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整锋铓取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欲整锋铓取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奸血默随流水尽,凶豪今逐渍痕消。削平浮世不平事,与尔相将上九霄。
奸血默随流水尽,凶豪今逐渍痕消。削平浮世不平事,与尔相将上九霄。

huàjiāngnánjiǎnguāndàoshìhóuyònghuìjiàn--yán

zhěngfēngmángdànláolíngchénkāixiálóngháoshǒuzhōnggàibīngsānchǐshíshàngjīngshénshétiáo

jiānxuèsuíliúshuǐjǐnxiōngháojīnzhúhénxiāoxuēpíngshìpíngshìěrxiāngjiāngshàngjiǔxiāo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1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疏慵¹自分²人嫌我,贫病³可怜天养人。
译文:自认为自己太过疏懒而遭人嫌弃,好在老天怜悯,还肯照顾我这贫病之人。
注释:¹疏慵:疏懒,懒散。²自分:指自料,自以为。³贫病:指穷且病;既穷且病的人。⁴可怜:怜悯。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蚕眠已报冬裘具¹,麦熟旋供汤饼新。
译文:桑蚕吐丝作茧,冬裘也已经准备妥当,田里的麦子都慢慢成熟了,很快就能享用新鲜出炉的汤饼了。
注释:¹具:备。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撷桑¹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译文:早上很早就外出采桑,清凉的露水湿了鞋袜;捡拾麦穗,日暮方归,尘土具身。
注释:¹撷桑:采摘;摘取。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
译文:到了收获的时候,村中家家都不辞辛苦筹办秋社祭祀活动,我也会典当物品,借钱买来贡品,并开心地像乡邻们那样,表达自己的一片诚心。

cánmàièrshǒu--zhé

shūyōngfēnrénxiánpínbìngliántiānyǎngrén

cánmiánbàodōngqiúmàishúxuángōngtāngbǐngxīn

xiésāngxiǎochūshísuìguīchénmǎnshēn

jiājiāxīnzuòshèdiǎnqiānqiánzhuīlín

北高峰上月轮斜,十里湖光共一涯。
北高峰上月轮¹斜,十里湖光共一涯。
译文:北高峰上圆月斜挂,洒下淡淡月光,湖光显山色,明暗成对比,十里西湖引向深远处。
注释:¹月轮:亦泛指月亮。
破晓春天青白色,东风吹冷碧桃花。
破晓春天青白色,东风吹冷碧桃花。
译文:春天的破晓时刻天空一片青白,一阵东风吹来,乍暖还寒,但鲜艳的桃花已经报告春天醒了。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fàn)志翻着袜¹,人皆道是错。
译文:王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人们都说这一举动是错的。
注释:¹翻着袜:意思是“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而为了表现出禅家宗门的威仪,作为僧人是有一定的规矩的。“翻着袜”以其反常,所以是不合规矩。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zhà)¹刺你眼,不可隐²我脚。
译文:王梵志却说:“宁可让你看着刺眼,也不能让我的脚不舒服。”
注释:¹乍可:这是唐人常用的话,相当于今人所说的“宁可”。²隐:伤,伤痛。作动词。

  王梵志的白话诗,大多有感于日常生活琐事,而归结到某种生活真谛,具有禅理式的机趣。

  凡袜皆有正反两面,正面即外层,光滑美观,反面即内层,粗糙难看,人们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是为美观,而粗糙的一面紧贴肌肤并不舒服,“梵志”把袜子翻过来,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可能是出于粗心,但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但大凡看到的人都说他穿错了。然而正错都是人所言,“人皆道是错”未必就是错。像梵志这样的人却认为宁可让别人看着不舒服,也不能让自己的肌肤受罪,错误的反是众人。

  世上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图慕虚荣,不顾实际效果,可怕的是,他们竟把这种图慕虚荣的行为视为正确的,作为他们行事的原则。

  这首小诗一如王梵志的其他诗作,语言质朴、自然,宛如平常话,却能以小见大,反映至真的事理,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从中也能看出诗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

  禅宗认为“自性本自具足”,主张个性的充分张扬。如《五灯会元》卷八相州天平山从漪禅师的一段公案:“问:‘如何是佛?’师曰:‘不指天地。’问:‘为甚么不指天地?’师曰:‘唯我独尊。’”就是强调个体的意志,主观的情性。也即所谓:“丈夫皆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王梵志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正是这种尊重自我,不随流俗的精神。

