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丽江上,初晴风景饶。春愁来集眼,暖气起连宵。
白日丽江上,初晴风景饶。春愁来集眼,暖气起连宵。
旷野苍茫合,饥鸢上下飘。长亭送行处,稍复柳垂条。
旷野苍茫合,饥鸢上下飘。长亭送行处,稍复柳垂条。
刘敞

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12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jié)充,但开口昧神灵¹。看儿女如衔(xián)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²(zǎn)³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译文: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一言一行无不昧着良心。对待儿女像燕子衔泥一样的辛勤,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丝毫也不放过。没日没夜地积攒着钱财,到头来还是画饼充饥一场空。
注释:梧叶儿:商调曲牌名,亦入“仙吕宫”。又名“知秋令”。小令兼用。北曲格律与南曲不同。此曲为北曲。¹昧神灵:欺骗良心。²无明夜:没日没夜的、不分昼夜地。³攒:积攒,聚集。⁴充饥画饼:喻谓财再多也是身外之物,到头来画​饼充饥一场空。

  此曲形容世人爱财如命,为了钱财什么事都做,刻画出这类人贪得无厌、极端自私的形象,隐含着作者对贪婪者的极大讽刺。小令借助贴切的比喻进行夸张,把贪财汉的举止、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开头用两个极端夸张、但又似曾相识的具体形象——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勾画出贪汉可笑可鄙的神态,一下子就触及到了这类角色重要的特点之一——悭吝。这种漫画手法是民间文学的讽刺作品中经常运用的,直截了当,泼辣痛快,形象鲜明,一语中的。“但开口昧神灵”,可以说是进而揭穿了贪汉性格的本质。他们为了钱财,无时无刻不昧着良心。“但开口”三字虽平俗然而深刻,把贪汉散发着铜臭的灵魂揭露无余,简单而透彻,一点也不含糊,也体现出民间语言的特色。

  接下来,作者用两个比喻形容贪汉两种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毫无二致的生活哲学:“看儿女如衔充燕,爱钱财似竞血蝇。”他们对待自己的儿女就像衔充筑巢的燕子,辛辛苦苦,真是“甘为儿女作马牛”;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玩命地吮吸,丝毫也不放过。这两种态度,实际上都是这类人贪得无厌、极端自私性格的表现。他们不但为自己打算,从封建宗法观点出发,还得为子孙后代打算。为此,他们不惜损人利己,格外拼命地攫取钱财。这两句曲文,是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民群众对贪汉性格特征的高度概括,比喻通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都用得恰到好处。

  贪汉如此贪婪,结果却是:“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没日没夜的积累钱财,其实金银财宝,什么都不是,最后是“画饼充饥”,全是徒劳,一场空。至于为什么如此,作者没有明说,而是留给读者去体会。

  这支小令讽刺的是社会上常有的人与事,这类人的下场,读者是能想象得出的。他们伤天害理,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到头来不是为财害身,就是被儿女牵累,甚至于贻害儿女,绝少有好结果。作者用“画饼充饥”的典故来概括他们的下场,余味无穷,发人深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164-1165页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yùn)州寿张人也。事¹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译文:太师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在后梁任过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殉国,葬在郑州管城。晋天福二年,才赠太师称号。
注释:¹事:侍奉。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公在梁以智勇¹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xiè)²,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译文:在后梁,他以智勇双全闻名。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赵岩等专权,梁的大臣老将多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都抱观望态度,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亡了,可悲啊!
注释:¹智勇:智谋与勇敢。²屈懈:屈挠懈怠。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译文:五代从开始到结束,才五十四年,却更换了十三位国君,五次改朝换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权。士人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在太少了!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我编写《五代史》,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写到彦章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¹怒末帝²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hù)³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léi)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luán)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译文:康定元年,我因担任节度判官来到滑州,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记得胜之战尤其详细。《家传》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彦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杀。还提到彦章因为用朝笏在地上指画山川形势,被御史弹劾。又说彦章五个儿子,有两个与其一道殉节。这些都是旧史没有的。
注释:¹敬翔:梁朝宰相。²末帝:梁末帝。³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⁴力寡:力量弱小。
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
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
译文:彦章进攻得胜城的时候,在接受皇帝军令时,保证在三天之内破敌。后梁的将相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在暗暗发笑。等到攻破得胜城南门的时候,果然只有三天。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中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于出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道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中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于出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道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译文:现在我们宋朝有四十年没打过仗了,一朝元昊反叛,便打败我们的军队,杀死我们的将领,接连四五年如此,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制定出攻守的策略。我曾独自坚持出奇制胜的建议,但遗憾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同时人们在听到我的说法时,有人笑我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就是我自己也感到迷惘,不敢确定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等到读了王彦章家传,看到德胜大捷,才知道古来名将,必定是出奇才能制胜。不过,不能周密计划的人便难于出奇,并且出奇要迅速果断,这才是天下伟人的举动,不是那些被常规所束缚的人能办得到的。我每次读他的家传,总是想象王彦章的模样。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
译文:两年后,我又来到滑州做通判。今年正月,经过百姓通常所说的铁枪寺前,又找到并拜谒了王彦章的画像。因时间久远,画像已有磨损,王公画像只能隐约可见。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担心使画像失真。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铁枪作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
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译文:我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只是由于钦佩到了极点。读他的书,尚且想象他的模样,何况得以拜谒他的画像,看到了他的模样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画像的损坏。画像修好之后,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给原主,让他好好保存。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寻真¹误入蓬(péng)(lái)²岛,香风不动松花³
译文: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
注释: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¹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²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³松花:松树的花。⁴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采芝¹何处未归来,白云遍²地无人扫。
译文: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
注释:¹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²遍:一作“满”。

