五,为李錡(qí)²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³。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译文:杜秋是一个金陵女子。十五岁时,做了李錡的侍妾。后来李錡叛乱被诛,杜秋籍没入宫,受到宪宗的宠爱。穆宗即位,命杜秋为皇子李凑的保姆。皇子成年以后,封为漳王。郑注当权,诬陷丞相阴谋排除异己,指控漳王是祸根。漳王得罪后,被废除王号,削去封地。杜秋也因此放归故乡。我经过金陵,感叹杜秋困穷年老,为她作了这首诗。
注释:¹金陵:此指今江苏镇江。唐代镇江为润州,又叫金陵。²李錡:唐顺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元和二年(807年)反,兵败被杀。³景陵:指唐宪宗。⁴穆宗:即李恒,唐宪宗之子。⁵皇子:指唐穆宗子李凑,封漳王。⁶傅姆:保姆。⁷郑注:唐文宗时宦官王守澄的门客。⁸用事:当权。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京江¹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译文:京江流水清且滑,生出女子白如脂。
注释:¹京江:润州古名京口,故长江流经润州城北一段称京江。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其间杜秋者,不劳¹朱粉施。
译文:中有名叫杜秋女,更不需用脂粉施。
注释:¹不劳:不用。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老濞(bì)¹即山铸,后庭千双眉²
译文:老濞依山铸钱,后庭双眉成千。
注释:¹老濞:指刘濞,此处用以喻李錡,含贬意。²双眉:一作“蛾眉”。指女子。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秋持玉斝(jiǎ)¹醉,与唱金缕衣²。
译文:杜秋手捧玉杯,为他歌唱《金缕衣》。
注释:¹玉斝:玉酒杯。²金缕衣:古乐府曲名。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¹
译文:刘濞白首叛乱,杜秋红泪双滋。
注释:¹滋:形容泪流得多。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吴江落日渡,灞(bà)岸绿杨垂。
译文:离去落日映照吴江渡,来到绿杨垂拂灞水旁。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联裾(jū)¹见天子,盼眄(miǎn)²独依依。
译文:宫女们手拉手堂上拜帝王,唯有杜秋引得天子频顾望。
注释:¹联裾:犹言“联袂”,指携手。²盼眄:顾盼。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椒壁¹悬锦幕,镜奁(lián)(pán)(jiāo)(chī)
译文:椒房悬垂锦幕,镜奁缠绕蛟螭。
注释:¹椒壁:椒房墙壁。椒房原为汉宫殿名,后泛指后妃住所。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低鬟(huán)认新宠,窈(yǎo)(niǎo)¹复融怡。
译文:发髻低垂成新宠,体态窈窕更融怡。
注释:¹窈袅:体态美好的样子。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译文:月光初上白璧门,桂树生凉影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译文:金阶新露浓重,闲按紫箫奏吹。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莓苔夹城路,南苑¹雁初飞。
译文:夹城青苔满生,南苑大雁初飞。
注释:¹南苑:唐长安城东南有曲江,曲江西南有芙蓉园,称为南苑,是皇帝游赏之地。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译文:宫女随着羽林仗,杜秋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归来煮豹胎,餍(yàn)(yù)¹不能饴(yí)²
译文:出游归来烹豹胎,饱食已不觉甘饴。
注释:¹餍饫:饱食。²饴:本是麦芽糖,这里指味道甘美。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咸池¹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译文:日出咸池普天同庆,分香铜雀姬妾伤悲。
注释:¹咸池:神话中地名,太阳初升时要在咸池沐浴,象征新皇帝穆宗即位。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雷音¹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译文:雷声车后已远去,往事犹如落花飞。
注释:¹雷音:指君王的车声。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燕禖(méi)¹得皇子,壮发²绿緌(ruí)³
译文:神佑帝王得皇子,泼发覆额绿緌緌。
注释:¹燕禖:上古时求子所祀的神,又称高禖。²壮发:覆盖在额前的头发。³緌緌:头发下垂的样子。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画堂授傅姆,天人¹亲捧持。
译文:传命杜秋任傅姆,天人由她亲扶持。
注释:¹天人:不同凡人的天才。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虎睛珠络(luò)(bǎo),金盘犀镇¹帷。
译文:虎睛珍珠缝缀襁褓,金盘犀坠镇压帷帐。
注释:¹犀镇:犀牛角制作的镇压帷帐的用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长杨射熊罴(pí),武帐¹弄哑咿。
译文:皇帝长杨射熊罴,武帐逗弄声哑咿。
注释:¹武帐:皇帝坐息之所,帐中有兵器护卫。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¹奇。
译文:长大不再戏竹马,斗鸡本领渐称奇。
注释:¹舞鸡:斗鸡。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zhǎn)¹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译文:冠帽高高玉佩齐,后宫侍宴在瑶池。
注释:¹崭崭:突出貌。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译文:眉目之间宛如画,神采焕发映朝晖。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一尺桐偶人,江充¹知自欺。
译文:一朝祸起桐偶人,元应尽知江充欺。
注释:¹江充:汉武帝时佞臣。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王幽茅土¹削,秋放故乡归。
译文:漳王幽禁封号削,杜秋被放归故里。
注释:¹茅土:古代用白茅包土授给诸侯,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gū)¹拂斗²³,回首尚迟迟。
