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活计,坦荡蓑衣。住行坐卧相宜。悟彻清贫快乐,绝尽狐疑。生涯逍遥自在,水云游、海角天涯。无系绊,纵闲闲来往,有甚归依。把握玄中妙趣,除心病,修炼有似良医。谁信男儿有孕,不可思议。气结神凝命住,产胎仙、超越九嶷。恁时节,显朝元,归去容仪。
道家活计,坦荡蓑衣。住行坐卧相宜。悟彻清贫快乐,绝尽狐疑。生涯逍遥自在,水云游、海角天涯。无系绊,纵闲闲来往,有甚归依。把握玄中妙趣,除心病,修炼有似良医。谁信男儿有孕,不可思议。气结神凝命住,产胎仙、超越九嶷。恁时节,显朝元,归去容仪。

mǎntíngfāngzèngyáoxuán--

dàojiāhuótǎndàngsuōzhùxíngzuòxiāngchèqīngpínkuàijuéjǐnshēngxiāoyáozàishuǐyúnyóuhǎijiǎotiānbànzòngxiánxiánláiwǎngyǒushénguīxuánzhōngmiàochúxīnbìngxiūliànyǒushìliángshuíxìnnánéryǒuyùnjiéshénníngmìngzhùchǎntāixiānchāoyuèjiǔnènshíjiéxiǎncháoyuánguīróng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7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十年¹身事²各如萍,白首³相逢泪满缨(yīng)
译文:十年泪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注释:¹十年:诗人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擢第,历十二年。此举成数。²身事:指人的经历和遭遇。一作“身世”。³白首:犹白发。表示年老。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老去¹不知花有态,乱²泪唯觉酒多情。
译文: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
注释:¹老去:谓人渐趋衰老。²乱:指唐末战乱。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贫疑陋(lòu)(xiàng)¹春偏少,贵想豪家²月最明。
译文: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
注释:¹陋巷:简陋的巷子。²豪家: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且对¹一尊开口笑²,未衰应见泰阶³平。
译文: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注释:¹且对:一作“独对”。²开口笑:欢乐貌。³泰阶: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公元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公元894年(昭宗乾宁元年)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不免同病相怜。

  “白首相逢泪满缨”。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不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不住涕泗滂沱,泪满冠缨。

  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不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年华蹉跎,只好借酒浇愁。细味诗意,字字酸楚。

  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社会最下层,沾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鸣。

  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且对”一作“独对”,据题意以“且对”为允。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

  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振金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00-1301页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
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
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
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这首诗展示了楚地的萧瑟秋景和诗人的旅途感伤。首二句交代了他到江、汉一带任职,才首次看到荆山,而感叹于它的广袤、绵远。奉义即慕义,对巴陵王表示敬慕,这是一种谦逊的说法。楚塞,指荆山,因其为古代楚国郢都的北边屏障,故称。这两句开篇记游,点明到荆山的因由,从而引出下文,笔法干净利落。

