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译文:门前有车马经过,这车马来自故乡。
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
念君久不归,濡(rú)¹涉江湘。
译文:因为顾念我久久未回,因而他们远涉而来。
注释:¹濡迹:留下踪迹。濡,沾湿的意思。
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
投袂(mèi)¹赴门涂²,揽(lǎn)³不及裳。
译文:我听说有客人从故乡来,赶快整理衣服出去相见。
注释:¹投袂:甩下衣袖。²赴门涂:赶出门口上路。³揽衣:整理一下衣服。
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fǔ)(yīng)¹携客泣,掩泪²叙温凉。
译文:见到故乡旧友不禁感动得掉下泪来,亲手拉他进屋,擦干眼泪我们聊起了我离别家乡后彼此的境况。
注释:¹拊膺:拍打胸部。²掩泪:擦干。
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
借问邦族¹间,恻(cè)怆论存亡。
译文:我问他现在乡国和宗族过得怎么样,他凄怆地对我说,自我别后的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注释:¹邦族:乡国和宗族。
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
亲友多零落,旧齿¹皆凋(diāo)丧。
译文:亲友也大都零落,不知迁徙到哪里去了,那些年迈的老人都已去世。
注释:¹旧齿:故旧老人。
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
市朝¹互迁易,城阙(què)或丘荒。
译文:市集和朝堂都改变到了其他地方,以前的很繁华的地方都已成为了丘垄和荒地。
注释:¹市朝:市集和朝堂。
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茫茫。
坟垄(lǒng)日月多,松柏郁茫茫¹
译文:坟茔越来越多了,坟地上的松柏也郁郁苍苍。
注释:¹郁茫茫:茂盛的一片。这里指坟墓剧增。
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
天道信崇替¹,人生安得长。
译文:天道还有盛衰,何况是人生呢?
注释:¹崇替:盛衰。
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慷慨惟平生,俯仰¹独悲伤。
译文:想想我自己的人生,顷刻之间觉得无限悲伤。
注释:¹俯仰:顷刻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西晋武帝末年,陆机和弟弟陆云离开江南家乡,北上洛阳以求取功名。不久,晋武帝去世,围绕权力的再分配,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陆机沉浮于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备感仕途艰险、人命危浅,由此也常常生发出怀念故乡亲友之情。这首诗虽沿用乐府古题,但反映的却是陆机自己的感情。

  诗的开端六句,交代有客自故乡来,诗人急忙出门迎接。首句点应诗题。“念君”二句,以故乡客口吻点明作者离乡时间之长,以故乡客远涉而来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为下文的问讯作了铺垫。“江湘”,偏指长江,因从江东至中原无须经湘江,诗人此为协韵而已。“濡迹”,涉江时沾湿的足印,二字概写故乡客行旅的艰辛,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投袂”两句,刻画诗人迎接故乡客的急切状态,神情毕肖,透过这毫无斯文气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联想到诗人平素对乡音的殷切企盼。

  接下来“拊膺”二句,写诗人见到故乡客的激动情态。诗人连用“拊膺”“携”“掩泪”几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创造出一种极端伤痛的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那积抑已久的悲情。重情是魏晋思潮的一大特征,由于个人意识加强,魏晋文人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更敏锐更强烈的感受;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冲破了汉儒“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诗教说的抑制,敢于尽力宣泄。陆机不仅在理论上首标“诗缘情”之说,而且在创作上大力实践之,他“观尺景以伤悲,俯寸心而凄恻”(《述思赋》),往往尽最大的努力来强化自己的感情。“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不正是这种创作倾向的流露。