  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而似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最为后人激赏。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与贾岛诗相比,诗题虽同,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体写所见之景。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他自问自答道:满地白云,杳无行迹,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来取不易,隐者这一去,何时归来就难么肯定了。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内心却向往之,他伫立于此,极目远眺,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诗篇已终,余音未了。

  在宋初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宋史》本传云:“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写访隐者不遇的诗,除贾岛一首外,唐人如高骈“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挑开”,李商隐“城廓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等,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意味闲雅”(蔡正孙语)是这些诗总的风格。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居处是“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宋史》本传),真宗遣使召之,他“闭户逾垣而遁”(《宋诗纪事》卷一),是个真隐士,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诗,于“闲雅”之外,就更有隐逸之风。前人称他诗风“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野史》),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香风引入诗句,更使整个画面增辉。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29-30

xúnyǐnzhě--wèi

xúnzhēnpéngláidǎoxiāngfēngdòngsōnghuālǎo

cǎizhīchùwèiguīláibáiyúnbiànrénsǎo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¹。晓来谁染霜林醉²,总是离人³泪。
译文: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凄紧而猛吹,空中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经霜的树叶红得像喝醉酒的人的脸一样,都是被处于离别中的人的眼泪染成的啊。
注释:正宫: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端正好:曲牌名,套数首牌,曲调庄重、肃穆。¹“碧云天”两句:化用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词句:“碧云天,黄叶地。”²霜林醉:形容经霜的树叶像醉酒一样颜色发红。³离人:处于离别中的人。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句:“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曲是在第四本“长亭送别”一折中崔莺莺送别张君瑞赴长亭途中所唱的曲子。此曲通过崔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因离别产生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全曲短短二十五个字,把天、地、风、雁、山、林和主人公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色彩斑斓的画面,产生了和谐的韵律。

  迫于老夫人之命,张生只得上京求取功名,他和崔莺莺两人新结鸾俦,离别之苦可想而知。这时正值深秋,景色凄凉,正好衬托了两人心境。天高云淡,满地菊花正开,本来是很美好的。但是,“西风紧,北雁南飞”,暗合离愁别思。

  秋霜染红了树林,本来也是很美的,可在主人公看来,是哀伤的。“晓来谁染霜林醉?”不是秋霜,而是离人的眼泪。不符合自然逻辑,但符合感情逻辑:这正是文学与论文不同的地方。

