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何处去,正在望中微。浦迥摇空色,汀回见落晖。
一帆何处去,正在望中微。浦迥摇空色,汀回见落晖。
每争高鸟度,能送远人归。偏似南浮客,悠扬无所依。
每争高鸟度,能送远人归。偏似南浮客,悠扬无所依。

lángzhōngyándedefānxiàngliúbié--huángrǎn

fānchùzhèngzàiwàngzhōngwēijiǒngyáokōngtīnghuíjiànluòhuī

měizhēnggāoniǎonéngsòngyuǎnrénguīpiānshìnányōuyángsuǒ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2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芳草垂杨荫(yìn)¹碧流,雪衣公子²立芳洲。
译文:芳草杨柳遮蔽碧绿的流水,白鹭独立在水中的陆地上。
注释:¹荫:遮蔽。²雪衣公子:这里指白鹭。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译文:一生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独自面对斜阳悲叹年事已高。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秋容¹老尽芙蓉²院。草上霜花匀³似翦(jiǎn)。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译文:因为是严秋时节,院里的荚蓉树已开始凋零了,院落里的花草上也匀匀地洒上了一层白霜。华美的楼阁上,我们靠近而坐。主人频频斟酒,不让杯子有空的时候。外面秋风呼呼,吹得绣帘吱吱作响,可满屋子仍然散发着惬意的香味。
注释:¹秋容:秋光,秋色。²芙蓉:此指木芙蓉,秋季开花,湖南一带多栽培。³匀:均匀。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指作者与义妓相会饮酒的地方。⁴促坐:迫近而坐。⁵酒杯深:指饮酒很多。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玉纤¹(yōng)整银筝(zhēng)²。红袖时笼金鸭³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译文:她用纤长的手指,慢慢弹着饰有白银的古筝,弹累了,手冷了,就在手炉上稍稍取暖休息。尽管岁月已到了秋季,万物凋零了,可她的脸上似乎还留着春天的颜色,红艳艳的,其实那是酒后红晕啊!
注释:¹玉纤:女子手指的美称,拟其细腻白皙。²银筝雁:古筝上的弦柱,因其斜列如雁阵,并以银为饰故称。³金鸭:指金鸭形的取暖手炉,因体积较小,可笼在袖中。⁴春红:此指因酒醉而绯红的双颊。春,唐、宋时常指酒,如剑南春。红:酒后脸上的红晕。

  词的上阕,重在描绘时序和场景。时当秋深,芙蓉院里,秋容已老,一派衰败之象。庭中小草也已枯黄老死,上面凝聚着颗颗霜花。“匀似剪”,谓草上朵朵霜花,十分均匀,好似剪裁而成。此句盖化用李贺《北中寒》诗:“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接下来两句,交待场景。仕途蹭蹬、宦海沉浮的词人,在被贬到这蛮荒之地时,竟受到热爱其词的义妓母女的尊重,引他上西楼,还盛情相待,迫近而座,清歌侑酒,使词人内心获得了片刻的安慰,所以,在当时楼上众多的物象中,惟有那“风压绣帘香不卷”最令敏感的词人动心,最为他所注意——这清歌妙吟的西楼,成了他疲惫身心的避风港。

  下阕由景及人,着笔描写为他弹琴哦词的义妓。由于敬慕词人,对其所作“得一篇,辄手笔口哦不置”,所以这位义妓在与心中的偶像相聚一处时,当然会尽其所能为词人吟唱,所以,词中重点描绘了义妓弹唱时的动作神态。 “玉纤”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当时义妓表演时态度的认真。“玉纤”跟“红袖”相对,“银筝”与“金鸭”相衬,极富色彩感,一副装束,显得华贵而高雅。“慵整”和“时笼”的动作和神态,又刻画出这位义妓的娇美可爱。末尾两句,画龙点睛,描绘她脸部的神采。酒逢知己干杯少,在词人自己“酒杯深”的同时,义妓也在“慵整”和“时笼”中不知不觉饮酒过多,以至于双颊绯红。这里,“岁华一任委西风”一句,含意相当深刻,不可轻易放过。西风即秋风,西风一起,表明秋季已到,万物都将衰老枯萎。词人说醉红双颊的义妓将岁华委于西风,暗示此妓花容已老。将这种感触跟她因为酒醉而泛起的春红相映衬,寓有美人迟暮之感。而且,透过作者的词笔,似乎还传达出他隐约的身世之悲。只是,这种情绪被处理成一个义妓的神态,以一种艳思弱化掉了那一声长叹。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之中,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手法。

