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如练碧悠悠,一色芦花覆远洲。无尽春天归雁急,月明寒影不曾留。
澄江如练碧悠悠,一色芦花覆远洲。无尽春天归雁急,月明寒影不曾留。

hóngqiáo--

chéngjiāngliànyōuyōuhuāyuǎnzhōujǐnchūntiānguīyànyuèmínghányǐngcéngliú

虞集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3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迟顿首¹陈将军足下²:无恙³,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hú)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gǔ),拥旄(máo)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dí)¹⁰而股战¹¹,对穹(qióng)¹²以屈膝,又何劣邪!
译文: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
注释:¹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开头和结尾常用的客气语。²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³无恙:古人常用的问候语。恙,病;忧。⁴才为世出:此喻陈才能杰出于当世。⁵“弃燕”二句:此喻陈伯之有远大的志向。⁶“昔因”二句:指陈伯之弃齐归梁,受梁武帝赏爱器重。⁷开国:梁时封爵,皆冠以开国之号。孤,王侯自称。此指受封爵事。⁸毂:原指车轮中心的圆木,此处指代车舆。⁹旄: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此指旄节。拥旄,古代高级武将持节统制一方之谓。¹⁰鸣镝:响箭。¹¹股战:大腿颤抖。¹²穹庐:原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毡帐。这里指代北魏政权。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於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寻君去就¹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²³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jué),以至于此。圣朝赦(shè)罪责功,弃瑕(xiá)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⁷仆一二谈也。朱鲔(wěi)涉血于友于,张绣剚(zì)(yú)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xūn)重於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¹⁰是与¹¹,不远而复¹²,先典¹³攸高¹⁴。主上屈法申恩,吞舟¹⁵是漏;将军松柏¹⁶不剪¹⁷,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¹⁸有序,佩紫¹⁹怀黄²⁰,赞²¹(wéi)(wò)²²之谋,乘轺(yáo)²³建节²⁴,奉疆场²⁵之任,并刑马²⁶作誓,传之子孙²⁷。将军独靦(miǎn)²⁸借命,驱驰毡(zhān)(qiú)²⁹之长³⁰,宁不哀哉!
译文:(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縯,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注释:¹去就:指陈伯之弃梁投降北魏事。²内审:内心反复考虑。³诸,“之于”的合音。⁴赦罪责功:赦免罪过而求其建立功业。⁵瑕:玉的斑点,此指过失。弃瑕,即不计较过失。⁶反侧:指心怀鬼胎,疑惧不安的人。此谓梁朝以赤心待人,对一切都既往不咎。⁷不假:不借助,不需要。⁸“朱鲔”句。朱鲔是王莽末年绿林军将领,曾劝说刘玄杀死了光武帝的哥哥刘伯升。涉血,同“喋血”,谓杀人多流血满地,脚履血而行。友于,即兄弟。此指刘伯升。⁹剚刃:用刀刺入人体。¹⁰往哲:以往的贤哲。¹¹与,赞同。¹²不远而复:指迷途不远而返回。¹³先典:古代典籍,指《易经》。¹⁴攸高:嘉许。¹⁵吞舟:这里指能吞舟的大鱼。¹⁶松柏:古人常在坟墓边植以松柏,这里喻指陈伯之祖先的坟墓。¹⁷不剪:谓未曾受到毁坏。¹⁸雁行:大雁飞行的行列,比喻尊卑排列次序。¹⁹紫:紫绶,系官印的丝带。²⁰黄:黄金印。²¹赞:佐助。²²帷幄:军中的帐幕。²³轺:用两匹马拉的轻车,此指使节乘坐之车。²⁴建节:将皇帝赐予的符节插立车上。²⁵疆场:边境。²⁶刑马:杀马。古代诸侯杀白马饮血以会盟。²⁷传之子孙:这是梁代的誓约,指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传之子孙。²⁸靦颜:厚着脸。²⁹毡裘:以毛织制之衣,北方少数民族服装,这里指代北魏。³⁰长:头目。这里指拓跋族北魏君长。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夫以慕容超¹之强,身送东市²;姚泓(hóng)³之盛,面缚(fù)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¹⁰。北虏(lǔ)¹¹(jiàn)¹²盗中原,多历年所¹³,恶积祸盈,理至燋(jiāo)¹⁴。况伪孽(niè)¹⁵昏狡¹⁶,自相夷戮(lù)¹⁷,部落携离¹⁸,酋(qiú)¹⁹猜贰(èr)²⁰。方当系颈蛮邸(dǐ)²¹,悬首藁(gǎo)²²,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²³之上,不亦惑(huò)乎?
