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东风零雨频,晓来料峭寒著人。人言天事不可测,欲回暮春成早春。
清明东风零雨频,晓来料峭寒著人。人言天事不可测,欲回暮春成早春。
花红柳绿皆自若,一气变化宜有神。漆园老人惜光景,求术却老无声影。
花红柳绿皆自若,一气变化宜有神。漆园老人惜光景,求术却老无声影。
忽闻春有再韶时,亦觉身当还壮境。花前一酌心熏然,敢道朱颜非少年。
忽闻春有再韶时,亦觉身当还壮境。花前一酌心熏然,敢道朱颜非少年。

chūnhánèr--liúbān

qīngmíngdōngfēnglíngpínxiǎoláiliàoqiàohánzherénrényántiānshìhuíchūnchéngzǎochūn

huāhóngliǔ绿jiēruòbiànhuàyǒushényuánlǎorénguāngjǐngqiúshùquèlǎoshēngyǐng

wénchūnyǒuzàisháoshíjuéshēndāngháizhuàngjìnghuāqiánzhuóxīnxūnrángǎndàozhūyánfēishǎonián

刘攽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9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译文:早晨便骑马从禁城的东面驶出,分别埋伏在四周浅草里。
注释: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zhòu)迎风。
译文:高高的旗帜迎着太阳,白马迎着烈风疾速奔驰。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背手抽金镞(zú)¹,翻身控角弓。
译文:反手取出背上箭筒里的箭,一个漂亮地翻身便控制好角弓。
注释:¹金镞:金属制的箭头。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译文:突然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一只带箭的鸿雁直向地面坠落下来。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欲收嘉¹景此楼中,徙(xǐ)²阑干四望通。
译文:想观赏美景来到这多景楼中,栏杆边徘徊,极目长空。
注释:甘露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三国东吴所建古寺。多景楼:在甘露寺。¹嘉:嘉美。²徙倚:徘徊流连。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¹入青红。
译文:波光摇乱云影浮着紫色翠色,满含山中云雾之气的天空被染得时青时红。
注释:¹山气:山中的云雾之气。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一川钟呗(bài)¹淮南月,万里帆樯(qiáng)²海外风。
译文:一川钟声佛唱融入淮南月色,万里船帆桅樯乘着海外清风。
注释:¹钟呗:寺院诵经声。²帆樯:船帆和桅杆,泛指江船。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老去衣衿(jīn)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¹
译文:年老了衣服上仍旧风尘仆仆,心里真羡慕那暮色中的飞鸿。
注释:¹冥鸿:飞入远空的鸟。汉朝扬雄《法言·问明》,有“鸿飞冥冥”之语。

  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多景楼屹立北固山上,凭高远眺,水色山光,风月胜景,无不尽收眼底。诗人这两句意谓欲于此楼周览胜景,只消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景象,便可豁然在目。这正抓住了多景楼居高临下,境界开阔的特点。

  中间两联是写多景楼上所见景象:云气和水光氤氲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晚霞同山峦于夕阳下青红相间。镶入远处的天空;月光下淮南原野传来了佛寺的钟声梵歌;江面上强劲的海风送来了远方的航船。这四句,一写水光,一写山色,一写淮南寺钟,一写江面帆船。“云乱水光浮紫翠”,着一“浮”字,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宫观;“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月光下传来“一川钟呗”,不难想象出淮南原野的平阔寂静;海风中驶出“万里帆樯”,使人意识到长江的迢遥汹涌。诗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壮丽宏阔的景象,开阔了诗人的心目,于是他于尾联以唱叹的语调,抒写了个人的感受和襟怀。意谓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中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之语,表现一种心与道俱的高旷自得情怀。诗人化用其意,说自己尽管身世蹭蹬,却仍在注目艳羡那高振健翮,远翔天宇的飞鸿。这就体现了诗人“蹑景追飞”的远大抱负。

  全诗视野宏阔,韵格浏亮,形象鲜明,对仗工稳,确能表现出多景楼的胜景伟观。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207-208页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律转鸿钧(jūn)¹佳气²同,肩摩³(gǔ)乐融融
译文:季节变换,岁序更新,普天下洋溢着节日同一的祥瑞气氛。路上行人车辆往来拥挤,大家都快乐融洽。
注释:¹律转鸿钧:季节变换,岁序更新。律,用竹管或金属制成的定音或候气的仪器。分为十二律,分别与十二月相配。西汉刘向《别录》:“燕有寒谷,黍稷不生,邹衍吹律,暖气乃至,草木皆生。”转,运转。鸿钧:大钧。常用来比喻上天或大自然。钧即陶钧,制作陶器时用的转轮。²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³肩摩:肩与肩相摩擦,形容游人多。⁴毂击:击车轮相碰,形容车辆多。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用以插轴的圆孔。此处代指车轮。⁵乐融融:形容和乐融洽,大家都很高兴。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不须¹迎向东郊²去,春在千门万户³中。
译文:不必到郊外去迎接春天的到来,春意已经来到了千家万户中。
注释:¹不须:不用,不必。²东郊:东边的郊野。古代有“立春之月,天子迎春于东郊”(《礼记》)的仪式。³千门万户:形容人户众多。