  “南关”以下六句,全是写景,切题“望”字。“南关”指荆山南端的关隘。“桐柏”,山名,界于信阳以西的河南湖北两省之间。“西岳”,言荆山西端的峰岭。“鲁阳”,关名,在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南。这二句说,荆山的南关要绕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岭将伸出到鲁阳关。这里紧接着上文“楚塞长”,加以夸张形容,极力写出荆山伸展的地域之遥远。其实,荆山距桐柏山和鲁阳关都很远,并不连接。诗人这样写,是以一种宏观的眼光,总揽荆山大的形势,也是为了表示旅途的漫长,从而创设一个与下文所抒发的深广愁思相适应的空间境界。从艺术效果来看,也使诗的画面气象显得壮阔。江淹写景,时以“警遒”取胜,和谢朓有类似之处。这两句,便使人感到有一种雄浑的气势,笼罩全诗。“寒郊”以下四句,展现出一幅荒凉清旷的深秋景色:郊野一片荒寒,木叶尽脱,见不到什么阴影;悬在空中的一轮秋日,发出的光辉也是惨淡清冷。这两句绘光设色,语言精练,表现出诗人对于深秋独特的感受和印象,令人感到一股凛冽寒气从纸上扑面而来。“桡”,通“挠”,屈曲。秋风掠过,重重密林中的树木竟然被吹刮得弯曲、俯伏,可以感到它们在挣扎、呻吟,由此可见风势之猛烈。“风”上着一“悲”字,更给秋风涂染上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也令人竦然如闻秋风凄厉肃杀之声。“云霞”句,写江景,表现河水暴涨。在深秋,河流一般是不会涨水的,可是沮漳二水汇流,却往往洪水迸发。诗人目睹其景,如实描绘。深秋洪水滔滔,已使人惊警异常,再加上云霞照映,更显出水势浩大,波涛惨白、浑黄。一个“肃”字传达出其内心的强烈感受。这四句是全篇最精采之处。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态,动静相生,有声有色。“寒”、“悬”、“清”、“桡”、“悲”、“重”、“肃”、“涨”这一连串动词和形容词,都下得生动、精警、传神,见出诗人写景状物、锤炼语言的功力。陈祚明评江淹诗长于“刻画”,“苍秀之句,颇亦邃诣”(《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四),信然。

  “岁晏”以下六句,集中抒写由深秋肃杀之气引出的悲愁之情。诗人先以“岁晏”二字总束上四句所写时节景物,并带起下面的抒情,章法严谨。“岁晏君如何”句中的“君”,是作者自叹自问,意谓:时至深秋,一年将尽,我究竟打算怎么样呢?“零泪染衣裳”是自答。一问一答,婉转地传达出内心悲愁。古代迁客骚人逢秋生悲,本是常事。但江淹如此悲不自胜,泪下之多,以至于衣湿如染,那就不是一句寻常的“羁旅之愁”可以了得的了。早些时候,他在建平王刘景素幕下,曾被人借端诬陷入狱。后来他在狱中写了《诣建平王上书》,血泪交迸,自陈冤屈,这才得释。陷身囹圄之冤,加上沉沦下僚的仕途失意,这一切郁积于心中的悲怨,此刻都因眼前的秋景而激发出来了。所以“零泪”一语,实在包含无限,沉痛莫比。“玉柱”以下四句,又借酒乐而进一步抒写这番沉痛之情。柱,瑟的安弦部件,这里代指瑟;尊,酒器;“金”、“玉”皆形容其华贵。诗人此时或许正在荆山下某处的宴席上吧。玉柱金尊,这宴席亦不可谓不盛矣。但诗人心绪迷茫,使这一切豪华都成了徒然之设,琴瑟被弃置一旁,蒙上了夜晚的露水,连杯中美酒,也含着严霜,令人纵然不饮也生出凛然寒意。空、坐二字同义,都是“徒然”的意思。最后两句,又写在寒夜寂静中,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写行役途中艰难景况的《苦寒行》乐曲,这曲悲歌尚未了,又有人唱起了《艳歌行》中的“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古语云:“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而今这愁悲之音却“一”之“再”之,真教人情何以堪。全诗就在这感伤的音乐声中缓缓拉上帷幕,情调悲恻哀婉,使读者为之低回不已,黯然神伤。陈祚明评云:“末六句词气萧瑟”。(《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四)足见这后六句抒情,也回荡着悲凉秋气,整首诗是情景融一的。

  这首行旅诗的章法结构,仍大致沿袭谢灵运山水诗记游——写景——抒情——悟理的模式,层次分明,只是已经去掉了玄理的尾巴。诗中用了大量的对句,其风气也始于谢灵运,但遣词造句已不像灵运那样巉削、藻饰,而是显得比较清秀自然。诗押“阳江”韵,音调清越明亮,也有助于悲伤感情的抒发。诗人善于抒写悲愁的特点,在这首早期作品中,已经初步显示了出来。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931-933页