  “借问”八句,写亲友零落,桑梓倾覆的惨淡现实。重逢乡亲,自然就要问讯故乡亲友的情况。而世间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亲友的存亡问题,譬如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的八十岁老兵,他“道逢乡里人”,最挂念的也是“家中有阿谁。”“恻怆论存亡”,同样真切地表现了陆机的这种心情。然而,答案却令人黯然神伤。“亲友多零落”六句,展示了一幅极其惨淡的图景:亲友大部分零落了,有德望的老人则全死光了;昔日豪华壮丽的官府殿堂倾颓殆尽,或沦为杂草丛生的荒丘,或沦为商贩出入的集市;放眼望去,郊原坟冢垒垒,松柏郁苍。六句诗,“亲友”两句和“坟垄”两句形成相反相成的强烈比照,“市”与“朝”,“城阙”与“丘荒”,也对比鲜明。这都体现着作者巧妙的艺术匠心,只有通过这种对比组合,才能创造出沧桑陵谷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感染力。

  结尾四句,诗人把亲友零落、生命短促的现实痛苦升华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悲叹感伤。“道”,此指自然规律。信,确实。“崇替”,衰亡,灭亡。“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宇宙间万灵万类终归要走向衰亡,人又岂能获免!着一“信”字,更见沉痛。既然人的衰亡是宇宙之必然,那每个人都在劫难逃了,零落者的今天,便是“我”的明天,于是诗人便在一曲欲解不能的伤叹中收束全诗:“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惟,思。“俯仰”二字突现诗人敏感的时间意识,与悲伤萦怀、感慨淋漓的气氛相吻合,更易产生“每读一过,令人辄唤奈何”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83-384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有车马经过,这车马来自故乡。

因为顾念我久久未回,因而他们远涉而来。

我听说有客人从故乡来,赶快整理衣服出去相见。

见到故乡旧友不禁感动得掉下泪来,亲手拉他进屋,擦干眼泪我们聊起了我离别家乡后彼此的境况。

我问他现在乡国和宗族过得怎么样,他凄怆地对我说,自我别后的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亲友也大都零落,不知迁徙到哪里去了,那些年迈的老人都已去世。

市集和朝堂都改变到了其他地方,以前的很繁华的地方都已成为了丘垄和荒地。

坟茔越来越多了,坟地上的松柏也郁郁苍苍。

天道还有盛衰,何况是人生呢?

想想我自己的人生,顷刻之间觉得无限悲伤。

注释

濡迹:留下踪迹。濡,沾湿的意思。

投袂:甩下衣袖。

赴门涂:赶出门口上路。

揽衣:整理一下衣服。

拊膺:拍打胸部。

掩泪:擦干。

邦族:乡国和宗族。

旧齿:故旧老人。

市朝:市集和朝堂。

郁茫茫:茂盛的一片。这里指坟墓剧增。

崇替:盛衰。

俯仰:顷刻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鉴赏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西晋武帝末年,陆机和弟弟陆云离开江南家乡,北上洛阳以求取功名。不久,晋武帝去世,围绕权力的再分配,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陆机沉浮于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备感仕途艰险、人命危浅,由此也常常生发出怀念故乡亲友之情。这首诗虽沿用乐府古题,但反映的却是陆机自己的感情。

  诗的开端六句,交代有客自故乡来,诗人急忙出门迎接。首句点应诗题。“念君”二句,以故乡客口吻点明作者离乡时间之长,以故乡客远涉而来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为下文的问讯作了铺垫。“江湘”,偏指长江,因从江东至中原无须经湘江,诗人此为协韵而已。“濡迹”,涉江时沾湿的足印,二字概写故乡客行旅的艰辛,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投袂”两句,刻画诗人迎接故乡客的急切状态,神情毕肖,透过这毫无斯文气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联想到诗人平素对乡音的殷切企盼。

  接下来“拊膺”二句,写诗人见到故乡客的激动情态。诗人连用“拊膺”“携”“掩泪”几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创造出一种极端伤痛的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那积抑已久的悲情。重情是魏晋思潮的一大特征,由于个人意识加强,魏晋文人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更敏锐更强烈的感受;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冲破了汉儒“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诗教说的抑制,敢于尽力宣泄。陆机不仅在理论上首标“诗缘情”之说,而且在创作上大力实践之,他“观尺景以伤悲,俯寸心而凄恻”(《述思赋》),往往尽最大的努力来强化自己的感情。“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不正是这种创作倾向的流露。