译文:高堂瓦脊接星斗,回头遥望行步迟。
注释:¹觚稜: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此处借指杜秋娘离开的皇宫。²斗:北斗星。³极:北极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译文:经历四朝三十载,似梦复又疑是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潼关¹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译文:还识潼关当年吏,老吏白发已如丝。
注释:¹潼关:今陕西潼关,是交通要冲。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译文:来到吴江唤渡船,船翁哪知这经历?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¹
译文:故乡四邻已改易,家园唯有荒草盛。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清血¹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译文:血泪挥洒去不尽,仰天叹息向谁知?
注释:¹清血:血泪。
寒衣一疋素,夜借邻人机。
寒衣一疋(pǐ)¹,夜借邻人机。
译文:一匹白绡制寒衣,深夜借用邻人机。
注释:¹素:白绢。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xū)(xī)¹
译文:昨日路经金陵城,闻说杜秋声歔欷。
注释:¹歔欷:哀叹抽泣声。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译文:自古以来一个理,人世变化怎预知?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夏姬¹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译文:夏姬曾使两国灭,逃走作了巫臣妾。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chī)¹
译文:西施来到姑苏台,乘船追随范蠡去。
注释:¹鸱夷:鸱夷子皮。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织室魏豹¹(fú),作汉太平基。
译文:魏豹妾俘作织室奴,奠定汉朝太平基。
注释:¹魏豹:秦末汉初人。原战国时魏国的贵族,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后被韩信所俘。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译文:窦姬误置代国籍,由此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¹
译文:光武继承高祖业,本世出于侍婢唐儿。
注释:¹唐儿:唐姬,汉景帝妃程姬的侍女,因偶然的机会得幸于汉景帝,生长沙王刘发。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chōng)黄糜(mí)¹
译文:珊瑚因宠灭绝高齐,自己也落得作婢舂黄米。
注释:¹黄糜:黄米。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yān)(zhī)¹
译文:隋朝萧后扬州被俘去,进得突厥成为可汗妻。
注释:¹阏氏: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后借指少数民族君主之妻妾。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女子固不定,士林¹亦难期。
译文:女子的命运固然不一定,士大夫也同样难以预期。
注释:¹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阶层。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射钩¹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译文:射中带钩的后来被尊为仲父,钓鱼翁也做了王者之师。
注释:¹射钩:指管仲射齐桓公事。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无国要¹孟子,有人毁仲尼。
译文:没有一国愿意接纳孟子,始终有人诽谤仲尼。
注释:¹要:通“邀”,邀请。
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译文:秦国由于下一道逐客令,权柄从此归于丞相李斯。
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安知魏齐首,见断¹(zé)中尸²
译文:谁能知道魏齐的头颅,落于竹席包裹的尸体。
注释:¹见断:被断。²箦中尸:指范雎。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峩危。
(jǐ)¹(jué)²辈,廊庙³冠峩(é)
译文:吹鼓手和踏弩武卒等流辈,进了廊庙高官危危。
注释:¹给丧:供应丧事。²蹶张:用脚踏强弩使张开。³廊庙:指朝廷。⁴冠峩危:冠帽高耸的样子。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ěr)¹七叶²贵,何妨戎虏(lǔ)³支?
译文:七朝以来插貂尾的贵族,又何妨是戎虏的支裔后辈?
注释:¹珥貂:插着貂尾。²七叶:指汉武帝至平帝共七朝。³戎虏:指少数民族。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译文:苏武却得以生还,邓通终死于贫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主张¹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译文:造化主张既然难以预料,人事翻覆也是各得其宜。
注释:¹主张:犹如说“天意”。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译文:大地尽头还有何物?天的外边又能到达哪里?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指何为而捉¹?足何为而驰?
译文:手指为何能把握?两足为何能奔驰?
注释:¹捉:握。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译文:耳朵为何能谛听?眼睛为何看得清?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译文:自己身体还不能知晓,身外之物又何须思虑?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译文:只好斟上一杯美酒,写下这首《杜秋娘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译文:愁闷时独自长声吟咏,还可以求得片刻欢怡。