  这是一首歌咏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诗。

  描绘了民间庆贺春节的盛况和迎接新春的欢悦之情。春回人间,天下太平,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诗人认为不必走向东郊去迎春,因为千家万户都有春天的气息。全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新春佳节的无穷意蕴,令人读之顿觉春就在身边。

  前两句写大自然不断变化,春回人间,天下太平,佳节引人。因而路上“肩摩毂击”,人挤人,车撞车,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乐融融”地迎接春天的到来。盛况空前,喜形于色,到处洋溢着和乐融洽的气氛。

  写到这里,诗人妙笔一转,用“不须”二字领起,说不必到郊外田间、湖畔、山麓去寻春迎春,因为大地回春,无一处没有春天的气息,无一家没有春天的景象。“春在千门万户中”的潜台词是,大自然的春天固然来到了,大自然的春光固然明媚,值得热烈欢迎,但人间的春却来得更早,春光却更美好,春意却更浓烈,天地间一片太平盛世,更值得热烈欢迎。满院春光、春遍人间的动人美景,新春莅临时的无限喜悦之情,妙含于此通俗易懂、意味无穷的七字中。

参考资料:
1、 姜葆天,韦良成选注. 常用古诗 第3辑[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5:437-438.
2、 王远国,佘克勤著. 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61.
3、 卢焱主编. 徜徉于我们的节日[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6:8.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tiáo)(yáo)¹太华²俯咸(xián)³,天外三峰(fēng)(xiāo)不成。
译文: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注释:¹岧峣:山势高峻的样子。²太华:即华山。³咸京:即咸阳,今陕西西安。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⁴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武帝祠(cí)¹前云欲散,仙人掌²上雨初晴。
译文: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注释:¹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²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华山东峰尚存其手迹。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河山北枕(zhěn)秦关¹险,驿(yì)²西连汉畤(zhì)³平。
译文: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注释:¹秦关:指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²驿路:指交通要道。³汉畤: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 一作:无)
借问路旁名利客¹,何如此处学长生²
译文: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注释:¹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²学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阔的空间感和悠久的时间感,更加瑰丽神奇。在名作《黄鹤楼》中,就以“昔削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再现了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令削浮想联翩,引起无穷感慨。在这首诗中,他再次运用这一手法。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削掌”、“秦关”、“汉畤”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鄜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畤止,这里共有五畤,诗中的“汉畤”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削掌”。汉武帝观仙削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写法则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在这里,一个“俯”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岧峣”两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种神力。然后,诗削从总貌转入局部描写,以三峰作为典型,落实“岧峣”。“削不成”三字含有削间刀斧俱无用,鬼斧神工非巨灵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纯然写景中暗含神工胜于削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诗削路过华阴时,正值雨过天晴。未到华阴,先已遥见三峰如洗。到得华阴后,平望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将散;仰视仙削  掌上一片青葱,隐而已显,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气象。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削移情,几乎忘却它的对仗之工,而且更无暇觉察“武帝祠”和“仙削掌”已为结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奠基。

  颈联则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这是眼中所无而意中所有的一种景色,是诗削在直观的基础上加以驰骋想象的一幅写意画。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但诗削“胸中有丘壑”,笔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浑的画面。

  在华山下望到咸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诗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种荡荡大道,西接遥天。古削论诗有“眼前景”与“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客观景物的撷取,后者则偏执诗削胸襟的外溢。这首诗就是从描绘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两句诗削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削间词话》),诗削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窥探。上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削格化了,有“顾视清高气深稳”之概;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下句一个“连”字,使汉五畤上接颔联中的“武帝祠”和“仙削掌”,灵迹仙踪,联锁成片,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平”字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驿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一“险”一“平”,为削们提出了何去何从的问号。这两句中“枕”字、“连”字,前削称为诗眼,其实,两句中的“险”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后拥,此响彼应。

  此诗劝“学长生”,感叹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诗削不用直说,反向旁削劝喻,显得隐约曲折。结尾两句是从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显得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崔颢现存诗中大都格律严整,然而此诗却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前六句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此处”二字,绾合前文,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从全篇来看,诗削融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0-371

