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矶雨列山风,我亦频年强自攻。不负蛟龙竟何事,祇疑身世属江东。
三山矶雨列山风,我亦频年强自攻。不负蛟龙竟何事,祇疑身世属江东。

yùnyīnwéishēndàoxiǎoshī--zhī

sānshānlièshānfēngpínniánqiánggōngjiāolóngjìngshìshēnshìshǔjiāngdōng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7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麻衣如雪¹一枝梅,笑掩(yǎn)微妆入梦来。
译文:她穿着一身洁白如雪的衣服,就好像一枝美丽的梅花般好看。这位曳着雪白衣裙的女子,正含情脉脉,带着羞涩的微笑,姗姗来到我的梦中。
注释:¹麻衣如雪:语出《诗经·曹风·蜉蝣》,此处借用来描绘女子一身如雪的白衣。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若到越溪(xī)¹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译文:如果这位白衣女子来到越溪边,置身于一群身穿红色衣裙的越国美女中,那情景就好像一片红色的莲花中绽放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
注释:¹越溪: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地方。末两句是诗人的想象。

  此诗从题目“赠道者”可以看出,诗赠送的对象是个道士,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个女道士。此诗题目一作“赠送”。如果是后一个题目,那么,他写赠的对象就不一定是个女道士。但无论用哪一个题目,都不难看出,诗人所要着意描绘的是一个漂亮的白衣女子,并且对她的美色是颇为倾倒的。

  首句中的“麻衣如雪”,出于《国风·曹风·蜉蝣》,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的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以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次句中的“微妆”,是“凝妆”、“浓妆”的反义词,与常用的“素妆”、“淡妆”意义相近。“笑掩”写女子那带有羞涩的微笑。这女子是如此动人,她曳着雪白的衣裙,含情脉脉地微笑着,正姗姗来到诗人的梦境。

  从甜蜜的梦境中醒来,诗人不禁浮想联翩,以致在他眼前呈现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境界:他仿佛看到这一女子来到越国的一条溪水边,走进一群穿着红色衣裳的浣纱女子中间;那风姿,那神韵,是这般炫人眼目,就像是开放在一片红色荷花中的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这两句,以“若”字领起,说明这是诗人的假想之词。首两句说的是女子的神,此两句则是说女子的形,然而在写法上却不似前两句作直接的描绘,而以烘托之法让人去想象和思索。当女子置身于漂亮的越女中间时,她便像是红莲池中开放的一朵玉洁冰清的白莲;她的婀娜娇美,自然不言而喻了。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主要采用了拟物的手法。一处用“一枝梅”,一处用“白莲”,后者尤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然,以莲花比美人,并不是武元衡的独创。稍晚于武元衡的白居易也曾以莲花比女子,如“姑山半峰看,瑶水一枝莲(《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但比较地说,白居易只是运用了拟物一种手法,以形象显出单纯的美;武元衡在拟物时,兼用了烘托的手法,让诗中女子在一群越女的映衬下亮相,然后再过渡到莲花的比拟上,更有一种优美的意境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不过,全诗的情调只是在吐露对白衣少女美貌的神往之情,诗旨便不可取了。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0-741

