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
手持高斗柄,觜泻三犁垅。
月下叱黄犊,原边过废冢。
安知侠少年,玉食金羁拥。
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
手持高斗柄,觜泻三犁垅。
月下叱黄犊,原边过废冢。
安知侠少年,玉食金羁拥。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底处¹凭阑(lán)²思眇(miǎo)³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译文:黄昏时分,凭栏何处,思绪才如此飘渺无际?就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的僧房。
注释:¹底处:何处。²阑:同“栏”,栏杆。³眇:通“渺”,远貌。此处指思绪悠长。⁴孤山: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孤山,时诗人隐居在此。⁵偏:侧。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阴沉画轴(zhóu)林间寺¹,零落棋枰(píng)(fèng)上田²
译文:纵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森森树林,阴阴寺院,暗淡得像一帧退了色的古画;而葑田块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
注释:¹阴沉句:意谓色泽黯淡的林间寺庙像一幅画。阴沉:色泽黯淡。²“零落”句:意谓零星飘在水面上的一块块架田就像棋盘上的方格子。枰:棋盘。此处以棋盘方格喻架田。葑上田:葑,菰根,即茭白根。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译文:秋色苍然,万物萧索,惟有归鸟偶尔掠过;夕阳西沉,安谧、朦胧,但见寒烟缕缕升起。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迟留更爱吾庐¹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译文:更爱它与我的庐舍邻近。等那雪花纷飞之时,我要重来,观赏那银装素裹的景致。
注释:¹庐:房舍。

  林逋隐居杭州时,在西湖孤山结庐。孤山之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该写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饱览山上风景。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而这种境界,正是林逋这位幽人(隐士)所眷恋的。

  首联破题领起:诗人凭栏远望的地点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阁,房间就在此座寺阁的西边。诗人凭阑纵目时,思绪飞得很远、很远。他并没有明说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将笔荡开,于颔、颈二联画了四幅风景画。

  画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开。先是一幅“方外寺”: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地闪现出几所寺院。诗人身处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帧退了颜色的约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画,诗笔下也是画。画境寂静幽深,正见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但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枰,棋盘。以棋盘方格譬架田,比喻贴切。其时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农失们都已荷锄归家了,因此画面上空无一人,分外宁静。

  接下是一幅“空中鸟”:诗人举头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之中,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诗人赶紧将这“独鸟”捕捉进画中,又涂上几抹秋云作为背景。

  最后展开的是一幅在“墟里烟”: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唯有袅袅寒烟(秋已深,炊烟在秋空之中,也带有深秋的寒色了)萦绕半空,这表明,附近村阁的人家已在点火做晚饭了。这幅诗人略略低首绘下的画,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

  寺、田、鸟、烟四轴风景图,展现的正是高僧端上人日日置身其间的那个幽深清寂的环境。此种环境,与这位幽人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静心境、闭逸情致正相吻合。因此,他从中领略到了莫大的兴味,渺然幽思便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连,迟迟不愿归去。

  末联便直抒这种倾慕心情,诗人道:我迟迟逗留着,不舍得归去。今日之游,我愈加喜爱这块胜地了,因为,它与我的庐舍相近。近,我得以迟归,又得以常来。现在,快要掌灯吃晚饭了,我也该同去了。不过,等那雪花纷扬时,我要重来此地,观赏那银装素裹的世界。

