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风鹢退不忺飞,还似当年过宋时。又似雪舟人兴尽,归时却是顺风吹。
斗风鹢退不忺飞,还似当年过宋时。又似雪舟人兴尽,归时却是顺风吹。

fēng--shìjiǎn

dòufēng退tuìxiānfēiháishìdāngniánguòsòngshíyòushìxuězhōurénxìngjǐnguīshíquèshìshùnfēngchuī

释居简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 11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雕阴¹无树水南流,雉(zhì)(dié)²连云古帝州。
译文:初秋雨歇的暮色中,我倚靠在绥州南城门楼上,面向南方的家古看着前头的雕山,城墙高耸与云相连,是那古帝州。
注释:绥州: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今陕西绥德。¹雕阴:隋大业初年改绥州为雕阴郡,因雕山在该郡西南,故名。²雉堞:指城上女墙。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带雨晚驼鸣远戍(shù)¹,望古孤客倚高楼。
译文:茫茫夜雨中,阒寂边塞上,驼队隐约可见,驼铃摇曳不绝。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只有我这个羁旅客独倚高楼望着故古。
注释:¹远戍:指兵士守卫的边地。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明妃¹去日花应笑,蔡琰(yǎn)²归时鬓(bìn)已秋。
译文:明妃出塞时路经绥州,连路边的花儿都露出笑脸,蔡琰归汉路过绥州时鬓已秋霜。
注释:¹明妃:汉元帝官人王昭君,晋人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²蔡琰:东汉蔡邕之女,字文姬,没于匈奴十二年,为曹操赎归。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一曲单(chán)¹暮烽起,扶苏城²上月如钩。
译文: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单于之曲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
注释:¹单于:曲调名。²扶苏城:绥州于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上郡,即秦始皇太子扶苏曾监兵上郡处。

  第一、二两句写绥州城的自然状况。“雕阴”句描绘了边地荒凉。眼前是一片广漠的灰黄——黄土高原伸展到天边。这里树木不长,水土严重流失,到处是塬、峁、沟、壑,连水也不能畅流。原野多树,此地却“无”;水易流淌,这里却“难”。一“无”、一“难”,写尽了边地的荒凉、环境的艰苦。“雉堞”句写边防的严酷。在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蜿蜒的城墙高耸天际。“连云”,写空间;“古”写时间。这句时空跨度极大,故蕴蓄丰厚,寓意深刻。以上两句从静的角度来写,用笔粗犷简括。说明了诗人是从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深邃的意境。

  第三、四两句写诗人形象、夜雨驼铃与倚楼怀古。诗人的形象是独倚高楼、引颈远望。“带雨”从动的角度写景,笔触转而工致。“望古孤客”既点明诗人的身份处境,又表现了他的动作行为。诗人的目的是“望古”,时已届晚,没有望到故古,却望见烟雨迷蒙的远方戍兵的身影,以及驼铃声中的骆驼在缓缓跋涉。给荒凉的旷野增添许多凄凉况味,充满鲜明的边地特色。同时也更加暗示出诗人所在之地与家古距离的遥远,突出了“孤客”之“孤”。

  第五、六两句是诗人所展开的联想。诗人望着眼前的路,引起内心的联想:这条连通内地边塞的路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汉元帝昭君出塞时走的就是这条路,她之后被曹操以匈奴赎归回汉时走的也是这条路。这两个历史人物一向被视为背井离古、沦落不偶的典型,在这里诗人也有将他们引以自况的意思在内。自己到处漂泊,前途茫茫,这种处境同当年的王昭君也有某种相似。即使以后倘或出现文姬归汉式的转机,个人也会两鬓斑白,垂垂老矣了,诗人借历史人物委婉的传达出自己的心曲,可谓别开生面。

  第七、八两句,写对边患的感慨,以景语出之。单于,曲名。属唐大角曲。单于又是匈奴的最高首领,故亦有相关义。边月如钩,月色凄冷,《单于》一曲,在夜空回荡,引起“孤客”对边患的联想,暮色中蓦地升起了报警的烽火,结句摇曳生姿,感慨蕴蓄在写景之中,神味飞逸于语言之外。“扶苏城上月如钩”一句诗还包含有许多意蕴,可看出诗人还意有未尽,但诗却戛然而止,给人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感觉。

  这首诗对边地景物的描写渲染笔酣墨饱,淋漓尽致。雉堞连云、鸣驼远戍、单于烽烟,都是诗人眼中望到的边塞景象。这些景象又被迷离的晚雨和朦胧的月光所笼罩,将分散的景物组接融和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格调氛围。这一切既是诗人眼中之景,又是诗人身处之境,情由境生,境真情切,透过诗人对绥州景物的描写,表现他郁塞悲苦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608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几日随风北海¹游,回从²扬子大江头。
译文: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
注释:扬子江:长江在南京一带称扬子江。¹北海:这里指北方。²回从:曲意顺从。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臣心一片磁(cí)针石¹,不指南方²不肯休。
译文: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注释:¹磁针石:即指南针。²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

  这首诗首二句纪行,叙述他自镇江逃脱,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末二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这首诗语言浅近,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字里行间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的首二句纪行,叙述他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后,又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首句的“北海游”。指绕道长江口以北的海域。次句“回从扬子大江头”,指从长江口南归,引起三、四两句。

  末二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表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他不辞千难万险,赶到南方去保卫南宋政权的决心。忠肝义胆,昭若日月。

