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二千石,体望几来尊。
况复严徐客,从前益稷孙。
公侯贵不绝,礼乐器常存。
符竹临分陕,声光应列藩。
亲闱先契重,子舍近交敦。
柏垄依仁域,棠阴接故园。
怀归聊露请,予告辱推恩。
荷祋烦疆候,停车下郡门,
帷廧纷大馆,驺骑屈朱轓。
不以黎苗待,还将自味论。
森罗牢礼重,灭裂俗仪烦。
霜霁威严息,春生笑语温。
草微侵碧甃,尘不染华轩。
日影摇云栋,风痕过玉樽。
落尘歌迥出,激楚袖双翻。
雅戏象交扃,珍肴熊芦蹯。
河梁俄首路,汾曲访吹埙。
举手辞双戟,腾装改北辕。
乌飞城树晓,雁泊野芜喧。
耿耿清标阔,涔涔宿酒昏。
百蟋萦阪道,数里豁川原。
跋马风烟外,依稀鼓吹喧。
汉家二千石,体望几来尊。
况复严徐客,从前益稷孙。
公侯贵不绝,礼乐器常存。
符竹临分陕,声光应列藩。
亲闱先契重,子舍近交敦。
柏垄依仁域,棠阴接故园。
怀归聊露请,予告辱推恩。
荷祋烦疆候,停车下郡门,
帷廧纷大馆,驺骑屈朱轓。
不以黎苗待,还将自味论。
森罗牢礼重,灭裂俗仪烦。
霜霁威严息,春生笑语温。
草微侵碧甃,尘不染华轩。
日影摇云栋,风痕过玉樽。
落尘歌迥出,激楚袖双翻。
雅戏象交扃,珍肴熊芦蹯。
河梁俄首路,汾曲访吹埙。
举手辞双戟,腾装改北辕。
乌飞城树晓,雁泊野芜喧。
耿耿清标阔,涔涔宿酒昏。
百蟋萦阪道,数里豁川原。
跋马风烟外,依稀鼓吹喧。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13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高松漏疏月¹,落影如画地。
译文:稀疏的月光透进了高耸的松林,松影投在地面,宛如一幅水墨画。
注释:¹疏月:稀疏的月光。疏:稀疏。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译文:我在林中月光下徘徊,被这夜景深深地迷住了,夜深了,还丝毫没有睡意。
怯风池荷卷,疾雨山果坠。
怯风池荷卷,疾雨山果坠。
译文:小池塘的荷花似乎对风感到害怕,卷起了肥大的绿叶;山果遭受雨的摧残,不时地摇落在地上。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¹
译文:有谁能陪伴我苦苦地吟诗?只有满林的络纬,不住地啼唱。
注释:¹络纬:“络丝娘”,即俗称纺织娘的一种草虫。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qǐ)(yì)
译文:在千里之外常常会想回归故里,只能登上高台,在窗帘边眺望远方。
注释:临高台:汉《铙歌》十八曲旧题。千里:离家的路程。常:长久。绮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译文:孤鸟倦飞尚能还巢,峰峦连绵,穷却未能辨识故乡之所在。
注释:极:尽头。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四面见清风,朝夜起寒色。
译文:高台上四周凉风习习,暮色降临,唯觉寒气袭人。
注释:见:吹来。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谁知倦(juàn)游者,嗟(jiē)此故乡忆。
译文:又有谁知道倦于奔走求官之人的感受呢!感叹这些故乡的回忆。
注释:倦游者:倦于奔走求官之人。此为作者自指。嗟:感叹。

tóngshěnyòuzhūgōngchuīmíngèrshǒuèrlíngāotái--xiètiǎo

qiānchángguīdēngtáilíncáijiànniǎoháiwèibiànliánshān

miàndòngqīngfēngcháohánshuízhījuànyóuzhějiēxiāng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¹,尝出战小捷,虏(lǔ)兵引去²。玮侦虏兵去小远,乃驱所掠牛羊辎(zī)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³。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mí)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jù)还袭之。玮(wěi)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小待之。
译文: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返回,军队行列都不成型。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会拖累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牛羊之利,军队没有纪律,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在行进中找到有利地势,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注释:¹“曹南院”句:曹玮主持镇戎地区工作的时候。南院:官名,“宣徽南院使”简称,这是宋时赐给皇亲国戚的高级官衔,因曹玮屡破西夏军有功,故受此封;知:主持;镇戎:在今甘肃省固原县;军: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相等于府、州。²引去:撤退离开。引,撤退。³部伍:队伍。⁴徒:只、只是。⁵縻:使……受累,拖累。⁶候:侦查。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¹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²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³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译文: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的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一会儿再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小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
注释:¹蕃:同“番”,对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蔑称。²少选:待一会儿。³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争。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遂弃牛羊而还,徐¹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小²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qì),则足痹(bì)不能立,人气亦阑,吾小此取之。”