  整首词直叙词人眼中所见,感情平稳深敛,心绪的起伏被潜置于词所描绘的景象人物背后。但是,从词人所撷取的物象,所营造的气氛中,读者可以隐约感受到被贬的词人内心的愁绪。面对眼前的红颜知己,听她吟唱着自己所填的妙词,作者没有表现出一丝兴奋和激动,而是平静的心情观察着这一切。是他心中没有痛苦,还是他暂时忘却了痛苦?都不是,是他在用眼前的平静在掩饰着内心的痛苦。词的末尾两句,隐约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波澜:那一任岁华委西风的放旷,那醉脸上的春红,是那位红颜知己,也是作者本身!芙蓉院妓能与她仰慕的词人相见,歌彼之词,献己之技,对她而言,当然是一件幸事。被盛情相邀,殷勤相侑的词人,在“洒杯深”之后,当然也会春红满脸。那歌,那酒,此时成了沟通彼此情感的桥梁,而秋容老尽的芙蓉院妓的处境,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对自己的身世、地位的联想!所以说,词的末尾两句,看似写对方兴之所至时的忘情,实际上已经暗含着词人自己悲苦的内心感受。《词则·闲情集》卷一中评此词:“顽艳中有及时行乐之感。”可谓一语中的。

  唐朝诗人自居易被贬浔阳巧偶琵琶女时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在秦观的这首词中也同样存在着,只不过秦观将这种感情融人到了情景描写和渲染之中,将白居易那直白显豁的情感抒发,化成了一种含而不露的情绪,萦绕词中却又不说透,使人有所悟又有所迷。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01月 :124-127

lánhuā ·qiūrónglǎojìnróngyuàn

qínguān sòngdài 

qiūrónglǎojìnróngyuàn cǎoshàngshuānghuāyúnjiǎn 西lóuzuòjiǔbēishēn fēngxiùliánxiāngjuàn 
xiānyōngzhěngyínzhēngyàn hóngxiùshílóngjīnnuǎn suìhuárènwěi西fēng yǒuchūnhóngliúzuìliàn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¹劳役²,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rèn)³。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译文:天河的东面有一位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每年都在织布机上劳作,织成了云锦天衣,导致自己都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容颜。天帝怜惜她一个人独处,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牛郎。织女嫁给牛郎后便渐渐荒废了织布的工作。天帝非常生气,责令织女回到河东,只允许她和牛郎一年见一次面。
注释:¹机杼:织布机。²劳役:辛苦劳作。³织衽:指织作布帛之事。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月令广义》
涉秋¹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²,相传是日河鼓³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月令广义》
译文:每年入秋后的第七天,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变秃。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他们让喜鹊聚在一起做栋梁,从它们的头顶上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脱了。
注释:¹涉秋:入秋。²髡:古代的一种刑罚,剃掉头发,变成秃头。³河鼓:星名,即牵牛星。

niúlángzhī

féngyìngjīng míngdài 

    tiānzhīdōngyǒuzhī tiānzhī niánniánzhùláo zhīchéngyúnjǐntiān tiānliánchǔ jià西qiānniúláng jiàhòusuìfèizhīrèn tiān lìngguīdōng niánxiānghuì 

