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屺哀哀八十亲,渭阳念母我伤情。等为孝子终身慕,最惨婴儿半路声。
陟屺哀哀八十亲,渭阳念母我伤情。等为孝子终身慕,最惨婴儿半路声。
已把山光占塾教,底须宅相写亭名。登亭更望芙蓉顶,吹棘风前泪并倾。
已把山光占塾教,底须宅相写亭名。登亭更望芙蓉顶,吹棘风前泪并倾。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风淡荡,渐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敛,皓月当轩练净。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金风¹淡荡,渐秋光老²、清宵(xiāo)³永。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zhà),皓(hào)月当轩练净。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愁多病¹⁰。那堪¹¹细把,旧约前欢重省¹²
译文:秋风和舒,秋色渐老,长夜孤清。天气新近晴好,小院里轻雾刚刚散去,皓月临窗室内洁白明亮。面对遥远寒冷的月亮和残破的景色,想到幽会佳期受阻,早已是时常忧愁、体弱多病的我,哪能敢再仔细地回忆从前的盟约和欢乐?
注释:¹金风:秋风。²渐秋光老:即”秋光渐老“,秋色渐渐深了。由此可知其时为七月。³清宵:清净的夜晚。⁴轻烟乍敛:淡淡的雾气刚刚收敛。轻烟,淡淡的雾气。⁵当轩:对着长廊。⁶练净:形容月光明净如练。练,丝绸。⁷千里寒光:广阔无边的月光。寒光,清冷的月光。⁸幽期:私定的约期。⁹早是:已是。¹⁰多愁多病:因忧愁而病弱。¹¹那堪:哪能承受。¹²省:回顾,回想。
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每高歌、强遣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耿。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
最苦碧云¹信断,仙乡²路杳(yǎo)³,归雁难倩。每高歌、强遣(qiǎn)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gěng)。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¹⁰。又是立尽,梧桐碎影。
译文:最痛苦的是远方音信断绝,仙乡的道路遥远崎岖,难以恳求鸿雁把佳音传递。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悲伤高歌,强行排泄心中的离情,无奈,凄惨悲哀的歌声,反而使人烦躁不安、心事重重。漏将尽、夜已深,霜露更寒冷。徒然赢得忧伤无言,愁绪终究难尽。又是长久的伫立,直到月亮沉落,零星破碎的梧桐树影的消逝。
注释:¹碧云: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²仙乡:仙人所居处。此处借称所思之人的居处。³路杳:路途遥远。⁴倩:请。⁵高歌:登高而歌唱。⁶遣:排解。⁷惨咽:因悲惨而声咽气堵,说不出话。⁸耿耿:心中想念,愈加割舍不下。⁹漏残:计时漏壶的水将滴尽,即夜将尽的意思。¹⁰难整:难以整理。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之作,词中铺写深秋月色和离情别绪, 皆是层层翻出,尽情挥洒。

  上片首韵中的“渐秋光老、清宵永”写秋色渐深,长夜渐深,这是此词怀人的景节与时间。次韵所说“小院”,是词人所居客馆的小院,这是此词怀人的地点。这两韵主要写深秋长夜小院之景:“金风淡荡”秋风融和恬静;“新晴天气”,雨后爽适宜人;“轻烟乍敛”,迷蒙的雾气渐渐散开;“皓月当轩练净”,皎洁的明月当窗,洒下如白绸缎般的银光。这些景色为怀人铺下素雅清明的背景,于是以下进入怀人的主题。词人面对皓月的“里寒光”想及千里外的知己,当初共有的“幽期”,幽隐的期约,被阻碍而不得实现,·当残景”意思是:面对清秋之景,更加感到期约也如残秋零落不可收拾。且自身早已是“多愁多病”,怎么还能禁受得了把旧日的期约与前时的欢聚细细思索?

  过片换头一韵中“碧云信断”、“归雁难倩”反用苏武滞留塞北以雁传书的典故,写书信也不得传递,进一步诉说怀人之苦。这离怀每每用放声高歌”的方式来“强遣”,无奈唱出来的声音凄惨喑哑,“翻成心耿耿”,反而使内心更加不能平静。底下插入一韵四字景语“漏残羹冷”,明写自然界夜更深,天更凉,衬出怀人的心绪更为凄冷,又暗写了词人在怀人中度过了无寐长夜。此刻留给词人的只有“无言”的静悄,只有“难整” 的“愁绪”。煞拍“又是立尽,梧桐碎影”二句化用唐末吕岩的词《梧桐影·明月斜》:“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写自己长夜不寐,徘徊梧桐树下期盼故人的情状。景与开篇之小院皓月呼应,情则总括并收束全篇,余味不尽。