  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碧云、萎积的黄花、凄紧的西风、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既是富有特征的暮秋景物,又渗透着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水乳交融,情辞相称,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构成了寥廓黯然的境界。“染”“醉”二字,下得极有分量。前者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若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343-349
2、 南洋.诗是“美丽的错误”——重读《正宫·端正好·碧云天》.中学语文教学,2014(07)

duānzhènghǎo ·yúntiān

wángshí yuándài 

yúntiān huánghuā 西fēngjǐn běiyànnánfēi xiǎoláishuírǎnshuānglínzuì zǒngshìrénlèi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楚襄(xiāng)¹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cuō)²³。有风飒(sà)然而至,王乃披襟(jīn)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者邪(yé)¹⁰?”宋玉对曰:“此独¹¹大王之风耳,庶(shù)人安¹²¹³而共之!”
译文: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阵风飒飒吹来,楚襄王就敞开衣襟迎着吹来的清风说:“这风好爽快呵!这是我与百姓共同享受的吗?”宋玉回答道:“这只是大王享受的风,百姓怎么能与王共同享受它呢!”
注释:¹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周赧王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前—前)在位。兰台之宫:朝廷收藏典籍收罗文士之所,也为楚王冶游之处,在郢都以东,汉北云梦之西。²景差:楚大夫,《汉书·古今人表》做“景磋”。“差”为“磋”之省借。³侍:站立左右侍候,这里指随从。⁴飒:风声。⁵披襟:敞开衣襟。⁶当之:迎着风。当,对着,面对。⁷寡人: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⁸庶人:众人,指人民。⁹共:指共同享有。¹⁰邪:同“耶”,疑问语气词。¹¹独:唯独,只是。¹²安:疑问代词,怎么。¹³得:得以,能够。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pǔ)¹²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zhǐ)³(gōu)(cháo),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¹⁰焉。”
译文: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流动的空气,它普遍而畅通无阻地吹送过来,不分贵贱高下,都能吹到。现在你却认为只有我才能享受它,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答道。“我听老师说,枳树弯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鸟来作窝。有空洞的地方,风就会吹过来。由于所依托的环境条件不同,风的气势也就不同了。”