    shèqiū quèshǒujiēkūn xiāngchuánshìzhīhuìhàndōng quèwéiliáng máojiētuō  yuèlìngguǎng广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非吾徒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不期禄矣。遑遑匪宁,只增辱矣。努力触藩,徒摧角矣。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呜呼嗟(jiē)¹,遐(xiá)哉邈(miǎo)²矣。时来曷(hé)³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非吾徒矣。正身(sì)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yú)¹⁰,不期禄(lù)¹¹矣。遑(huáng)¹²(fēi)¹³¹⁴,只增辱¹⁵矣。努力触藩(fān)¹⁶,徒¹⁷摧角矣。不出户庭,庶¹⁸无过矣。
译文:唉,时间如此漫长,距离如此遥远。时运降临得这么迟,消失得又那么快。违背初衷而追随他人,不是我们这类人所做的。唯有端正自己的行为,等待岁月的流逝,渐渐走近生命的尽头。忧思伴随着时光流逝,何时才会醒悟?心中充满忧伤,不再奢望禄位。一生匆匆忙碌,却给自己带来耻辱。努力有所作为,反而徒劳无益,遭受责难,只好闭门不出,希望不再犯错。
注释:¹呜呼嗟乎:感叹词连用,加强语气。²遐、邈:均为久远的意思。³曷:同“何”,为什么。⁴屈意从人:委屈自己的意愿以迎合他人。⁵非吾徒:不是我们的同类中人。一作“悲吾族”。⁶正身:端正自我。⁷俟:等待。⁸将:将要,行将。⁹就木:走向死亡。¹⁰欤:感叹词。¹¹期禄:期盼禄位。¹²遑遑:不安的样子。¹³匪:同“非”,表示否定。¹⁴宁:心境平和宁静。¹⁵增辱:增加耻辱。¹⁶触藩:以角抵撞藩篱。《周易·大壮》:“羝羊触藩”。触,抵撞。藩,藩篱,篱笆。¹⁷徒:只不过。¹⁸庶:庶几,差不多。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彼实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退洗心而内讼兮,固未知其所从也。观上古之清浊兮,廉士亦茕茕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古。于吾侪之云远兮,疑荒涂而难践。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轮转。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于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
重曰¹:“生不丁²三代³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gěng)¹⁰而自束¹¹,虽日三省于吾身¹²,繇(yóu)¹³怀进退之惟谷¹⁴。彼实¹⁵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hù)¹⁶而言眇(miǎo)¹⁷兮,口信¹⁸¹⁹而言讷。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lì)²⁰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²¹。出门则不可与偕往²²兮,藏器²³又蚩(chī)²⁴其不容²⁵。退洗心而内讼²⁶兮,固未知其所从也。观上古²⁷之清浊²⁸兮,廉士²⁹亦茕(qióng)³⁰而靡(mí)³¹归。殷汤有卞(biàn)随与务光³²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³³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huáng)³⁴兮,矧(shěn)³⁵举世而同迷。若伍员³⁶与屈原³⁷兮,固亦无所复顾³⁸。亦不能同彼数子³⁹兮,将远游而终古⁴⁰。于吾侪(chái)⁴¹之云远兮,疑荒涂⁴²而难践⁴³。惮(dàn)⁴⁴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⁴⁵。嗟天下之偕违⁴⁶兮,怅无与之偕返。孰⁴⁷若返身于素业⁴⁸兮,莫⁴⁹随世而轮转。虽矫(jiáo)⁵⁰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biǎn)⁵¹。昭⁵²“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mèi)⁵³于默足兮,岂舒采⁵⁴而蕲(qí)⁵⁵?苟⁵⁶肝胆之可同兮,奚⁵⁷须发⁵⁸之足辨也?”
译文:结束语:“我生逢乱世,未能亲历夏商周盛世,只见夏商周末期沦落败坏的风尚。人人追求狡诈以谋利,唯有坚守正直、行为光明的人自律自约。即使每日多次省察自己的言行,日常依然是小心翼翼,不敢贸然行事。社会上有许多颠倒黑白之辈,眼神柔美,却失明了;口才流利,却言语含糊。可惜鬼神不能改变人间事物的变异和乖戾,圣贤也不能使愚人改变其邪恶和迷乱。所以在外就仕不可与他们结伴同行,然自己怀藏才学,等待时机,又遭他们的讥笑排斥。只好退下,通过自省自责,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尽管这样,仍不知究竟朝哪条路走。回想上古时代政治安定或混乱时,廉正的人也孤单无依而无所归属,商汤时代有卞随和务光,周武王时代有伯夷和叔齐。卞随和务光想避世。结果投水自溺;伯夷和叔齐因避周而一起登上首阳山,采薇度生。倘若那些圣贤尚周章惶惧,何况整个社会,都陷入而迷糊,分辨不清。好像伍子胥和屈原,虽然已到了对故国不值得眷恋的程度,但仍不舍得与上述四人一样,游历到很远的地方,却依然终古思慕故国。当我们这些人谈及远游,总会担心路途荒僻、难行之处,因此君子竭尽辛苦,为了迅速实现自己的目的,应经常提醒自己要忍受饥渴。感叹普天下的人都违背了这个原则,让人感到竟无人可以与自己共进退。不如回到那儒学的事业上,不要再随着社会形势的起伏而轮转。虽然改变了本性就能获得百利,仍不如端正心意集中到某一有益的事业上来。很多人是受到某种压力才行动的,怎能说那是人的天性就是狭隘的?占卜得“同人”和“大有”两吉卦。“谦”卦上也说,尊者有谦而更光明正大,预示着应照此而办,应默默无闻地起步干,为何要显示才华而祈求显达?只要人在大的主要方面取得一致,哪里需要注意那些琐细的、外部的事情呢?”
注释:¹重曰:相当于“乱辞”之“乱曰”,是对全文的总括。²丁:当。³三代:指夏、商、周。⁴盛隆:指盛世兴隆之时。⁵三季:夏商周三代的末年。季,末。⁶末俗:指末世的风俗败坏。⁷辩诈:能言善辩,伪善奸诈。⁸期通:期望通达。⁹贞士:品行忠贞高洁的人。¹⁰耿介:正直,守志而不趋时。¹¹自束:自我约束。¹²日三省于吾身: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¹³繇:通“犹”,依然。¹⁴进退之惟谷:进退两难。¹⁵实:实在,确实。¹⁶嫮:通“嫭”,美好。¹⁷眇:盲。¹⁸信:确实。¹⁹辩:巧言善辩。²⁰戾:乖张,暴戾。²¹违惑:错乱迷惑。违,错乱。惑,迷惑。²²偕往:一同前往。²³藏器:“藏器待时”的略语。《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时,待时而动”。器,引申为才能。²⁴蚩:惶惑,害怕。²⁵不容:不被接纳。²⁶内讼:内心矛盾、斗争。²⁷上古:一作“上世”。²⁸清浊:指善恶好坏的情形。一作“清晖”。²⁹廉士:清廉之士。³⁰茕茕:孤独无依貌。³¹靡:无,没有。³²卞随、务光:商汤时代的节士。³³伯夷、叔齐:周武王时著名隐士,本孤竹国君的儿子。兄弟二人因义不食周粟,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³⁴周遑:彷徨,犹疑不定。³⁵矧:难怪。³⁶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杀伍奢,为报父仇,伍员帮吴王阖间攻破楚国,鞭平王尸以解恨。³⁷屈原: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因忧国事,自投汨罗江而死。³⁸固亦无所复顾: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³⁹数子:指伍员、屈原等上文提到的人物。⁴⁰终古:一作“终慕”,指一直到死。钱熙祚云:“九卷本‘终’下脱一字,此章氏以意补也。顾千里云,‘终’下脱‘古’字。终古,《离骚》文。”⁴¹吾侪:我们这一类人。⁴²荒涂:废弃的路途。⁴³践:踏,走过。⁴⁴惮:惧怕。⁴⁵不饭:不吃饭。饭,这里是动词。⁴⁶偕违:普遍违背。偕,普遍。⁴⁷孰:哪里。⁴⁸素业:清素之业。⁴⁹莫:不如。⁵⁰矫情:掩饰真情。⁵¹褊:狭小,狭隘。⁵²昭:显示。⁵³幽昧:阴暗。⁵⁴舒采:施展才华。⁵⁵蕲显:祈求显达。蕲,通“祈”,祈求。⁵⁶苟:如果,假如。⁵⁷奚:何。⁵⁸须发:胡须和头发。