  “借问”八句,写亲友零落,桑梓倾覆的惨淡现实。重逢乡亲,自然就要问讯故乡亲友的情况。而世间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亲友的存亡问题,譬如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的八十岁老兵,他“道逢乡里人”,最挂念的也是“家中有阿谁。”“恻怆论存亡”,同样真切地表现了陆机的这种心情。然而,答案却令人黯然神伤。“亲友多零落”六句,展示了一幅极其惨淡的图景:亲友大部分零落了,有德望的老人则全死光了;昔日豪华壮丽的官府殿堂倾颓殆尽,或沦为杂草丛生的荒丘,或沦为商贩出入的集市;放眼望去,郊原坟冢垒垒,松柏郁苍。六句诗,“亲友”两句和“坟垄”两句形成相反相成的强烈比照,“市”与“朝”,“城阙”与“丘荒”,也对比鲜明。这都体现着作者巧妙的艺术匠心,只有通过这种对比组合,才能创造出沧桑陵谷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感染力。

  结尾四句,诗人把亲友零落、生命短促的现实痛苦升华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悲叹感伤。“道”,此指自然规律。信,确实。“崇替”,衰亡,灭亡。“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宇宙间万灵万类终归要走向衰亡,人又岂能获免!着一“信”字,更见沉痛。既然人的衰亡是宇宙之必然,那每个人都在劫难逃了,零落者的今天,便是“我”的明天,于是诗人便在一曲欲解不能的伤叹中收束全诗:“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惟,思。“俯仰”二字突现诗人敏感的时间意识,与悲伤萦怀、感慨淋漓的气氛相吻合,更易产生“每读一过,令人辄唤奈何”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83-384页
陆机

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 1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巴江¹可惜²柳,柳色绿侵江。
译文:实在是让人喜爱,丝丝缕缕的柳叶,一片碧色染绿了大江。
注释:¹巴江:指流经川东一带的长江。²可惜:可爱。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好向金銮(luán)殿¹,移阴入绮(qǐ)²
译文:这样的名柳最好是送到金銮殿去,让一片阴凉移入雕满花纹的绮窗。
注释:¹金銮殿:唐代宫殿名。殿与翰林院相接,皇帝召见学士常在此殿。²绮窗:华美的雕花窗户。

  小诗开篇即点题。“可惜”二字表明诗人对巴江柳的爱怜态度。第二句描写柳色。望王山下,巴江两岸,那成行成排的杨柳,柔条纷披,新叶繁茂,青葱凄迷,如锦似绣。倒映在水中,把一江春水都染绿了,以至于分不清哪是柳色,哪是水色,意境是新鲜、优美的。诗人不用“工笔”去刻画杨柳婀娜多姿的形态美,而是用“泼墨”去烘染它气象恢宏的色彩美,以色绘春,秀逸迷人,颇见匠心。“绿侵江”,兼用拟人、夸张手法,状柳色之丰盈、浓重、苍翠欲滴。杨柳执意要分绿与巴江,让江水与它同美,一起来装点春天。一个“侵”字写活了杨柳,赋予它动感和情感,可谓以一字而尽传精神。

  杨柳不仅“风流可爱”,而且浓荫清凉,可以为夏日的人们消暑除热。于是诗人联想到,巴江柳应该“好向金銮”,“移阴绮窗”,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辞采的富丽,衬托出希望的美好。《南史》记载,刘悛之为益州刺史,曾献蜀柳数株,齐武帝把它们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罩,甚为钟爱。诗的后两句化用这个典故,但其用世之意更为明显。

  这首诗一、二句咏物写实,作者倾笔于柳色,流露出不尽喜爱之情;可柳生巴江,不得地利,徒有其色,难遇知音,惋惜之意见于言外。三、四句由柳色想到柳荫,畅言巴江柳的辉煌前程,借历史典故,抒自我心志。但柳荫终未移入绮窗,有才难被大用,惋惜之意又深一层。由此可见,这“可惜”二字,实为全诗之主眼。而无限“惜柳”之情,正是诗人自伤沉沦、自叹失意的心灵写照。