  全诗一百一十二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始到“夜借邻人机”为第一部分,写杜秋生平。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中又有抒慨。

  首先,作者刻画出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形象。在山清水秀的镇江,有一位女子天生丽质,她就是杜秋。她在美女如云的镇海军节度使李錡(诗中以叛乱被杀的汉吴王刘濞喻指)的后庭中,深受錡爱。她手持玉杯劝酒,李錡欣然陶醉,然后又唱起《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她十分美丽风流。作者先从肤色描写外貌,然后又通过行动来侧面表现,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接着,李錡被杀,杜秋被籍入宫,受到宪宗(李纯)的錡爱,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雍容华贵,但又略带一丝忧郁的皇妃形象。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用“椒壁”“金阶”“夹城”“南苑”“羽林仗”“辟邪旗”等皇宫特有的装饰和物件,来暗示人物的身份。在这新的环境中,她始则“盼眄独依依”,半是对旧主的依恋,半是对新君的畏惧,还有些羞怯,但在“低鬟认新錡”之后,终于“窈袅复融怡”了,恢复了青春的活泼和当日的丰采。然而,在“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秋露新重”的清秋夜晚,她却“闲捻紫箫吹”,一个“闲”字,将心中的无聊和愁闷曲曲传出;“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不仅表现出宫中贵妇厌食甘肥的一般心理,其中也暗寓着个人身世的不愉快。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手法富有变化,且十分精微。然而,好景不长,宪宗死后,杜秋却作了皇子李凑的“傅姆”,这是一次重大变化,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则是一位辛勤的保姆的形象。不过,作者却并没有正面描写保姆照料孩子的具体细节,而是通过写皇子的外貌(“壮绿緌緌”、“虎睛珠络褓”)、语言(“武帐弄哑咿”)、游戏(“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和侍宴(“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等情形,来侧面表现皇子的成长,保姆在十几年间的日夜照料、辛苦操劳,自然也默默包含在其中了。这位保姆眼看着自己辛勤抚育长大的皇子,“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心中也流露出一丝欣慰。但是,皇子终于被废弃,最后,杜秋被遣回故乡,沦落为一个无依无靠、穷困潦倒的孤苦老妪。这一形象,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杜秋出宫之时,“回首尚迟迟”,似梦非梦,一片凄楚;她已经老了,面对衰颜,连潼关旧吏和吴江舟人也认不出当年美丽的她;返回镇江住处,只见一片草莱,满目凄凉;冬天,她借邻居的织布机,才织出一疋白绢,为自己做御寒的衣服。那昔日少女的美丽风流和皇妃的雍容华贵,皆化为乌有,连做保姆也不可得,留下的只是无限悲楚和凄凉。至此,作者把杜秋这一妇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一形象中不单单包含着杜秋一人的身世之叹,还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蕴。作者把杜秋放在从元和二年(807年)略前到大和七年(833年)这“四朝三十载”的历史背景上,其中寓有深意。这三十年,正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之时。杜秋正当妙年,被李锜占有并被籍入宫,就是由于李锜这个藩镇作威作福和叛乱而直接造成的,从此在思想上给杜秋投下了阴影。她在入宫以后,几经变故:宪宗和敬宗先后被宦官害死,上台的穆宗和文宗也是被宦官拥护的;而皇子漳王李凑被废,也是由于宦官王守澄及其宾客郑注与宰相宋申锡争权,受到牵连而得罪的。此时,朝廷外有藩镇之乱,内有宦官之祸,国家经常动荡不安,人命危险,朝不虑夕。杜秋从一个美丽的少女,成为錡妾、皇妃,后又成为皇子保姆,最后竟沦为一个穷愁的老妪,命运的无常,令人感叹。