  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黄庭坚对王梵志“翻着袜”的胆识非常赞赏,在《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十《书“梵志翻着袜”诗》一文中提到的黄氏所称道的茅容杀鸡饭母,以草具饭客之事,见于《后汉书·郭太传》,这种毁誉由人,特立独行的精神,与“翻着袜”的王梵志,正是相同的。正如文学史所昭示的,黄庭坚及其他江西派诗人,面对唐诗的丰厚遗产,既没有匍伏其下,也没有亦步亦趋,而是积极实践,大胆创新,终于表现出宋诗的独特面目,树立起一块与唐诗一样辉煌的丰碑。这也就是王梵志“翻着袜”法在诗学上的实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1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南山¹崔崔²,雄狐绥(suí)³。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hé)又怀止?
译文: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鲁国大道宽阔,文姜由此嫁人。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注释:¹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²崔崔:山势高峻状。³绥绥: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⁴有荡:即荡荡,平坦状。⁵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⁶由归:从这儿去出嫁。⁷止:语气词,无义。⁸曷:怎么,为什么。⁹怀:怀念。一说来。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葛屦(jù)¹五两²,冠緌(ruí)³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译文: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注释:¹屦: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²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³緌: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⁴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⁵从:相从。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yì)¹麻如之何?衡从²其亩³。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jū)止?
译文: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娶妻该当如何?定要先告父母。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
注释:¹蓺:即“艺”,种植。²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³亩:田垅。⁴取:通“娶”。⁵告:一说告于祖庙。鞫:穷,放任无束。

  作者开篇描写雄狐对伴侣的渴望,用意在于影射齐襄公对文姜的觊觎之心。作者以南山和雄狐起兴,展示出一种高远深邃的画面:山高树茂,急切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不仅把诗的背景拉得极其宏大,让人感到诗作肯定包含丰富的所指,又将齐襄公渴切的思想状态描摹殆尽,让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章末,又用反问进行了讽刺:“既然已经出嫁了,为什么还对那段私情念念不忘呢?”即是在问文姜,也是在问齐襄公,一箭双雕,意味深长。

  第二章还是诉说前事,但在表达上更进一步。作者影射齐襄公和文姜乱伦的无耻行为时,从寻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借以说明世人都各有明确的配偶,所指明确而又表达隐晦,既达到讽刺对象的效果,又显得不露端倪一后半部分与第一章相似,使情感力度得到更深一步加强。

  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发表对鲁桓公的议论:作者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针砭实际,说明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放任她回娘家私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被搁浅、践踏,显得庸弱无能,文姜的无视礼法、胡作非为也跃然于纸上。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参考资料:
1、 沐言非编著,诗经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2,第160页

nánshān

míng xiānqín 

nánshāncuīcuī xiōngsuísuí dàoyǒudàng yóuguī yuēguīzhǐ yòuhuái怀zhǐ 
liǎng guānruíshuāngzhǐ dàoyǒudàng yōngzhǐ yuēyōngzhǐ yòucóngzhǐ 
zhī héngcóng zhī gào yuēgàozhǐ yòuzhǐ 
xīnzhī fěi zhī fěiméi yuēzhǐ yòuzhǐ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译文: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译文: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部曲¹人公侯,舆(yú)²亦朱紫³
译文: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注释:¹部曲:部下,属从。²舆台:指地位低的人。³朱紫:朱衣紫绶,形容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chán)¹
译文: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注释:¹馋毁:事见《旧唐书·张守珪传》:“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转旆(pèi)燕赵间,剖符¹括苍²里。
译文: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注释:¹剖符:意指任职。²括苍:山名,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zǐ)¹
译文: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注释:¹枌梓:指代乡里。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译文: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译文: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译文: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¹
译文: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注释:¹以:用。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乡山¹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译文: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注释:¹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峥嵘(róng)(jìn)¹外,苍莽(mǎng)²几千里。
译文: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注释:¹缙云:山名,即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东。²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译文: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登临多瘴(zhàng)¹,动息在风水。
译文: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注释:¹瘴疠: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虽有贤主人¹,终为客行子。
译文: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注释:¹贤主人:指张守珪。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译文: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zǐ)¹
译文: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注释:¹沦滓:沦落玷辱。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全诗先称赞张守珪业绩辉煌,多有溢美之词;随即叹其遭贬,言辞惋惜;又对其身遭遇而志不堕十分称许;承此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途多曲折,因而谆谆教诲,言辞恳切,令人感奋;最后挥酒劝别,一句“家声勿沦滓”,在全篇曲折行文之末陡然提出,收煞有力,恰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sòngzhōngsòngzhíshìyán--gāoshì

dōngchéngǎn

rénshānxiàhǎibiān

jǐngōnghóutáizhū

dāngshíyǒuxūnzāochánhuǐ

zhuǎnpèiyànzhàojiānpōukuòcāng

xiōngxiāngjiànqīnyuǎnfén

gǎiqīngyúnxīnréngzhāoshì

píngshēng怀huáigǎnběnhòuzhī

nánzhòngchénpiāoránshǐ

yóuliángqiěwèishìyuèjīn

xiāngshān西běichóuzhújiàndōngnánměi

zhēngróngjìnyúnwàicāngmǎngqiān

yànbēijiūjiūcháohūnshúyún

dēnglínduōzhàngdòngzàifēngshuǐ

suīyǒuxiánzhǔrénzhōngwèixíngzi

xiézūnjiǔmǎnzhuóliáoquàněr

quàněrwéiyánjiāshēngl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