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
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
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
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
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
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
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汪元量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译文:开国以来善画鞍马的画家中,画技最精妙传神只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译文:曹将军画马出名已有三十载,人间又见古代真正神马“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曾貌先帝照夜白¹,龙池²十日飞霹雳。
译文:他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
注释:¹照夜白:马名。²龙池:在唐宫内。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译文: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译文: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译文: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译文:当年唐太宗著名宝马“拳毛?”。近代郭子仪家中好驹“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译文:而今新画之中就有这两匹马,使得识马的人久久感慨赞夸。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译文:这都是战骑以一胜万的好马,展开画绢如见奔马扬起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译文:其余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绝,远远看去象寒空中飘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译文:霜蹄骏马蹴踏在长楸大道间,专职马倌和役卒肃立排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译文:可爱的九匹马神姿争俊竞雄,昂首阔视显得高雅深沉稳重。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¹
译文:请问有谁真心喜爱神姿骏马?后世韦讽前代支遁名传天下。
注释:¹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此处比喻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译文:想当年玄宗皇上巡幸新丰宫,车驾上羽旗拂天浩荡朝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译文:腾飞跳跃精良好马有三万匹,匹匹与画图中马的筋骨雷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译文:譬如河宗献宝之后穆王归天,唐玄宗再也不能去射蛟江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君不见金粟堆¹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译文:你没看见金粟堆前松柏林里,良马去尽徒见林鸟啼雨呼风。
注释:¹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在阆州录事参军韦讽宅观看他收藏的曹霸所画的“九马图”后所作的题画诗。唐朝初年,江都王李绪善画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他“多才艺,善书画,鞍马擅名。”到开元、天宝时代,曹霸画马出神入化,名声更显,赵子昂说:“唐人善画马者众,而曹、韩(干)为之最。”(汤垕《画鉴》引)所以开端四句,诗人先引江都王衬托曹霸,说曹霸“得名三十载”,人们才又能见到神骏之马。将军,因为曹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以“将军”代曹霸以显尊金。乘黄,马名,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出《山海经》,本诗特借以形容马的神奇骏健。

  诗人不落窠臼,却先用八句诗,从曹霸画“照夜白”马说来,详细叙述曹霸受到玄宗恩宠和艺名大振的往事,为描写九马图铺叙,并伏下末段诗意。“曾貌先帝照夜白”,貌,描画;先帝,指玄宗;照夜白,玄宗坐骑名。曹霸所画照夜白,形象夺真,感动龙池里的龙,连日挟带风雷飞舞,此谓“龙池十日飞霹雳”。“内府”二句,写玄宗喜爱曹霸的马画,命婕妤传达诏书,才人手捧“内府殷红玛瑙盘”,向曹霸索取并盛放照夜白图。婕妤,正三品女官,才人,正四品女官,玛瑙盘极为名贵,足见恩宠之重。“ 盘赐将军”,以下四句,描写曹霸受玄宗赏识、恩赐以后,声名大振,带着“轻纨细绮”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连达官贵戚也以求得曹霸画作而感到光荣。这一段,上四句用仄声韵,药、陌、锡韵通押,下四句用平声微韵,诗韵的转换与诗意的递变、层进相切合。

  “昔日太宗拳毛騧”以下十四句,转入写马正位,具体绘写“九马图”。诗人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曹霸所画的九匹马,错综写来,鲜活生动。前六句,先写二马,“今之新图有二马”,一为唐太宗的拳毛騧,是太宗平定刘黑闼时所乘的战骑,一为郭家狮子花,即九花虬,是唐代宗赐给郭子仪的御马。二马都是战骑,一以当万,因此诗人赞道:“此皆战骑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缟素,是画绢。一打开画卷,就见到二马在广邈的战地风沙中飞驰,诗人从逼真的角度,称誉图上二马画艺高超。“其余七匹”以下四句,分别从七马的形貌、奔驰、伏枥三个方面,再现画上七马“殊绝”的神态,都是与众不同的良马。“迥若”句,描摹七马形貌,七马毛色或红、或白、或红白相间,如霞雪飞动。“霜蹄”句,是说有些马奔驰在长楸道上,践踏霜雪。“马官”句,是说有些马在厩里排列成行,由马官悉心厮养。诗人先写二马,后写七马,又对“九马图”作出总的评价:“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九马匹匹神骏,昂首顾视,神采飞扬,气度稳健,惹人喜爱。这二句诗,深得马的神趣,杨伦评之为“警句”(《杜诗镜铨》),谁是苦心爱马的人呢?诗人再一次运用陪衬法,写道:“后有韦讽前支遁。”,以支遁衬托,是突现收藏九马图的韦讽。这句诗赞誉韦讽风韵不凡的品格和酷爱绘画艺术的高深素养,也遥扣题意。本段前六句用平声麻韵,中四句用仄声屑韵,后四句用仄声韵,上声阮、去声震通押,韵转意换,诗思层次分明。