  李商隐这首咏物诗,不离不即,既切合于江柳,又在咏柳中表现自己的情思。全诗借柳写入,以虚衬实,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参考资料:
1、 王朝谦.巴蜀古诗选解: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713-714

jiāngliǔ--shāngyǐn

jiāngliǔliǔ绿qīnjiāng

hǎoxiàngjīnluán殿diànyīnchuāng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溪上遥¹²精舍³钟,泊(bó)舟微径深松。
译文: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停船拾阶而上,山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
注释:¹遥:远远地。²闻:听见。³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⁴泊:停船靠岸。⁵径:小路。⁶度:度过,越过。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青山霁(jì)¹后云犹在,画出东南²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译文: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注释:¹霁:雨止。²东南:一作“西南”。

  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

  诗中提到雨霁,可见作者登山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虽从天已放晴时写起,却饶有雨后之意。那山顶佛寺(精舍)的钟声竟能清晰地达于溪上,俾人“遥闻”,与雨浥尘埃、空气澄清大有关系。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遥听钟声恋翠微”)。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登眺事)的。

  精舍钟声的诱惑,使诗人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间小路(微径)缓缓地导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次句中只说“松”,而从寺名可知有“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顶。“空山新雨后”,四处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横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来“度”尽“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

  “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迎入眼帘的首先是霁后如洗的“青山”。前两句不曾有一个着色字,此时“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继而吸引住视线的是天宇中飘飖的云朵。“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

  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644-645页 .

línnánwàng

lángshìyuán tángdài 

shàngyáowénjīngshèzhōng zhōuwēijìngshēnsōng 
qīngshānhòuyúnyóuzài huàchūdōngnánfēng  (dōngnánzuò 西nán )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曾留宋玉¹旧衣裳,惹(rě)得巫山²梦里香。
译文:曾经留下宋玉的旧衣裳,惹得巫山神女梦里添香。
注释:¹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相传他长相秀美,风流倜傥。²巫山:指神女。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云雨无情¹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xiāng)²
译文:男女有情无情很难把握,任由她另又嫁给楚襄王。
注释:¹云雨无情:指男女间的私情。²楚襄王: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之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