注释:¹溥:通“普”,普遍。²畅:畅通。³枳:一种落叶小乔木,也称枸橘,枝条弯曲,有刺。⁴句:弯曲。⁵来:招致。⁶巢:用作动词,筑巢。空穴来风:有洞穴的地方就有风进来。空穴,连绵词,即孔穴。⁷其:指“鸟巢”和“风”。⁸托:依靠,凭借。⁹然:如此,这样。¹⁰殊:异,不同。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帏,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夫¹风始²³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yín)溪谷,盛怒于土囊(náng)之口。缘太山之阿(ē)¹⁰,舞于松柏之下,飘忽¹¹(píng)(pāng)¹²,激飏(yáng)¹³(biāo)¹⁴。耾(hóng)¹⁵雷声¹⁶,回穴¹⁷错迕(wǔ)¹⁸。蹶(jué)¹⁹伐木²⁰,梢(shāo)杀林莽(mǎng)²¹。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²²,冲孔²³动楗(jiàn)²⁴,眴(xuàn)焕粲(càn)²⁵,离散转移²⁶。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²⁷升降²⁸。乘凌²⁹高城³⁰,入于深宫³¹。抵³²³³叶而振³⁴气,徘(pái)(huái)于桂³⁵(jiāo)³⁶之间,翱翔³⁷于激水³⁸之上。将击芙蓉之精³⁹。猎⁴⁰(huì)⁴¹草,离⁴²秦衡⁴³,概⁴⁴新夷⁴⁵,被⁴⁶(tí)⁴⁷,回穴冲陵⁴⁸,萧条众芳⁴⁹。然后徜(cháng)(yáng)⁵⁰中庭⁵¹,北上玉堂⁵²,跻(jī)⁵³于罗帏(wéi)⁵⁴,经于洞房⁵⁵,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zhòng)人状⁵⁶,直⁵⁷惨凄⁵⁸惏栗(lì)⁵⁹,清凉增⁶⁰(xī)⁶¹。清清泠(líng)⁶²,愈病⁶³析酲(chéng)⁶⁴,发明耳目⁶⁵,宁体便人⁶⁶。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译文:楚襄王问道:“那风,最初是从哪里生成的呢?”宋玉答道:“风在大地上生成的,从青翠小草尖上兴起,逐渐扩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着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风往来不定,形成撞击物体的声音;风势迅疾飘扬,犹如怒火飞腾,风声如雷,风势交错相杂。飞砂走石,大风摧树折木,冲击森林原野。等蓟风势逐渐平息下来,风力微弱,四面散开,只能透进小孔,摇动门栓了。风定尘息之后,景物显得鲜明灿烂,微风渐渐向四面飘散。所以使人感到清凉舒畅的雄风,就飘动升降,凌越高高的城墙,进入深深的王宫。它吹动花草,散发香气,在桂树和椒树之间往来回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缓缓飞翔。于是风吹拂水上的荷花,掠过蕙草,分开秦蘅,吹平新夷,覆盖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剧回旋冲击山陵,致使各种芳草香花凋零殆尽。然后风就在院子里徘徊,向北吹进宫室,上升到丝织的帷帐里,进入深邃的内室,这才成为大王的风了。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凄凉寒冷得很,清凉的冷风使人为之感叹。清清凉凉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聪目明,身心安宁,这就是所说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风呀!”
注释:¹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²始:开始,最初。³安:怎样。⁴青蘋之末:即青蘋的叶尖。蘋,蕨类植物,多年生浅水草本。亦称“四叶菜”,“田字草”。⁵侵淫:渐渐进入。⁶溪谷:山谷。⁷盛怒:暴怒,形容风势猛烈。⁸囊:洞穴。⁹缘:沿着。¹⁰阿:山曲。¹¹飘忽:往来不定的样子,此处形容风很大。¹²淜滂:大风吹打物体发出的声音。¹³激飏:鼓动疾飞。¹⁴熛怒:形容风势猛如烈火。熛,火势飞扬。¹⁵耾耾:风声。¹⁶雷声:言风声如雷。¹⁷回穴:风向不定,疾速回荡。¹⁸错迕:盘旋错杂貌。¹⁹蹶石:摇动山石,飞沙走石。蹶,撼动。²⁰伐木:摧断树木。²¹梢杀林莽:摧毁树林和野草。梢杀,指毁伤草木。莽,草丛。²²被丽披离:皆连绵词,四散的样子。²³冲孔:冲进孔穴。²⁴动楗:吹动门闩。楗,门闩。²⁵眴焕粲烂:皆连绵词,色彩鲜明光华灿烂的样子。²⁶离散转移:形容微风向四处飘散的样子。²⁷飘举:飘飞飘动的意思。²⁸升降:偏义复词,“升”意。²⁹乘凌:上升。乘,升。³⁰高城:高大的城垣。