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¹
译文:仅容行人通过的小路紧贴着草木丛生的石壁,高高的栈道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
注释:¹沧波: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汗流出鸟道¹,胆碎窥龙涡。
译文:行走在这狭窄逼仄的小道上,俯视栈道下的水流漩涡,不 禁令人冷汗直流,心胆俱碎。
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骤雨暗谿口¹,归云网松萝。
译文:蜀地天气多变,一时间溪谷天色昏暗,大雨不期而至;傍晚时分天空云朵向山间汇聚,松萝密布在高大的松木上面,好像一张网网住了松树。
注释:¹谿口:溪口。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¹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译文:听多了蜀地的羌笛声,内心充满了厌烦的情绪。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译文:道路雨阻,行道日久,我的梦愁源源不断。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mín)(é)¹
译文:有幸得到朝廷重用,我不畏惧蜀道雨阻,希望在地方官任上能有所作为。

jiānwèijīnglóngdào--céncān

jìngzhuǎnqīngwēiliángtòucānghànliúchūniǎodàodǎnsuìkuīlóng

zhòuàn谿kǒuguīyúnwǎngsōngluówénqiāngéryàntīngtóng

jiāngxiǎnyǒngmènghúnchóugèngduōshèngcháoxìngdiǎnjùngǎnxiánmín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仅容行人通过的小路紧贴着草木丛生的石壁,高高的栈道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

行走在这狭窄逼仄的小道上,俯视栈道下的水流漩涡,不 禁令人冷汗直流,心胆俱碎。

蜀地天气多变,一时间溪谷天色昏暗,大雨不期而至;傍晚时分天空云朵向山间汇聚,松萝密布在高大的松木上面,好像一张网网住了松树。

听多了蜀地的羌笛声,内心充满了厌烦的情绪。

道路雨阻,行道日久,我的梦愁源源不断。

有幸得到朝廷重用,我不畏惧蜀道雨阻,希望在地方官任上能有所作为。

注释

沧波:碧波。

谿口:溪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大历元年(766)作者随杜鸿渐入蜀,途径龙阁道时所作。先一年十二月岑参已被委任为嘉州刺史,因蜀中内乱未能赴任,朝廷也未收回成命,所以诗中称此行为赴嘉州刺史任。龙阁道,即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县东北,是蜀道上最险的栈道之一。此诗主要写龙阁道的险绝。

岑参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 4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之日,看着长空万里,人来人往,同时观赏着远方点点帆影迎接着落日余晖。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敢冀(jì)舟中逢谢尚¹,漫劳市日识韩康²
译文:我心中渴望能与名儒谢尚相遇,并在市井中认识有隐逸高士韩康。
注释:¹谢尚:谢尚(308年~357年6月14日),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将领,豫章太守谢鲲之子、太傅谢安从兄。²韩康:韩康,字伯休,东汉人士,皇甫谧著《高士传》中人物,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得知。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丧家毕竟非秦赘(zhuì)¹,悯(mǐn)世何曾是楚狂。
译文:虽然我曾经丧失家庭,并遭受社会的不公平对待,但我并不愤世嫉俗,也不陷于狂妄自大之中。
注释:¹秦赘: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秦代男子家贫无以为婚者,得入赘妇家。后因以借指赘夫。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译文:在茫茫一片白云和沧海之中,我最终选择以平凡的姿态度过了二十年的岁月。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译文: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不荒坟;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译文: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译文: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小农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但终究是上层建筑首先开始腐朽、堕落,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是上层核心人物因为权力的过分集中、扩张、膨胀,而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表现出封建礼教等统治秩序已经无法维系,封建社会上层建筑正在解体,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当他尝试着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试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学与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脱。他善于借助机智的语言,去揭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透彻观照式的、古典却又精辟的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页
狗探汤,鱼着网,急走沿身痛着伤。柳腰花貌邪魔旺。柳弄娇,花艳妆,君莫赏。
狗探汤¹,鱼着网,急走沿身痛着伤。柳腰花貌邪(xié)²旺。柳弄娇,花艳妆,君莫赏(shǎng)
译文:狗爪伸进了沸水,鱼儿闯着了绳网,带着一身伤痛,急急地逃离避让。妓女们腰如弱柳,貌比春花,害人的魔力正强。她们弄娇作媚,脂粉艳妆,您可别喝了迷魂汤!
注释:¹汤:沸水。²邪魔:本意问为妖魔,这里形容不正当的手段。
“狗探汤”、“鱼着网”两则形象极为生动,其负痛急走、心有余悸的情态如在读者目前。章回小说中有“惶惶若丧家之犬,急急若漏网之鱼”、“鲤鱼离却金鳌钩,摆尾摇头更不来”的习语,曲中正是利用了这种为人所熟悉的视觉印象。“痛着伤”既显示了所遭危险的可怕,又有教训沉重、“吃一堑长一智”的意味,从而为引出下文的训诫敲响了警钟。“探汤”、“着网”究竟是在比喻些什么。第四句揭示了答案,原来指的是花街柳巷嫖妓寻乐的险事。为寻花问柳而痛吃苦头固然咎由自取,但妓女设圈套、行“邪魔”的手段也确实狠毒,一个“旺”字,坐实了前文“急”、“痛”的缘起。读者至此掩卷,愈觉起首两句比拟的贴切。妙在作者撇过“邪魔”,回过头来重新渲染“柳腰花貌”在外表上的娇艳,最后以“君莫赏”三字轻轻带住,不啻为当头棒喝。将“柳”、“花”两度紧挨着“邪魔旺”拈出表现,于是警惕春楼以色惑人的主旨便跃然纸上了。小令始终以生动的形象组合来代替枯燥的说教,以“果”引出“因”,语重心长。全曲篇幅短小,朗朗上口,令人过目难忘。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四块玉·警世

kuài··jǐngshì--céngruì

gǒutàntāngzhewǎngzǒu沿yánshēntòngzheshāngliǔyāohuāmàoxiéwàngliǔnòngjiāohuāyànzhuāngjūnshǎng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天若不爱酒,酒星¹不在天。
译文: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注释:¹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quán)¹
译文: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注释:¹酒泉:酒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译文: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译文: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译文: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三杯通大道¹,一斗合自然。
译文: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注释:¹大道:指自然法则。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但得酒中趣(qù)¹,勿为醒者传。
译文: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注释:¹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yuèxiàzhuó ·èr

bái tángdài 

tiānruòàijiǔ jiǔxīngzàitiān 
ruòàijiǔ yīngjiǔquán 
tiānàijiǔ àijiǔkuìtiān 
wénqīngshèng dàozhuóxián 
xiánshèngyǐn qiúshénxiān 
sānbēitōngdào dǒurán 
dànjiǔzhōng wèixǐngzhěchuán 
门前唤担买芳菲,白发犹堪插一枝。
门前唤担买芳菲¹,白发犹堪插一枝。
译文:门前有人叫着担子卖花,即便我的头发花白,也还可以插上一枝花。
注释:¹芳菲:香花芳草。
旧厌蛙声今喜听,墙阴特地作盆池。
旧厌蛙声今喜听,墙阴¹特地作盆池。
译文:我曾经讨厌青蛙的声音,现在却喜欢听它,还特意在墙的阴暗处做了个盆池。
注释:¹墙阴:墙的阴影处;墙的阴暗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