  总观全词,写景的素雅清明尚可不论,高歌遣愁这种颇具阳刚意味的行动,以及运用苏武故事与吕岩词章,都可判明所怀之人是词人的同性知己。尤为不可忽略和误会的是“幽期”一词儿,此词最早见于谢灵运的诗《富春渚》:“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吕延济的注将其中含义阐释得更为明彻:“往时已有幽隐之期,但以沉顿,困于微弱,常不能就。”可知此中包含了词人旧时与好友有过某种期约却难以实现的深义在,可能有着词人的一番理想与志愿的难言之隐。如此解,词中“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也才更有着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40-542

qīngbēi··jīnfēngdàndàng--liǔyǒng

jīnfēngdàndàngjiànqiūguānglǎoqīngxiāoyǒngxiǎoyuànxīnqíngtiānqīngyānzhàliǎnhàoyuèdāngxuānliànjìngduìqiānhánguāngniànyōudāngcánjǐngzǎoshìduōchóuduōbìngkānjiùyuēqiánhuānzhòngshěng

zuìyúnxìnduànxiānxiāngyǎoguīyànnánqiànměigāoqiángqiǎn怀huáinàicǎnyànfānchéngxīngěnggěnglòucánlěngkōngyíngqiāoqiāoyánchóuzhōngnánzhěngyòushìjǐntóngsuìyǐng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先生¹醉也,童子扶者。
译文: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搀扶着。
注释:三棒鼓声频:元代时令小调,所属官调不明,元散曲中仅曹德有出一曲。曲调弄三叠,构成急促的三棒鼓声。¹先生:指陶渊明。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shē)
译文:有诗马上就写,没有酒喝就再去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无休说。
译文:山声小调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译文: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间的明月,陪伴俺度过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长安¹此时春梦热²,多少豪杰。
译文:长安城里这时候春梦非常热。多少英雄豪杰,
注释:¹长安:指京城。²春梦热:借用“黄粱一梦”典故,意谓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飞黄腾达的美梦。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¹难遮。
译文:一天过后明天早晨的明镜中就白发如雪,那么点几的乌纱帽实在难遮。
注释:¹乌帽:指官帽。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¹
译文:多少可怜的人,星星大个县官也不能舍,晚年则才想着要出家入什么白莲社、等到你加入白莲社,
注释:¹庐山社: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佛门白莲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比及眉未攒(zǎn),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译文:腰也经过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经晚了迟了许多。看看,那才是抛弃乌纱帽的陶靖节。
这首曲是作者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首曲子。“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这几句描摹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一杯美酒,一位隐士,兴之所至,随笔写来——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俗事”即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与下文“长安此时春梦热”相照应,讽刺了人们一心求取功名的社会现实。“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这是规劝朝中为官者早日归隐山林,免得落下凄惨的下场。“腰曾折”一句,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句,更加强了对这种做法的否定。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追寻隐逸的情调。

sānbàngshēngpín··yuānmíngzuìguī--cáo

xiānshēngzuìtóngzizhě

yǒushī便biànxiějiǔzhòngshē

shānshēngdiàochàngxiēshìxiūshuō

wènqīngtiānjièsōngjiānyuèpéibànjīn

zhǎngānshíchūnmèngduōshǎoháojié

míngcháojìngzhōngtóushìxuěmàonánzhē

xīngbānxiànérnánshěwǎnshānshè

méiwèizǎnyāocéngzhéchíleguāntáojìngjié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弟子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然。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¹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²。古经中疑义,群弟子屹(yì)³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然。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qíng)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tiáo)(chèn)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lí)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译文: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慧绝伦,文思敏捷。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生们都茫然呆立而无所获,只有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都将他看作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扔灯架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自新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黝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觉得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注释:¹苏州昆山:今江苏昆山市,明代时属苏州府。²绝出:非常突出。³屹屹:耸立的样子,这里指呆呆地站立着。⁴方简:方正诚实。⁵灯檠:灯架。⁶髫龀:指童年时代。髫,古代小孩下垂的头发。龀,小孩子换牙齿。⁷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汉代规定:丞相、太尉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缓。后因称贵官之服为“青紫”。⁸且死:将死。⁹啸歌古人:吟咏古人的诗文。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兄为里长¹,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²,搒(péng)³无完肤。自新辄(zhé)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bì)衣草履(lǚ),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hān)笑,以为大乐。
译文: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有地方收取。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就将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自新二十岁的时候,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他把它视为最高兴的事。
注释:¹里长:谓一里之长。《大明律附例》四:“凡各处人民,每一百户内议设里长一名,甲首一十名,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²催科:催租税。科,法令条律。因租税有法令科条,故名。³搒掠:拷打。⁴而:同“尔”,你。⁵弱冠:古代称二十岁为“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视豪势¹,眇(miǎo)²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xuān)³,冶(yě)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xiè)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hān),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zhì)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chī)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译文: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从不理会这一切。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的时候,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并且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就得病去世。
注释:¹豪势:指权豪势要的人。²眇然:蔑视。³轻儇:轻佻,不庄重。⁴省:理会。⁵学官弟子员:即生员,也就是秀才。⁶贽金:指入学的见面礼金。⁷忽忽:恍忽,失意的样子。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¹,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译文:自新写文章,渊博高雅而有奇伟气概,人们不知道。我曾把这些文章拿给吴纯甫看,纯甫喜欢奖掖士人,然而其中所赞许的人,不过一两个,而仅称许自新。自新死了,纯甫买来棺材为之安葬。
注释:¹吴纯甫:吴中英,字纯甫,昆山人,博学多才,但屡试不第,终生未仕。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归子¹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²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³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译文: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从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语说:“丛兰欲茂,秋风败之。”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声声,声响几里远。野老村民相互议论,认为自新没有死。
注释:¹归子:作者自称。²俦人:同辈之人。³败:使……败。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sà)¹英姿五尺枪,曙(shǔ)²光初照演兵场³
译文:黎明时的阳光刚刚照到进行军事训练的场地,女民兵英姿飒爽手持五尺枪。
注释:¹飒爽:豪迈而矫健,形容精神抖擞。²曙:天刚亮。³演兵场: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中华儿女多奇志¹,不爱红装²爱武装。
译文:中华儿女志向不凡,不爱红艳美丽的装扮,而爱革命的武装。
注释:¹奇志:极不平凡的志向。²红装:妇女红艳美丽的装扮。

