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一章
于穆予宗。禀精东岳。
于穆予宗。禀精东岳。
诞育祖考。造我南国。
诞育祖考。造我南国。
南国克靖。实繇洪绩。
南国克靖。实繇洪绩。
惟帝念功。载繁其锡。
惟帝念功。载繁其锡。
其锡惟何。玄冕衮衣。
其锡惟何。玄冕衮衣。
金石假乐。旄钺授威。
金石假乐。旄钺授威。
匪威是信。称丕远德。
匪威是信。称丕远德。
奕世台衡。扶帝紫极。
奕世台衡。扶帝紫极。
二章
二章
笃生二昆。克明克俊。
笃生二昆。克明克俊。
遵涂结辙。承风袭问。
遵涂结辙。承风袭问。
帝曰钦哉。纂戎列祚。
帝曰钦哉。纂戎列祚。
双组式带。绶章载路。
双组式带。绶章载路。
即命荆楚。对扬休顾。
即命荆楚。对扬休顾。
肇敏厥绩。武功聿举。
肇敏厥绩。武功聿举。
烟煴芳素。绸缪江浒。
烟煴芳素。绸缪江浒。
昊天不吊。胡宁弃予。
昊天不吊。胡宁弃予。
三章
三章
嗟予人斯。胡德之微。
嗟予人斯。胡德之微。
阙彼遗轨。则此顽违。
阙彼遗轨。则此顽违。
王事靡盬。旍旆屡振。
王事靡盬。旍旆屡振。
委籍奋戈。统厥征人。
委籍奋戈。统厥征人。
祁祁征人。载肃载闲。
祁祁征人。载肃载闲。
骙骙戎马。有骃有翰。
骙骙戎马。有骃有翰。
昔予翼考。惟斯伊抚。
昔予翼考。惟斯伊抚。
今予小子。缪寻末绪。
今予小子。缪寻末绪。
四章
四章
有命自天。崇替靡常。
有命自天。崇替靡常。
王师乘运。席卷江湘。
王师乘运。席卷江湘。
虽备官守。位从武臣。
虽备官守。位从武臣。
守局下列。譬彼飞尘。
守局下列。譬彼飞尘。
洪波电击。与众同湮。
洪波电击。与众同湮。
颠踣西夏。收迹旧京。
颠踣西夏。收迹旧京。
俯惭堂搆。仰懵先灵。
俯惭堂搆。仰懵先灵。
孰云忍媿。寄之我情。
孰云忍媿。寄之我情。
五章
五章
伊我俊弟。咨尔士龙。
伊我俊弟。咨尔士龙。
怀袭瑰玮。播殖清风。
怀袭瑰玮。播殖清风。
非德莫懃。非道莫弘。
非德莫懃。非道莫弘。
垂翼东畿。耀颖名邦。
垂翼东畿。耀颖名邦。
绵绵洪统。非尔孰崇。
绵绵洪统。非尔孰崇。
依依同生。恩笃情结。
依依同生。恩笃情结。
义存并济。胡乐之悦。
义存并济。胡乐之悦。
愿尔偕老。携手黄发。
愿尔偕老。携手黄发。
六章
六章
昔我西征。扼腕川湄。
昔我西征。扼腕川湄。
掩涕即路。挥袂长辞。
掩涕即路。挥袂长辞。
六龙促节。逝不我待。
六龙促节。逝不我待。
自往迄兹。旷年八祀。
自往迄兹。旷年八祀。
悠悠我思。非尔焉在。
悠悠我思。非尔焉在。
昔并垂发。今也将老。
昔并垂发。今也将老。
衔哀茹慼。契阔充饱。
衔哀茹慼。契阔充饱。
嗟我人斯。胡恤之早。
嗟我人斯。胡恤之早。
七章
七章
天步多艰。性命难誓。
天步多艰。性命难誓。
常惧陨毙。孤魂殊裔。
常惧陨毙。孤魂殊裔。
存不阜物。没不增壤。
存不阜物。没不增壤。
生若朝风。死犹绝景。
生若朝风。死犹绝景。
视彼蜉蝣。方之乔客。
视彼蜉蝣。方之乔客。
眷此黄垆。譬之毙宅。
眷此黄垆。譬之毙宅。
匪身是吝。亮会伊惜。
匪身是吝。亮会伊惜。
其惜伊何。言纡其思。
其惜伊何。言纡其思。
其思伊何。悲彼旷载。
其思伊何。悲彼旷载。
八章
八章
出车戒涂。言告言归。
出车戒涂。言告言归。
蓐食警驾。夙兴宵驰。
蓐食警驾。夙兴宵驰。
濛雨之阴。炤月之煇。
濛雨之阴。炤月之煇。
陵陵峻阪。川越洪漪。
陵陵峻阪。川越洪漪。
爰届爰止。步彼高堂。
爰届爰止。步彼高堂。
失尔朔迈。良愿中荒。
失尔朔迈。良愿中荒。
我心永怀。匪悦匪康。
我心永怀。匪悦匪康。
九章
九章
昔我斯逝。兄弟孔备。
昔我斯逝。兄弟孔备。
今予来思。我凋我瘁。
今予来思。我凋我瘁。
昔我斯逝。族有余荣。
昔我斯逝。族有余荣。
今我来思。堂有哀声。
今我来思。堂有哀声。
我行其道。鞠为茂草。
我行其道。鞠为茂草。
我履其房。物存人亡。
我履其房。物存人亡。
拊膺涕泣。血泪彷徨。
拊膺涕泣。血泪彷徨。
十章
十章
企伫朔路。言欢尔归。
企伫朔路。言欢尔归。
心存言宴。目想容辉。
心存言宴。目想容辉。
迫彼窀穸。载驱东路。
迫彼窀穸。载驱东路。
系情桑梓。肆力丘墓。
系情桑梓。肆力丘墓。
栖迟中流。心怀罔极。
栖迟中流。心怀罔极。
眷言顾之。使我心恻。
眷言顾之。使我心恻。