译文: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差不多已经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已经枯竭。我就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注释:¹徐:慢慢地。²比:等、等到。
辙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饥寒穷困之忧不至于心,其身又无力役劳苦之患,其所任职不过簿书米盐之间,而且未获从事以得自尽。方其闲居,不胜思虑之多,不忍自弃,以为天子宽惠与天下无所忌讳,而辙不于其强壮闲暇之时早有所发明以自致其志,而复何事?恭惟天子设制策之科,将以待天下豪俊魁垒之人。是以辙不自量,而自与于此。盖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来以至于今世,其所论述亦已略备矣,而犹有所不释于心。夫古之帝王,岂必多才而自为之。为之有要,而居之有道。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何者?任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至于武帝,财力有余,聪明睿智过于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时有所折而不遂。何者?不委之人而自为用也。
辙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jué)¹,饥寒穷幸之忧不至于心,其身又无力役劳苦之患,其所任职不过簿书米盐之间,而且未获从事以得自尽。方其闲居,不胜思虑之多,不忍自弃,以为天子宽惠与天下无所忌讳,而辙不于其强壮闲暇之时早有所发明以自致其志,而复何事?恭惟天子设制策之科²,将以待天下豪俊魁(kuí)(lěi)³之人。是以辙不自量,而自与于此。盖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来以至于今世,其所论述亦已略备矣,而犹有所不释于心。夫古之帝王,岂必多才而自为之。为之有要,而居之有道。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何者?任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至于武帝,财力有余,聪明睿智过于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时有所折而不遂。何者?不委之人而自为用也
译文:我是川西人,今年已经二十二岁,很幸运地得到一个天子任命的官职,心中不会再担忧饥饿穷困,我的身体也没有劳役的折磨,我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处理一些简簿公文和米盐等事情,并且没有得到实职来发挥自己的力量。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思考了一些问题,不愿意自暴自弃。我认为天子非常宽厚仁德,对天下人的言论没有什么忌讳,而我如果不趁著自己强壮并且空闲的时候,早点实现自己的志向,还要做什么别的事呢?恭敬地想到天子设立制科,用来选择天下英俊豪杰,所以我试着不自量力地参加这次考试。天下的事情,从远古到现在,人们的议论大体已经完备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让人满意的。那些古代帝王难道一定要博学多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去做吗?做事情要抓住要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因此,汉高祖宽宏傲慢却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汉文帝有宽厚长者风度,却能够让天下奸诈的人顺从。为什么会这样呢?知人善任,所以才能够不用事必亲躬却让事情做得很好。到了汉武帝,财力都很丰富,聪明才智超过了汉高祖和汉文帝,然而用来治理天下,却经常遇到挫折而不能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善于用人,事必亲躬的原因啊。
注释:¹“幸得”一句:苏辙于嘉祐五年(1060)三月,授河南府渑池主簿。没有到任,所以下文才说:“未获从事以得自尽。”²制策之科:即制举。开始于唐代科举取士制度。除了地方荐举以外,朝廷在中央,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示制科举,称为制举或者制科。³魁垒:形容高超突出。宋曾巩《本朝政要策·文馆》:“悉择当世聪明魁垒之材,处之其中,食于太官,谓之学士。”⁴“是故”二句: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置酒洛阳宫,让列诸侯将领分析他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原因。⁵“汉文”二句:汉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节俭而无犬马宫苑之好,是宽厚仁德者,对于奸邪之人能够以德报怨。⁶“至于”以下七句: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承接文景之治,对内进行改革,对外用兵,加上大兴土木,迷信神仙,急征敛,使得国家空虚。
由此观之,则夫天子之责亦在任人而已。窃惟当今天下之人,其所谓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谁?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列之士民之上而最为有德;播之夷狄之域而最为有勇。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谁?而明公实为宰相,则夫吾君之所以为君之事,盖已毕矣。古之圣人,高拱无为,而望夫百世之后,以为明主贤君者,盖亦如是而可也。然而天下之未治,则果谁耶?下而求之郡县之吏,则曰:“非我能。”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则曰:“非我责。”明公之立于此也,其又将何辞?嗟夫,盖亦尝有以秦越人之事说明公者欤?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为命。越人不在,则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为吾病之非真病,而死之非真死也。