  这首七绝,毛泽东留有的手迹目前见到的共有五件,其中一件的落款时间为1960年12月,修改定稿则在1961年2月。该诗后来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上,题为“为女民兵题照”。诗中的“红妆”、“武妆”的“妆”字已改为“装”,“飙爽”也改为“飒爽”。此后,毛泽东的这首《为女民兵题照》,通过各大媒体传遍全国,并作为歌词谱曲,唱遍了大江南北。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是对女民兵“演兵”的艺术概括。题照诗,对照片上的形象用诗的语言可以作某种艺术概括,这里作者用“曙光初照”,形象地点出了时间,用“演兵场”描述出具体环境的“空间”。在这特定的时空中,烘托出一种“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的尚武气氛。对照片上女民兵这一主体形象的出现,诗中并没有像小说那样对具体肖像进行多侧面的细致的刻画,而只选择女民兵身背的“五尺枪”作为特征性的“非有机体”符号物造型的主体。

  枪,对于一个兵来说是第二生命。所以,枪在女民兵身上,已经充分人格化了,已经成为她作为兵的整个“机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作者在从外部观照实写的基础上,又从人物的气质和神韵方面作勾勒。“飒爽英姿”,正是对女民兵最恰当的概括。题照诗,不从照片上立体形象的“形”的复现,而要在人物的“神”方面着眼。因为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无论如何不如照片上的形象那么直观和鲜明,而对照片上形象提神摄魄的勾画却正是题照诗的神来之笔。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是对照片形象的直接议论。作者是反对在诗中“直说”的。他说:“诗歌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但是,作为题照诗,与古代题画诗一样,不仅允许,而且可以成为它的某种特色。沈德潜论杜甫题画诗时曾精辟地指出:“其法全不在彩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开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碎语》卷下)因此,在“说到真马真鹰”的基础上“开出议论”,被看作是题画诗的一种方法、一种“模式”、一种体式的特点。

  作者的题照诗采用议论这一特殊方法的,这种议论是对女民兵精神的一种升华。“中华儿女多奇志”,作者把艺术视野从照片上单个的、具体的女民兵,上升到更为众多、更为普遍的“中华儿女”的整体性形象上,许多非同一般的奇特的伟大志向,其中令世人瞩目,最值得称道的则是“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里的“武装”既可实指军人的装束,也可以泛指“武装斗争”。中华儿女所爱的不是传统的“红装”打扮,而是与中华民族自立和腾飞患息相关的战士的“武装”。作者从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高度高瞻远瞩,热情赞颂了中华儿女尚武的壮志。

  作者用想象之笔来描写,运用理性之思来议论,使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女民兵的鲜明形象着笔,进而抒发感慨并将女民兵形象的美提升为精神的美,进入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它由景致情,由情入理,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描写得生龙活虎,成为一篇赞美女性的难得佳作。

参考资料:
1、 曾禹.《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2 :174页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yú)¹天。
译文:江南水乡的雨后,空气清新怡人,阵阵莲花清香扑面而来。
注释:¹馀:同“余”。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天气正得所¹,客心刚悄然²
译文:这样的天气让人倍感舒适,客居他乡的愁绪却又从心头泛起。
注释:¹得所:适当;适宜。²悄然:形容忧愁的样子。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乱兵何日息,故¹老几人全。
译文:社会动荡不安,兵戈四起,不知何日才能平息;而那在乱世中的旧友不知有几人能保全。
注释:¹故:过去的、旧的。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此际难消遣(qiǎn)¹,从来未学禅。
译文:这样的愁闷心情难以排解,只因未曾学习佛理宽慰己心。
注释:¹消遣:排解愁闷。

zhōngqiū

zhèng tángdài 

qīngxiāngwénxiǎolián shuǐguótiān 
tiānzhèngsuǒ xīngāngqiǎorán 
luànbīng lǎorénquán 
nánxiāoqiǎn cóngláiwèixuéc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