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旬周复始,二十四岩高且寒。法乳试流锋上蜜,诗肠略露管中班。
三百六旬周复始,二十四岩高且寒。法乳试流锋上蜜,诗肠略露管中班。
山山日脚黄金软,片片梅心白雪乾。遥指烟霄呼缟鹤,一声清啸水云闲。
山山日脚黄金软,片片梅心白雪乾。遥指烟霄呼缟鹤,一声清啸水云闲。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11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十二山¹晴花尽开,楚宫双阙(què)对阳台²
译文:晴日下的十二峰繁华尽开,花团锦簇,楚王离宫正门两侧的对称形门楼与神女出没的阳台遥遥相对。
注释:¹十二山:即巫峡十二峰,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北岸。楚宫:是春秋战国时楚王的离宫,俗称“细腰宫”,在巫山县西北,三面皆山,南望长江。²阳台:一名“阳云台”,在巫山来鹤峰上,南枕长江,高一百二十丈。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曾梦与巫山神女交欢,神女临去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怀王之子顷襄王也梦见过这神女。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细腰¹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译文:楚宫美人扭动纤细的腰肢,争先翩翩起舞,楚王终日沉醉此中;哪料强秦光天化日之下,长驱直入楚境。
注释:¹细腰:代指楚宫美人。

  《竹枝》,是长江中游地区流行的民间曲调,词人即用它来歌咏当地的史事和传说。

  “十二山晴花尽开。”“十二山”,即巫峡十二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北岸。其中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起句点地,将风光奇丽的巫峡写得花团锦簇。而此地又不仅以风景胜,更有着古老的历史遗迹与浪漫的神话传说,于是乃于第二句“楚宫汉阙对阳台”让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楚宫”,是春秋战国时楚王的离宫,俗称“细腰宫”,在巫山县西北,三面皆山,南望长江。“阳台”,一名“阳云台”,在巫山来鹤峰上,南枕长江,高一百二十丈。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曾梦与巫山神女交欢,神女临去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怀王之子顷襄王也梦见过这神女。说见旧题宋玉所撰《高唐赋》和《神女赋》。此句言楚王离宫正门两侧的对称形门楼与神女出没的阳台遥遥相对,明显是影射神话传说中怀王父子与巫山神女间所发生的风流韵事,牵出了楚王荒淫好色的内容。第三句“细腰争舞君沉醉”即进一步渲染之。“细腰”,代指楚宫美人。春秋时,楚灵王以细腰为美,其臣下为了邀得灵王的宠爱,遂皆节制饮食,束紧腰带,甚至于饿得有气无力,须扶着墙壁才能站起身来。事见《墨子·兼爱》。据此推论,则楚宫中的美人自必为细腰了。美人投楚王之所好,扭动纤细的腰肢,争先翩翩起舞,而楚王也就在这欢快气氛中饮酒作乐,终至沉醉。三句层层铺垫,一笔笔勾出了一幅热闹喧天的“楚王行乐图”,其实都是在为第四句蓄势,势既蓄足,即开闸放出一库冰水,只“白日秦兵天下来”七字,就将前二十一字的歌舞升平气象收了个干干净净。据《史记·楚世家》,怀、襄二王统治时期,秦国曾多次举兵攻打楚国,其中以公元前278(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烧楚国先王祖坟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的那一次最为惨烈。自此,楚国一蹶不振,五十余年后终于为秦国所灭。此篇结句,就形象地集中地概括了这段史实;虎视眈眈的强秦瞅准了楚王沉醉于酒色之中的机会,光天化日之下,长驱直入楚境,将这富庶而美丽的南方大国并吞了去。

  其实,《高唐》、《神女》二赋是否真是宋玉所作,向来就有争议,即便真是,文学作品容许虚构,怀王、襄王父子梦交神女之事也未必属实。二王在历史上并不特别以好色著称,楚国之所以亡于秦,自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在相互作用。然而,咏史词毕竟是“词”而不是“史”,作者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历史事实,他有权遗貌取神。大凡历代的误国、亡国之君,未有不纵欲的,好色贪杯固是一大通病。所以词人攻此一点,也算抓住了要害。