  从“我昨金陵过”到末尾,是全诗的第二部分,着重抒写作者由杜秋生平而生发出来的感叹,但在抒情中也有叙事。

  这一部分,“变化安能推”一句是中心,作者从杜秋生平,从剧烈动荡的政局中,感到变化无定、幻灭无常,于是产生了人生无常的感喟。作者围绕这一中心,采用推衍的手法,一层一层地将感叹慢慢扩大、加深。诗中先是由杜秋这个女子,引出了历史上的一群女子,她们是春秋时陈国的夏姬、越国的西施,汉朝时的薄姬、窦姬、唐姬,北朝时北齐的冯小怜,隋朝的萧皇后,这些女子虽然身世各各有别,共同的一点却是都被卷进了血腥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身不由己,或升或降,或浮或沉,历尽磨难。接着,作者由女子而联想到“士林”中的男子,他们也是一样。例如周朝的吕望,春秋时的管仲,战国时的孔子、孟子、范雎,秦朝的李斯,汉朝的周勃、申屠嘉、金日磾、苏武、邓通等等,他们在政治舞台上也是冒险犯难,穷通难卜,只能听天由命,谁也不能事先预知自己的未来。然后,作者于伤感和迷惑之中,像屈原写《天问》那样,连珠炮般地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从天地到自己的一身,这些是无法解答的问题。“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连自己身上的某个部分都不明究竟,身外之事,例如个人一生的荣辱进退,以及人间世道、政治斗争等等,自然不能够考虑得明白。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写了这首《杜秋娘诗》,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愁来时独自长咏,聊以自叹自慰。在这里,作者流露出了浓厚的人生无常的思想。作者在这一部分中,由杜秋一人而推及历史上的许多人,最后又归结到自己一身,一方面点明了作诗的目的,同时也深深地寄托着个人的身世命运之叹,情感深沉荡气,结构也十分圆满、严谨。

  表面上看,前后两部分似乎有些游离,但其实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形象基础,后一部分是形象的引申和发挥,没有后一部分,前一部分的形象就不可能那样丰满和内涵深刻,作者的沉痛心情也不会表达得那样强烈、充分。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两部分中,作者在叙事、抒慨时,又作了精心的剪裁,详略极为恰当。前一部分刻画杜秋,把笔墨主要是对她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形象的富有特征的描写上,其间几次重大政治斗争的转折,都只是一笔带过。例如李锜败亡,杜秋入京,只说“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宪宗死亡,杜秋作保姆,也只说了“铜雀分香悲”、“画堂授傅姆”几句;至于漳王遭废、杜秋被放那样复杂的情事,作者也只说了四句:“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这样显得笔墨极为节省,是作者有意为之:把作为背景的政治斗争交待得比较含蓄,让读者自去体味深蕴其中的深意;同时也是在有限的篇幅中腾出更多的笔墨来刻画杜秋这个中心人物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精心安排,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在细心而集中的刻画中,杜秋这个形象血肉饱满、呼之欲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故事人物。后一部分作者抒发感叹,也是详略得当。对于历史人物中的男男女女,作者通过使用典故,点到即止,而蕴含其中的丰富内容,却让读者自己玩而得之。但在末尾写到自己的感慨时,却比较详细,重笔浓墨,极意挥洒,特别是疑问句的排比连用,更体现出作者难于抑遏的哀愤。这些,都体现了作者驾驭长篇的能力和精妙构思的高度艺术技巧。

