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jiālíng驿shīxiànxiāngguó--xuētāo

shǔmén西gèngshàngqīngtiānqiángwèigōngshǔguóxiánzhuōshìzhǎngqīngchēngshìjǐnjiānglěixiànshānchuān

薛涛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蜻蛉(líng)¹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译文:蜻蜓在天地之间游戏,对他物本来没有患害。
注释:¹蜻蛉:蜻蜓的别称。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飞飞未能止¹,黄雀来相干。
译文:飞呵飞呵还没有离开,黄雀便过来干涉侵犯。
注释:¹止:一作“去”。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ráng)¹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译文:魏冉深受秦王的恩宠,君臣交好坚如金石般。
注释:¹穰侯:指魏冉。因食邑在穰(战国韩邑,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译文:在咸阳城里进进出出,哪个诸侯也不敢进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译文:怎知道来个山东说客,一番话激怒秦王肺肝。
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布衣¹取丞²相,千载为辛酸。
译文:一介平民取代了丞相,千年来使人辛酸伤感。
注释:¹布衣:平民百姓。²丞:一作“卿”。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燕子来时新社¹,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²三四点,叶底黄鹂(lí)一两声。日长飞絮³轻。
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注释:¹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²碧苔:碧绿色的苔草。³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巧笑¹东邻女伴,采桑(sāng)(jìng)里逢迎²。疑怪³昨宵(xiāo)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yíng)。笑从双脸生。
译文: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¹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²逢迎:碰头,相逢。³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⁴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⁵双脸:指脸颊。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三句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园子,园中有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池面上点缀着几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空中还有柳絮飞舞。“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而是捕捉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意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画面明媚,情调欢快,风格质朴,或可视为晏殊词中的别调。上片写景,刻画出一幅秀丽的春景图。 “燕子”、“梨花”,形态一动一静,色彩一黑一白,以之对举开篇,有相映成趣之妙。同时,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又为下片中少女的登台亮相埋下了伏笔。下片写人,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仕女图。“巧笑”二句写女主人公与她的女伴在采摘花草的小路上欣然相逢,逗出下文所描写的斗草游戏。但作者既不对斗草场面稍加展示,也不对斗草规则略作交待,而聚焦于主人公斗草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同样别具匠心。“笑从双脸生”,尤为传神写照之笔:只有涉世未深、全无心机的纯情少女才会因为如此细小的缘由而笑得这般自然、这般天真。

参考资料:
1、 刘键 .《中国历代诗歌类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 :第815页 .
2、 藏维熙著 .《宋词名篇赏析》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年 :第16—18页 .
3、 黄润苏 王文鹏 .《中学生文库 婉约词选一百首》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年 :第93页 .
4、 李功元著 .《中华诗词曲鉴赏》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年 :第300页 .

zhèn ·chūnjǐng

yànshū sòngdài 

yànláishíxīnshè huāluòhòuqīngmíng chíshàngtáisāndiǎn huángliǎngshēng chángfēiqīng 
qiǎoxiàodōnglínbàn cǎisāngjìngféngyíng guàizuóxiāochūnmènghǎo yuánshìjīnzhāodòucǎoyíng xiàocóngshuāngliǎnshēng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早是¹他乡值早秋²,江亭明月带江流³
译文:早已是他乡之客,也不知要漂泊到何时,此时正值早秋七月,在江边小亭边送别友人,看着朦胧的月光随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流动。
注释:¹早是:已是。²早秋:秋天的第一个月,旧称孟秋,即阴历七月。³明月带江流:指月光随着江水流动。带,连带,随着。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已觉逝川¹伤别念,复带津²树隐离舟。
译文:我面对滚滚流淌的江水感到时光在不断流逝,本已为人生中的经常离别而伤怀,现在又看到渡口的树荫下停着你即将离去的船只。
注释:¹逝川:这里指流逝的江水。²津:渡口。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归舟归骑俨(yǎn)¹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译文: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列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
注释:¹俨:好像。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谁谓波澜¹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译文: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
注释:¹波澜:波涛。

  这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是其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

  第一首诗写出了诗人客中送客时内心的伤感,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感慨。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难于带到离去的朋友。第一、二句叠用“早”“江”二字,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也有一种节奏紧凑的效果,和下面两句一比,节奏的变化就显出来了,而节奏由紧张变为舒缓,又正与送别是的怆然与别离后的惆怅相吻合。第三、四句说带到流逝不返的江水更增添了别离的伤感,更何况带到渡口的树林隐没了友人的舟船。宋人李鞴《乡思》中“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两句用的也是这种更进一层的写法。这里化用《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语句,显示了王勃擅长化用前人诗文的特点。

