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洞兮访真官,奠瑶席兮礼石坛。忽仿佛兮云扰,
游仙洞兮访真官,奠瑶席兮礼石坛。忽仿佛兮云扰,
杳阴深兮夏寒。欲回头兮挥手,便辞家兮可否?
杳阴深兮夏寒。欲回头兮挥手,便辞家兮可否?
有昏嫁兮婴缠,绵归来兮已久。
有昏嫁兮婴缠,绵归来兮已久。

sòngqiánwǎngmáoshānhuáyángdòng--huángrǎn

yóuxiāndòng访fǎngzhēnguāndiànyáoshítán仿fǎngyúnrǎo

yǎoyīnshēnxiàhánhuítóuhuīshǒu便biànjiāfǒu

yǒuhūnjiàyīngchánmiánguīláijiǔ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2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尚两两、三三前却。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
(zhǔ)杖重来约。对东风¹、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²高阁。尚两两、三三前却³。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
译文:拄杖重来应约。如春风中听黄帝奏乐于广庭,天地间充溢美妙的古乐。峰峦高阁对峙,如云海犀牛昂首挺角前冲又退却。老夫我头临伤怀之际,试问有何药方可除心中哀伤?唯有酒堪当万能之药。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¹对东风:广信书信本作“到东风”,玆从四卷本丁集。²来向此山:广信书信本作“东向北山”,玆从四卷本丁集。王诏校刊本及印斋本作“束向北山”。³两两、三三前却:有作“依旧争前又却”。⁴“老我伤怀登临际”句:唐·杜少陵《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⁵何方:“方”谓药方。⁶酒是:一作“是酒”。
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崑崙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
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¹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jué)²。九万里风斯在下³,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崑(kūn)(lún)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
译文:劝君当作搏击长空之大雕。莫管世间乌合之众为腥腐名利而争斗不休。翱翔于九万里高空,身下狂风翻云覆雨。快直飞昆仑洗去一路尘土。此处当修筑十里堤湖。要问这是谁的建言,请听听那对黄鹤的鸣唱。翠岩倒映,云壑荡漾。
注释:¹便休: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更休”。²乌攫:《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黄霸传〉》:“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为颍川太守。)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载黄霸之吏”此借喻贪官污更盗贼之流。攫,用爪抓取。³“九万里风斯在下”句:《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⁴“翻覆云头雨脚”句:唐·杜少陵《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⁵“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句:《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事,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鹄即鹤。)⁶推: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携”。

  这首词是题赵晋臣积翠岩的。《铅山县志》卷一说:“观音石又名积翠岩,即古之杨梅山,在县西三里。”《方舆志》说:“积翠岩房蓄烟霭,五峰相对。”庆元六年(1200年),赵晋臣于其上建佛堂,自下望之,如在缥缈五云间。作者曾为赋《归朝欢》(我笑共工缘底怒),此词为再题之作,较之前词具有更多的悲壮苍凉气势。

  这首词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揉和在一块来写的。开头三句叙事。作者在《归朝欢》词中说:“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因为过去来过,故本词起句说:“柱杖重来约”,即重来践约之意。《庄子·天运篇》:“(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咸池,黄帝乐名(一说尧乐名)。《庄子集释》[疏]云:“洞庭之野,天地之间,非太湖之洞庭。”因此“洞庭张乐,满空萧勺”,是说东风荡漾,积翠岩上空古乐缭绕,充满典雅气氛,真可-谓“结亭三四五。会向暖热携歌舞”(《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是岩》)了。“巨海”三句写景,写积翠岩之千姿百态。《南越志》说:“高州巨海有大犀,出入有光。”前两句化用其意,言积翠岩犹如巨海大犀,拔地而起,其角伸向此山高阁,突兀峥嵘,蔚为壮观。而后一句则说,五峰不一,三三两两,有的前仰,有的后合,姿态各异。在这里,作者使用“拔”“出”“尚”“前”和“却”诸字,化静为动,把积翠岩的神态和气势写了出来。“老我”四句抒情。言其年老力衰,登临伤怀,哀乐异常,只有借酒消愁而已。“劝君”三句寓情于景,写其欲假积翠岩之手,行铲除社会腐败之实,把贪官污吏、盗贼匪徒,全部消灭。“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其描写之生动,感情之强烈,真可以说是已发挥到极致。“九万里”三句以大鹏喻积翠岩,写其高洁。《庄子·逍遥游》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风之积也不厚,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此处化用其意,言积翠岩犹如神鸟大鹏,高矗云天,俯视岩下,风雷激荡,云翻雨覆。但岩中少水(《广信府志》说:后得柱杖泉,亦足用),须直上昆仑,洗濯其发,自然引出以下几句。“好卧”四句再次写景,写“当筑陂于其前”。此处运用《汉书·翟方进传》:“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鹤)”的典故,并以鹤自喻,谓赵晋臣应当听取他的建议,于积翠岩前筑十里长陂,拦洪蓄水,让翠色之影倒映陂中,让陂水浸润云覆之深谷,有山有水,积翠岩将变得更加美丽。