qīngyúnshīshízhāng--

zhāng

zōngbǐngjīngdōngyuè

dànkǎozàonánguó

nánguójìngshíyáohóng

wéiniàngōngzàifán

wéixuánmiǎngǔn

jīnshíjiǎmáoyuèshòuwēi

fěiwēishìxìnchēngyuǎn

shìtáihéng

èrzhāng

shēngèrkūnmíngjùn

zūnjiézhéchéngfēngwèn

yuēqīnzāizuǎnrónglièzuò

shuāngshìdàishòuzhāngzài

mìngjīngchǔduìyángxiū

zhàomǐnjuégōng

yānyūnfāngchóumóujiāng

hàotiāndiàoníng

sānzhāng

jiērénzhīwēi

quēguǐwánwéi

wángshìjīngpèizhèn

wěifèntǒngjuézhēngrén

zhēngrénzàizàixián

kuíkuíróngyǒuyīnyǒuhàn

kǎowéi

jīnxiǎozimóuxún

zhāng

yǒumìngtiānchóngcháng

wángshīchéngyùnjuǎnjiāngxiāng

suībèiguānshǒuwèicóngchén

shǒuxiàlièfēichén

hóngdiànzhòngtóngyān

diān西xiàshōujiùjīng

cántánggòuyǎngměngxiānlíng

shúyúnrěn媿kuìzhīqíng

zhāng

jùněrshìlóng

怀huáiguīwěizhíqīngfēng

fēiqínfēidàohóng

chuídōng耀yàoyǐngmíngbāng

miánmiánhóngtǒngfēiěrshúchóng

tóngshēngēnqíngjié

cúnbìngzhīyuè

yuàněrxiélǎoxiéshǒuhuáng

liùzhāng

西zhēngèwànchuānméi

yǎnhuīmèizhǎng

liùlóngjiéshìdài

wǎngkuàngnián

yōuyōufēiěryānzài

bìngchuíjīnjiānglǎo

xiánāikuòchōngbǎo

jiērénzhīzǎo

zhāng

tiānduōjiānxìngmìngnánshì

chángyǔnhúnshū

cúnméizēngrǎng

shēngruòcháofēngyóujuéjǐng

shìyóufāngzhīqiáo

juànhuángzhīzhái

fěishēnshìlìnliànghuì

yán

bēikuàngzài

zhāng

chūchējièyángàoyánguī

shíjǐngjiàxìngxiāochí

méngzhīyīnzhàoyuèzhīhuī

línglíngjùnbǎnchuānyuèhóng

yuánjièyuánzhǐgāotáng

shīěrshuòmàiliángyuànzhōnghuāng

xīnyǒng怀huáifěiyuèfěikāng

jiǔzhāng

shìxiōngkǒngbèi

jīnláidiāocuì

shìyǒuróng

jīnláitángyǒuāishēng

xíngdàowèimàocǎo

fángcúnrénwáng

yīngxuèlèifǎnghuáng

shízhāng

zhùshuòyánhuāněrguī

xīncúnyányànxiǎngrónghuī

zhūnzàidōng

qíngsāngqiū

chízhōngliúxīn怀huáiwǎng

juànyánzhī使shǐxīn

陆机

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 1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煮豆燃豆萁(qí)¹,萁在釜(fǔ)²下泣。
译文:烧豆秸去煮豆子,豆秸在锅下哭泣:
注释:¹萁:豆秸。²釜:锅。首两句出自曹植《七步诗》。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我烬(jìn)¹你熟了,正好办教席²
译文:我被烧成灰却煮熟了你,正好去办酒席!