zèngdàozhě--yuánhéng

xuězhīméixiàoyǎnwēizhuāngmènglái

ruòdàoyuèféngyuèhóngliánchíbáiliánkāi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霜凋(diāo)¹楚关²木,始知杀气³
译文:金风萧瑟,楚木凋零,寒气凛冽。
注释:¹霜凋:秋霜降落,使花草树木凋谢。²楚关:楚地的关隘要道。安徽古为楚地,所以作者以楚关来代指秋浦。³杀气:指寒气。⁴严:严厉,严重。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liáo)¹金天²(kuò)³,婉婉绿红
译文:秋天寥廓,红谢绿潜,万物蛰藏。
注释:¹寥寥:广阔的天空。²金天:秋天的别名。陈子昂诗云:“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³廓:广大,空阔。⁴婉婉:柔美卷曲的样子。⁵绿红:指枝叶繁茂碧绿,红花烂漫的草木。⁶潜:藏,尽。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胡燕¹别主人,双双语前檐(yán)
译文:胡燕也要回到南方去了,双双在屋檐下呢喃,与主人告别。
注释:¹胡燕:燕子的一种,胸前白质黑章,巢悬于大屋两榱间。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zhān)¹
译文:他们与主人恋恋不舍,三飞四回头,眼光里充满留恋。
注释:¹相瞻:相互顾盼。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¹不恋²华屋³,终然珠帘
译文:难道他们不喜欢华美的屋子和精巧的珠帘?但是,终归要飞上回南方的路。
注释:¹岂:难道。²恋:留恋。³华屋:华丽的房子,贵人的住房。⁴终然:到底。⁵谢:辞谢。⁶珠帘:珍珠缀成的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我不及¹此鸟,远行岁已淹²
译文:我很惭愧,我连胡燕都不如,远离妻子来秋浦已经一年多了。
注释:¹不及:不如。²淹:耽搁,久留。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jiān)¹
译文:多少思念,多少感叹,泪下如雨,浸湿糨糊,信不能封缄。
注释:¹缄:封口。

  这首诗先从气候的变化造成一种凄苦的氛围。“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秋风飒飒,寒霜遍地,寥廓天宇,万物萧条,花木凋零,寒气逼人,营造出一幅么令人伤感怀人的情景。

