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都扫迹,烈日正燔空。人立洪炉上,鱼游沸鼎中。
纤云都扫迹,烈日正燔空。人立洪炉上,鱼游沸鼎中。
四山浑束热,一叶不吹风。屈指秋期近,清凉四海同。
四山浑束热,一叶不吹风。屈指秋期近,清凉四海同。
郭印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 3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烟抹平林¹水退沙,碧山西畔(pàn)夕阳家。
译文:淡淡轻烟笼罩着平野的树林,沙滩上的河水也渐渐退去;远处山峦碧绿苍翠,山间小屋笼罩在夕阳余晖中。
注释:¹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yā)
译文:没有人能了解我此刻的心情,只有天边飞过的几只寒鸦可与我一般,欣赏着般景色,体会我的心情了。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¹
译文:我喜欢吟颂谢脁的诗文,喜欢他诗歌中那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所描述的感觉。
注释:¹“我吟”二句:指谢脁《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谢脁已没青山¹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译文:谢脁已经成为历史,当涂的大青山也变得如此空虚,万幸的是殷公你不愧为后有来者。
注释:¹青山:在当涂东南三十里。谢脁尝筑宅于此,死亦葬于此。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粉图珍裘¹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译文:你送我珍贵的裘毛衣,上面绣满五色云彩和白色图案,就好像雨过晴天中绚丽的彩虹,光彩照人。
注释:¹粉图珍裘:谓裘衣上绘有山水之图。
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文章彪炳光陆离¹,应是素娥²玉女³之所为。
译文:衣上绣的图案纹路错综斑斓,色彩绚烂,一定是那位神仙般的少女绣成的衣裳。
注释:¹“文章”句:谓五云裘色彩鲜艳光怪陆离。²素娥:嫦娥。³玉女:神女。以下数句即写五云裘上所绘图画。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译文:衣裳轻如松花上的金粉,仿佛风一吹就会漫天飘扬;绿色色彩浓烈,如同吃足了雨水的青苔,滋润无比。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译文:又如同远处青翠的海岛,又仿佛是红色的飞霞映衬江边的青草。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译文:上面描画着满满的含露花蕊,娇艳无比,一定花费了几年工夫才绣出如此天工开物。
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故人赠我我不违¹,著令山水含清晖。
译文:殷公你把这珍贵的衣裘送给我,我也不跟你客气,穿你的衣裘,让别人看去吧!我穿上它,一定可以让山山水水顿时散发出青辉。
注释:¹违:拒绝。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¹
译文:谢康乐看到我这衣裘,肯定以为是那里的奇山异水而顿时诗兴大发。
注释:¹“顿惊”二句:谓五云裘所绘山水使谢灵运惊讶。谢灵运以山水诗闻名,故云。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¹
译文:衣襟前面绣满了冥色沉沉的森林深壑,衣袖上绣着与夕阳共辉的飞霞。
注释:¹“襟前”二句:谓五云裘襟、袖上山水图画,状如谢灵运山水诗。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有“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二句,故云。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译文:就是神仙们看了也会惊叹连天。高耸的险峰千万座,座座绿色苍莽。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¹
译文:我穿上它骑上白鹿就出发,跟我走吧,这就出发,飘飖如仙云中行,手握紫色的灵芝,隐隐约约,笑声随风飘飘。
注释:¹“手翳”句:用曹植《飞龙篇》“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句意。
相如不足跨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
相如不足跨鹔鹴¹,王恭²鹤氅安可方。
译文:司马相如的鹔鹴羽衣不足夸耀,王恭的鹤毛氅披更不足为敌。
注释:¹“相如”句:司马相如有鹔鹴裘。²王恭:字孝伯,东晋名士,美姿仪,尝披鹤氅裘,涉雪而行,时人叹为神仙中人。见《晋书·王恭传》。以上二句谓五云裘胜过司马相如鹔鹴裘、王恭鹤氅。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译文:五云裘上素花点点千千万,犹如王母瑶池飘来的雪花,更奇异的是片片都带着香气,把春风都熏个透透。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¹
译文:我将代表你穿上它去九天遨游,我也将代表你去朝见三十六位神仙。
注释:¹“为君”二句:意谓自己将着此裘上天朝见玉皇。三十六玉皇,道家所谓三十六天之帝王。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¹
译文:我还代表你在天上俯瞰你,可是拉不到你的手,无法把你拉上天,但是,我已经代表你上天了。你在地上朝我挥手,以挥手的姿势将我拥有,永远的相思一定让你愁肠寸断。
注释:¹“下窥”二句:谓其已经上天,而留殷明佐在地面,使我翘首相思。以上皆想象中语。

