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但觉生米矶,新游更见黄连石。
石边矶上有轩窗,万里一时来咫尺。
旧闻但觉生米矶,新游更见黄连石。
石边矶上有轩窗,万里一时来咫尺。
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33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除夕更阑(lán)¹人不睡,厌禳(ráng)²钝滞(zhì)³迎新岁;
注释:¹更阑:午夜时分。²厌禳:谓以巫术祈祷鬼神除灾降福,或致灾祸于人,或降伏某物。³钝滞:迟钝呆滞。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nóng)¹仍有余。
注释:¹侬:我。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yé)(yú)¹
注释:¹揶揄:是对人的一种戏弄,嘲笑时用语。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shē)痴呆千百年。

màichīdāi

fànchéng sòngdài 

chúgēnglánrénshuì yànrángdùnzhìyíngxīnsuì 
xiǎoérjiàozǒuchángjiē yúnyǒuchīdāizhàorénmǎi 
èrrénshuí jiùzhōngnóngréngyǒu 
xiàngnánxiàngběimài xiāngféngxiàoxiāng 
wēngkuàizuòchóngliánxià yàomǎitiānlìngwènjià 
éryúnwēngmǎiqián fèngshēchīdāiqiānbǎinián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亭亭¹山上松,瑟(sè)²谷中风。
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注释:从弟:堂弟。¹亭亭:高耸的样子。²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一何¹盛,松枝一何劲!
译文: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注释:¹一何:多么。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冰霜正惨凄¹,终岁常端正。
译文: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注释:¹惨凄:凛冽、严酷。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岂不罹(lí)凝寒¹?松柏有本性。
译文: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¹罹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橘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参考资料:
1、 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第177页