  此词以叙事起,以写景终,中间穿插以写景、抒情、议论,形象鲜明生动,感情充沛强烈,纵横开阖,挥洒自如,于悲愤中见雄壮,具有浪漫气息和雄放风格。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朱德才,薛祥生,中国书店,2006

xīnláng··zhǔzhàngzhòngláiyuē--xīn

zhǔzhàngzhòngláiyuēduìdōngfēngdòngtíngzhāngmǎnkōngxiāosháohǎitóujiǎochūláixiàngshāngāoshàngliǎngliǎngsānsānqiánquèlǎoshāng怀huáidēnglínwènfāngpíngāiwéijiǔshìwànjīnyàoquànjūnqiězuòhéngkōngè便biànxiūlùnrénjiānxīngfēnfēnjuéjiǔwànfēngzàixiàfānyúntóujiǎogèngzhíshàngkūnlúnzhuóhǎozhǎnghóngbēishíshìshuíyántīngshuānghuángtuīcuìyǐngjìnyún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qìng)¹攀天猿掉头。
译文:撑着崖壁拄着手杖在山谷攀爬,蝮蛇都为前行发愁,险山高耸入云,猿猱都为掉头而担忧。
注释:¹箐:竹名,这里指山间原始竹林。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yì)是皇州。
译文:不要认为鬼门关外的黔州地处荒远,从这里以后的五十三座驿站都是我们的疆域。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竹里缲(sāo)¹挑网车,青蝉²独噪日光斜。
译文:竹荫下,妇女们转动缫车煮茧抽丝,头顶上青蝉噪鸣,直到太阳偏西。
注释:¹缲丝:茧入沸水,以抽蚕丝。²青蝉:《尔雅》注云:“蝉小而青色,亦名茅蜩。”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桃胶¹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译文:桃胶像琥珀,散发着清香迎接夏日,我亲自督率越籍佣工,把瓜儿种植。
注释:¹桃胶:桃脂,夏初凝结,色如琥珀。

nányuánshísānshǒu ·sān

 tángdài 

zhúqiāotiǎowǎngchē qīngchánzàoguāngxié 
táojiāoyíngxiàxiāng yuèyōngnéngzhòngguā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月落城乌¹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²,心悄悄,红阑(lán)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译文:月亮已经落下,城头上栖息的乌鸦仍啼呜不已。我辗转难眠,索性披衣到庭院里去。院子里结着薄霜,寒意透入我尊薄均夏衣。我在回廊里徘徊,忧愁满腹,这种心绪能告诉谁人知道呢?
注释:天仙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调有单调、双调,唐人用单调,宋以后始有双调,此体为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¹城乌:城楼上的乌鸦。²“薄霜”句:谓清晨庭院里一层薄霜,凉意袭人,夏衣已不胜其寒。生衣:夏衣。唐王建《秋日后》:“立秋日后无多愁,渐觉生衣不著身。”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和孤寂之情的词作。

  整首词前五句都是写景,对那位夜来无眠的愁人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通过愁人的耳之所闻,心之所思,身之所感等细节的描写,勾画出他此时的孤寂与无聊意绪。

  夏天的衣服想必是较为单薄的,而词人在内悲凉之中,似乎也忘记了更换衣物,就这样穿着单衣来到庭院中。此时此刻,词人唯觉得八中悄然黯淡,左右环顾,看红色的栏杆围绕四同,改言又止之下,只是叹了一句,心中这样的情怀不知有谁知道。纳兰调是含素的,而有时甚至略显晦涩。“心悄悄,红阑绕”,若是有人相伴,则不会到这样孤寂无期的境地, 即使失眠,也能同游庭院中,清设闲话,或仅仅是陪伴也好神。

  最后一句写情,将词中所酝酿的愁怨一下子抒发出来,令人动容。

  全词通篇都使用了词人最为擅长的白描手法,空灵自然,景情俱到,篇末点旨,但景情俱到。整首词显得格外空灵自然。在篇末,搁下一个或许已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将全词孤清寂寞意境推向了顶点。全词表达了词人相思孤寂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82页
2、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59页
3、 纳兰容若著.纳兰词 凡尘最美的情花:文汇出版社,2014.12:第230页

tiānxiānzi··yuèluòchéngwèile--lánxìng

yuèluòchéngwèileláifānwèimiánzǎobáoshuāngtíngyuànqièshēngxīnqiāoqiāohónglánràoqíngdàigòngshuírénxiǎo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曾逐东风¹拂舞筵(yán)²,乐游³春苑断肠天
译文: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
注释:¹东风:指春风。²舞筵:歌舞的筵席。³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⁴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如何肯到¹清秋²日,已带斜阳³又带蝉。
译文:又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¹肯到:会到。²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³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对比手法 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liǔ

shāngyǐn tángdài 

céngzhúdōngfēngyán yōuchūnyuànduànchángtiān 
kěndàoqīngqiū dàixiéyángyòudàic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