³¹深宫:深邃的宫苑。³²抵:触。³³华:同“花”。³⁴振:摇动振荡。³⁵桂:桂树,一种香木。³⁶椒:花椒,一种香木。³⁷翱翔:形容风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回旋。³⁸激水:激荡的流水,犹言急水。³⁹芙蓉之精:芙蓉的花朵。精,通“菁”,即华(花)。⁴⁰猎:通“躐”,践踏,此处为吹掠之意。⁴¹蕙:香草名,和兰草同类。⁴²离:经历。《史记·苏秦列传》张守节《正义》:“离,历也。”⁴³秦蘅:本产于秦地(今天水一带)的一种杜衡。⁴⁴概: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此处为吹平意。⁴⁵新夷:即“辛夷”,又名“留夷”,一种香草。⁴⁶被:覆盖,此处为掠过之意。⁴⁷荑杨:初生的杨树。⁴⁸回穴冲陵:回旋于洞穴之中,冲激于陵陆之上。冲,冲撞。陵,通“凌”,侵犯。⁴⁹萧条众芳:使各种香花香草凋零衰败。萧条在此处用为动词。⁵⁰倘佯:犹“徘徊”。⁵¹中庭:庭院之中。一说即位置居中的庭院。⁵²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殿堂的美称。⁵³跻:上升,登上。⁵⁴罗帷:用丝罗织成的帷幔。⁵⁵洞房:指宫殿中深邃的内室。洞,深。⁵⁶中人状:指风吹到人身上的样子。中,吹中,吹到。状,状况,情形。⁵⁷直:特意,特别。⁵⁸憯凄:凄凉悲痛的样子。⁵⁹惏栗:寒冷的样子。⁶⁰增:通“层”,重复,反复。⁶¹欷:唏嘘。本是叹息或叹息声,这里是说在酷热的天气,遇到一阵清凉的风吹来,不禁爽快地舒了一口气。⁶²清清泠泠:清凉的样子。⁶³愈病:治好病。⁶⁴析酲:解酒。酲,病酒,酒后困倦眩晕的状态。⁶⁵发明耳目:使耳目清明。发,开。明,使之明亮。⁶⁶宁体便人:使身体安宁舒适。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¹!夫庶人之风,岂²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wěng)³起于穷巷之间,堀(kū)(kè)扬尘,勃(bó)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¹⁰,骇¹¹(hùn)¹²,扬腐余¹³,邪薄¹⁴入瓮(wèng)(yǒu)¹⁵,至于室庐¹⁶。故其风中人,状直憞(dùn)¹⁷郁邑(yì)¹⁸,殴温致湿¹⁹,中心²⁰惨怛(dá)²¹,生病造热²²。中唇²³为胗(zhěn)²⁴,得目为篾(miè)²⁵,啖(dàn)(zé)(sòu)²⁶,死生不卒²⁷。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译文:楚襄王说。“你对这件事解说论述得太好了!那么老百姓的风,是不是也可以说给我听听呢?”宋玉回答说:“老百姓的风是从冷落偏僻的小巷中忽然刮起来的,扬起的尘土,烦躁愤懑地回旋盘转,冲击空隙,侵入门户。刮起尘沙,吹散灰堆,搅起污秽肮脏的东西,扬起腐烂的垃圾,歪歪斜斜逼近用破瓮口做的窗户,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令人心烦意乱,忧郁苦闷,受到闷热之气,得了湿病,使人内心愁昔,生病发烧。风吹到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刭眼睛上就使得眼睛红肿,受风得病后使人嘴巴抽搐,咬牙吮咂大叫,陷于半死不活状态。这就是所讲的老百姓的雌风呀。”
注释:¹论事:分析事理。²岂:通“其”,表示期望。³塕然:风忽然而起的样子。⁴穷巷:偏僻小巷。⁵堀堁:风吹起灰尘。堀,冲起。堁,尘埃。⁶勃郁:抑郁不平。⁷烦冤:烦躁愤懑。⁸袭:入。⁹沙堁:沙尘,沙土。¹⁰死灰:冷却的灰烬。¹¹骇:惊起。此处为搅动之意。¹²溷浊:指污秽肮脏之物。溷,通“混”。¹³腐馀:腐烂的垃圾。¹⁴邪薄:指风从旁侵入。邪,通“斜”。薄,迫近。¹⁵瓮牖:在土墙上挖一个圆孔镶入破瓮做成的窗户。瓮,一种圆底圆口的陶制器。牖,窗户。¹⁶室庐:指庶人所居住的简陋小屋。庐,草屋。¹⁷憞溷:烦乱。¹⁸郁邑:忧闷。¹⁹殴温致湿:驱来温湿之气,使人得湿病。殴,通“驱”。²⁰中心:即心中。²¹惨怛:悲惨忧伤。怛,痛苦。²²造热:得热病。²³中唇:吹到人的嘴唇上。²⁴胗:唇上生的疮。²⁵得目为蔑:吹进眼里就得眼病。²⁶啖齰嗽获:中风后口动的样子。啖,吃。齰,咬。嗽,嚼。嗽,吸吮。获,大叫。²⁷死生不卒:不死不活。此言中风后的状态。生,活下来,指病愈。卒,通“猝”,仓卒,比较快地。