  诗人先从无生命的景物再写到有生命的胡燕,进一步造成感伤怀人的氛围。秋高气爽,春燕南归。一年一度来来去去的春燕,就要告别主人回南方去了。成双成对的春燕在檐前窃窃私语,它们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地回顾原来的旧居,非常的留恋,但是它们更思念家乡,所以最后还是飞走了。这首诗写到这,将相思的情境描绘得突出而充分,把牵动相思的气氛造的浓浓的。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由彼及此:“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春燕思家,南归去了;游子思乡,不得北返。胡燕春来秋去,尚急切欲归,游子离家已多年,还是归无时日。作者只好把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写成诗文,寄给远方的妻子,但谁知涕泪纵横,连书信的封口都无法封住。这里虽然略带夸张,但前后转得自然,情境与人的情感和谐一致,融为一体,给人艺术的真实感。另外以此结尾,给人留下言语表达不尽的情思、无法遏制的哀伤。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88-290页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匝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散幽经¹以验物,伟胎化²之仙禽。钟³浮旷之藻质,抱清迥(jiǒng)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làng)而扬音。匝(zā)¹⁰日域¹¹以回骛(wù)¹²,穷¹³天步¹⁴而高寻。践神区¹⁵其既远,积灵祀(sì)¹⁶而方¹⁷多。精¹⁸含丹¹⁹而星曜²⁰,顶²¹凝紫²²而烟华²³。引²⁴员吭(háng)²⁵之纤(xiān)²⁶,顿²⁷修趾²⁸之洪姱(kuā)²⁹。叠霜毛³⁰而弄影³¹,振³²玉羽³³而临霞³⁴。朝戏于芝田³⁵,夕饮乎瑶池³⁶。厌江海而游泽,掩³⁷云罗³⁸而见羁(jī)³⁹。去⁴⁰帝乡⁴¹之岑(cén)⁴²寂,归人寰(huán)⁴³之喧⁴⁴⁴⁵。岁峥(zhēng)(róng)⁴⁶而愁暮⁴⁷,心惆怅⁴⁸而哀离。
译文:自秘籍流传以验察白鹤,由不凡之胎化育仙鸟。秉赋超迈旷远的美质,怀具清静辽阔的禽心。朝蓬莱、方壶而振翅,望昆仑、阆苑以高鸣。环绕天域翱翔疾飞,邀避宇空高飞萦寻。飞行天宇将已遥,积累神龄而已多。眼带朱红而禽亮,顶凝丹紫而高华。伸颈放开纤细婉转的歌声,停止了有力美好的高脚。收拢白翅而对水弄影,抖动玉羽而俯视丹顶。早晨嬉戏于昆仑的芝田,黄昏在仙家的瑶池饮水。厌倦江海而漫游草泽,为隐蔽的巨网而羁绊。离开寂静的天帝居所,到达喧哗低下的人间。岁月凛凛而愁暮,心情凄凄而伤别。
注释:¹幽经:即《相鹤经》,因出于道家,故称“幽经”。²化:化育,孕育。³钟:聚。⁴浮旷:飘逸。⁵藻质:丽质。⁶清迥:清旷高远。⁷蓬壶:山名,即蓬莱,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⁸翻翰:奋翅。⁹昆阆:昆仑和阆苑,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¹⁰匝:一周,这里用作动词,一作“澘”。¹¹日域:太阳出处。¹²回骛:往回飞。¹³穷:一直飞到尽头。¹⁴天步:指天上极高处。¹⁵神区:仙界。¹⁶灵祀:仙寿,即长寿。¹⁷方:养生之道。¹⁸精:瞳仁。¹⁹丹:红色。²⁰星曜:像星星闪耀一般。²¹顶:头顶。²²凝紫:凝聚紫色。²³烟华:如冒烟花。²⁴引:拉长。²⁵员吭:指圆润的歌喉。²⁶纤婉:清细婉转。²⁷顿:以足踩地,这里指鹤舞步。²⁸修趾:长腿。²⁹洪姱:美好。³⁰霜毛:雪白的羽毛。³¹弄影:欣赏自己的影子。³²振:挥动。³³玉羽:指鹤翅。³⁴临霞:形容鹤飞之高远。³⁵芝田:仙人种芝草的地方,传说昆仑山上有仙人种芝草处。³⁶瑶池:传说仙人所居之处,盖有天池。³⁷掩:蔽。³⁸云罗:指人布了蔽云之网。³⁹见羁:被捕缚。⁴⁰去:离开。⁴¹帝乡:仙帝之居。⁴²岑:高。⁴³人寰:人间。⁴⁴喧:吵闹。⁴⁵卑:低。⁴⁶峥嵘:凛冽,寒冷。⁴⁷暮:指岁末。⁴⁸惆惕:悲伤,一作“惆怅”。
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
于是穷阴¹杀节²,急景³凋年。骫(wěi)沙振野,箕(jī)动天。严严苦雾,皎(jiǎo)悲泉。冰塞(sāi)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kuò)¹⁰。星翻汉回¹¹,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¹²,怜霜雁之违漠¹³。临惊风之萧条,对¹⁴流光¹⁵之照灼¹⁶。唳(lì)¹⁷清响¹⁸于丹墀(chí)¹⁹,舞飞容于金阁²⁰。始连轩²¹以凤跄(qiāng)²²,终宛转而龙跃²³。踯(zhí)(zhú)²⁴(pái)(huái),振迅²⁵²⁶²⁷。惊身蓬集²⁸,矫(jiǎo)²⁹雪飞³⁰。离纲别赴³¹,合绪相依³²。将兴³³中止,若往而归。飒(sà)(tà)³⁴(jīn)³⁵,迁延³⁶迟暮³⁷。逸翮(hé)³⁸后尘³⁹,翱(áo)(zhù)⁴⁰先路⁴¹。指会规翔⁴²,临岐⁴³(jǔ)⁴⁴。态有遗妍⁴⁵,貌无停趣。奔机逗节⁴⁶,角⁴⁷(lài)⁴⁸分形。长扬缓骛(wù)⁴⁹,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⁵⁰。众变繁姿,参(cēn)(cī)⁵¹(jiàn)⁵²。烟交雾凝⁵³,若无毛质。风去雨还⁵⁴,不可谈悉。既散魂⁵⁵而荡目⁵⁶,迷不知其所之⁵⁷。忽星离而云罢⁵⁸,整神容而自持⁵⁹。仰天居⁶⁰之崇绝⁶¹,更惆怅以惊思⁶²