  这首七律以工于写景驰名,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手法高妙。颈联在词序的排列上作了精密的调动,画面就在宁谧中浮动着一股生动的灵气。而颔联,则因其奇妙的想象与贴切的比喻,更受后世诗人们的激赏,仿效之句也最多。如滕岑有“何人为展古画幅,尘暗缣绡浓淡间”(《游西湖》),程孟阳有“古寺工如昏壁画”(《闻等慈师在拂水有寄》),黄庭坚有“田似围棋据一枰”(《题安福李令朝华亭》)、“稻田棋局方”(《次韵知命入青原山石》),文同有“秋田沟垅如棋局”(《闲居院上方晚景》),杨万里有“天置楸枰作稻畦”(《晚望》),杨慎有“平田如棋局”(《出郊》),等等,因此王渔洋品评此联“写景最工”(《池北偶谈》),是有道理的。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40-43页

shānduānshàngrénfángxiěwàng

lín sòngdài 

chùpínglánmiǎorán shānhòu西piān 
yīnchénhuàzhóulínjiān língluòpíngfēngshàngtián 
qiūjǐngyǒushífēiniǎo yángshìhányān 
chíliúgèngàijìn zhǐdàichóngláikànxuètiān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霜殒(yǔn)芦花¹泪湿衣,白头无复²倚柴扉(fēi)³
译文:看到寒霜把芦花摧残,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着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
注释:¹霜殒芦花:寒霜把芦花摧残。芦花:后世专以芦花代指母爱。²无复:不再。³倚柴扉:指母亲倚门望儿。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去年五月黄梅雨¹,曾典²(jiā)(shā)(dí)³米归。
译文: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母亲。
注释:¹黄梅雨:梅子熟时之雨,时当农历四、五月。黄梅谓梅子,熟时呈黄色,故称。²典:典当,抵押。³籴:买入粮食谷物。

  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

  首句点明时节,渲染思情:霜打芦花,往日那一片片白茫茫的秋日生机欲舍难舍,令他想起了母亲的白发,想起了母亲的故去,不由潸潸泪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僧人典当了法衣,买了些粗米拿回家侍奉娘亲,而白头的娘亲就是在柴门边盼望着儿子的的归来……诗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一首低回沉婉的曲子,响着余韵,久萦心间。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gōng yuándài 

shuāngyǔnhuālèishī湿 báitóucháifēi 
niányuèhuángméi céngdiǎnjiāshāguī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qú)¹
注释:¹衢:四通八达的道路,云衢则为云中之路。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据传明光先一年已写成此诗上联二句,久思不得下联。次年中秋,再得下联二句。遂不胜其喜,径登寺楼鸣钟示庆。此时,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天亮查问,欲斩撞钟者。明光到案后,禀知玩月得诗,并诵此诗,先主闻而甚喜,释之而去。这首诗明明是描绘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会成为庆贺自己受禅登位而作,引为祥兆,纯属巧合。不过,诗写得也的确很有声势,大气磅礴,不失为大手笔。

zhōngqiūwányuè--míng

tuántuánhǎijiǎojiànjiànyún

lúnmǎnqīngguāngchù

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座清。
秋风十驿(yì)¹望台星²,想见冰壶³照座清。
译文:飒飒秋风中,我从襄阳行三百里去见商英,他为官清廉,品性高洁。
注释:张天觉:张商英,字天觉。¹十驿:十座驿站。古制每驿相距三十里。十驿三百里,意指自己从襄阳行三百里去见张天觉。²台星:本指天上三台六星,这里指执政大臣,即指张商英。³冰壶:比喻张商英为官清廉。
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
零雨¹已回公旦²驾,挽须聊听野王筝³
译文:蒙屈的周公早已回京主持朝政,遭陷的谢安,桓伊已为他弹筝鸣不平。
注释:¹零雨:是《诗经·东山》里的词语,据说这首诗是周公东征时所作。²公旦:周公旦,即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周公旦辅佐成王时,兄管叔鲜、弟蔡叔度散播流言,说周公旦有野心。于是,成王疏远了周公旦。后来,成王弄清了事实真相,决定迎周公旦回来主持朝政。本诗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比喻张商英即将回朝受到重用。³挽须聊听野王筝:这里足运用了《晋书》里的典故。东晋时名相谢安晚年被孝武帝猜忌。有一次,孝武帝召桓伊和谢安饮宴,桓伊弹筝时唱了曹植《怨诗》,意在为谢安辩诬。谢安非常感动,泪下沾襟,越席而挽桓伊之须,深致谢意。本诗作者意在以此比喻张商英将会受到皇帝信任。
三朝元老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三朝元老¹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译文:三朝元老的商英,如今依然是胸怀雄心,全国的百姓都对商英寄予莫大的希望。
注释:¹三朝元老:足指张商英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¹看升平。
译文:我这位白发老友赶到荆门为商英送行,然后隐退山林喜座天下繁富平安的佳音。
注释:¹却归林下:指自己隐居林泉之下。