  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40

zèngrén--qún

céngliúsòngjiùshangshānmèngxiāng

yúnqíngnánguǎnlǐngrènbiéjiàchǔxiāngwáng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楚襄(xiāng)¹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cuō)²³。有风飒(sà)然而至,王乃披襟(jīn)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者邪(yé)¹⁰?”宋玉对曰:“此独¹¹大王之风耳,庶(shù)人安¹²¹³而共之!”
译文: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阵风飒飒吹来,楚襄王就敞开衣襟迎着吹来的清风说:“这风好爽快呵!这是我与百姓共同享受的吗?”宋玉回答道:“这只是大王享受的风,百姓怎么能与王共同享受它呢!”
注释:¹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周赧王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前—前)在位。兰台之宫:朝廷收藏典籍收罗文士之所,也为楚王冶游之处,在郢都以东,汉北云梦之西。²景差:楚大夫,《汉书·古今人表》做“景磋”。“差”为“磋”之省借。³侍:站立左右侍候,这里指随从。⁴飒:风声。⁵披襟:敞开衣襟。⁶当之:迎着风。当,对着,面对。⁷寡人: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⁸庶人:众人,指人民。⁹共:指共同享有。¹⁰邪:同“耶”,疑问语气词。¹¹独:唯独,只是。¹²安:疑问代词,怎么。¹³得:得以,能够。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pǔ)¹²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zhǐ)³(gōu)(cháo),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¹⁰焉。”
译文: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流动的空气,它普遍而畅通无阻地吹送过来,不分贵贱高下,都能吹到。现在你却认为只有我才能享受它,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答道。“我听老师说,枳树弯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鸟来作窝。有空洞的地方,风就会吹过来。由于所依托的环境条件不同,风的气势也就不同了。”
注释:¹溥:通“普”,普遍。²畅:畅通。³枳:一种落叶小乔木,也称枸橘,枝条弯曲,有刺。⁴句:弯曲。⁵来:招致。⁶巢:用作动词,筑巢。空穴来风:有洞穴的地方就有风进来。空穴,连绵词,即孔穴。⁷其:指“鸟巢”和“风”。⁸托:依靠,凭借。⁹然:如此,这样。¹⁰殊:异,不同。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帏,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夫¹风始²³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yín)溪谷,盛怒于土囊(náng)之口。缘太山之阿(ē)¹⁰,舞于松柏之下,飘忽¹¹(píng)(pāng)¹²,激飏(yáng)¹³(biāo)¹⁴。耾(hóng)¹⁵雷声¹⁶,回穴¹⁷错迕(wǔ)¹⁸。蹶(jué)¹⁹伐木²⁰,梢(shāo)杀林莽(mǎng)²¹。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²²,冲孔²³动楗(jiàn)²⁴,眴(xuàn)焕粲(càn)²⁵,离散转移²⁶。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²⁷升降²⁸。乘凌²⁹高城³⁰,入于深宫³¹。抵³²³³叶而振³⁴气,徘(pái)(huái)于桂³⁵(jiāo)³⁶之间,翱翔³⁷于激水³⁸之上。将击芙蓉之精³⁹。猎⁴⁰(huì)⁴¹草,离⁴²秦衡⁴³,概⁴⁴新夷⁴⁵,被⁴⁶(tí)⁴⁷,回穴冲陵⁴⁸,萧条众芳⁴⁹。然后徜(cháng)(yáng)⁵⁰中庭⁵¹,北上玉堂⁵²,跻(jī)⁵³于罗帏(wéi)⁵⁴,经于洞房⁵⁵,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zhòng)人状⁵⁶,直⁵⁷惨凄⁵⁸惏栗(lì)⁵⁹,清凉增⁶⁰(xī)⁶¹。清清泠(líng)⁶²,愈病⁶³析酲(chéng)⁶⁴,发明耳目⁶⁵,宁体便人⁶⁶。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译文:楚襄王问道:“那风,最初是从哪里生成的呢?”宋玉答道:“风在大地上生成的,从青翠小草尖上兴起,逐渐扩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着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风往来不定,形成撞击物体的声音;风势迅疾飘扬,犹如怒火飞腾,风声如雷,风势交错相杂。飞砂走石,大风摧树折木,冲击森林原野。等蓟风势逐渐平息下来,风力微弱,四面散开,只能透进小孔,摇动门栓了。风定尘息之后,景物显得鲜明灿烂,微风渐渐向四面飘散。所以使人感到清凉舒畅的雄风,就飘动升降,凌越高高的城墙,进入深深的王宫。它吹动花草,散发香气,在桂树和椒树之间往来回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缓缓飞翔。于是风吹拂水上的荷花,掠过蕙草,分开秦蘅,吹平新夷,覆盖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剧回旋冲击山陵,致使各种芳草香花凋零殆尽。然后风就在院子里徘徊,向北吹进宫室,上升到丝织的帷帐里,进入深邃的内室,这才成为大王的风了。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凄凉寒冷得很,清凉的冷风使人为之感叹。清清凉凉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聪目明,身心安宁,这就是所说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风呀!”