译文:这时隆冬摧煞节候,急日催速岁月。寒沙飞卷原野,劲风振动天空。惨惨冷雾,清清寒泉。冰盖长河,雪蔽群山。不久寒气长夜已尽,景物清禽空阔。斗转星移,晓月将落。寒鸡清晨长鸣动心,霜雁离开沙漠伤情。面临萧瑟的惊风,望着流泻的月光。在殿前丹墀清音长鸣,在辉煌楼阁跃跃欲舞。开始步趋有节以蹁跹。最后身躯跳跃而婉转。往复徘徊,飞腾摧折。跳踯如飘蓬,举翅似飞雪。或分开奔赴,或聚合相依。将赴又止,如去却还。杂沓顾盼,雍容徐缓。疾飞尘起其后,高翔展翅在前。飞翔合乎节奏,步履皆中规矩。风姿具有余美,情貌没有停意。赴节停拍而动静合宜,竞相旁视而队别分形。扬翅缓驰,并翼连声。轻盈凌乱,晃影交错,各变繁姿,参差叠密。一团烟雾,若无毛羽。势如风去雨来,不可全部描绘。既使入神乱眼花,又眩惑不可捉摸。忽星散云飘,神态这才自持。仰望鹤乡高远悬绝,更惆怅而惊然不已。
注释:¹穷阴:岁将尽时。²杀节:寒气逼杀万物。³急景:指寒冷。⁴凋年:犹“杀节”。⁵凉沙振野:寒风吹来,沙尘漫天。凉,一作“骫”。⁶箕风:指大风。箕,星宿名,月亮经过箕星则多风。⁷严严:浓重的样子。⁸皎皎:洁白清亮。⁹氛昏夜歇:到了夜间,云雾散去。¹⁰澄廓:轮廓清晰。¹¹星翻汉回:星星闪烁,天河曲折。¹²早晨:早早报晓。¹³违漠:离开北方沙漠地带。¹⁴对:面临。¹⁵流光:流落的月光。¹⁶照灼:照耀。¹⁷唳:鹤声。¹⁸清响:清亮的叫声。¹⁹丹墀:古代宫殿前的红色石阶。²⁰金阁:宫殿。²¹连轩:飞舞的样子。²²凤跄:像凤凰一样翩翩起舞。跄,起舞。²³龙跃:像蟠龙飞腾一样。²⁴踯躅:踏步不前。²⁵振迅:迅速奋起。²⁶腾:腾飞。²⁷摧:摧折,这里指俯冲。²⁸蓬集:如飞蓬聚集。²⁹矫翅:高举翅翼。³⁰雪飞:如雪花飞舞。³¹离纲别赴:时而离开行阵,奔向别处。³²合绪相依:时而回到行列,相互依存。³³兴:起。³⁴飒沓:群飞的样子。³⁵矜顾:庄重顾视。³⁶迁延:慢慢后退。³⁷迟暮:本指天晚、年老,这里指鹤慢步后退似老年人退行之貌。³⁸逸翮:奋翅。³⁹后尘:将尘土远远抛于身后,形容鹤飞迅猛,使尘不及身。⁴⁰翱翥:向上飞翔。⁴¹先路:飞在前面。⁴²指会规翔:面临四会道路时,按规矩飞翔。规,古代定圆的器具。⁴³歧:歧路口。⁴⁴矩步:按规矩舞步。矩,定方的器具。⁴⁵妍:美好。⁴⁶奔机逗节:奔赴和停止都有一定的舞步。逗,停。⁴⁷角:竞。⁴⁸睐:斜视,这里指鹤眼珠随舞乐左右转动。⁴⁹长扬缓骛:伸展翅膀,缓步向前。⁵⁰交横:交错。⁵¹参差:不齐貌。⁵²洊密:重叠密集。⁵³烟交雾凝:形容鹤的舞姿轻飘迷离如烟雾缭绕。⁵⁴风去雨还:鹤舞时紧张的节奏结束,继以细雨般的温柔舞姿。⁵⁵散魂:放松神经。⁵⁶荡目:摇目,眨眼,指神情恍惚。⁵⁷之:去,往。⁵⁸星离而云罢:指舞乐结束后,群鹤如星云散开。⁵⁹自持:自己克制,保持一定神态。⁶⁰天居:皇宫。⁶¹崇绝:极高。⁶²惊思:惊心。
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
当是时也,燕姬¹色沮²,巴童³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hán)(dān)其敢伦,岂阳阿(ē)之能拟(nǐ)。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¹⁰于千龄¹¹,结长悲于万里¹²
译文:在这时,舞姬神情沮丧,歌童心里自愧。巾舞拂舞两停,跳丸掷剑双止。即使出名的邯郸舞女怎敢相比,岂是古代舞星的阳阿所能比拟!进入卫国享有卿位的禄食,出了吴都而全市随观。拘囿驯养而至千龄,郁结长悲而心企千里。
注释:¹燕姬:燕地的舞女,这里泛指能歌善舞的女子。²沮:沮丧。³巴童:巴蜀的歌童。⁴巾拂:两种舞蹈名。巾舞也称公莫舞,相传项羽在鸿门留沛公与饮,项庄拔剑起舞,欲击杀沛公。项伯亦拔剑舞,以袖相隔,并对项庄说:“公莫害沛公。”后人以舞巾模拟项伯舞袖的姿态,因称“公莫舞”。拂舞,杂舞名,以拂子为舞具,故称拂舞。⁵丸剑:杂技名。⁶邯郸:舞曲名。⁷伦:比。⁸阳阿:舞曲名。⁹入卫国而乘轩:写鹤受尊宠。《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大夫乘坐的车。出吴都而倾市:《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闾的小女儿自杀,阖闾非常悲痛,于是将她葬在西宫门外,凿池积土为山,石为梆,又以许多金银珠宝送葬。并且舞白鹤于吴市,万人随观。¹⁰守驯养:被人驯服喂养。¹¹千龄:鹤的终生。¹²结长悲于万里:仙鹤再也不能翱翔万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因而永久地悲哀。