xíngjīnghuàyīn

cuīhào tángdài 

tiáoyáotàihuàxiánjīng tiānwàisānfēngxuēchéng 
qiányúnsàn xiānrénzhǎngshàngchūqíng 
shānběizhènqínguānxiǎn 驿西liánhànzhìpíng 
jièwènpángmíng chùxuéchángshēng  (zuò  )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shāng)(lèi)¹先酒²,为我驱忧烦。
译文: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注释:¹酹: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²先酒:指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相传杜康是我国酿酒的创始人。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yú)¹心自殊²,顿觉天地暄³。连山变幽晦,绿水函(hán)晏温
译文: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注释:¹须臾:一会儿。²殊:不一样。³暄:热闹。⁴幽晦:昏暗不明。⁵函:包含。⁶晏温:晴天的暖气。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ǎi)¹南郭门²,树木一何³繁。清阴可自庇(bì),竟夕闻佳言。
译文: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注释:¹蔼蔼:茂盛的样子。²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郭,外城。³何:多么。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⁴清阴:指草木。⁵竟夕:整夜。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尽醉无复辞,偃卧¹有芳荪²。彼哉晋楚富³,此道未必存。
译文: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注释:¹偃卧:仰卧。²芳荪:指草地。³晋楚富:这里指财雄一方的富豪。⁴此道:指饮酒之乐。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诗酒关系有如血肉关系密不可分。柳宗元虽然比不上盛唐诗仙兼酒仙李白的浪漫,也不同于晚唐李商隐“身世醉时多”的悲伤,自有自己喝酒的情态与心态。全诗共16句,开头四句为第一层:“今旦少愉乐,起坐开清樽。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清早起来就喝酒,原因是感到缺乏生活乐趣。相传杜康是我国酒的创始人。据郭沫若的《中国史稿》:杜康即少康,夏王相的儿子。当年夏王相被一部落领袖杀害,少康逃到今河南虞城县依附有虞氏,当了“疱正”,是个专管皇帝吃饭的职司。杜康为了迎合皇上,力求酿出好酒,亲自筛选精粮,采制神曲,调配奇方,酿出的酒果然味美可口。皇帝饮后神振食增,龙颜大悦,就封杜康为“酒仙”。故柳宗元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杜康,是他用勤劳与智慧造出美酒,给人们驱逐忧愁和烦恼。“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喧。”酒入口,加快了血液循环,浑身感到一股暖流上涌,心情发生变化,天地之间也变得温暖起来。接着,一一叙说饮酒后的感受:“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幽晦,《楚辞九歌·山鬼》说:“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晏温,指天气晴暖。心感温暖,连自然界的景物也变得温暖,连绵的高山也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水流含着温暖的气息。这是诗人从感官的角度来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天的太阳升起来了,天气自然变得暖和起来。“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明可自庇,竟夕闻佳言。”开篇点明时间,现在点明饮酒的地点──南郭门。南郭门指永州城南,南门城边,树木繁茂,清凉的树荫可以遮挡烈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这四句描写了诗人在永州的闲适生活,既无衙门的公务缠身,又无日出而作的劳累,似乎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也有注家认为:“清明”指草木,此句点化《左传·文公七年》“葛犹能庇其本根”句意,“无知的草木都懂得好好保护自己”。意思是说自己还不如草木,连保护自己都不懂得。下句说:“这些树木整夜好像在向自己诉说什么,现在才明白,原来它们要说的正是这种有启发性的话。”可做为一家之言。“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与朋友们尽情畅饮,哪怕喝醉也不要推辞,芳草萋萋,可以供我们躺卧。这是第二层的小结,饮酒的快乐尽在“偃卧”之中,按理全诗可以到此结束了。然而,“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孟子·公孙丑》:“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后两句“谓饮酒之乐也”。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吧?后两句为第三层,进一步说明饮酒的快乐,使诗意得到升华。

  研究者认为,柳诗受陶渊明影响较深,“柳宗元确有部分作品拟学陶渊明,大都作于贬永州之后……宗元学陶诗作实蓄忧愤于闲适恬谈之中。”(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曾吉甫认为“《饮酒》诗绝似渊明。”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对当时现实不满,四十一岁即弃官归隐,躬耕垄亩。他以《饮酒》为题写诗20首,在序中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诗主要写自己的生活遭遇,人生坎坷。其五:“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向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全诗与饮酒无关,写的是归隐后悠闲恬静的心情。他的“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反映诗人过的是自食其力的生活。而“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饮酒》)”反映的是生活贫困,无酒可饮,只好接受别人的恩赐。陶是看破红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隐居山村,做一名普通农民来与当时的黑暗社会抗挣。柳宗元却不同,少年得志,志向远大,在朝廷超取显美,成为王叔文革新集团的骨干。“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谪到南蛮之地永州,这对他是残酷打击。柳是不得已离开朝廷,政治理想并未放弃。在永州任司马,虽为闲职,官禄照领,不必象陶渊明那样亲自耕种,以求温饱。酒完全可以购买,与朋友饮酒是常事。他的郊游是追求闲适,他的饮酒是自我陶醉,其目的是转移视线,以求适应环境,安宁心情。然而,遭贬的打击,沉重的心理负担,无言的痛苦谁能领会?诗的开头就提到情绪低落,但整个基调并不衰飒,与一般的反映闲适的饮酒诗也不同。“它写出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似醉非醉的特有状态,以及他蔑视世俗的鲜明个性,不失为自画像中的一幅佳作。”(胡士明《柳宗元诗文选注》)由此可见,柳宗元的《饮酒》等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却自有不同的个性与意蕴。

yǐnjiǔ--liǔzōngyuán

jīnshǎozuòkāiqīngzūnshānglèixiānjiǔwèiyōufán

xīnshūdùnjuétiānxuānliánshānbiànyōuhuì绿shuǐhányànwēn

ǎiǎinánguōménshùfánqīngyīnjìngwénjiāyán

jǐnzuìyǎnyǒufāngsūnzāijìnchǔdàowèic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