  诗篇起笔出人意料,前二句先写谢朓诗之优美感人,接着惋惜斯人已逝,第四句笔锋一转,点出殷公。这一曲笔使后情出现跌宕。谢胱虽没,但后继有人。李白是推崇二谢的,曾以“中间小谢又清发”自比,本诗下后又以谢灵运诗句赞友人所赠锦裘之美。此时以谢朓比友人,足见他对友人才华的看重和赏识。

  从读者心理看,李白这样称许友人的才情,接下来该从这个角度生发开去。可是,“粉图珍裘五云色”再另起一头,诗人不再谈诗论后,却说起那五云裘来。这其实是切入正题。前面四句,原来是铺垫。五云裘者,五色绚烂如云,故以五云名之。以下一大段,大笔挥洒,对五云裘作具体描绘。其中亦有变化。“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后章彪炳光陆离”三句,写裘之色彩斑烂,华美无比,所以断定出自神女之手,是一件神物。这在后意上成一小顿。之后,又回到裘本身,写云裘上的美丽的图案,图案上的松花碧苔、江草江花、大海小岛、远山红霞。这宏大的画图,精微的工艺,显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而再一次判断为“几年功成夺天造”。神女所制,已是高贵无比,而以神女之巧,方几年完成,又见其构思之精巧、工艺之复杂、工程之浩大,也就衬出这五云裘之弥足珍贵。

  对这样高贵的赠品,李白毫不掩饰自己的惊喜之情。他没有故作姿态,矫情拒辞,而是痛痛快快地收下了它,不仅如此,还立即穿上这裘衣,以示对友人的尊敬和谢忱。李白亲切自然,豪放洒脱的形象也顿时跃然纸上。这是一件不但给自己增添风采,也给山水增辉的裘衣。要是谢灵运在世,恐怕也会惊讶不已,感叹自己的诗句被如此完美地反映在图画中。这裘上的画,正是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所写的“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的诗意的再现。

  至此,诗人已完全进入了想象的世界。穿上这件裘衣,别说一般王公贵人,就连神仙也个个自愧不如,他们远远地观赏着、感叹着,挤满了千崖万岭。美丽的裘衣刺激了他的想象,这位对神仙境界极为向往的浪漫大师的思绪正在仙国飞扬。仿佛自己已经骑上那早已放牧在青崖间供他随时驱遣的白鹿,手擎着用三岛十洲的特产紫芝仙草做成的华盖,正在天空飞驰。这该是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潇洒。传说司马相如有一件用鹔鹴鸟羽做的鹔鹴裘,十分美丽,视为至宝;王恭则用鹤羽为氅,常常乘高舆,披鹤氅裘,俨如神仙中人。但比起诗人来,恐怕他们都黯然失色了。在这种自得心态中,诗人继续遐想着,他在飞升,到了高高的天界。风景这边独好。仙境瑶台雪花纷纷,漫天飞舞,这雪景不同尘世,没有严冬的肃杀,却有春天的温暖;没有砭人肌骨的酷寒,倒有沁人心脾的清香。诗人更加兴奋,他要更上一重天,去参见高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玉皇大帝啦!就在这时,他偶一回头,看见那位给他带来运气的朋友却不能同行,他正羡慕地望着自己,为他们之间的突然分别而伤感。诗人自己也似乎悟出了什么……全诗就这样戛然而止。