zèngcóng ·èr

dōnghàn·liúzhēn liǎnghàn 

tíngtíngshānshàngsōng zhōngfēng 
fēngshēngshèng sōngzhījìng 
bīngshuāngzhèngcǎn zhōngsuìchángduānzhèng 
nínghán sōngbǎiyǒuběnxìng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荣枯,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夫自炫¹自媒²者,士女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tāo),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shū)忽比之白驹(jū),寄寓谓之逆¹⁰,宜乎与大块¹¹而荣枯,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¹²劳于忧畏,汲(jí)¹³役于人间!
译文:炫耀卖弄自己,想娶自嫁,是没有教养的男女的丑陋行为;不嫉妒不贪求的人,他们的心光明通达。所以说圣人隐藏声名才华,贤人躲避俗世。什么原因?怀藏道德的很高境界,是不要超越“道”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说“道”在自己一边,自身就平安,“道”不在自己一边,自身就要受到伤害。在一百年之内,一辈子当中,时间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应该和大气一样散散合合,随着时间任意放纵,怎么能总是为担心的事情操劳,庸庸碌碌的在人间生活!
注释:¹自炫:夸耀卖弄。²媒:谋也。谋合二姓。³士女:旧指男女或未婚男女。⁴不忮不求:不妒忌,不贪求。⁵韬光:比喻隐藏声名才华。⁶含德:怀藏道德。⁷百龄:犹百年。指长久的岁月。亦指人的一生。⁸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白驹过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⁹逆:古语中为“迎接”。¹⁰旅:旅人、行者;“逆旅”引申即为旅店的意思。¹¹大块:大自然;大地。《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¹²戚戚:心动的样子。¹³汲汲:汲的本义是从井里打水,取水。而“汲汲”则专门形容急切的样子,表示急于得到的意思。
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镳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则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
齐讴(ōu)赵女¹之娱,八珍²九鼎³之食,结驷(sì)连镳(biāo)之荣,侈(chǐ)(mèi)执圭(guī)之贵,乐则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yuān)(chī)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
译文:即使有善于歌舞白齐僮赵女供怡乐,有各种珍稀的美食,豪华气派的车马,锦衣玉器的贵重,快乐倒是快乐了,忧愁也随之而来。祸福相互转化难以预料,庆贺与哀悼相互依存。智慧贤能的人,生活就像如履薄冰;愚昧贪婪的人,争相追逐利益就像大水流淌。玉石产在山中,因为珍贵被发现最终被开采;兰草生在山谷,就算没人观赏也依然吐出芬芳。所以庄周在濠水边上垂钓,伯成在田野耕种,有人宁愿在东海边贩卖药草(安期生的典故),有人宁愿在江南用鸟兽的落毛织衣服(老莱子的典故)。就像鸳雏的那样的瑞鸟,怎么会和鸢鸱争夺腐肉吃;就像那区区海鸟,怎么配获得臧文仲的祭祀呢!
注释:¹讴赵女:张衡《南都赋》:“于是齐僮唱兮列赵女”,齐、赵,二国名也。²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³九鼎:《周礼》,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⁴袂:衣袖。⁵圭: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⁶倚伏:《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⁷吊: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说文》)⁸尾闾:《文选·嵇康(养生论)》注引司马彪云:“尾闾,水之从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燋,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闾也杂县:海鸟名,亦名爰居。《尔雅·释鸟》:“爰居,杂县。”。⁹文仲:即臧文仲,春秋时鲁国正卿。牲: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周礼·庖人》注)
至如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至如子常、宁喜之伦¹,苏秦、卫鞅之匹²,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³言:“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cān),祸起于负芒。饕(tāo)(tiè)之徒,其流甚众。
译文:至于子常、宁喜之辈,苏秦、卫鞅这类人,为自己的信仰就算死了也不犹豫,沉迷于它从不后悔。主父偃说:“活着享用不到五只鼎规格的食物,死了也要被五只鼎烹死。”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岂不令人痛心!又楚庄王问周鼎的大小轻重,被王孙满羞辱;霍光官虽是汉武帝亲信,因为锋芒太露而导致身后灾祸。贪婪的人,非常的多。
注释:¹伦:辈也。²匹:同类。³主父偃: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⁴王孙满:春秋时周大夫。楚庄王八年(前),楚攻陆浑之戎,至洛,陈兵于周效。他奉周定王命前往劳军。楚王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代周,他答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终使楚军退去。⁵霍侯骖乘:霍光年轻时曾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所谓“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而谒帝, 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¹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xǐ),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²而谒帝³, 或披褐而负薪,鼓楫(jí)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译文:唐尧,是天下的主人,却有隐居在汾阳的意愿;子晋是天下的储君,却有隐居洛滨的志向。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不在乎,看待君王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所以高明的人,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怀揣治国安邦之策拜见皇帝。也有人穿着粗布衣服背柴生活,有人在清静的湖上悠闲地摇动船桨,他们放弃钻营的心计去汉水幽深之处。他的本性不在从政,把别人干公事的心寄托在情趣之中了。
注释:¹子晋:王子乔的字。神话人物。相传为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炼,后升仙。²怀釐:怀着求福的愿望。釐,通“禧”,福。³谒帝:谒见皇帝。⁴褐:粗布或粗布衣服。⁵机:心计。⁶曲:指幽深之处。⁷众事:公事。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¹,跌宕昭彰²,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³。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译文: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他本意却不在酒,而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卓尔不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能跟他比大气的。如宽广的白色的波浪顺流东去,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而又引人深思;论抱负则旷达而率真。加上贞洁的志向从不放弃,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亲自耕耘为耻,不因穷困而苦恼。如果不是圣贤,拥有坚定的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
注释:¹拔:突出、超出。²昭彰:昭著;显著。³京:大、盛。例:莫之与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⁴病:苦恼,困恼。⁵污隆:升与降。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 《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xiá)者,惟在 《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译文:这就是大家爱不释手的原因。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粗略地分类编目(结了一个集子)。白色的璧也存在瑕疵,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闲情赋》,扬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在他的《闲情赋》里却始终没有讽谏的意思,哪里值得写出来呢?可惜啊!陶渊明不写这篇就更好了。我简陋的给他写了传记,收录在这个小集子里。
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亦乃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亦乃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¹,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译文: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渊明的文章的人,追名得逐利的欲念就会消除,粗鄙吝啬的想法就会去掉,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岂只仁义之道可以遵循,连官爵俸禄也能舍弃,也不必远游西岳华山,去像老子一样成仙成道。那么,这个小集子也有助于教化世人。
注释:¹太华:西岳华山。柱史:“柱下史”的省称,代指老子。《后汉书·张衡传》:“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清康乃心《送李虞臣任宝昌令》诗:“华狱仙人地,函关柱史家。”
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
餐霞¹卧旧壑(hè),散发²谢远游。
译文:远游归来,回到故山,散发卧壑吞食霞气。
注释:¹餐霞:指不入仕且与世俗不合之人。²散发:乱发纷披。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译文:山里寒蝉在枯桑枝上号叫,这才知道已经是秋天了。
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
(shuò)雁别海号¹,越燕辞江楼²
译文:北方的大雁告别了海滨,南方的燕子辞别了江楼,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
注释:¹朔雁句:朔,刘本、朱本俱作胡。雁,敦煌残卷作鸿。海号,海边。²越燕句:王本注:“越燕,今之紫燕。”句亦含悲。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
(sà)飒风卷沙,茫茫雾萦(yíng)洲。
译文:飒飒秋风卷起沙瀑,苍苍茫茫的沙雾笼罩江洲。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
译文:黄云漫天,暮色苍莽,江中白水扬起寒流。
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
恻怆(chuàng)心自悲,潺湲¹泪难收。
译文:心中恻怆之情油然而生,泪水如涌泉潺湲不尽。
注释:¹潺湲:《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王逸注:“潺湲,流貌 。”
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héng)兰方萧瑟¹,长叹令人愁。
译文:山里蘅草兰花已经萧瑟凋零,为此长叹不已,令人哀愁不尽。
注释:¹蘅兰句:蘅,杜蘅。
这是一首很好的秋思之作,对仗工整,文辞古雅,韵律性强,表现了作者在远游归家的途中,见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产生的悲秋情绪。全诗的大意是:我这不合世的餐霞之人卧于旧壑,因病在床乱发纷披再也不能远足行游。听到山蝉在枯桑上哀叫,才知又是时秋。此时北方的鸿雁应是离开了海滨,南方的紫燕也该辞别了江楼。萧萧秋风卷起了尘沙,茫茫云雾萦绕着江洲。天边黄云结成了暮霭,河中的白水扬起了寒流。我如此潦倒心中凄怆悲伤,泪流不住难以止收。蘅兰君子正在凋残,只令人以长叹表露哀愁。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琪树西风枕簟(diàn)¹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译文:琪树的柔条摇曳在西风中,深秋的凉意已经入了枕簟帘栊。鄂西的云山和湘北的水,曾经记下了我当年的游踪。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译文:我引吭高歌,掩着明镜不敢看自己的容颜,昨天还是翩翩少年,今天已经成了白发满头的老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