  风没有生命,本无雄雌之分,但王宫空气清新,贫民窟空气恶浊,这乃是事实。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对风的感知不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风”与“雌风”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与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前者骄奢淫逸,后者凄惨悲凉。寓讽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帝王幽居深宫,生存环境优越,肆虐的狂风进了高城深宫,早已化为清凉治病的和风;而生活在穷巷贫窟的庶民生存环境恶劣,没有防护实施,狂风肆意侵凌,无奈的遭受着风的凄苦。正如文中指出“枳勾来巢,空穴来风,所托者然也,则风气也殊焉。”因为生存条件的不同,所以对风的感受也就不同,风带给帝王的是享受,带给贫民的是灾难。不管宋玉是插科打诨,逗帝王开心,还是暗藏讽谏,风带给不同条件的人的祸福感受是客观存在的。

  文章从开头到“臣闻於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为第一段。这段通过引起“雄风”和“雌风”论辩的背景,提出风气带给人不同感受的论点。

  第二段论述了风的形成、起源以及由弱到强、由强衰弱直至进入深宫化为清风四处飘散吸取万物精华而后带给帝王享受的过程。肆虐的狂风在入城前飘散为清风乘越高墙入於深宫,摇动华叶,徘徊香木之间,寻取其幽香;临池采芙蓉芳香;出水掠蕙草浓香;劈开秦衡,摆动新夷掠取清香,景开荑杨收取嫩香,然后带着五香的新鲜徜徉中庭,北上玉宫,又通过层层帷幕进入深宫。这段描写颇为生动,像是描写一个殷情而又谨慎的君王侍臣,小心的调制着君王需求的和风。这里对风的描写暗喻了帝王贪欲的神圣特权,以及臣民伺候帝王的恭敬与虔诚。帝王得到的不像是自然的风,而是精心调制的服务。这风带给帝王的享受,好像是一付神药,这种轻松与愉悦像是病愈酒醒,耳聪目明,舒服至极,使得帝王不由的感叹“好痛快!”这就是帝王享受的雄风。这也是对帝王的生活侧面写照,揭示了帝王生活的奢求与贪欲。

  第三段论述了庶人的风。突然起於闭塞的巷道中,扬起沙尘,像愤怒的冤魂恶鬼叫嚣着冲孔袭门。光这来势,就让人感觉这风对于贫民不怀好意的侵犯是何等的嚣张可怕啊!继而卷起沙粒,吹起死灰,搅起污秽肮脏的垃圾,扬起腐臭的气味,斜插进破瓮做的窗户,直冲茅庐。这阴风在贫窟里肆意妄为,使得贫民头昏胸闷,伤心劳神,疲软无力,继而发烧生病,吹到嘴上生口疮,吹到眼上害红眼病,进而嘴巴抽搐吮动,咿呀叫喊,说不出话来,得了中风病。这就是庶人的雌风。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深切感受的庶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庶民生存的艰难与痛苦。

  通过帝王的雄风与贫民的雌风,我们深切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的生命是如此的不平等。这不平等的根源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权的肆意践踏。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造成雄风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享受,而雌风带来的是欲哭无泪的灾殃。

fēng

sòng xiānqín 

    chǔxiāngwángyóulántáizhīgōng sòngjǐngchāishì yǒufēngránérzhì wángnǎijīnérdāngzhī yuē  kuàizāifēng guǎrénsuǒshùréngòngzhě  sòngduìyuē  wángzhīfēngěr shùrénānérgòngzhī  

    wángyuē  fēngzhě tiānzhī chàngérzhì guìjiàngāoxiàérjiāyān jīnwéiguǎrénzhīfēng yǒushuì  sòngduìyuē  chénwénshī zhǐgōuláicháo kōngxuéláifēng suǒtuōzhěrán fēngshūyān  

    wángyuē  fēngshǐānshēngzāi  sòngduìyuē  fēngshēng qīngpíngzhī qīnyín shèngnángzhīkǒu yuántàishānzhīē sōngbǎizhīxià piāopíngpāng yángbiāo hónghóngléishēng huíxuécuò juéshí shāoshālínmǎng zhìjiāngshuāi  chōngkǒngdòngjiàn xuànhuàncànlàn sànzhuǎn qīngliángxióngfēng piāoshēngjiàng chénglínggāochéng shēngōng huāérzhèn páihuáiguìjiāozhījiān áoxiángshuǐzhīshàng jiāngróngzhījīng lièhuìcǎo qínhéng gàixīn yáng huíxuéchōnglíng xiāotiáozhòngfāng ránhòuchángyángzhōngtíng běishàngtáng luówéi jīngdòngfáng nǎiwéiwángzhīfēng fēngzhòngrén zhuàngzhícǎnlín qīngliángcéng qīngqīnglínglíng bìngchéng míngěr níngbiàn便rén suǒwèiwángzhīxióngfēng  

    wángyuē  shànzāilùnshì shùrénzhīfēng wén  sòngduìyuē  shùrénzhīfēng wěngránqióngxiàngzhījiān yángchén fányuān chōngkǒngmén dòngshā chuīhuī hàihùnzhuó yáng xiéwèngyǒu zhìshì fēngzhōngrén zhuàngzhídùnhùn ōuwēnzhìshī湿 zhōngxīncǎn shēngbìngzào zhōngchúnwéizhēn wéimiè dànsòuhuò shēng suǒwèishùrénzhī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