注释:¹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²始:开始,最初。³安:怎样。⁴青蘋之末:即青蘋的叶尖。蘋,蕨类植物,多年生浅水草本。亦称“四叶菜”,“田字草”。⁵侵淫:渐渐进入。⁶溪谷:山谷。⁷盛怒:暴怒,形容风势猛烈。⁸囊:洞穴。⁹缘:沿着。¹⁰阿:山曲。¹¹飘忽:往来不定的样子,此处形容风很大。¹²淜滂:大风吹打物体发出的声音。¹³激飏:鼓动疾飞。¹⁴熛怒:形容风势猛如烈火。熛,火势飞扬。¹⁵耾耾:风声。¹⁶雷声:言风声如雷。¹⁷回穴:风向不定,疾速回荡。¹⁸错迕:盘旋错杂貌。¹⁹蹶石:摇动山石,飞沙走石。蹶,撼动。²⁰伐木:摧断树木。²¹梢杀林莽:摧毁树林和野草。梢杀,指毁伤草木。莽,草丛。²²被丽披离:皆连绵词,四散的样子。²³冲孔:冲进孔穴。²⁴动楗:吹动门闩。楗,门闩。²⁵眴焕粲烂:皆连绵词,色彩鲜明光华灿烂的样子。²⁶离散转移:形容微风向四处飘散的样子。²⁷飘举:飘飞飘动的意思。²⁸升降:偏义复词,“升”意。²⁹乘凌:上升。乘,升。³⁰高城:高大的城垣。³¹深宫:深邃的宫苑。³²抵:触。³³华:同“花”。³⁴振:摇动振荡。³⁵桂:桂树,一种香木。³⁶椒:花椒,一种香木。³⁷翱翔:形容风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回旋。³⁸激水:激荡的流水,犹言急水。³⁹芙蓉之精:芙蓉的花朵。精,通“菁”,即华(花)。⁴⁰猎:通“躐”,践踏,此处为吹掠之意。⁴¹蕙:香草名,和兰草同类。⁴²离:经历。《史记·苏秦列传》张守节《正义》:“离,历也。”⁴³秦蘅:本产于秦地(今天水一带)的一种杜衡。⁴⁴概: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此处为吹平意。⁴⁵新夷:即“辛夷”,又名“留夷”,一种香草。⁴⁶被:覆盖,此处为掠过之意。⁴⁷荑杨:初生的杨树。⁴⁸回穴冲陵:回旋于洞穴之中,冲激于陵陆之上。冲,冲撞。陵,通“凌”,侵犯。⁴⁹萧条众芳:使各种香花香草凋零衰败。萧条在此处用为动词。⁵⁰倘佯:犹“徘徊”。⁵¹中庭:庭院之中。一说即位置居中的庭院。⁵²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殿堂的美称。⁵³跻:上升,登上。⁵⁴罗帷:用丝罗织成的帷幔。⁵⁵洞房:指宫殿中深邃的内室。洞,深。⁵⁶中人状:指风吹到人身上的样子。中,吹中,吹到。状,状况,情形。⁵⁷直:特意,特别。⁵⁸憯凄:凄凉悲痛的样子。⁵⁹惏栗:寒冷的样子。⁶⁰增:通“层”,重复,反复。⁶¹欷:唏嘘。本是叹息或叹息声,这里是说在酷热的天气,遇到一阵清凉的风吹来,不禁爽快地舒了一口气。⁶²清清泠泠:清凉的样子。⁶³愈病:治好病。⁶⁴析酲:解酒。酲,病酒,酒后困倦眩晕的状态。⁶⁵发明耳目:使耳目清明。发,开。明,使之明亮。⁶⁶宁体便人:使身体安宁舒适。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¹!夫庶人之风,岂²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wěng)³起于穷巷之间,堀(kū)(kè)扬尘,勃(bó)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¹⁰,骇¹¹(hùn)¹²,扬腐余¹³,邪薄¹⁴入瓮(wèng)(yǒu)¹⁵,至于室庐¹⁶。故其风中人,状直憞(dùn)¹⁷郁邑(yì)¹⁸,殴温致湿¹⁹,中心²⁰惨怛(dá)²¹,生病造热²²。中唇²³为胗(zhěn)²⁴,得目为篾(miè)²⁵,啖(dàn)(zé)(sòu)²⁶,死生不卒²⁷。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译文:楚襄王说。“你对这件事解说论述得太好了!那么老百姓的风,是不是也可以说给我听听呢?”宋玉回答说:“老百姓的风是从冷落偏僻的小巷中忽然刮起来的,扬起的尘土,烦躁愤懑地回旋盘转,冲击空隙,侵入门户。刮起尘沙,吹散灰堆,搅起污秽肮脏的东西,扬起腐烂的垃圾,歪歪斜斜逼近用破瓮口做的窗户,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令人心烦意乱,忧郁苦闷,受到闷热之气,得了湿病,使人内心愁昔,生病发烧。风吹到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刭眼睛上就使得眼睛红肿,受风得病后使人嘴巴抽搐,咬牙吮咂大叫,陷于半死不活状态。这就是所讲的老百姓的雌风呀。”
注释:¹论事:分析事理。²岂:通“其”,表示期望。³塕然:风忽然而起的样子。⁴穷巷:偏僻小巷。⁵堀堁:风吹起灰尘。堀,冲起。堁,尘埃。⁶勃郁:抑郁不平。⁷烦冤:烦躁愤懑。⁸袭:入。⁹沙堁:沙尘,沙土。¹⁰死灰:冷却的灰烬。¹¹骇:惊起。此处为搅动之意。¹²溷浊:指污秽肮脏之物。溷,通“混”。¹³腐馀:腐烂的垃圾。¹⁴邪薄:指风从旁侵入。邪,通“斜”。薄,迫近。¹⁵瓮牖:在土墙上挖一个圆孔镶入破瓮做成的窗户。瓮,一种圆底圆口的陶制器。牖,窗户。¹⁶室庐:指庶人所居住的简陋小屋。庐,草屋。¹⁷憞溷:烦乱。¹⁸郁邑:忧闷。¹⁹殴温致湿:驱来温湿之气,使人得湿病。殴,通“驱”。²⁰中心:即心中。²¹惨怛:悲惨忧伤。怛,痛苦。²²造热:得热病。²³中唇:吹到人的嘴唇上。²⁴胗:唇上生的疮。²⁵得目为蔑:吹进眼里就得眼病。²⁶啖齰嗽获:中风后口动的样子。啖,吃。齰,咬。嗽,嚼。嗽,吸吮。获,大叫。²⁷死生不卒:不死不活。此言中风后的状态。生,活下来,指病愈。卒,通“猝”,仓卒,比较快地。