  最后一段共八句,押平声东韵(只有一处为冬韵,通押),一韵到底。前四句写玄宗巡幸骊山的盛况。新丰宫,即骊山华清宫,唐京兆昭应县,汉代本名新丰,骊山在县境内。玄宗巡幸至骊山,帝辇翠华葳蕤,旌旗拂天,数万匹厩马随从,每种毛色的马列为一队,马队相间,远望如锦绣一般。“皆与此图筋骨同”,是指真马与图上之马都是良马。着此一句,扣全诗咏“九马图”的题旨。后四句写玄宗入葬泰陵后的萧竦景况,表现其“衰”。“自从献宝朝河宗”句,借周穆王的升遐比喻唐玄宗崩驾。河宗,即河伯,周穆王西征,河伯朝见并献上宝物,引导他西行,穆王由此归天,(《穆天子传》)。“无复射蛟江水中”,玄宗已卒,无人再来江边射蛟。此处用汉武帝的故事,《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武帝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君不见”二句,描写玄宗陵前的萧条。龙媒,骏马,语出《汉书·礼乐志》:“天马来,龙之媒。”玄宗陵前松柏里,骏马都已离去,只剩下鸟儿在松风中鸣叫。唐玄宗喜爱马图,宠幸曹霸,巡幸新丰宫,数万骏马随从,一旦归命,群马尽去,松柏含悲,这一结,韵致悠长,盛衰之叹,俯仰感慨,尽在其中。

  题画诗常见以画作真的手法,而杜甫这首题画马的诗,更是淋漓尽致,变幻莫测。“人间又见真乘黄”,“龙池十日飞霹雳”、“缟素漠漠开风沙”等句,以画马作真马,夸饰曹霸画艺神妙。诗人从画马说到画家的受宠幸,从画马说到真马,从真马说到时事,从玄宗的巡幸说到升遐,诗思不断拓展,寄托了诗人对玄宗的深情眷念。叙述真马、时事的时候,又不时插带一笔,照应马画,以画、以马作为线索,绾带全篇,正如陆时雍所论:“画中见真,真中带画,尤难。”(《唐诗镜》)全诗感慨深沉,波澜迭起,转笔陡健,脉络细密,章法纵横跌宕,气势雄浑激荡,情韵极尽沉郁顿挫,实为古今长篇题画诗中的杰作。在章法上错综绝妙。第一段四句先赞曹氏画技之高超。第二段八句追叙曹氏应诏画马时所得到荣誉和宠幸。第三段十句,写九马图之神妙及各马之姿态。第四段八句是照应第二段“先帝”的伏笔,从而产生今昔迥异之感。 诗以奇妙高远开首,中间翻腾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写骏马极为传神,写情感神游题外,感人至深,兴味隽永。浦起龙《读杜心解》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此言极是。