  这首酬答之作颇能代表李白个性。全诗通过吟咏五云裘强烈地抒发了主体的情感。写五云裘之美,浓墨重彩,金碧辉映,为的是突出友人的深情。而这件彩裘又与自己仙风道骨的形象相得益彰。它刺激了诗人的想象力,在着衣后的短暂时间里,诗人仿佛因这巧夺天工的神奇外衣而飘飘欲仙了。他上天入地,笑傲王侯,临虚御风,上谒玉皇,摆脱了尘世的种种羁绊和烦恼,从而奏出一曲主体的颂歌。诗中的夸张和想象贯穿始终,从他对珍裘的赞叹到披裘飞升上谒玉皇,无不如是,而这正是李白的风格特征。诗中的种种想象又曲折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位浪漫大师的心态。李白崇尚道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道教的洞天福地多是名山大川,恍如神仙境界在尘世设立的“广告牌”。所以,在李白的思维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由美丽衣衫上的山水图案联想到清静幽美的自然界,披上这样的裘衣,自己就好象置身于理想中的乐土。他平日梦萦魂牵的一些神仙境界中的道具,如白鹿、紫芝等,也及时地出现在他面前,招之即来,唾手可得,于是终于飘然成仙,乐极一时。似幻似真,而一切皆出于情。一件五云裘让诗人喜悦,而友人的情谊更让人沉醉。这又恰好表明了诗人对友谊的看重。因而,诗人流露出的这激情也就格外感人。

  此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一气呵成。开头以吟谢诗发端,引出殷公,赞其才俊。接着落笔即转,切入“见赠五云裘”,由此美物产生种种联想,直至飞升而去。而最后两句忽又回首,对想象中的分别感到伤悲。本是虚写,却照应了开篇,“结穴”回归友谊,干净利落,结束全篇。此结句颇令人回味。这一回顾,看似在说他人对自己成仙的羡慕,但也流露出了诗人自身对仙界的企羡以及深知天界难以企及的潜意识。因为这毕竟是想象,是幻觉,当诗人清醒过来,面对“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现实,对于理想中的仙境,也会“矫手相思空断肠”。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初旭 .《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chóuyīnmíngzuǒjiànzèngyúnqiú--bái

yínxiètiǎoshīshàngshuòfēngchuīfēi

xiètiǎoméiqīngshānkōnghòuláizhīyǒuyīngōng

fěnzhēnqiúyúnqíngtiānsàncǎihóng

wénzhāngbiāobǐngguāngyīngshìézhīsuǒwèi

qīngsōnghuāluòjīnfěnnóngshìtáijǐnhán

yuǎnshāncuìhénghǎidǎocánxiáfēidānyìngjiāngcǎo

níngháocǎiduōhuāróngniángōngchéngduótiānzào

rénzèngwéizhelìngshānshuǐhánqīnghuī

dùnjīngxièkāngshīxìngshēng

jīnqiánlínliǎnmíngxiùshàngyúnxiáshōufēi

qúnxiānzhǎngtànjīngqiānwànlǐngxiāngyíng

shēnbái鹿xíngpiāoyáoshǒuzhīxiào

xiāngkuàshuāngwánggōngchǎngānfāng

yáotáixuěhuāshùqiāndiǎnpiànpiànchuīluòchūnfēngxiāng

wèijūnchílíngcāngcāngshàngcháosānshíliùhuáng

xiàkuīzijiǎoshǒuxiāngkōngduàncháng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四面云屏¹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²
注释:¹云屏:像屏风一样浓密、厚实的云层。²翛然:自在悠闲的样子。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司空图是唐代创作咏菊诗数量最多、成就最为显著的诗人之一。他的大部分咏菊诗都是七绝,篇幅虽然不长,但意蕴丰富、含义深刻,显得别有韵致。

  这组咏白菊的杂诗共四首,主要内容都是通过赞美白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其中第三首写得最好。这里白菊其实只是一个引子,诗人要表达的是自己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天空中的云层像屏风一样厚实紧密,只留下像一条带子一样的天空,给人以一种较为压抑的感觉,但诗人心中却因对尘世间的是是非非能有清楚的判断而显得悠然自得。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白菊花盛开的时候,自己却心事重重,不能顺利入睡。其原因是,诗人此生更看重的是赏菊吟诗、陶冶性灵,没能在菊花开放的时候写一首好诗,总觉得像是欠了别人的债务一样,难怪诗人内心里难以安宁了。这首诗中,白菊花虽然只是一个引子,但诗人对之的喜爱、赞赏之情表露无遗。