译文: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明白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少数民族同生。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
注释:¹慕容超:南燕君主。晋末宋初曾骚扰淮北,刘裕北伐将他擒获,解至南京斩首。²东市:汉代长安处决犯人的地方。后泛指刑场。³姚泓:后秦君主。刘裕北伐破长安,姚泓出降。⁴面缚:面朝前,双手反缚于后。⁵西都:指长安。⁶霜露所均:霜露所及之处,即天地之间。⁷异类: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⁸姬汉:即汉族。姬,周天子的姓。⁹旧邦:指中原周汉的故土。¹⁰杂种: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¹¹北虏:指北魏。虏是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¹²僭:假冒帝号。¹³“多历”句:拓跋珪年建立北魏,至年已一百多年。年所,年代。¹⁴燋烂:溃败灭亡。燋,通“焦”。¹⁵伪 孽:这里指北魏统治集团。¹⁶昏狡:昏瞆狡诈。¹⁷自相夷戮:指北魏内部的自相残杀。年,宣武帝的叔父咸阳王元禧谋反被杀。年,北海王元祥也因起兵作乱被囚禁而死。¹⁸携离:四分五裂。携,离。¹⁹酋豪:部落酋长。²⁰猜贰:猜忌别人有二心。²¹蛮邸:外族首领所居的馆舍。²²藁街:汉代长安街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蛮邸即设于此。²³飞幕:动荡的帐幕,此喻陈伯之处境之危险。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yīng)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chóu)日,抚弦登陴(pí),岂不怆(chuàng)(liàng)¹
译文: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
注释:¹“见故国”四句:语出李善注引袁晔《后汉记·汉献帝春秋》臧洪报袁绍书:“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交之绸缪,抚弦搦矢,不觉涕流之复面也。”陴,城上女墙。畴日:昔日;怆悢,悲伤。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¹良规²,自求多福。
译文: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注释:¹励:勉励,引申为作出。²良规:妥善的安排。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hù)(shǐ)¹东来;夜郎²(diān)³,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jué)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jiàng)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¹⁰,揔(zǒng)¹¹兹戎重¹²,吊民¹³洛汭(ruì)¹⁴,伐罪秦中¹⁵,若遂¹⁶不改,方思仆言。聊布¹⁷往怀¹⁸,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译文: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 (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注释:¹楛矢:用楛木做的箭。肃慎氏,东北的少数民族。²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³滇池:今云南昆明市附近。均为汉代西南方国名。⁴解辫请职:解开盘结的发辫,请求封职。即表示愿意归顺。⁵昌海:西域国名。即今新疆罗布泊。⁶蹶角:以额角叩地。⁷受化:接受教化。⁸掘强:即倔强。⁹中军临川殿下:指萧宏。时临川王萧宏任中军将军。殿下,对王侯的尊称。¹⁰茂亲:至亲。指萧宏为武帝之弟。¹¹揔:通“总”。¹²戎重:军事重任。¹³吊民:慰问老百姓。¹⁴洛汭:洛水汇入黄河的洛阳、巩县一带。汭:水流隈曲处。¹⁵秦中:指北魏。今陕西中部地区。¹⁶遂:因循。¹⁷聊布:聊且陈述。¹⁸往怀:往日的友情。