  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炼形象。例如“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二句,不仅对仗精切,而且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杜秋乘船离开镇江时,落日的余辉照在吴江的渡口上,无限的依依分别之情见于言外;来到长安时,灞岸千万条柳丝正在春风中低垂荡漾,帝都的气派以及通过柳丝而暗喻的杜秋体态的袅娜,也全都如在目前。只有十个字,南北千里的变换,鲜明如画的景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在叙事、抒情长诗中,堪称洗练精致。其他如“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以及“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等等,无不如此。这使得全诗在清丽中显得骨气刚劲,表现了杜牧诗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93-599

qiūniángshī

 tángdài 

ùqiū jīnlíng niánshí wéiqiè hòupànmiè zhīgōng yǒuchǒngjǐnglíng zōngwèi mìngqiūwéihuáng huángzhuàng fēngzhāngwáng zhèngzhùyòngshì chéngxiàngzhě zhǐwángwéigēn wángbèizuìfèixuē qiūyīnguīxiāng guòjīnlíng gǎnqióngqiělǎo wéizhīshī 

jīngjiāngshuǐqīnghuá shēngbáizhī 
jiānqiūzhě láozhūfěnshī 
lǎoshānzhù hòutíngqiānshuāngméi 
qiūchíjiǎzuì chàngjīn 
báishǒupàn qiūhónglèi 
jiāngluò àn绿yángchuí 
liánjiàntiān pànmiǎn 
jiāoxuánjǐn jìngliánpánjiāochī 
huánrènxīnchǒng yǎoniǎoróng 
yuèshàngbáimén guìyǐngliángcēn 
jīnjiēxīnzhòng xiánniēxiāochuī 
méitáijiāchéng nányuànyànchūfēi 
hóngfěnlínzhàng xié 
guīláizhǔbàotāi yànnéng 
xiánchíshēngqìng tóngquèfēnxiāngbēi 
léiyīnhòuchēyuǎn shìwǎngluòhuāshí 
yānméihuáng zhuàng绿ruíruí 
huàtángshòu tiānrénqīnpěngchí 
jīngzhūluòbǎo jīnpánzhènwéi 
chángyángshèxióng zhàngnòng 
jiànpāozhú shāochū 
zhǎnzhǎnzhěngguānpèi shìyànzuòyáochí 
méiyǎnhuà shénxiùshèzhāohuī 
chǐtóngǒurén jiāngchōngzhī 
wángyōumáoxuē qiūfàngxiāngguī 
léngdǒu huíshǒushàngchíchí 
zhāosānshízài mèngfēi 
tóngguānshíjiù  
quèhuànjiāng zhōurénzhī 
guīláilíngǎi màoyuàncǎofēifēi 
qīngxuèjìn yǎngtiānzhīwènshuí 
hán jièlínrén 
zuójīnlíngguò wénzhīwéi 
jiēguàn biànhuàānnéngtuī 
xiàmièliǎngguó táozuòchén 
西xià zhúchī 
zhīshìwèibào zuòhàntàipíng 
zhìdàizhōng liǎngzhāozūn 
guāngshàogāo běnshēngtángér 
shāngāo zuòchōnghuáng 
xiāohòuyángzhōu juéwéièshì 
dìng shìlínnán 
shègōuhòu diàowēngwángzhěshī 
guóyàomèng yǒurénhuǐzhòng 
qínguózhúlìng bǐngguīchéngxiàng 
ānzhīwèishǒu jiànduànzhōngshī 
sāngjuézhāngbèi lángmiàoguānéwēi 
ěrdiāoguì fángróngzhī 
quèshēngfǎn dèngtōngzhōng 
zhǔzhāngnán fān 
jìnyǒu tiānwàizhī 
zhǐwéiérzhuō wéiérchí 
ěrwéiértīng wéiérkuī 
shēnxiǎo wàiwéi 
yīnqīngzūnjiǔ zuòqiūshī 
chóuláichángyǒng li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