  此赋以时间为序展开,先写鹤从仙境降落人间后所见的凄凉景象,然后铺叙鹤美妙的舞姿,最后写鹤不能自由的悲哀。全赋语言灵活多变,情节跌宕起伏,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创作出了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高远的意境。

  此赋据其情节发展可分为三层。从开头到“心惆惕而哀离”为第一层,这层写仙鹤禀赋高贵、美丽,却不幸为人所捕缚,而无限悲哀。从“于是穷阴杀节”到“不可谈悉”为第二层。这层首先写鹤从仙境降落人间后所见的凄凉景象,作者这样安排,一是衬托鹤舞的优美,二是说明鹤的悲哀,仙界是那样幽美,人间却如此凄惨。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鹤不禁伤悲。在岁暮萧瑟的背景上,作者笔锋一转,开始精心描绘仙鹤变幻迷离、美妙无比的舞姿:动则“惊身蓬集,矫翅雪飞”、“将兴中止,若往而归”、“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静则“烟交雾凝,若无毛质”。这优美的舞姿,就像一缕温馨的春风,吹进了冷瑟的人间;恰似一股涓涓的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令人陶醉,令人飘然。仙鹤正因此而受尊宠,然而它满心“哀离”之情。所以最一层紧扣中心,写到:“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惕而惊思”。尽管人们在赞美它,惊服它,“燕姬色沮,巴童心耻”,一切舞乐都不能与它比拟。它可以乘大夫之车,可以使所有的人倾倒。但这种尊宠并不是它的目的。它需要的是能够骋志翱翔的天空,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因而,越是备受尊宠,为人所养,它越感到悲哀。最后,作者用两句韵味深长的话为仙鹤唱了挽歌:“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唱出了仙鹤,也是作者无限的惆怅。