wéifěngshìzháiguāncáojiāngjūnhuà

 tángdài 

guóchūláihuàān shénmiàoshǔjiāngwáng 
jiāngjūnmíngsānshízǎi rénjiānyòujiànzhēnchénghuáng 
céngmàoxiānzhàobái lóngchíshífēi 
nèiyānhóngnǎopán jiéchuánzhàocáirénsuǒ 
pánjiāngjūnbàiguī qīngwánxiāngzhuīfēi 
guìquánmén shǐjuépíngzhàngshēngguānghuī 
tàizōngquánmáoguā jìnshíguōjiāshīhuā 
jīnzhīxīnyǒuèr lìngshízhějiǔtànjiē 
jiēzhànwàn gǎokāifēngshā 
shūjué jiǒngruòhánkōngdòngyānxuě 
shuāngchángqiūjiān guānyǎngsēnchéngliè 
liánjiǔzhēngshénjùn shìqīnggāoshēnwěn 
jièwènxīnàizhěshuí hòuyǒuwéifěngqiánzhīdùn 
xúnxìngxīnfēnggōng cuìhuátiānláixiàngdōng 
téngxiānglěiluòsānwàn jiējīntóng 
cóngxiànbǎocháozōng shèjiāojiāngshuǐzhōng 
jūnjiànjīnduīqiánsōngbǎi lóngméijìnniǎofēng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¹舟上织白纻(zhù)²
译文:江南的人家一般种橘树的比较多,吴地的女子经常在船上用白苎纺织。
注释:¹吴姬:吴地的美女。²白纻:白色的苎麻。乐府吴舞曲名。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土地卑(bēi)湿¹²虫蛇,连织³为牌入江住。
译文:江南的土地比较潮湿,所以生长了很多的虫蛇,人们把木头连在一起,做成竹筏, 在江上漂浮。
注释:¹卑湿:地势低下潮湿。²饶:富饶。多。³连织:异株而枝干相连之树。旧以为吉祥之物。⁴牌:路牌。牌位。
江村亥日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江村¹(hài)²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pǔ)³
译文:江边村落多在亥日有集市,很多船只落下帆船,使过桥洞驶进浦里。
注释:¹江村:江边村落。²亥日:亥,地支的最后一位。亥日属我国古代阴历的一部分,每隔12天出现一个亥日。³浦里:河边的里弄。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青莎¹(fù)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译文:城镇到处长满莎草,用竹子做成房屋。家家没有水井,喝的都是江水。
注释:¹青莎: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
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长干¹午日沽(gū)²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译文:长干里的人们一般在中午的时候去购买春酒,高高的酒旗悬挂在江口。
注释:¹长干:古建康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²沽:买。
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倡楼¹两岸悬水栅(zhà)²,夜唱竹枝³留北客。
译文:两岸的倡楼悬浮着水栏杆,每天晚上都唱着南方各地的民歌,吸引北方的客人。
注释:¹倡楼:倡女所居处。²水栅:设置于水中的栅栏。³竹枝: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江南风土¹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译文:江南的风土人情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各个地方 几乎都可以看到。
注释:¹风土:本指一方的气候和土地。泛指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译文: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扬扬的雪花如手般大小。
注释:王历阳:指历阳姓王的县丞。历阳县,秦置。隋唐时,为历阳郡治。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译文:可笑你一副陶渊明做派,却一点也不饮杯中美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浪抚一张琴,虚(xū)栽五株柳¹
译文: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白白栽了五株翠柳。
注释:¹五株柳:陶渊明畜素琴一张,宅边有五柳树。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空负头上巾¹,吾于尔何有。
译文:枉负头上那一顶葛巾,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注释:¹空负头上巾: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酒,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诗人尤甚,李白更是以“斗酒诗百篇”名扬天下,他常以甘醇可口的美酒为寄托,做了大量的反映心理情绪的诗。这首《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便是。

  历阳,唐代郡县,治今安徽省和县历阳镇,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当时李白访问历阳县,正值大雪纷飞,县丞设宴招待李白,李白席间频频举杯,赞赏历阳山美、水美、酒美,可惜就是人不“美”——没有人陪他喝酒。于是席中赋诗《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豪情万丈,景象怡人。从此诗可以看出李白的心中的偶像是五柳先生陶渊明。他嘲笑王历阳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可是喝酒不痛快,徒有虚名。“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cháowángyángkěnyǐnjiǔ

bái tángdài 

báifēnghán xuěhuāshǒu 
xiàoshātáoyuānmíng yǐnbēizhōngjiǔ 
làngzhāngqín zāizhūliǔ 
kōngtóushàngjīn ěryǒu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
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
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
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这首诗展示了楚地的萧瑟秋景和诗人的旅途感伤。首二句交代了他到江、汉一带任职,才首次看到荆山,而感叹于它的广袤、绵远。奉义即慕义,对巴陵王表示敬慕,这是一种谦逊的说法。楚塞,指荆山,因其为古代楚国郢都的北边屏障,故称。这两句开篇记游,点明到荆山的因由,从而引出下文,笔法干净利落。