注释:¹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此处作动词用,指燃烧成灰烬。²教席:宴请教师的酒席。

  首句与曹诗(指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同,次句稍作改动,把“豆在釜中泣”,改为“萁在釜下泣”。这里以豆喻杨荫榆及其一伙,以“萁”喻横遭迫害的学生。对于杨荫榆这个代表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豆”一般的人物,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鲁迅先生与女师大事件》中一段生动的描绘:“而且那位校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见那系着白头绳的带子的人,穿着黑花缎的旗袍和斗篷,像一个阴影的移来移去。如果有人真个去请教时,据说又有事出去了。否则,她的卧室就在校舍的幽静的一角,学生们除了去开储藏室的门,是不会听到紧邻的她的房间的嘁嘁喳喳,低声媚笑的”。

  鲁迅说是“活剥”,但整首诗完全出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后两句不仅意境深厚,含意深沉,而且讽刺挖苦,跃然纸上,使整首诗“活”了起来。开头“豆”“萁”相对,接后“烬”“熟”相对;前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没有萁,豆根本不会存在;后者说明两者的利害,毁了人家,成全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家”。鲁迅以犀利的文笔,一语戳穿了“有尊长之心”的杨荫榆者流不过是以办教育为名,而行残害学生之实。它们是中国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人肉筵席上的“食人者”。

  曹子建的《七步诗》讲的只是兄弟不合,毫无社会意义。汪懋祖用萁豆相煎的典故,妄图把本是杨荫榆对学生的迫害,反诬为学生逼杨荫榆,那么学生成了烧人的“萁”,杨荫榆倒成了被烧的“豆”了。这是对事实的肆意歪曲。鲁迅因此把《七步诗》改了一下,目的在为学生伸冤,但锋芒指向以杨荫榆为代表的营垒,充分表现出鲁迅“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战斗精神。在《“碰壁”之后》里,鲁迅对杨荫榆借请客吃饭美其名日“解决种种重要问题”的阴谋诡诈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我吸了两支烟,眼前也光明起来,幻出饭店里电灯的光彩,看见教育家在杯酒间谋害学生,看见杀人者于微笑后屠戮百姓。看见死尸在粪土中舞蹈,看见污秽洒满了风籁琴…”这就是杨荫榆“办教席”的实质。

  全诗文白相结合,前两句用文言来写,后两句用白话,组合得妙趣横生,故虽“活剥”曹植《七步诗》,却一改原诗的严肃而悲愤的风格,而显幽默恢谐,其中又有愤激之情。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近现代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69-170页
2、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39页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朝来临镜台¹,妆罢暂裴(péi)²
译文: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注释:¹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²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千金始一笑¹,一召讵(jù)²能来。
译文: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
注释:¹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²讵:副词。岂,难道。

