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吾非不待年,礼经自合许求田。
只图径取衣冠挂,不愿更寻香火缘。
富贵鼎来先瞥地,是非衮处独翩然。
鄮峰相对两真隐,共仰元台与大天。
致仕吾非不待年,礼经自合许求田。
只图径取衣冠挂,不愿更寻香火缘。
富贵鼎来先瞥地,是非衮处独翩然。
鄮峰相对两真隐,共仰元台与大天。
楼钥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 4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杨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¹斜缆垂杨下,只宜辅枕簟(diàn)²向凉亭披襟(jīn)散发³
注释:¹兰舟:用木兰树做的船。木兰树质坚硬耐腐蚀,宜于做船。²簟:竹席。³披襟散发:敞开衣襟,散开头发。

shèngyuè ·xià

bái yuándài 

shǔtiān kuíliú pēnxiāngshíhuā lánzhōuxiélǎnchuíyángxià zhǐzhěndiànxiàngliángtíngjīnsǎn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¹终日行,游子²久不至。
译文: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至。
注释:¹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²游子:此指李白。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译文:夜晚我总是频频梦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谊。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告归¹常局促²,苦道来不易。
译文: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还总说相见多不容易。
注释:¹告归:辞别。²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江湖多风波,舟楫(jí)恐失坠。
译文: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出门搔(sāo)白首¹,若负平生志。
译文: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注释:¹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冠盖¹满京华,斯人²独憔悴。
译文: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才华盖世的你却容颜憔悴。
注释:¹冠盖:指代达官。冠:官帽。²盖:车上的篷盖。²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孰云¹网恢恢²,将老身反累。
译文: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注释:¹孰云:谁说。²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 (李白) 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由此引出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两人的友情深挚。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 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 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 “来一趟多么不易啊! 江湖上风波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 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 “恐失坠” 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 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冠盖” 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 “将老” 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 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情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 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无限心事。

  此诗与前诗相呼应。前诗以 “死别” 发端,此诗以 “身后” 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 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 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 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之至真至诚之至情。

参考资料:
1、 赵庆培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8-500

mèngbáièrshǒu ·èr

 tángdài 

yúnzhōngxíng yóujiǔzhì 
sānpínmèngjūn qíngqīnjiànjūn 
gàoguīcháng dàolái 
jiāngduōfēng zhōukǒngshīzhuì 
chūménsāobáishǒu ruòpíngshēngzhì 
guāngàimǎnjīnghuá rénqiáocuì 
shúyúnwǎnghuīhuī jiānglǎoshēnfǎnlèi 
qiānqiūwànsuìmíng shēnhòushì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苍苍¹丁零²³,今古缅(miǎn)荒途。
译文:苍苍茫茫的丁零族要塞,从古至今道路荒僻遥远。
注释:¹苍苍:旷远迷茫的样子。²丁零:古代北方种族名,曾属匈奴。³塞:边疆要害之处。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亭堠(hòu)¹何摧兀(wù)²,暴骨无全躯。
译文:岗楼哨所多么颓败孤立,将士们暴尸荒野没有完整躯干。
注释:¹亭堠:指北方戍兵居住守望的堡垒。²摧兀:颓败孤立的样子。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黄沙堠南起,白日隐西隅(yú)¹
译文:漫天黄沙起于大漠之南,灿烂的太阳隐没在西边。
注释:¹西隅:西边。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译文:汉王朝曾派遣了三十万士卒,来到此地与匈奴族战斗。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¹²
译文:只见他们纷纷战死沙场,有谁来怜悯边疆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注释:¹上:一作“下”。²孤:指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
译文:六十年来我妄想学诗,到如今作诗的工夫才算达到深处,这一点只有我自己知道。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¹时。
译文:夜来独坐寒灯下,却有豁然通达之感,不由发出会心的一笑,整个人就像是服下金丹似的有脱胎换骨的舒适畅快的感觉。
注释:¹金丹换骨:比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送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时风。
阑干曲护¹闲庭小。犹恐春寒悄²。隔墙影送一枝红³。却是杏花消隔、旧时风。
译文:曲折的栏干围护花丛,静静的庭院显得太小;还怕春天的寒气,悄悄地把花儿袭扰。隔墙送过一枝红影,却是消瘦的杏花,迎着旧曾相识的东风。
注释:¹曲护:弯弯曲曲的阑干回廊。²悄:悄然(来临)。³隔墙影绕一枝红:与一枝红杏出墙来说的内容相近,意境却不同。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你、惜流年。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¹。只知婀(ē)(nuó)²共争妍(yán)。不道有人为你、惜流年³
译文:凋谢的海棠花早已睡去,梨花开始褪色凋残;花想说什么却没有说,我要问也完全困难。花呀你们只知婀娜盛开时,互相斗芳争妍,却不知道有人,为你们惋惜似水流年。
注释:¹海棠睡去梨花褪两句:海棠花闭合了,梨花也从枝头褪去,难觅踪影,想问候她们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²婀娜:轻盈柔美。³惜流年:关注时光的流逝。