  “南关”以下六句,全是写景,切题“望”字。“南关”指荆山南端的关隘。“桐柏”,山名,界于信阳以西的河南湖北两省之间。“西岳”,言荆山西端的峰岭。“鲁阳”,关名,在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南。这二句说,荆山的南关要绕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岭将伸出到鲁阳关。这里紧接着上文“楚塞长”,加以夸张形容,极力写出荆山伸展的地域之遥远。其实,荆山距桐柏山和鲁阳关都很远,并不连接。诗人这样写,是以一种宏观的眼光,总揽荆山大的形势,也是为了表示旅途的漫长,从而创设一个与下文所抒发的深广愁思相适应的空间境界。从艺术效果来看,也使诗的画面气象显得壮阔。江淹写景,时以“警遒”取胜,和谢朓有类似之处。这两句,便使人感到有一种雄浑的气势,笼罩全诗。“寒郊”以下四句,展现出一幅荒凉清旷的深秋景色:郊野一片荒寒,木叶尽脱,见不到什么阴影;悬在空中的一轮秋日,发出的光辉也是惨淡清冷。这两句绘光设色,语言精练,表现出诗人对于深秋独特的感受和印象,令人感到一股凛冽寒气从纸上扑面而来。“桡”,通“挠”,屈曲。秋风掠过,重重密林中的树木竟然被吹刮得弯曲、俯伏,可以感到它们在挣扎、呻吟,由此可见风势之猛烈。“风”上着一“悲”字,更给秋风涂染上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也令人竦然如闻秋风凄厉肃杀之声。“云霞”句,写江景,表现河水暴涨。在深秋,河流一般是不会涨水的,可是沮漳二水汇流,却往往洪水迸发。诗人目睹其景,如实描绘。深秋洪水滔滔,已使人惊警异常,再加上云霞照映,更显出水势浩大,波涛惨白、浑黄。一个“肃”字传达出其内心的强烈感受。这四句是全篇最精采之处。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态,动静相生,有声有色。“寒”、“悬”、“清”、“桡”、“悲”、“重”、“肃”、“涨”这一连串动词和形容词,都下得生动、精警、传神,见出诗人写景状物、锤炼语言的功力。陈祚明评江淹诗长于“刻画”,“苍秀之句,颇亦邃诣”(《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四),信然。

  “岁晏”以下六句,集中抒写由深秋肃杀之气引出的悲愁之情。诗人先以“岁晏”二字总束上四句所写时节景物,并带起下面的抒情,章法严谨。“岁晏君如何”句中的“君”,是作者自叹自问,意谓:时至深秋,一年将尽,我究竟打算怎么样呢?“零泪染衣裳”是自答。一问一答,婉转地传达出内心悲愁。古代迁客骚人逢秋生悲,本是常事。但江淹如此悲不自胜,泪下之多,以至于衣湿如染,那就不是一句寻常的“羁旅之愁”可以了得的了。早些时候,他在建平王刘景素幕下,曾被人借端诬陷入狱。后来他在狱中写了《诣建平王上书》,血泪交迸,自陈冤屈,这才得释。陷身囹圄之冤,加上沉沦下僚的仕途失意,这一切郁积于心中的悲怨,此刻都因眼前的秋景而激发出来了。所以“零泪”一语,实在包含无限,沉痛莫比。“玉柱”以下四句,又借酒乐而进一步抒写这番沉痛之情。柱,瑟的安弦部件,这里代指瑟;尊,酒器;“金”、“玉”皆形容其华贵。诗人此时或许正在荆山下某处的宴席上吧。玉柱金尊,这宴席亦不可谓不盛矣。但诗人心绪迷茫,使这一切豪华都成了徒然之设,琴瑟被弃置一旁,蒙上了夜晚的露水,连杯中美酒,也含着严霜,令人纵然不饮也生出凛然寒意。空、坐二字同义,都是“徒然”的意思。最后两句,又写在寒夜寂静中,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写行役途中艰难景况的《苦寒行》乐曲,这曲悲歌尚未了,又有人唱起了《艳歌行》中的“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古语云:“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而今这愁悲之音却“一”之“再”之,真教人情何以堪。全诗就在这感伤的音乐声中缓缓拉上帷幕,情调悲恻哀婉,使读者为之低回不已,黯然神伤。陈祚明评云:“末六句词气萧瑟”。(《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四)足见这后六句抒情,也回荡着悲凉秋气,整首诗是情景融一的。