  这首诗首联写“秋风”“十驿”等,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情谊的殷切。颔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企求。颈联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和普天下万众的期望。尾联写诗人自身,写临别依依之意。这首诗运用典故,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首联“秋风”,点明季节;“十驿”,极言襄阳至荆门里程之长;“台星”,指张商英,表示诗人对他的仰慕和尊敬。“冰壶”,用以比喻张商英为官清廉。这首诗头两句叙诗人从襄阳赶来荆门跟张商英会见,推想他必能澄清当前的时局。这充分表明了诗人对张商英友谊的深厚和期望的殷切。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零雨已回公旦驾”,用周公旦的典故。作者用这个典故比喻张商英,就暗含着张商英所遭诽谤业已澄清并将受重用的意思。“挽须聊听野王筝”,用桓伊和谢安的故事。这里把张商英比作谢安,也暗喻张商英将重新获得徽宗的信任。

  颈联“三朝元老心方壮”:张商英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因此称三朝元老。此次进宫对策,正满心想干一番事业。“四海苍生耳已倾”:谓全国老百姓都对张商英寄予莫大的希望。

  尾联“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诗人自谓年老,虽不出仕,也将回襄阳老家期待过太平日子。《宋史·张商英传》说:张商英“为政持平”,曾“大革弊事”,因此“蒙忠直之名”。魏泰这首诗,即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张商英的看法。

  这首诗不以意境取胜,而以事、理结合和情、韵兼胜见长。它把叙事、说理和抒情三者都凝铸入诗,诗句里又饶有时空变化和声色交感。如首句:“秋风”暗示了时间的转换,“十驿”展示了空间的悠长;两者相联,又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情谊的殷切。颔联虽然用典,但不生僻、不晦涩;既反映了当时朝野的舆论,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企求。加上“零雨”见色;“筝”见声。声、色交互,更增添诗的韵味。颈联出句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收句写普天下万众的期望。尾联回叙诗人自身,写临别依依之意;且能脱出俗套,不作儿女沾巾之态,而以兴冲冲地归看升平来结束全篇。这样写,诗的精神境界就高了,并能引起读者产生遐想。

  米芾称魏泰与王安国“并为诗豪”,话虽然说得过了头,但不纯是溢美之辞。魏泰强调诗要“浑厚”,反对黄庭坚“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这类主张,对宋诗的发展显然有良好影响。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485-488