  民族主义的不朽奇文——《与陈伯之书》, 全文可分为五段,这五个段落结合陈伯之以往的经历、现实的处境、内心的疑虑,有的放矢地逐层申说,无论是赞赏陈的才能,惋惜陈的失足,还是担忧陈的处境,期望陈的归来,均发自肺腑,真挚感人,全文有循循善诱、真诚相待之言,无空泛说教、虚声恫吓之语。(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4年第10期,《丘迟善攻心 一书化干戈》)

  该文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叛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该文围绕着“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选那些饱含情意的细节及相关的事物纳入篇中,让陈伯之感到丘迟处处是在为他着想,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弃暗投明,摆脱困境。全文濡染着作者热爱祖国,挽救故人的以挚感情,具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该文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机杼,写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优秀骈文。今天读来,仍能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参考资料:
1、 《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4年第10期,《丘迟善攻心 一书化干戈》

chénzhīshū

qiūchí nánběicháo 

    chídùnshǒuchénjiāngjūnxià yàng xìngshèn xìngshèn jiāngjūnyǒngguànsānjūn cáiwéishìchū yànquèzhīxiǎozhì hóng鸿gāoxiáng yīnbiànhuà zāomíngzhǔ gōngshì kāiguóchēng zhūlúnhuá yōngmáowàn zhuàng dànwéibēnwángzhī wénmíngérzhàn duìqióng yòuliè 

    xúnjūnjiùzhī fēiyǒu zhínéngnèishěnzhū wàishòuliúyán chénchāngjué zhì shèngcháoshèzuìgōng xiáyòng tuīchìxīntiānxià ānfǎnwàn jiāngjūnzhīsuǒzhī jiǎèrtán zhūwěishèxuèyǒu zhāngxiùrènài hànzhǔwéi wèijūndàizhīruòjiù kuàngjiāngjūnrénzhīzuì érxūnzhòngdāngshì zhīfǎn wǎngzhéshì yuǎnér xiāndiǎnyōugāo zhǔshàngshēnēn tūnzhōushìlòu jiāngjūnsōngbǎijiǎn qīnān gāotáiwèiqīng àiqièshàngzài yōuyōuěrxīn yán jīngōngchénmíngjiāng yànhángyǒu pèihuái怀huáng zànwéizhīmóu chéngyáojiànjié fèngjiāngzhīrèn bìngxíngzuòshì chuánzhīsūn jiāngjūnmiǎnyánjièmìng chízhānqiúzhīzhǎng níngāizāi 

    róngchāozhīqiáng shēnsòngdōngshì yáohóngzhīshèng miàn西 zhīshuāngsuǒjūn lèi hànjiùbāng zhǒng běijiàndàozhōngyuán duōniánsuǒ èhuòyíng zhìjiāolàn kuàngwěinièhūnjiǎo xiāng luòxié qiúháocāièr fāngdāngjǐngmán xuánshǒugǎojiē érjiāngjūnyóufèidǐngzhīzhōng yàncháofēizhīshàng huò 

    chūnsānyuè jiāngnáncǎozhǎng huāshēngshù qúnyīngluànfēi jiànguózhī gǎnpíngshēngchóu xiándēng chuàngliàng 

    suǒliángōngzhīzhàojiāng zhī西 rénzhīqíng jiāngjūnqíngzāi xiǎngzǎoliángguī qiúduō 

    dāngjīnhuángshèngmíng tiānxiàān báihuán西xiàn shǐdōnglái lángdiānchí jiěbiànqǐngzhí cháoxiǎnchānghǎi juéjiǎoshòuhuà wéiběixīn juéqiángshāsàizhījiān yánsuìyuèzhīmìngěr zhōngjūnlínchuāndiàn殿xià míngmàoqīn zǒngróngzhòng diàomínluòruì zuìqínzhōng ruòsuìgǎi fāngyán liáowǎnghuái怀 jūnxiángzhī qiūchídùnshǒu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bì)¹
译文:蜀国丞相祠堂前面的柏树,像龙蛇一样捧着诸葛武侯庙。
注释:¹閟宫:深闭的祠庙。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¹东。
译文:柏树的树荫已经延伸到外面的江畔去了,老柏树的枝干伸向东面的惠陵。
注释:¹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大树成冯异¹,甘棠(táng)忆召公²
译文:大柏树令人想起了冯异,甘棠树让人回忆起召公。
注释:¹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²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叶凋(diāo)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译文:湘燕之雨凋零了柏树叶,海鹏之风吹散了柏树枝。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玉垒(lěi)经纶远,金刀¹历数终。
译文:诸葛武侯在玉垒山筹划国家大事的历史已经久远,刘家的天下也历经劫数而终结。
注释:¹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¹
译文:谁来再如诸葛武侯般书写一篇出师表,鞠躬尽瘁一生只向帝王鉴察忠心?
注释:¹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hóumiàobǎi