  这首行旅诗的章法结构,仍大致沿袭谢灵运山水诗记游——写景——抒情——悟理的模式,层次分明,只是已经去掉了玄理的尾巴。诗中用了大量的对句,其风气也始于谢灵运,但遣词造句已不像灵运那样巉削、藻饰,而是显得比较清秀自然。诗押“阳江”韵,音调清越明亮,也有助于悲伤感情的抒发。诗人善于抒写悲愁的特点,在这首早期作品中,已经初步显示了出来。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931-933页

wàngjīngshān--jiāngyān

fèngzhìjiānghànshǐzhīchǔsāizhǎng

nánguānràotóngbǎi西yuèchūyáng

hánjiāoliúyǐngqiūxuánqīngguāng

bēifēngráozhònglínyúnxiáchuānzhǎng

suìyànjūnlínglèizhānshang

zhùkōngyǎnjīnzūnzuòhánshuāng

wénhánzòuzài使shǐyànshāng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菊花残,梨叶堕(duò)¹。可惜良辰²虚过。新酒熟,绮(qǐ)(yán)³开。不辞红玉过。
译文:菊花凋零,梨叶飘落,美好的时光徒然消逝,令人惋惜。美酒刚刚酿成,在精美的宴席上,让我们举起酒杯,莫要推辞。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¹堕:落。²良辰:美好的时光。³绮筵:华丽丰盛的筵席。
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蜀弦¹高,羌(qiāng)²脆。慢飐(zhǎn)³舞娥(é)香袂(mèi)。君莫笑,醉乡人。熙(xī)长似春。
译文:丝竹管弦的乐曲声高亢清脆。歌女们的舞姿婀娜优美,让人陶醉。您千万不要笑那些沉溺于酒乡的人。这欢乐的乐曲声使人陶醉在春天般的温暖中。
注释:¹蜀弦:演奏高腔的一种弦乐器,因出于四川,故名蜀弦。²羌管:也叫羌笛,传说是汉武帝时丘仲所作,见应劭《风俗通》。其长二尺四寸,一说三孔,一说四孔,与今之笛不同。本出古羌族,故名羌管。³飐:风吹而物体颤动。⁴舞娥:美貌的舞女。娥:美女。⁵袂:衣袖。⁶醉乡人:沉溺于酒醉状态的人。⁷熙熙:和乐的样子。

  这首词借写秋日酒宴,感叹良辰易逝,主张及时行乐,尽醉方休。描写了词人于歌舞酒宴中所享受的富贵生活。词人的人生态度是很达观的。面对年龄老大、光阴虚掷的忧伤,词人并没有很在意。词的格调轻快,没有丝毫的哀伤。

  上片写秋日宴饮作乐。到了秋末季节,菊花开残,梨叶飘零,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一年将尽,时光过得飞快,词人忽然惊觉,一年的大好时光都已过尽,自己却没有好好游玩欣赏,耽误好景色,还没有来得及做更多的事情一年就消失了。“可惜良辰虚过”。词人或许因为忙碌,或许为情所苦,没有注意到好时光在身边流逝。这令词人痛心,既然发觉了,就要努力补偿,减轻这种负罪感,还是设摆华筵,端起金尊,邀请至友一起畅饮,邀美人相伴。

  下片写正值秋酒新熟,词人在绮筵上举红玉杯畅饮,听蜀弦羌管演奏,看舞娥轻歌曼舞,其乐融融。有醇酒美女,做一个醉乡人,熙熙快乐,一年四季都似春天,在沉醉的状态中,人的一生才能像阳春一样温暖而富于意趣。词人要他人莫笑自己的现状,词人自身是很满足的。

参考资料:
1、 单芳,晏殊珠玉词译评,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31页
2、 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19页

gènglòuzi--yànshū

huācánduòliángchénguòxīnjiǔshúyánkāihóngbēi

shǔxiángāoqiāngguǎncuìmànzhǎnéxiāngmèijūnxiàozuìxiāngrénzhǎngshì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