  风没有生命,本无雄雌之分,但王宫空气清新,贫民窟空气恶浊,这乃是事实。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对风的感知不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风”与“雌风”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与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前者骄奢淫逸,后者凄惨悲凉。寓讽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帝王幽居深宫,生存环境优越,肆虐的狂风进了高城深宫,早已化为清凉治病的和风;而生活在穷巷贫窟的庶民生存环境恶劣,没有防护实施,狂风肆意侵凌,无奈的遭受着风的凄苦。正如文中指出“枳勾来巢,空穴来风,所托者然也,则风气也殊焉。”因为生存条件的不同,所以对风的感受也就不同,风带给帝王的是享受,带给贫民的是灾难。不管宋玉是插科打诨,逗帝王开心,还是暗藏讽谏,风带给不同条件的人的祸福感受是客观存在的。

  文章从开头到“臣闻於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为第一段。这段通过引起“雄风”和“雌风”论辩的背景,提出风气带给人不同感受的论点。

  第二段论述了风的形成、起源以及由弱到强、由强衰弱直至进入深宫化为清风四处飘散吸取万物精华而后带给帝王享受的过程。肆虐的狂风在入城前飘散为清风乘越高墙入於深宫,摇动华叶,徘徊香木之间,寻取其幽香;临池采芙蓉芳香;出水掠蕙草浓香;劈开秦衡,摆动新夷掠取清香,景开荑杨收取嫩香,然后带着五香的新鲜徜徉中庭,北上玉宫,又通过层层帷幕进入深宫。这段描写颇为生动,像是描写一个殷情而又谨慎的君王侍臣,小心的调制着君王需求的和风。这里对风的描写暗喻了帝王贪欲的神圣特权,以及臣民伺候帝王的恭敬与虔诚。帝王得到的不像是自然的风,而是精心调制的服务。这风带给帝王的享受,好像是一付神药,这种轻松与愉悦像是病愈酒醒,耳聪目明,舒服至极,使得帝王不由的感叹“好痛快!”这就是帝王享受的雄风。这也是对帝王的生活侧面写照,揭示了帝王生活的奢求与贪欲。