  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

参考资料:
1、 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04月:455-457
2、 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417页

yángjiāng

wéntiānxiáng sòngdài 

suífēngběihǎiyóu huícóngyángjiāngtóu 
chénxīnpiànzhēnshí zhǐnánfāngkěnxiū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xī)恓。
译文:住在陋巷中的卑微贫寒之士,出门凄苦惶惶不安。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¹低。
译文:虽说志气高远,在现实中也难免要低头。
注释:¹颜色:有功名,地位,荣耀的意思。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平生同门友,通籍¹在金闺²
译文:平生同门好友,已经在朝廷做官。
注释:¹通籍:指做官。²金闺:指朝廷。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nǎng)¹者胶漆契,迩(ěr)²来云低睽(kuí)³
译文:以前有像胶漆那样的交情,近来是云雨背违。
注释:¹曩:以往,从前,过去的。²迩:近。³睽:违背,不合。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译文:好友正逢下朝回来的时候,车骑走过宫廷五门的西边。
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是时天久阴,三日低凄凄。
译文:当时天久阴不晴,雨水凄凄下了三天。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jiǎn)¹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译文:寒士骑着跛足驴子在路旁避立,他好友骑着肥马当风嘶鸣。
注释:¹蹇:跛足。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译文:回头看看忘记了相识的人,径直走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译文:当年在洛阳社,贫贱的时候互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译文:如今在长安大道上,对面如云泥相隔。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译文:近来的现实多是这样,不是你一个人独自凄惨。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¹
译文:生死之交而永不变的,只听说任公叔和黎逢。
注释:¹任与黎:原注:任公叔、黎逢。
天街如水翠尘空。建章宫。月明中。人未归来,玉树起秋风。宝粟万钉花露重,催赐带,过垂虹。
天街如水翠尘空。建章宫。月明中。人未归来,玉树起秋风。宝粟万钉花露重,催赐带,过垂虹。
夜凉沈水绣帘栊。酒香浓。雾濛濛。钗列吴娃,腰褭带金虫。三十六宫蟾观冷,留不住,佩丁东。
夜凉沈水绣帘栊。酒香浓。雾濛濛。钗列吴娃,腰褭带金虫。三十六宫蟾观冷,留不住,佩丁东。

  “天街”三句,言京城临安的接官街道已经洒扫清净,明月掩映下的皇宫里,皇上也在等候着吴潜尽快来京任职。“天街”,即京城街道;“建章宫”,本汉宫殿名,这里泛指皇宫。“人未归来”,两句,言吴潜的人还没有抵达京城,但他能干的声名早已名闻京师。“玉树”句,“玉树”美材之喻,如《世说·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兼葭倚玉树”。又杜甫《饮中八仙歌》赞萧宗之云:“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上述是其出典处。“宝粟”三句,言用片片宝玉拼镶成的宝粟灯一盏盏高悬在宫阙前,在秋风中闪烁。皇上派使者送来官带赐给吴潜,催促他从速经水路赴京城到任。当时,吴潜正在绍兴任上。  

  “夜凉”三句,转而写送别夜宴。言秋夜沉沉,虽然凉意不断透过门帘袭向宴会中人,但是宴席正趋在高潮中,大家酒杯交觞,频频向吴大人祝贺,酒酣耳热之时,从词人的醉眼中环视四周景物,都已处在雾蒙蒙一片模糊之中。“钗列”两句。“腰褭”,即要褭。《汉书·武帝本纪》应劭曰:“古有骏马名要褭(音袅),赤喙黑身,一日行万五千里。”“金虫”,指金龟。据《旧唐书·舆服志》云:“三品以上龟袋以金饰,四品以银饰,五品以铜饰。”李商隐《为有》诗中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即指身穿官服的夫婿。此处即是以金龟指代官服。此言酒宴上虽有成群姣娘侍立一旁侑酒助兴,但吴潜入朝用的官服与马匹都已准备妥当,随时在催促吴大人赶路。真是“世无不散之筵”也。“三十六宫”三句,承前感叹语。此处是说:皇宫肃穆壮严,现在同样都沉浸在秋夜融融的月色之中,这送别的盛宴虽情深意厚,终究留不住吴大人遵诏命身穿官服入朝为官去啊。

jiāngshénzi··sòngguìhuāxiànshíyǒujiǎnxiángzhīmìngwèiquē--wényīng

tiānjiēshuǐcuìchénkōngjiànzhānggōngyuèmíngzhōngrénwèiguīláishùqiūfēngbǎowàndīnghuāzhòngcuīdàiguòchuíhóng

liángshěnshuǐxiùliánlóngjiǔxiāngnóngméngméngchāilièyāoniǎodàijīnchóngsānshíliùgōngchánguānlěngliúzhùpèidīngdōng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bìn)低纤手。钗重髻(jì)盘珊(shān)¹,一枝²红低丹。
注释:¹盘珊:盘旋环绕。髻状如盘,又称“盘髻”。²一枝:言妆成后如低丹一技。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门前行乐客¹,白马嘶(sī)春色。故故²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注释:¹行乐客:指游冶的男子。²故故:屡屡。又:故故犹云特特也。这里或言男子故意将鞭丢落,以得多睹艳容之机。
这首词写室外少年对室内少女的爱慕。
上片写少女临台梳妆。风动柳丝,燕舞莺啼是自然环境,“钗重”二句写这环境中女主人公的美丽形象。
下片写少年郎骑马游春,故意将金鞭屡坠的潇洒风姿和传情神态。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写得憨厚别致,情真意切。

mán··fēngliányànyīngliǔ--niújiào

fēngliányànyīngliǔzhuāngtáiyuēbìnxiānshǒuchāizhòngpánshānzhīhóngdān

ménqiánxíngbáichūnzhuìjīnbiānhuítóuyīngyǎn穿ch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