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属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为子之才治之,而无为我治之也。”越人曰:“嗟夫,难哉!夫子之病,虽不至于死,而难以愈。急治之,则伤子之四肢;而缓治之,则劳苦而不肯去。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子之病,则天下以我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二者,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释也。”既而见其人,其人曰:“夫子则知医之医,而未知非医之医欤?今夫非医之医者,有所冒行而不顾,是以能应变于无穷。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犹知医之医而已。”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孔子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天下患于不知,而又有知而过之者,则是道之果难行也。昔者,世之贤人,患夫世之爱其爵禄,而不忍以其身尝试于艰难也。故其上之人,奋不顾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在下者亦不敢自爱,叫号纷,以攻讦其上之短。是二者可谓贤于天下之士矣,而犹未免为不知。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为安天下之人,自重其发之为重君子之势,而轻用之于寻常之事,则是犹匹夫之亮耳。伏自明公执政,于今五年,天下不闻慷慨激烈之名,而日闻敦厚之声。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犹有越人之病也。
由此观之,则夫天子之责亦在任人而已。窃惟当今天下之人,其所谓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谁?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¹;列之士民之上而最为有德;播之夷狄之域²而最为有勇。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谁?而明公实为宰相,则夫吾君之所以为君之事,盖已毕矣。古之圣人,高拱无为,而望夫百世之后,以为明主贤君者,盖亦如是而可也。然而天下之未治,则果谁耶?下而求之郡县之吏,则曰:“非我能。”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则曰:“非我责。”明公之立于此也,其又将何辞?嗟夫,盖亦尝有以秦越人之事说明公者欤?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为命。越人不在,则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为吾病之非真病,而死之非真死也。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属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为子之才治之,而无为我治之也。”越人曰:“嗟夫,难哉!夫子之病,虽不至于死,而难以愈。急治之,则伤子之四肢;而缓治之,则劳苦而不肯去。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子之病,则天下以我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二者,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释也。”既而见其人,其人曰:“夫子则知医之医,而未知非医之医欤?今夫非医之医者,有所冒行而不顾,是以能应变于无穷。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犹知医之医而已。”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孔子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天下患于不知,而又有知而过之者,则是道之果难行也。昔者,世之贤人,患夫世之爱其爵禄,而不忍以其身尝试于艰难也。故其上之人,奋不顾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在下者亦不敢自爱,叫号纷³,以攻讦其上之短。是二者可谓贤于天下之士矣,而犹未免为不知。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为安天下之人,自重其发之为重君子之势,而轻用之于寻常之事,则是犹匹夫之亮耳。伏自明公执政,于今五年,天下不闻慷慨激烈之名,而日闻敦厚之声。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犹有越人之病也。
译文:这么看来,天子主要职责是做好用人就好了。我看当今天下的人,那些所谓的有才能而可以任用的人,除了您还能有谁呢?看公卿之间功劳最大的,在士民之上而又德行最高,声名远播在异族中最无畏的,这三种人不是阁下又是谁呢?而阁下担任宰相职位,那么我们的君王的职责就到位了。古代的帝王能够无为而治,希望百代之后作为明主贤君之人,能够做到这样就行了。然而,天下没有治理好,责任在谁呢?从下面郡县的官吏中找,他们说:「我们做不到这样。」到上面的朝廷中去找,他们则说:「也不是我们的责任。」阁下身居要职,又怎么能够推辞呢?哎呀!恐怕是有人曾经用秦越人的事情向您进言吧?从前,秦越人凭借医术名闻天下,天下人把越人看成是生命所系。越人不在,那么病死的人就认为自己的病不是真病,死也不是真死。有一天,一个病人遇到越人对他说:「我把身体交给你,你只是要为了你的才能而诊治它,不要为了我而治疗它。」越人说:「哎呀,这很难做,你的病虽然不至于死,但是,要想完全治愈也很困难。如果用药过猛,就会伤及你的四肢,如果用药太缓,那病就不好除根。我不是不能治疗,而是怕出现上述的两种情况。伤害你的肢体治疗你的疾病,那天下人就以为我的医术不精;但是(如果用药缓)你的病根不除,那天下人就认为我不配当医生。我心中一直有这两种矛盾在斗争。」后来又见到那人,那人说:「您只知道医生的医术,却不知道不是医生的医术吧?如今不是医生的医生,敢于冒险,所以能够应付无穷的变化。而你在(疾病面前)严格遵守法则,追求万无一失,你所知道的医术只是医生的医术罢了。」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急于成功往往会失败,如果从容去做,往往能够成功,但是,如果过分拖沓,也会使机会白白失去的。孔子说:「中庸之道难于实行,我早就知道。聪明人往往超过界限,而愚笨的人却又达不到要求。」天下的事情既怕不明白,也怕明白过度的人,于是中庸之道的确难以实行。古代的贤能忧虑世人吝惜官爵,所以不肯试着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艰难。因此高高在上的人奋不顾身为天下人谋取公利,忘掉了自己的私利;下面的人也不顾惜自己的私利,敢于说话,指出上面的不足。这两种人可以说是比天下人都贤明,却还不免做不聪明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明白让自己安全是为了天下人安全的道理。对自己的举动要慎重,是为了尊重君子的权势,但是把这种慎重普遍化,那是普通人的识见。从阁下执政,到现在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天下听不到慷慨的陈颂,却听到您淳朴厚道的名声。想来阁下还是知道的,但是,还有秦越人身上的缺点啊。
