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祠堂插酒旗,游人那解荐江蓠。
白鸥欲下还惊起,曾见陈蕃解榻时。
孺子祠堂插酒旗,游人那解荐江蓠。
白鸥欲下还惊起,曾见陈蕃解榻时。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48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长养¹(xūn)²拂晓吹,渐开荷芰(jì)³落蔷薇。
译文:生成的和煦暖风吹拂而过,荷花和菱角逐渐开始绽放,蔷薇花期已过,开始零落。
注释:¹长养:生成。²薰风:即初夏时的东南风,意思为和暖的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³荷芰:指的是荷花和菱角,菱角五六月开小白花,在夜里开放,白天合上。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译文:绿色的虫子竟然也学着庄周做梦,化作蝴蝶在南园飞来飞去。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支离¹东北风尘²际,漂(piāo)(bó)西南天地间。
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注释:¹支离:流离。²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三峡楼台¹²日月³,五溪衣服共云山
译文: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注释:¹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²淹:滞留。³日月:岁月,时光。⁴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⁵共云山:共居处。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jié)¹事主终无赖,词客²哀时且未还³
译文: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注释:¹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²词客:诗人自谓。³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yǔ)¹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²
译文: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¹庾信:南北朝诗人。²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yǒnghuái怀shǒu ·

 tángdài 

zhīdōngběifēngchén piāo西nántiānjiān 
sānxiálóutáiyānyuè gòngyúnshān 
jiéshìzhǔzhōnglài āishíqiěwèihuán 
xìnpíngshēngzuìxiāo niánshīdòngjiāngguān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¹。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²
译文: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注释:¹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²“破纸”句: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平生塞北¹江南,归来²华发苍颜³。布被秋宵(xiāo)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译文: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注释:¹塞北:泛指中原地区。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²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³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华:花白。

  这阕《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难得的风情画。通过这幅画面,表现作者的凄苦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像作者这样,能够在继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画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轩的爱国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诗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517-1518

qīngpíngyuè ·宿shānwángshìān

xīn sòngdài 

ràochuángshǔ biānfāndēng shàngsōngfēngchuī zhǐchuāngjiān 
píngshēngsàiběijiāngnán guīláihuácāngyán bèiqiūxiāomèngjué yǎnqiánwànjiāngshān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¹(bǎo)羽,集于苞(bāo)(xǔ)²。王事靡(mí)³(gǔ),不能蓺(yì)(jì)(shǔ)。父母何怙(hù)?悠悠苍不,曷(hé)其有所¹⁰
译文:大鸨扑棱棱地振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柞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止又无休,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我可怜的父母靠什么养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我何时才能返回我的家乡?
注释:鸨: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¹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²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栎树,一名柞树。³靡:无,没有。⁴盬:休止。⁵蓺:种植。⁶稷:高粱。⁷黍:黍子,黄米。⁸怙:依靠,凭恃。⁹曷:何。¹⁰所:住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jí)¹。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不,曷其有极²
译文:大鸨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成群落在丛生的酸枣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休亦无止,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可怜的父母有什么吃的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奔忙?
注释:¹棘:酸枣树,落叶灌木。²极:终了,尽头。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肃肃鸨行(háng)¹,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²?悠悠苍不,曷其有常³?
译文:大鸨扑棱棱地飞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桑树上。王侯家的徭役从来没有头,我不能回家耕种稻谷高粱。可怜的父母吃什么活着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苦命的日子何时恢复正常?
注释:¹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根,引申为鸟翅。²尝:吃。³常:正常。

  这是一首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诗歌。全诗三章首句均以大鸨这种鸟本不会在树上栖息,却反常地栖息在树上来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的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其苦情可见一斑。因为鸨鸟是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而今鸨鸟居然飞集在树上,犹如让农民抛弃务农的本业常年从事徭役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大量的田地荒芜失种。老弱妇孺饿死沟壑,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战乱频仍的现实反映,所以诗人以极其怨愤的口吻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控诉,甚至呼天抢地,表现出人民心中正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随时随地都会像炽烈的岩浆冲破地壳的裂缝喷涌而出,掀翻统治阶级的宝座。

  全诗三章语言大同小异,这是民间歌谣的共同点。至于三章分别举出栩、棘、桑三种树木,则纯粹是信手拈来,便于押韵,别无其他深意。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1-233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34-236

bǎo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bǎo bāo wángshì néngshǔ  yōuyōucāngtiān yǒusuǒ 
bǎo bāo wángshì néngshǔ  yōuyōucāngtiān yǒu 
bǎoháng bāosāng wángshì néngdàoliáng cháng yōuyōucāngtiān yǒucháng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送客南昌尉¹,离亭²西³(hòu)春。
译文: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
注释:¹南昌尉:即南昌县尉。南昌:今江西南昌市,古曾设南昌县。²离亭:路旁驿亭。³西: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译文: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鸟鸣犹感清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别酒青门¹路,归轩²白马津(jīn)³
译文: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
注释:¹青门:泛指城门。²轩:车的通称。³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译文: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sòngwéichéngshào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sòngnánchāngwèi tíng西hòuchūn 
huākànjìn línniǎotīngyóuxīn 
biéjiǔqīngmén guīxuānbáijīn 
xiāngzhīyuǎnjìn wànshàngwéil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