shāngyǐn tángdài 

shǔxiàngjiēqiánbǎi lóngshépěnggōng 
yīnchéngwàijiāngpàn lǎoxiànghuìlíngdōng 
shùféng gāntángshàogōng 
diāoxiāngyàn zhīchāihǎipéngfēng 
lěijīnglúnyuǎn jīndāoshùzhōng 
shuíjiāngchūshībiǎo wèiwènzhāoróng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野棠(táng)¹花落,又匆匆²过了,清明时节。刬(chàn)³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j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译文: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注释:¹野棠:野生的棠梨。²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³刬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⁴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⁵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⁶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⁷系马:指拴马。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闻道绮陌¹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²。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³明朝(zhāo),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时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注释:¹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²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³料得:预测到;估计到。⁴明朝:以后,将来。⁵尊:指酒器。⁶重见:重新相见,重新遇到。⁷华发:花白的头发。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

  此词上阙中:“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时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此,也是之个季节。暗合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指旧游之梦,“一枕寒怯”之孤单又暗衬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此时不得复见笔落之处愁思可见,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

  此词下阙则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出于帘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此亦稼轩之出众之处。至此可知此女是风尘女子。这里说不仅“飞燕”知之;向行人打听,也知确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怅更增,所以作者伤心地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时山千叠。”上年惜别的旧恨,已如流水之难尽;此时重访不见的新恨更如乱山时叠,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边山多,将眼前景色信手拈来,作为妙喻。用意一唱三叹,造语一波三折,稼轩为词,达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觉无可言者,他都能尽情抒发。如镜里花难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从何说起。稼轩则又推进一层,造成了余意不尽的结尾:“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意思是: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只能如此罢了!

  全词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写到此,恋旧之情、身世之感已浑然不可分,大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的意味,实为借恋杯之酒,浇胸中感时伤事之块垒。因为有此一结,再返观全词,只觉得无处不悲凉。这结尾,也照应了开头的岁月如流,于是归结到萧萧华发上,就此顿住。

  辛词郁积如山,欲说还休。清真所为是笔触纤细、笔笔勾勒的工笔仕女图;稼轩作成的却是洒脱爽健、一挥而就的泼墨写意画。这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是词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同时也能看出稼轩词作风格之独特,确实与众不同。

参考资料:
1、 张碧波选注.辛弃疾词选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年
2、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3-1494页
3、 王延梯著 .辛弃疾评传.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 刘耕路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讲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niànjiāo ·shūdōngliúcūn

xīn sòngdài 

tánghuāluò yòucōngcōngguòle qīngmíngshíjié chàndōngfēngmèng zhěnyúnpínghánqiè ànchíshāng chuíyáng céngjīngbié lóukōngrén jiùyóufēiyànnéngshuō 
wéndàodōngtóu xíngrénchángjiàn liánxiānxiānyuè jiùhènchūnjiāngliúduàn xīnhènyúnshānqiāndié liàomíngzhāo zūnqiánchóngjiàn jìnghuānánzhé yīngjīngwèn jìnláiduōshǎohu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待到秋来九月八¹,我花开后百花杀²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注释:¹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²杀:草木枯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jiǎ)¹
译文: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¹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起义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起义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像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hòu

huángcháo tángdài 

dàidàoqiūláijiǔyuè huākāihòubǎihuāshā 
chōngtiānxiāngzhèntòuchángān mǎnchéngjìndàihuángjīnjiǎ 
花非花,雾非雾。
花非花¹,雾非雾。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注释:¹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夜半来,天明去。
夜半来,天明去。
译文: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来如¹春梦几多时²
译文: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注释:¹来如:来时。²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朝云无觅处。
去似¹(zhāo)²无觅处。
译文: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注释:¹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²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句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
2、 周啸天: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
3、 花非花;吴菲 -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2009年 第4期

huāfēihuā

bái tángdài 

huāfēihuā fēi 
bànlái tiānmíng 
láichūnmèngduōshí 
zhāoyún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