wàngjīngshān--jiāngyān

fèngzhìjiānghànshǐzhīchǔsāizhǎng

nánguānràotóngbǎi西yuèchūyáng

hánjiāoliúyǐngqiūxuánqīngguāng

bēifēngráozhònglínyúnxiáchuānzhǎng

suìyànjūnlínglèizhānshang

zhùkōngyǎnjīnzūnzuòhánshuāng

wénhánzòuzài使shǐyànshāng

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澄湖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荷花落兮江色秋,风嫋嫋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讬些,吾将采药于蓬丘。
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¹之潺(chán)(yuán)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jīng)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³,映岛欲没。澄湖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荷花落兮江色秋,风嫋(niǎo)兮夜悠悠。临穷溟(míng)以有羡,思钓鳌(áo)于沧洲。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讬些,吾将采药于蓬丘¹⁰
译文:攀登上九疑山远望着清清的河水,看见三湘水缓缓地流动。水带着寒气流向大海,秋天的天空被乌云遮蔽。我凭借着鸟迁徙的道路计算着距离故乡的远近,不知离这荆吴之地有几千里的路程。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落去,一半被山峰所挡住,映在水中的小岛也快消失不见了。遥远的海上已经升起了明月,清澈的湖水就像白练似的铺在地上。想着回乡之日遥遥无期,就像在北京而望扬州。荷花都落了,江水一片秋色,风缓慢地吹着,夜色悠然。俺在北海边羡慕别人钓鱼,打算到沧州钓大鳖。可是没有那么长的鱼竿供我举呀,望眼洪波而徒然心忧。回来吧,人间不是好呆的地儿,倒不如到蓬莱去采药。
注释:¹三湘:“三湘”有四说,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此其一。湘水与潇水汇合称潇湘,与蒸水汇合称蒸湘,与沅水汇合称沅湘。此其二。古人对上说早有怀疑:“沅水则不与湘会而自入于洞庭”,“三湘之名,恐未必由此。”沅湘之称可能来源于屈原的赋,如《离骚》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九歌》有“令沅湘兮无波”句。近代一般把“三湘”作为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此其三。湘江与漓江同源,刚分开的一段叫漓湘;湘水流至永州与潇水会合,叫潇湘,永州以上为湘江上游;到衡阳又汇会蒸水,叫蒸湘,为湘江中游,衡阳以下为下游。此其四。虽然,现代学者已考证,湘、漓并不同源,但此说代表湘水的不同河段,泛指湘水流域,作为湖南的代称。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³西阳半规:西阳谓西落之日,其半为峰所蔽,仅见其半,如半规然。⁴澄湖练明,遥海上月: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语意同为倒语。若说遥海上月澄湖练明,仰见明月人影在地,语意一顺,意味大减。⁵嫋嫋:即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⁶穷溟:即庄子所说穷发的北溟海。⁷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鳖。⁸沧洲:沧海中之洲渚。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⁹讬些:语气辞,楚地人讲的咒语结尾常用“些”。¹⁰蓬丘:蓬莱山,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往的山。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岳阳壮观¹天下传,楼阴²背日堤(dī)绵绵³
译文:岳阳楼的壮观天下闻名,站在楼北眺望,长江堤坝连绵不绝。
注释:¹观:景象。²阴:水之南山之北。³堤绵绵:形容堤坝很长。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草木相连南服¹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译文:草木连绵不绝延伸到偏远的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已换了主人。
注释:¹南服:周朝时,王室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为“九服”,“南服”指南方较偏远地区。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乾坤万事¹集双鬓(bìn)²,臣子一谪今五年。
译文:我被贬谪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亡国之痛,谪臣之恨,都表现在我变白的双鬓上。
注释:¹乾坤万事:指天下事。暗指“靖康之变”。²集双鬓:苦恼而使双鬓变白。诗人于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谪监陈留酒税,迄今五年,故有“一谪今五年”之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¹
译文:想要题写几句诗凭吊古人,江风很大,波浪涌动,我的心不知所措。
注释:¹茫然:懵然,不知所措。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绘岳阳楼周围景色;后四句承接前四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感慨。纵观全诗,诗人俯仰今古,伤时感世,含蓄深远,气象浑厚,格调沉郁。