  此篇在选材上,它熔铁于金,糅合正史与稗官小说,虚实相济,乃显得活泼而不拘谨。隶事时,又移花接木,叙怀、襄二王的行状而不假外求,信手拈出其祖先灵王好“细腰”的典故,给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君好色其来也有渐的历史暗示,手法十分机巧。不过,推究其本身的格律,它又符合于一首纯粹的七言绝句,而咏史七绝正是中晚唐作家的拿手好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还不宜夸大它在咏史词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¹雪成堆。
译文: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
注释:¹指顾:即指点顾盼之间,形容其快。犹如说须臾、一会儿。这两句写海潮来势凶猛。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¹回。
译文: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层楼,再来观看白浪形成的银成,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注释:¹二十:一本作“十二”。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译文: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¹(chè)²紫金蛇³
译文: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注释:¹时:时时。²掣:拉,拽。³紫金蛇: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译文:青成断开的地方有层层的塔,隔条江水想要回应对岸人家的呼唤。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¹
译文:傍晚,江上的秋风吹得很急切,为的是把钟鼓的声音传到西兴。
注释:¹西兴:即西陵,在杭州对岸萧山区境内,相传为越国范蠡屯兵之处。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译文:夜晚,谁家在望海楼下点燃炉香,玉笙哀怨的的乐曲在刚刚有凉意的时候响起。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译文:有位客人面对秋风在扇子上题诗,祭拜明月让人无法看见你的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译文:沙河上的船灯将成照红,歌声鼓声在笑语中喧响。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译文:问一问少年的心思在哪里,只见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头发散乱。

  这组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五首各具情韵。其中第二首(“横风吹雨入楼斜”)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的语文试题中。

  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海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在开头,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过以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稳定地慢慢向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颜色。远处还有几朵雨云未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海楼的晚景。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0-341

wànghǎilóuwǎnjǐngjué

shì sòngdài 

hǎishàngtāotóuxiàn线lái lóuqiánzhǐxuěchéngduī 
cóngjīncháoshàngjūnshàng gèngkànyínshānèrshíhuí 
héngfēngchuīlóuxié zhuàngguānyīnghǎokuā 
guòcháopíngjiānghǎi diànguāngshíchèjīnshé 
qīngshānduànchùcéngcéng ànrénjiāhuànyīng 
jiāngshàngqiūfēngwǎnlái wèichuánzhōngdào西xīng 
lóuxiàshuíjiāshāoxiāng shēngāiyuànnòngchūliáng 
línfēngyǒuyínqiūshàn bàiyuèrénjiànwǎnzhuāng 
shādēnghuǒzhàoshānhóng xuānxuānxiàozhōng 
wèiwènshàoniánxīnzàifǒu jiǎojīnbìnpéng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¹入黄花川²,每逐青溪水。
译文: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
注释:¹言:发语词,无义。²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随山将万转,趣途¹无百里。
译文: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
注释:¹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¹喧乱石中,色²静深松里。
译文: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注释:¹声:溪水声。²色:山色。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yàng)¹泛菱(líng)(xìng)²,澄澄映葭(jiā)³
译文: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
注释:¹漾漾:水波动荡。²菱荇:泛指水草。³葭苇:泛指芦苇。“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我心素¹已闲²,清川澹(dàn)³如此。
译文: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
注释:¹素:一向。²闲:悠闲淡泊。³澹:溪水澄澈平静。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磐石 一作:盘石)
请留磐(pán)¹上,垂钓将已矣²。(磐石 一作:盘石)
译文: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注释:¹磐石:大石。²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7-138

qīng

wángwéi tángdài 

yánhuánghuāchuān měizhúqīngshuǐ 
suíshānjiāngwànzhuǎn bǎi 
shēngxuānluànshízhōng jìngshēnsōng 
yàngyàngfànlíngxìng chéngchéngyìngjiāwěi 
xīnxián qīngchuāndàn 
qǐngliúpánshíshàng chuídiàojiāng  (pánshízuò pánshí )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秋风淅(xī)¹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译文:秋风淅淅吹拂着我的衣裳,河川外西沉的太阳日光逐渐微弱。
注释:¹淅淅:形容风声。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天清小城捣(dǎo)¹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译文:天气晴朗都急急忙忙的捣洗煮过的熟绢,石板小日上行人非常少。
注释:¹捣练:捣洗煮过的熟绢。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译文:不知道明月是在为谁照亮行日?反正迟早他会乘坐小舟归来。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会将白发倚(yǐ)庭树,故园池台¹今是非。
译文:头发已经慢慢变白,依靠在庭树旁边,才发现园中池苑楼台已经和原来不一样。
注释:¹池台:池苑楼台。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无云世界秋三五¹,共看蟾(chán)²上海涯。
译文: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注释:¹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节。²蟾盘:指月亮。(蟾轮、冰轮、冰魄等都是古人对月亮的美称)。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直到天头天尽处¹,不曾私照一人家。
译文: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注释:¹天头天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再大也有边缘,所以古人觉得天和地都是有尽头的。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zhōngqiūduìyuè

cáosōng tángdài 

yúnshìjièqiūsān gòngkànchánpánshànghǎi 
zhídàotiāntóutiānjìnchù céngzhàorén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