注释:¹“推之”一句:《宋史·富弼传》,仁宗“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²播之夷狄之域:《宋史·富弼传》,契丹屯兵境上以求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被李希烈所杀的故事,请求留之。而“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之动色。”³纷:表示纷杂、争吵。⁴攻讦:举发他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北齐书·刘贵传》:“刘贵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
辙读《三国志》,尝见曹公与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明公其略思其说,当有以解天下之望者。不宣。辙再拜。
辙读《三国志》,尝见曹公与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xǔ)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明公其略思其说,当有以解天下之望者。不宣¹。辙再拜。
译文:我读《三国志》,记得见过这样的情节:曹操和袁绍相对峙,久久不能决断,曹操问贾诩,贾诩说:「您的明智比袁绍高明,胆力也超过了他,在用人方面也比他强,当机立断的魄力也超过了他。袁绍虽然兵力百倍于您,您与他画地而守,半年袁绍却不能取胜,那您取胜的形势已经比较清楚,但是却久而不决,那是因为你为考虑万无一失的过错罢了。」事情虽然不一样但是道理却一致。如今天下人寄希望于您,难道不是这个缘故吗?阁下只要稍微考虑一下我上面的说法,就应该明白天下人希望您所要做的事情。不一一细说了。苏辙敬上。
注释:¹不宣:古代的书信末尾常用语,即不用一一细说。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mǐ)¹秋已夕²,凄凄风露交。
译文: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注释:¹靡靡:零落的样子。²已夕:己晚。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màn)¹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译文:蔓生的野草渐渐枯萎,园中林木也已凋零。
注释:¹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清气澄余滓(zǐ)¹,杳然天界高。
译文:清凉的秋风草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远。
注释:¹余滓: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哀蝉无留响,丛雁¹鸣云霄(xiāo)
译文:悲切的蝉鸣已然尽绝,成行的大雁鸣叫声响彻云霄。
注释:¹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万化¹相寻绎(yì),人生岂不劳?
译文: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
注释:¹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从古皆有没¹,念之中心焦。
译文: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
注释:¹没:指死亡。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何以称(chèn)¹我情?浊酒且自陶。
译文: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酒自我陶醉吧!
注释:¹称:适合。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¹今朝。
译文: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今朝吧。
注释:¹永:延长。

  这首诗是东晋时期陶渊明所作,本诗通过前八句的对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暮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感时悲逝之情。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句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句,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快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

  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第98-99页
2、 [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79页

yǒusuìjiǔyuèjiǔ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qiū fēngjiāo 
màncǎoróng yuánkōngdiāo 
qīngchéng yǎorántiānjiègāo 
āichánliúxiǎng cóngyànmíngyúnxiāo 
wànhuàxiāngxún rénshēngláo 
cóngjiēyǒu niànzhīzhōngxīnjiāo 
chènqíng zhuójiǔqiětáo 
qiānzǎifēisuǒzhī liáoyǒngjīnzh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