jīngménbiézhāngtiānjué--wèitài

qiūfēngshí驿wàngtáixīngxiǎngjiànbīngzhàozuòqīng

línghuígōngdànjiàwǎnliáotīngwángzhēng

sāncháoyuánlǎogōngfāngzhuànghǎicāngshēngěrqīng

báirénláibiéquèguīlínxiàkànshēngpíng

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方杏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见乳燕捎蝶过繁枝。忽一线炉香逐游丝。昼永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睡起画堂¹,银蒜²押帘,珠幕³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shà)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方¹⁰杏靥(yè)¹¹匀酥¹²,花须¹³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见乳燕捎(shāo)¹⁴蝶过繁枝。忽一线炉香逐游丝¹⁵。昼永¹⁶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译文:醒来在画堂中用银蒜将帘子押上,用珠装饰的帷幕如云般落在地上。雨刚下又停歇下来,洗出一个碧罗明净的天色,正是暖洋洋的花卉生长的天气。一瞬间暖风吹春天回来,芳草又生,祥和的天气在浮动,风还吹皱起银色的池塘水。正是杏花醉成酒窝,还在脸上匀匀地搽上酥一类细嫩乳品,花蕊如绣般绽开,红红绿绿前后排列。只见稚嫩的燕子,吃掉蝴蝶而飞过了密林。忽然出现一条线,那是炉子香烟逐绕着虫丝。白昼长了人也闲了,独自一人站在斜阳下,体会着夜即将到来的情味。
注释:哨遍:词牌名。双调二百三字,上片十八句五仄韵、两叶韵,下片十九句九仄韵、两叶韵。¹画堂:有壁画的居室。²银蒜:银质蒜形帘坠,拴于帘幕下端,以防风吹。³珠幕:饰有珠玉的帘幕。⁴碧罗:青色丝织品,此喻雨后天色澄净。⁵溶溶:和暖貌。⁶一霎:一阵。⁷回芳草:芳草回绿。⁸荣光:指花木的光泽。⁹银塘:波光粼粼的塘面。¹⁰方:正。¹¹杏靥:杏形状微涡,故云。靥,酒涡。¹²匀酥:匀净细嫩。¹³花须:花蕊。¹⁴捎:掠过。¹⁵游丝:春季空中所飘蛛丝。¹⁶永:长。时近夏天,故昼长。
便乘兴携将佳丽。深入芳菲里。拨胡琴语,轻拢慢捻总伶俐。看紧约罗裙,急趋檀板,霓裳入破惊鸿起。颦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任满头红雨落花飞。渐鳷鹊楼西玉蟾低。尚徘徊、未尽欢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而已。醉乡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耳。
便乘兴携将¹佳丽²。深入芳菲³里。拨胡琴语,轻拢慢捻(niǎn)总伶俐。看紧约罗裙,急趋(tán)¹⁰,霓(ní)¹¹入破惊鸿起¹²。颦(pín)月临眉¹³,醉霞横脸¹⁴,歌声悠扬云际¹⁵。任满头红雨¹⁶落花飞。渐鳷(zhī)鹊楼¹⁷西玉蟾(chán)¹⁸低。尚徘徊、未尽欢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¹⁹而已。醉乡²⁰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²¹耳。
译文:自然地乘着游兴,带领美女们,进入到香花芳草园里。弹拨胡琴使之发声,轻轻地“拢”,慢慢地“攒”,都很灵巧高妙。把罗裙系得紧紧的,急速趋使按照檀板节奏而舞,《霓裳羽衣曲》音响进入到急速的乐章时如受惊的雁飞声。暗淡的月光降到眉间,如喝酒红脸的霞光布了一脸,歌声悠扬悦耳地飞入云际。随它落雨般的红花飞满头,高楼西边的天空的月亮渐渐地往下落去。人们还在徘徊不回,只因游人的欢乐情意未得到满足,还想行乐下去。君不见今古悠悠往事,都成为浮幻空虚的人间世事。这一百年,有几多时间,三万六千日罢了。醉生梦死的回乡路,不妨走一遭,但人们的一生要痛快地尽情地行乐,人生多短暂啊!
注释:¹将:义同“携”。²佳丽:美人。³芳菲:花草。⁴拨:弹拨。⁵胡琴:泛指来自北方、西北各族的拨弦、拉弦乐器。从下句看,知其为琵琶。⁶拢、捻:叩弦与揉弦。⁷伶俐:聪灵,谓佳丽。⁸约:束。⁹趋:节拍。此为打节拍。¹⁰檀板:檀木所制拍板,用以定节拍。¹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传自唐代。¹²入破惊鸿起:唐宋大曲。¹³颦月临眉:谓眉似弯月。颦,皱眉,此为弯义。¹⁴醉霞横脸:谓脸色红润。¹⁵悠扬云际:谓歌声响亮。¹⁶红雨:谓落花。¹⁷鳷鹊楼:南朝楼阁名,在今江苏南京。¹⁸玉蟾:皎洁的月亮。¹⁹三万六千:即上句所谓“百岁光阴”,故人所认为的人寿上限。²⁰醉乡:喻醉中境界。唐王绩有《醉乡记》。²¹适情:顺乎性情。