  在艺术方面,此赋也有其突出特色。

  首先,此赋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根据神话传说,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创造出了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高远的意境。如写仙鹤的姿质清丽及其信步天庭,自由翱翔的生活,无不充满神奇的幻想:它生活帝乡,游于日域,戏于芝田,饮于瑶池;它有圆润的歌喉,洪姱的修趾,雪白的羽毛;目含丹星,顶凝烟华。这一切并非作者亲见,亦非现实中真有,而是根据传说进行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的。这种想象给鹤染上了一种神秘的、不同凡响的色彩,使之高雅、美丽、动人。又如写仙鹤的舞姿,作者将历史上所有舞蹈的优美动作集于仙鹤一身,精心地描绘,创造出一种恍若仙界、缥缈迷离的意境,从而突出了仙鹤的形象。正是这种浪漫主义的气息,使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其次,此赋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寓意深刻。开头先写了自由、美丽的仙界,接着突而转到人间,却值冬季岁寒, “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这是情节的第一次剧变,这一变化使天上、人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衬托出仙鹤的悲哀,且影射了现实的无比黑暗。写仙鹤的舞姿,是那样优美动人,可接着转到其心情描写,却是“仰天居而崇绝,更惆惕而惊思”。这又是一次令人未暇预及的波折,这波折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仙鹤见羁思乡之哀愁,也是作者的无限哀愁。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最后,此赋的语言灵活多变,前后用六字句,中间鹤舞一节用四字句,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的语言突出中心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189-196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¹高。
译文:荒凉的山寺里和尚很少,蜿蜒的小路愈盘愈高。
注释:山寺: 即秦州麦积山瑞应寺。¹细路:登山小路。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shè)¹眠石竹²,鹦(yīng)(wǔ)啄金桃³
译文:麝香在石竹丛里安睡,鹦鹉悠闲地啄食金桃。
注释:¹麝香:鹿属。本名麝香鹿,俗名香麝,其腹部阴囊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气极浓,因名香麝。²石竹:属石竹科,多年生草本,丛生有节,高一二尺,夏日开花,色有深红、浅红、白色等。³金桃:即黄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乱水¹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译文:乱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过,悬崖上建构的屋宇十分牢靠。
注释:¹乱水:山中泉水,纵横乱流,可涉足而过的叫乱水。水一作“石”。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上方¹重阁(gé)晚,百里见秋毫²
译文:登上山顶的高阁天色已晚,百里之外还能望见飞鸟的毫毛。
注释:¹上方:指僧之方丈,在山顶。²秋毫: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秋一作“纤”。

  首联先写眼前近景:麦积山寺剩下不多的僧人;再写野眺远景:麦积山的形状和曲折盘旋的小道。由近及远,天然工巧,十分精绝。

  领联一个“眠”,出了麝香鸟的疲倦;一个“啄”,出了鹦鹉的贪馋。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色彩明丽。虽值秋季,但字里行间跃动着春天的旋律,给人心理上一种愉悦的美感。

  首联和领联描述了战乱对山寺的影响。僧人或参战,或逃跑,已所剩无几。而麝香、鹦鹉却怡然自得,不知人间变故。

  颈联写游人登上麦积山,要通过山峡上纵横流淌的涓涓溪流。“悬崖”句,仇兆鳌引《玉堂闲话》云:“麦积山,梯空架险而上,其间千房万室,悬空蹑虚,即‘悬崖置屋牢’也。”这两句写出了麦积山的险峻和诗人的兴致。

  尾联接近傍晚,诗人登上了麦积山,看到了山顶上重重叠叠的楼阁台榭,山寺的长老就住在那里。凭槛远眺,那百里远的景物尽收眼底。

  这首五言律诗,每句都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综览全诗,不但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而且描摹景物近景远景相互配合,使全诗的意境明丽悠远,读之令人赏心悦目。这首诗的宝贵不只在为我们展现了极为优美的如画山水,更宝贵的是为后人记录了当时在秦地数量很多的麝和鹦鹉的事实。麝因有珍贵的麝香,鹦鹉因美丽而能学人言,长期遭致滥捕滥杀,在这一地区相继灭绝了。高远得接近仙境的寺庙尚且如此,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就更难以言表了。