  这篇赋首先描绘了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然后探讨了"士"在两难境地。最终,表现出作者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将道德自我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整篇赋着重于理论阐述,少用夸张铺叙的辞藻,即使抒情部分也比较含蓄深沉,显示出浓郁的儒家色彩,展现了作者的人格与志趣,同时也呈现了作者对世事的关怀和政治理想的陈述。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开篇便以沉重笔触感叹建功立业、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充溢着一种对生命的焦虑。接下来谈到“士”的两难处境:“士”追求独立不迁的人生操守,与“屈意从人”正相悖;而保持自我的耿介,“正身俟时”,无奈人生不永。这种生命的大悲哀直搅得人心乱如麻。静以待时将永无出头之日;刻意追求又有探求禄位之嫌,还可能事与愿违,自取羞辱。自已的努力,就像抵触篱笆的羝羊,徒然自我损伤,要足不出户又做不到心如死灰。之后谈到决定“士”的“遇”与“不遇”的关键是时代的好与坏。在作者生存的那个时代,世风崇尚以辩诈期通,而贞士追求耿介自律。这就形成社会环境与生命个体价值追求的矛盾冲突。士越是注重自我修养,“日三省吾身”,就越背时。世俗人情既指黑为白又人多势众,连鬼神都无可奈何,圣贤也难能为力,士就只有痛苦煎熬自我了:出门与之同流合污心有不甘,自藏其器又增不合时宜之病。而历史与现实有惊人的一致性:历史时空中的清廉之士同样没有出路。像商代的卞随与务光,周代的伯夷与叔齐这些上古贤人,他们也只能以甘守贫贱作为生命的归宿;刚烈些的,如伍员、屈原,则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但对于具有理性精神的“士”来说,极端方式未必可取。与天下时尚相违,有可能找不到真正的归宿,这令作者忧虑彷徨。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向“返身于素业”作自觉认同——默足与幽昧,不求显达。而以道德自我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为“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同时申明此举措是理性的明智选择而非禀性褊狭之举。毕竟,追求道德完人不失为儒家提倡的一种理想人生境界。道德完人的追求能使人身心肝胆如一,不用顾虑琐屑的胡须与头发的区别。