  上片写游春行踪,即景生情。开头三句写室内景起兴。 “画堂’、“银蒜”、“珠幕”,表明为富贵人家的富丽堂皇的内部环境,住上好是好,就是叫人发腻,自然联想到游春。接着三句写第一个景象:雨后天晴正养花。雨洗碧罗天,溶溶养花天,好一个“天”的世界。第七、八、九句写第二个景象:风回芳草皱银塘。暖风回芳草,暖风皱银塘,好就好在“风”之力。第十、十一、十二句写第三个景象:杏靥匀酥花吐绣。百花满园林,红绿大排列。杏好花好春更好。第十三句写第一个物象:乳燕捎蝶过繁枝。一“捎”一“过”,十分灵巧可爱。第十四句写第二个物象:一线炉香逐游丝。一“线”一“逐”,异常生动有趣。最后三句写第三个物象:斜阳景含人情味。一“立”一“来”,自然形象逼真。东坡俨然以摄影师蒙太奇手法,将三景象、三物象剪辑、组合、叠印成一幅“明媚春光”长卷,让人爽心悦目,向上一路。

  下片写游春娱乐,借题发论。开头二句写男欢女乐:携佳丽,人芳菲,幽情默默。第三、四句写弹拨胡琴:轻拢慢燃伶俐,琴韵悠扬。第五、六、七句写起舞《霓裳》:约罗裙,趣檀板,舞姿惊雁。第八、九、十句写动人歌声:颦眉醉霞横脸,歌声嘹亮。第十一、十二、十三句写乐兴高涨:落花飞,玉蟾低,意欲再娱。最后七句针对上片下片游春观景物,与娱乐,借题发论。悠悠往事,时光易逝;浮幻人生,如人道境;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东坡俨然以戏剧家导演手法,将一个“入芳菲”境、三个歌舞场面和一个未尽意情景排列在一起,成为多幕性戏剧一幕幕推向观众,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全词以铺叙的手法写了情景,先景后情;写了时间,先昼后晚;写了歌舞,交错呈现。有头有尾,结构完整。由昼永——斜阳——晚来。玉蟾低,突出地写了度过一个漫长而无忧虑、极其痛快的美好时光,渲染了青春易逝、及时行乐的消沉感。这是与东坡此时此地外任处境和心境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上):中国书店,2007:455-458

shàobiàn··chūn--shì

shuìhuàtángyínsuànliánzhūyúnchuíchūxiēchūluótiānzhèngróngróngyǎnghuātiānshànuǎnfēnghuífāngcǎoróngguāngdòngyǎnzhòuyíntángshuǐfāngxìngyúnhuāxiùyuánlínpáihóngcuìjiànyànshāodiéguòfánzhī线xiànxiāngzhúyóuzhòuyǒngrénjiānxiéyángwǎnláiqíngwèi

便biànchéngxìngxiéjiāngjiāshēnfāngfēiqínqīnglǒngmànniǎnzǒnglíngkànjǐnyuēluóqúntánbǎnshangjīng鸿hóngpínyuèlínméizuìxiáhéngliǎnshēngyōuyángyúnrènmǎntóuhóngluòhuāfēijiànzhīquèlóu西chánshàngpáihuáiwèijǐnhuānjūnkànjīnyōuyōuhuànrénjiānshìzhèxiēbǎisuìguāngyīnsānwànliùqiānérzuìxiāngwěnfángxíngdànrénshēngyàoshìqíngě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