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争迎旧使君,使君何以为吾民。
要须一举为霖手,快泻天瓢洗旱尘。
父老争迎旧使君,使君何以为吾民。
要须一举为霖手,快泻天瓢洗旱尘。
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33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
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
译文:秋风吹拂,将炎热一扫而尽,半夜之时小雨纷纷。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译文:雨水滴打在绕屋的芭蕉树上,响彻整个园林。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恰似钓鱼船,篷¹底睡觉时。
译文:这雨声就好像是在钓鱼船上,在船帆下睡觉时的雨滴的声音一样。
注释:¹船篷: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shūchuāng--zhōudūn

qiūfēngjǐnbànlín

ràoshìjiāozhěnwànxiǎngwéi

qiàshìdiàochuánpéngshuìjuéshí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北郭清溪一带¹流,红桥²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注释:¹一带:形容水状似带。²红桥:在江苏扬州,明末建成。桥上朱栏数丈,周围荷香柳色,为扬州一景。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西望雷塘(táng)¹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²
注释:¹雷塘:在扬州城外,隋炀帝葬处。²迷楼:隋炀帝在扬州所筑宫室,千门万户,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称之迷宫。
作者任扬州推官时,曾与友人修禊红桥,经常泛舟载酒于桥下。此词除欣赏红桥美景外,还寄托怀古伤今之情。词中怀古之情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笔感人。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¹正作场。
译文:夕阳西下,在赵家庄的古柳树下,一个背着扁鼓的盲眼老翁正在为村民表演节目。
注释:¹盲翁:丧失视力的老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译文:人死后是非对错谁又管得了呢,满村听说的也只是《蔡中郎》这样的戏文故事。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¹家。
译文: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注释:¹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yún)(dāng)¹竞长纤纤笋,踯(zhí)(zhú)²闲开艳艳花。
译文: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杜鹃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注释:¹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²踯两:杜鹃花的别名。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未报恩波¹知死所²,莫令炎瘴(zhàng)³送生涯。
译文: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注释:¹恩波:谓帝王的恩泽。²死所:死的地方。³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¹一半加。
译文: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注释:¹霜毛:白发。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这一联的铺垫,下一联就容易理解。“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形成了这首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王夫之.唐诗评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135
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
行路迢(tiáo)¹入谷斜,系驴来憩(qì)²野人家。
译文:漫不经心的边走边逛不知不觉来到一山谷,把驴拴好到一户山野人家歇歇脚。
注释:¹迢迢:遥远的样子。²憩:休息。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lí)采碧花。
译文:一个小孩儿挑着刚摘下来的山楂在叫卖,村里的几个几个女孩儿正沿着竹篱采花。
篝火就炊朝甑饭,汲泉自煮午瓯茶。
(gōu)¹就炊朝甑(zèng)²饭,汲³泉自煮午瓯(ōu)茶。
译文:与老乡就着篝火吃过早饭,中午又取来泉水煮一壶香茶。
注释:¹篝火:古指用竹笼罩的火。²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³汲:从下往上打水。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逅何妨一笑哗。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xiè)(hòu)何妨一笑哗(huá)
译文:闲来出游本就没有什么计划,偶然遇到大家不妨一起谈笑风生。

chūyóu--yóu

xíngtiáotiáoxiéláirénjiā

shāntóngdānmàihóngguǒcūnyuáncǎihuā

gōuhuǒjiùchuīcháozèngfànquánzhǔōuchá

xiányóuběnchéngshùxièhòufángxiào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