  第三段论述了庶人的风。突然起於闭塞的巷道中,扬起沙尘,像愤怒的冤魂恶鬼叫嚣着冲孔袭门。光这来势,就让人感觉这风对于贫民不怀好意的侵犯是何等的嚣张可怕啊!继而卷起沙粒,吹起死灰,搅起污秽肮脏的垃圾,扬起腐臭的气味,斜插进破瓮做的窗户,直冲茅庐。这阴风在贫窟里肆意妄为,使得贫民头昏胸闷,伤心劳神,疲软无力,继而发烧生病,吹到嘴上生口疮,吹到眼上害红眼病,进而嘴巴抽搐吮动,咿呀叫喊,说不出话来,得了中风病。这就是庶人的雌风。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深切感受的庶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庶民生存的艰难与痛苦。

  通过帝王的雄风与贫民的雌风,我们深切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的生命是如此的不平等。这不平等的根源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权的肆意践踏。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造成雄风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享受,而雌风带来的是欲哭无泪的灾殃。

fēng

sòng xiānqín 

    chǔxiāngwángyóulántáizhīgōng sòngjǐngchāishì yǒufēngránérzhì wángnǎijīnérdāngzhī yuē  kuàizāifēng guǎrénsuǒshùréngòngzhě  sòngduìyuē  wángzhīfēngěr shùrénānérgòngzhī  

    wángyuē  fēngzhě tiānzhī chàngérzhì guìjiàngāoxiàérjiāyān jīnwéiguǎrénzhīfēng yǒushuì  sòngduìyuē  chénwénshī zhǐgōuláicháo kōngxuéláifēng suǒtuōzhěrán fēngshūyān  

    wángyuē  fēngshǐānshēngzāi  sòngduìyuē  fēngshēng qīngpíngzhī qīnyín shèngnángzhīkǒu yuántàishānzhīē sōngbǎizhīxià piāopíngpāng yángbiāo hónghóngléishēng huíxuécuò juéshí shāoshālínmǎng zhìjiāngshuāi  chōngkǒngdòngjiàn xuànhuàncànlàn sànzhuǎn qīngliángxióngfēng piāoshēngjiàng chénglínggāochéng shēngōng huāérzhèn páihuáiguìjiāozhījiān áoxiángshuǐzhīshàng jiāngróngzhījīng lièhuìcǎo qínhéng gàixīn yáng huíxuéchōnglíng xiāotiáozhòngfāng ránhòuchángyángzhōngtíng běishàngtáng luówéi jīngdòngfáng nǎiwéiwángzhīfēng fēngzhòngrén zhuàngzhícǎnlín qīngliángcéng qīngqīnglínglíng bìngchéng míngěr níngbiàn便rén suǒwèiwángzhīxióngfēng  

    wángyuē  shànzāilùnshì shùrénzhīfēng wén  sòngduìyuē  shùrénzhīfēng wěngránqióngxiàngzhījiān yángchén fányuān chōngkǒngmén dòngshā chuīhuī hàihùnzhuó yáng xiéwèngyǒu zhìshì fēngzhōngrén zhuàngzhídùnhùn ōuwēnzhìshī湿 zhōngxīncǎn shēngbìngzào zhōngchúnwéizhēn wéimiè dànsòuhuò shēng suǒwèishùrénzhīfēng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

  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愁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愁”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虽然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此词上阕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阕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涉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jīnmén··shuāngquè--wángtíngyún

shuāngquèbàoguīhúncuòjǐnzuòjiùchóudōuwàngquèxīnchóuchùzhe

shòuxuěhénqiángjiǎoqīngzizhuāngcánèdàozhītóuluòdōngfēngyóuzuò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