  这篇赋描写了西汉时期知识分子在特定条件下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矛盾痛苦。即使放在现在看,仍能感受到那时文人面临的无奈与悲哀。其中,“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以辨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这段文字豁达而令人折服,其中的阴郁和悲剧色彩也让人为之动容。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97-102
2、 斗南 主编.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 经典珍藏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202-204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黄莺 一作:黄鹂)
二月黄莺(yīng)¹飞上林²,春城紫禁³晓阴阴。(黄莺 一作:黄鹂)
译文:早春二月,黄鹂在宫苑飞翔歌吟;拂晓时紫禁城春浓树木阴阴。
注释:¹黄莺:一作“黄鹂”。²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³紫禁:皇宫。一作“紫陌”。⁴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¹钟声花外尽,龙池²柳色雨中深。
译文:长乐宫的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旁的杨柳沐浴在春雨中翠色深深。
注释:¹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²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阳和¹不散穷途恨,霄(xiāo)²长怀³捧日心。
译文: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
注释:¹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²霄汉:指高空。³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献赋¹十年犹未遇²,羞将白发对华簪(zān)³
译文: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头发斑白愧对华贵的帽簪。
注释:¹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²遇:遇时,指被重用。³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这是一首投赠诗。此诗以其用景色隐含的请求提携之意,和不落窠臼的恭维手段而闻名。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但融情于景;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但思与景谐。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由此颇见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首联是说,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晓柳色雨中深。”颔联是说,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晓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开头四句,诗人像并不在意求援似的,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晨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的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的气氛!紫禁城中更是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经是玄宗皇帝发祥地的龙晓,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晓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颈联是说,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咏怀着捧日忠心。

  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思是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尾联是说,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到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末两句意思是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话说到这份上,意思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但仍然含蓄,尚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
2、 刘扬.以乐景写哀——读钱起《赠阙下裴舍人》[J].课外语文,2010,11

zèngquèxiàpéishěrén

qián tángdài 

èryuèhuángyīngfēishànglín chūnchéngjìnxiǎoyīnyīn  (huángyīngzuò huáng )
chángzhōngshēnghuāwàijìn lóngchíliǔzhōngshēn 
yángsànqiónghèn xiāohànchánghuái怀pěngxīn 
xiànshíniányóuwèi xiūjiāngbáiduìhuáz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