舞红一架欲生衣。残英辞旧枝。雨声自唱惜春词。行人应未知。
舞红一架欲生衣。残英¹辞旧枝。雨声自唱惜春词。行人应未知。
译文:这一架蔷薇上面都要滋生出藻类的植物了,还在残留着未落下的花从旧的枝头上飘落。我独自在零雨中唱着感伤春光的词曲,但从我旁边路过的行人应该不会知晓。
注释:¹残英:残存未落的花。
新火后,薄罗时。君归何太迟。镜中失却少年姿。年随花共飞。
新火¹后,薄罗时。君归何太迟。镜中失却少年应。年随花共飞。
译文:清明节过后,就是穿轻薄罗纱衣服的时节。你回来的为什么如此晚呢,镜中的我早已失去了年少时的姿态。年华亦随着落花的飘飞而流逝。
注释:¹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到清明节再起火。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chī)(xiāo)¹鸱鸮,既取我子²,无毁我室³。恩斯勤斯,鬻(yù)子之闵(mǐn)斯。
译文:猫头鹰你这恶鸟,已经夺走了我的雏子,再不能毁去我的窝巢。我含辛茹苦,早已为养育雏子病了!
注释:¹鸱鸮:猫头鹰。²子:指幼鸟。³室:鸟窝。⁴恩:爱。《鲁诗》“恩”作“殷”,尽心之意。⁵斯:语助词。⁶鬻:育。⁷闵:病。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dài)¹天之未阴雨,彻²彼桑土³,绸(chóu)(móu)(yǒu)。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译文: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
注释:¹迨:及。²彻:通“撤”,取。³桑土:《韩诗》作“桑杜”,桑根。⁴绸缪:缠缚,密密缠绕。⁵牖:窗。⁶户:门。⁷女:汝。⁸下民:下面的人。⁹或:有。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手拮(jié)(jū)¹,予所捋(luō)²(tú)³。予所蓄,予口卒瘏(tú),曰予未有室家
译文: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积干草垫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为了还未筑好的家。
注释:¹拮据:手病,此指鸟脚爪劳累。²捋:成把地摘取。³荼:茅草花。⁴蓄:积蓄。⁵租:通“苴”(居),茅草。⁶卒瘏:患病。卒通“悴”。⁷室家:指鸟窝。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予羽谯(qiáo)¹,予尾翛(xiāo)²,予室翘(qiáo)³。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xiāo)
译文: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儿垂危,正在风雨中飘摇。我只能惊恐地哀号!
注释:¹谯谯:羽毛疏落貌。²翛翛:羽毛枯敝无泽貌。³翘翘:危而不稳貌。⁴哓哓:惊恐的叫声。

  寓言是一种借说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特殊表现方式。它的主角可以是现实中人,也可以是神话、传说中的虚幻人物,而更多的则是自然界中的虫鱼鸟兽、花草木石。这种表现方式,在战国的诸子百家之说中曾被广为运用,使古代的说理散文增添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放射出奇异的哲理光彩。

  但以寓言作诗,在先秦却不多见;只是到了汉代,才在乐府诗中成批涌现,一时蔚为奇观。倘要追溯它的源头,虽然可与战国诸子之作遥相接续,但其“天造草昧”的创制,还得首推这首在“诗三百篇”中也属凤毛麟角的《鸱鸮》。

  这首诗的主角,是一头孤弱无助的母鸟。当它在诗中出场的时候,正是恶鸟“鸱鸮”刚刚洗劫了它的危巢,攫去了雏鸟在高空得意盘旋之际。诗之开笔“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即以突发的呼号,表现了母鸟目睹“飞”来横祸时的极度惊恐和哀伤。人们常说:“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此章的展开正是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在充斥诗行的怆然呼号中,幻化出母鸟飞归、子去巢破的悲惨画境。当母鸟仰对高天,发出凄厉呼号之际,人们能体会到它此刻该怎样毛羽愤竖、哀怒交集。但鸱鸮之强梁,又不是孤弱的母鸟所可惩治的。怆怒的呼号追着鸱鸮之影远去,留下的便只有“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的伤心呜咽了。这呜咽传自寥廓无情的天底,传自风高巢危的树顶,而凝聚在两行短短的诗中,至今读来令人颤栗。