  徐惠的《进太宗》又名曰《妆殿答太宗》,是在皇帝屡召不赴情况下写就的一首难得表现作者“女儿性”的作品。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前两句虽然不着一墨写作者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颇见功力。在数以千百计的后宫妃嫔中,得到君王的宣诏,本应喜悦之极应命而至。就封建文化要求女子“柔顺”、不得违抗君命的“角色规范”而言,更应该立即应诏。可徐惠却偏要君王等一等,“妆罢”后久久不去应诏,反而要在镜台前徘徊不前,故意要引逗得君王着急。等到君王真的因急生怒,她似乎又早料到了,慌不忙的借“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古人千金买美人一笑,陛下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

  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前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活泼的女儿性情,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亲昵深厚的情思。

  徐惠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她和太宗之间这段富于情趣的小插曲,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样充满灵性的诗句,是徐惠的天性和才华使然。后人曾作诗赞这首《进太宗》:“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参考资料:
1、 郭海文 .《唐代宫廷女性知识分子情怀——唐太宗贤妃徐惠诗文之分析》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2 :第149页 .
2、 黄芸珠 .徐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载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期 .陕西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1 :第58页 .
3、 张红 .《唐代宫室女性诗歌创作研究》,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陕西西安 :陕西理工学院 ,2013 :第21页 .
4、 郑光仪 .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1 :321-323 .
5、 清湘 .好时光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jìntàizōng--huì

cháoláilínjìngtáizhuāngzànpéihuí

qiānjīnshǐxiàozhàonénglái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西城杨柳弄春¹柔,动离忧²,泪难收。犹记多情³、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译文: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注释:¹弄春:谓在春日弄姿。²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³多情:指钟情的人。⁴归舟:返航的船。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sháo)¹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xù)²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³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纵使泪水都化作满江的春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注释:¹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²飞絮:飘飞的柳絮。³春江:春天的江。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jiāngchéng ·西chéngyángliǔnòngchūnróu

qínguān sòngdài 

西chéngyángliǔnòngchūnróu dòngyōu lèinánshōu yóuduōqíng céngwèiguīzhōu zhūqiáodāngshì rénjiàn shuǐkōngliú 
sháohuáwèishàoniánliú hènyōuyōu shíxiū fēiluòhuāshíhòu dēnglóu biàn便zuòchūnjiāngdōushìlèi liújǐn duōchóu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译文: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青山空自惆怅,倍增离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译文:什么时候能够再举杯共饮,昨天夜里我们还在月色中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列郡(jùn)¹(ōu)歌惜,三朝²出入荣。
译文:各郡的百姓都时歌你,不忍心你离去,你在三朝为官,多么光荣。
注释:¹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²三朝: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江村¹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译文:送走你我独自回到江村,寂寞地度过剩下的岁月。
注释:¹江村:指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

  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

  伤别之余,诗人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洁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离别之后,后会难期,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杯重把”,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用问句,是问诗人自己,也是问友人。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诗人送别时极端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个寻常的问语中。

  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前人说得好:“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首联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

  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言简意赅,雍雅得体。

  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

fèng驿chóngsòngyángōngyùn

 tángdài 

yuǎnsòngcóngbié qīngshānkōngqíng 
shíbēichóng zuóyuètóngxíng 
lièjùnōu sāncháochūróng 
jiāngcūnguīchù yǎngcánshēng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jīng)¹白石出,天寒红叶²稀。
译文:荆溪潺湲流过露出磷磷白石,天气变得寒冷红叶也变得稀稀落落。
注释:¹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²红叶: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路元¹无雨,空翠²湿人衣。
译文: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人的衣裳。
注释:¹元:原,本来。²空翠:指绿色的草木。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荆溪白石出”主要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天寒红叶稀”主要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主要写初冬时节山中全貌。本应是萧瑟枯寂的冬季,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小溪、白石、鲜艳的红叶、山间小路、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没有一丝一毫的萧瑟枯寂。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王维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06月第1版 :第171-173页 .

shānzhōng

wángwéi tángdài 

jīngbáishíchū tiānhánhóng 
shānyuán kōngcuìshī湿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