  诗的前四句,诗人着力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观特征。在初登岳阳楼之时,诗人注意到了楼之地理方位:“洞庭之东江水西驴(《登岳阳楼》);再次登临,诗人选择最佳观察角度,站在楼之西北角。从这一角度望出去,北面是浩浩长江,江风阵阵,浊浪腾涌,一往无前;江边长堤,曲折蜿蜒,连绵不断。西南面则是碧波千顷的洞庭湖,波光潋滟,湖岸草木葱茏,相连不绝,一直延伸到穷荒僻远的南方天边。江水浊黄,湖水清碧,对比强烈,异态纷呈。

  面对此景,诗人凭栏良久,自身迁谪之恨、国家兴衰之感,不觉一齐涌上心头。万千感慨、诸种情怀,凝成掷地有声的一联诗句:“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作者从谪监陈留酒税以来,迄今已有五年了。五年之中,发生太多的变化。国无宁日,人无宁日。靖康之难,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到处流浪。是年,诗人仅三十九岁,但头发却已愁白了,真是天下之事、迁臣之恨都反映在双鬓之上。作者壮年头白,确是实写,非是夸张,同年所作诗曾多处提到。如《登岳阳楼》云:“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巴丘书事》云:“腐儒空白九分头。”《晚步湖边》云:“终然动怀抱,白发风中搔。”可见诗人此时的景况确同杜甫一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陈衍《宋诗精华录》盛称“乾坤”一联为“学杜而得其骨”者,为家国之忧而心碎,而头白,正是杜诗与陈诗共具的思想特色。

  此时,诗人思绪缥缈。登高怀古,乃题中应有之义。诗人联想到古往今来,与自己遭际略同的不止一人。昔时,汉代的贾谊被贬长沙,途经湘水,曾作赋以吊屈原。尾联所谓“欲题文字吊古昔”,即指此事。然而,作者此时的处境却比贾谊更坏,心境也比贾谊更劣。所以,即使像贾谊一样抒发吊古之情,也感到力不从心,难于下笔。于是只得面对风壮浪涌的长江、洞庭而茫然无语了。

  为了表达欲语又止、抑塞难堪、郁戾不平的思想感情,此诗采用了拗体格律,音节拗怒,陡折峭拔,与老杜《白帝城最高楼》等拗体律诗格调相同。王嗣爽曾评杜甫拗体诗说:“愁起于心,真有一段郁戾不平之气,而因以拗语发之。公之拗体,大都如是。”(《杜臆》卷七)此说简斋亦足以当之,不愧“学杜而得其骨者”也。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906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相思有如少债(zhài)¹,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²,准不了³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译文:相思就像借债给别人,每日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沉重的愁思,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注释:清江引:俗称(江儿水),也偶称(岷江绿)或(临江仙),本为元代小令,至今尚不见元代之前对此词牌的有关著录。“南曲并收入仙吕宫与双调;北曲属双调。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共五句。可单用作散曲小令。¹少债的:欠债的。²一担愁:形容愁思沉重,一担:元时市语,形容重。³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这就是这篇小令比喻的基础。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

  “每日相催逼”意谓每日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这句也可以理解成相思之苦日日催人逼人折磨人,令人无法躲避,这将那时时刻刻萦绕于心、无法逃避的思念之苦,极为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写相思者的精神状态,也极其形象生动。愁,是相思者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回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望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了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面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说,如果偿还算是要回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曲中把相思者一往情深,不可解脱而又急切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小曲比喻新奇,语言爽利,一如小儿女声吻口气。用韵斩钉截铁,不押而叶,不期而遇,可谓百中无一,难有其匹。至于意味,更堪细玩。全曲浅中见含蓄,俗中见机巧,这是其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09-910
2、 毕宝魁 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336-337

qīngjiāngyǐn··xiāng--zài

xiāngyǒushǎozhàideměixiāngcuīchángtiāozhedānchóuzhǔnlesānfēnzhèběnqiánjiànshícáisu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