  《遣愁集》卷十三“集风流”篇载有词作者叶小鸾的这样一段轶事:“晨起,未及梳妆,往候其母。母尚未起,揭帐问安,因见其貌美甚,乃笑语之曰:“我见犹怜,未识画眉人道尔何如也?””这位才女母亲在这儿欣赏、赞美女儿,也是种“看花”一般的心性。可惜这样的一个才貌双全的绝色女子,虽已配婚,但那个张姓郎君尚未及为她“画眉”,她就匆匆地去了,就像“驿外断桥边”自开自灭的一株弱花。

  沿着曲曲弯弯的阑干回廊,小鸾来到自家这小小的闲庭院,此来不是“闲”逛、并非漫游,却是因着这春寒的悄然降临,心中揣着一段“恐”惧:但不知庭院里的花姐姐草妹妹们,是否安然无恙?她急急地走着,慌慌地找着,猛抬头只觉眼前忽然一亮,却原来是邻家院墙上“一枝红杏出墙来”,但却消瘦得实在是可怜,颤巍巍地独立在旧已相识的东风之中,乃至小鸾一开始只看见一点红“影绕”着墙头,显得格外的孤独失援。想当初宋人叶绍翁写“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时候,这杏姑娘是何等富有生命力!那是一种过剩的生命力的欣然展露。而如今,东风依旧,可杏花姑娘却瘦弱不堪,出墙,也只是一种例行规程而已。

  那么,去看看海棠花如何、梨花怎样了。哟!难怪人称“醉美人”,海棠姑娘睡得这般早啊!梨花呢,却早已褪下枝头,难觅踪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先生当年可是这么道来着。要不,奴家也来学他一学,烧起高烛将美人照醒了再说?哦,不可呵不可!海棠美人让照得不得安寝,也惟有东坡先生才不算得罪。她们睡的睡了,褪的褪了,奴家特地冒着春夜寒厉的风,跑了来,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没有一个接受我问候的,只得欲语而止。看来也只能这样无功而返了,小鸾一边行走,一边抱怨:她们只知道争奇斗艳,争累了睡、斗罢了褪,就不知道还有人“为伊惜流年”,关注着天气的变化、时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纯,故而少女写作的文艺作品,也就显得十分的纯真可爱。那春寒的夜色中匆匆而去的娇小身影,那寂静的院落里踽踽而归的零乱脚步,那生闲气而找不到对象的娇憨神情,全由那清丽畅达的文字给记录了下来,读之真让人忍俊不禁。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翁敏华,417页

měirénkànhuā--xiǎoluán

lángànxiántíngxiǎoyóukǒngchūnhánqiāoqiángyǐngsòngzhīhóngquèshìxìnghuāxiāoshòujiùshífēng

hǎitángshuìhuātuìhúnnánwènzhǐzhīēgòngzhēngyándàoyǒurénwèiliú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