参考资料:
1、 胡淼.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第399页
2、 赵错.心谷响起的回音: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第106页

shān--

cánsēngshǎoshānyuángāo

shèxiāngmiánshízhúyīngzhuójīntáo

luànshuǐtōngrénguòxuánzhìláo

shàngfāngzhòngwǎnbǎijiànqiūháo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¹牛角弯环²,我牛尾秃(tū)³
译文:你的牛犄角弯曲成环,我的牛尾巴纤细毛又疏。
注释:¹尔:“你”的意思。“尔”与下一句的“我”:牧童间彼此相称。²弯环:弯曲成环状。³秃速:凋疏,此处是说牛尾细而毛稀。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共拈¹短笛与长鞭,南陇(lǒng)²东冈³去相逐。
译文:都拿着短笛和长鞭,在南垄东冈赶着牛儿找草吃。
注释:¹拈:用手指拿着。²陇:田埂。³冈:山脊、山岭。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短斜草远牛行迟¹,牛劳牛饥唯我知;
译文:太阳西下草远牛行迟,牛疲劳还是饥饿只有我知道。
注释:¹迟:慢。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译文:我骑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边玩耍,晚上回家还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¹输租²卖我牛。
译文:整年放牛什么也不忧虑,只害怕卖掉这牛去交纳租子。
注释:¹但恐:只怕。²输租:交纳租子。

  这首仿乐府诗,写了两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在共同放牧、追逐嬉戏中的喜悦和与牛相依相傍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牛的感情,同时在结尾也表现出作者对于苛税的不满之情。这首诗写景物细致入微,新颖逼真,崇尚写实,抒情含蓄蕴藉,韵味深长。

  诗借牧童口吻展开。几个农家孩子同去放牛,他们边放牧边调笑,一边指认着各自的牛:角最弯的是你家的,尾巴没几根毛的是我家的……他们“短笛无腔信口吹”,摇着长鞭,在田头地角赶着牛儿找草吃。太阳落山了,别让牛群跑得太累,近处没有好草,别叫牛群吃不饱。该怎么放牧,这些孩子全知道。牛吃饱了,骑在牛背上唱歌;牛要反刍,就坐在牛身边歇一歇;晚上回到家,还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牧牛的孩子与牛有这么深厚的情谊,因为牛是农家宝,垦荒耕种要靠它,牵挽载重也靠它。农民都不感激牛、珍惜牛。农家孩子如此爱牛亲牛,高启非常理解,写来真实可信,情趣盎然。想来,诗人“少年习耕锄”的时候,也是曾有过一段牧牛爱牛的亲身体验的。

  倘若诗只写到这里就结束,那内容就失诸单薄了。高启给它安排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末二句由牧牛之乐转为牧牛之忧,揭出农民最大的隐忧来,那就是“输租”。繁重的苛捐杂税,会逼得农民卖牛抵债。这个严峻的现实,甚至在天真烂漫的农家孩子心里,也投下了沉重的阴影。这最后两句诗,是画龙点睛之笔,足章明志,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这首诗有意不用典,不藻饰,以求得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前八句写牧牛之乐,是欲抑而先扬;后两句点出牧牛之忧,是先扬之后抑。抑扬对比,颇见匠心。诗人要表达对农家的同情和关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鞭挞,捉笔为诗,却不假论辩,而用牧童爱牛亲牛的形象画面来道出,显得不空洞,不枯燥,不说教,小中见大,真切感人,在平实中兼见艺术构思的新颖。

参考资料:
1、 洪珏.明人诗词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31-33

niú

gāo míngdài 

ěrniújiǎowānhuán niúwěi 
gòngniānduǎnchángbiān nánlǒngdōnggāngxiāngzhú 
xiécǎoyuǎnniúxíngchí niúláoniúwéizhī 
niúshàngchàngniúxiàzuò guīháixiàngniúbiān 
chángniánniúbǎiyōu dànkǒngshūmàin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