  正如人们很少关注鸟兽的悲哀一样,人类也很少能了解它们在面对灾祸时的伟大、坚强。诗中的母鸟看似孤弱,却也一样富于生存的勇气和毅力。它刚还沉浸在丧子破巢的哀伤之中,即又于哀伤中抬起了刚毅的头颅:“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它要趁着天晴之际,赶快修复破巢。这第二章仍以母鸟自述的口吻展开,但因为带有叙事和描摹,读者所读见的,便恍如镜头摇转式的特写画面:哀伤的母鸟急急忙忙,忽而飞落在桑树林间,啄剥着桑皮根须;忽而飞返树顶,口衔着韧须细细缠缚窠巢。“彻彼”叙其取物之不易,“绸缪”状其缚结之紧密。再配上“啾啾”啼鸣的几声“画外音”,读者便又听到了母鸟忙碌之后,所发出的既警惕又自豪的宣言:“今女下民,或敢侮予!”那是对饱经骚扰的下民往事的痛愤回顾,更是对缚扎紧密的鸟巢的骄傲自许,当然也包含着对时或欺凌鸟儿的“下民”的严正警告。倘若人类真能解破鸟语,是应该谨记这母鸟的警告,而对它的坚韧、顽强肃然起敬的了。

  三、四两章宜作一节读。这是母鸟辛勤劳作后的痛定思痛,更是对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处境的凄凄泣诉,“予手拮据”、“予口卒瘏”、“予羽谯谯”、“予尾翛翛”:遭受奇祸的母鸟终于重建了自己的巢窠,充满勇气地活了下来。但是,这坚强的生存,对于孤弱的母鸟来说,是付出了无比巨大的代价。

  它的鸟爪拘挛了,它的喙角累病了,至于羽毛、羽尾,也全失去了往日的细密和柔润,而变得稀疏、枯槁。这些怆楚的自怜之语,发之于面临奇灾大祸,而挣扎着修复鸟巢的万般艰辛之后,正如潮水之汹涌,表现着一种悲从中来的极大伤痛。然而更令母鸟恐惧的,还是挟带着自然威力的“风雨”:鸱鸮的进犯纵然可以凭非凡的勇气抵御,但对这天地间之烈风疾雨,小小的母鸟却无回天之力了。“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晓哓!”诗之结句,正以一声声“哓哓”的鸣叫,穿透摇撼天地的风雨,喊出了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母鸟之哀伤。

  倘若仅从诗面上看,《鸱鸮》也堪称一首代鸟写悲的杰作:它写鸟像鸟,通篇用了母鸟的“语言”,逼真地传写出了既丧爱雏、复遭巢破的鸟禽之伤痛,塑造了一头虽经灾变仍不折不挠重建“家室”的可敬母鸟的形象。如果鸟禽有知,亦当为诗人对它们生活情状描摹之精妙、心理情感体味之真切,而“啾啾”叹惋。然而这毕竟是一首“寓言诗”,与其说是代鸟写悲,不如说是借鸟写人,那母鸟所受恶鸮的欺凌而丧子破巢的遭遇,以及在艰辛生存中面对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深深恐惧,正是下层人民悲惨情状的形象写照。由此反观全诗,则凶恶的“鸱鸮”、无情的“风雨”,便全可在人世中显现其所象征的真实身份。而在母鸟那惨怛的呼号和凄怆的哀诉中,正传达着久远以来受欺凌、受压迫人们的不尽痛愤。

  旧说如《毛诗序》谓此诗乃“周公救乱”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魏源《诗古微》又以为乃“周公悔过以儆成王”、“周公戒成王”之作,虽也知诗用借喻手法,但坐实本事,反而扞格不通。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01-304页

chīxiāo

míng xiānqín 

chīxiāochīxiāo  huǐshì ēnqín zhīmǐn 
dàitiānzhīwèiyīn chèsāng chóumóuyǒu jīnxiàmín huògǎn 
shǒujié suǒluō suǒ kǒucuì yuēwèiyǒushìjiā 
qiáoqiáo wěixiāoxiāo shìqiáoqiáo fēngsuǒpiāoyáo wéiyīnxiāoxi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