  第二首诗同样写得非常深情。在诗中,诗人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对于友情的那一份深沉的爱,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真诚。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初唐四杰”传世之诗作,七言绝句很少。就这组诗带,作者对于七言绝句创作技巧的掌握显然还不够纯熟。

参考资料:
1、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03-104

qiūjiāngsòngbiéèrshǒu

wáng tángdài 

zǎoshìxiāngzhízǎoqiū jiāngtíngmíngyuèdàijiāngliú 
juéshìchuānshāngbiéniàn kànjīnshùyǐnzhōu 

guīzhōuguīyǎnchéngháng jiāngnánjiāngběixiāngwàng 
shuíwèiláncáishuǐ juéshānchuānshìliǎngxiāng 

雅致装庭宇。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刚被金钱妒。拟买断秋天,容易独步。
雅致装庭宇。黄花开淡泞(nìng)¹。细香²明艳尽天与³。助秀色堪餐,向晓明有真珠露。刚被金钱妒。拟(nǐ)买断秋天,容易独步。
译文:庭院被装点得非常雅致,黄色的花朵散发着清新明净的气息。细腻的香气与明艳的色彩都是大自然天生的恩赐。这秀色可助餐,快到天亮时,花朵上还沾着像珍珠般的露水。金黄色的花朵如此美丽,令金钱也嫉妒不已,它们打算夺走秋色的独特之美,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迷人风采。
注释:¹淡泞:清新明净。²细香:细细的香气。³与:给予,给。⁴拟买断:打算占尽。
粉蝶无情蜂已去。要上金尊,惟有诗人曾许。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
粉蝶无情蜂已去。要(yāo)¹上金尊,惟有诗人²曾许³。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
译文:蜜蜂也离开了,粉蝶无情地飞走,我将菊花酒倒入酒杯。惟有诗人陶渊明曾经赞美过这盛开的菊花。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将倾吐心中美好的情感。陶渊明不久就会归来。这样做可以避免让东篱上的菊花凋零败落,遭受冷烟和寒雨的侵袭。
注释:¹要:同“邀”。²诗人:指的是陶渊明。³许:赞许,称赞。⁴芳心:心里美好的情意。

shòuēnshēnshídiào--liǔyǒng

zhìzhuāngtínghuánghuākāidànnìngxiāngmíngyànjǐntiānzhùxiùkāncānxiàngxiǎoyǒuzhēnzhūgāngbèijīnqiánmǎiduànqiūtiānróngfěndiéqíngfēngyàoshàngjīnzūnwéiyǒushīréncéngdàiyànshǎngzhòngyángnènshíjǐnfāngxīntáolìngqīnghuímiǎnqiáocuìdōnglěngyānhán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译文:昨夜在巫山下过夜,满山猿猴,连梦里都仿佛听到它们的哀啼。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译文: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绿水上,我竟然敢在这时候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译文:疾风将雨吹至南方,淋湿楚王的衣裳。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译文:我在高高的山岗,怀念那宋玉,为什么给楚王写出那么美丽的文章,看到这古迹,让我热泪满眶。

  在巫山滞留时“猿声梦里长”,李白对于猿声的理解与前代的诗人相同,少年时期他生活经历不多,出于对巫猿的同情而徒发感慨,之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猿的凄厉叫声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为不通航而滞留,周围没有值得倾诉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只能暂时搁置,思想感觉比较虚空,对周围的事物的感应,不是凭心灵的冲动,而是凭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这种情绪的,和他回到江陵后,即将“南行拂楚王”,远离故乡有关。

  另一方面“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来了,三峡通航,这让李白的心情有些苏解,因为李白可以离开这个滞留他几个月的巫山。这首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如“桃花”,在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这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高丘怀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杰出作家。唯他有传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后人将他与屈原并称。刘勰即谓“屈、宋以‘楚辞’发采”(《文心雕龙·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从这可以看出,李白欣赏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诗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全诗注重把握整体的气势和氛围“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凭个性的感兴泼墨写意“雨色风吹去”、“访古一沾裳”,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这首抒情诗,把瞿塘峡—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李白诗论丛》詹锳,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

宿shānxià

bái tángdài 

zuóshānxià yuánshēngmèngcháng 
táohuāfēi绿shuǐ sānyuèxiàtáng 
fēngchuī nánxíngchǔwáng 
gāoqiūhuái怀sòng fǎng访zhānc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