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穷并大海涯,厥壤不毛坤德亏。床下矍索穴蟛蜞,我初来居常吟悲。
通州穷并大海涯,厥壤不毛坤德亏。床下矍索穴蟛蜞,我初来居常吟悲。
见君颜采方伸眉,眸子清彻鬓垂颐。中怀洞然无由歧,镌镵文字干有司。
见君颜采方伸眉,眸子清彻鬓垂颐。中怀洞然无由歧,镌镵文字干有司。
古书细钞指生胝,弟侄凫雁行累累。脱衣易粟饴其饥,慈祥孝友乡里推。
古书细钞指生胝,弟侄凫雁行累累。脱衣易粟饴其饥,慈祥孝友乡里推。
前者天子亲飨祠,黄纸赦书疾风驰。挂罗山林网逸遗,守臣奉诏敢言迟。
前者天子亲飨祠,黄纸赦书疾风驰。挂罗山林网逸遗,守臣奉诏敢言迟。
外台使者争荐之,野庐供饩礼所宜。白袍大袖何纷披,来居太学森兰芝。
外台使者争荐之,野庐供饩礼所宜。白袍大袖何纷披,来居太学森兰芝。
世俗讥议喜瑕疵,苍蝇往来工谗词。椎凿璞玉生疮痍,猛虎不如墙下狸。
世俗讥议喜瑕疵,苍蝇往来工谗词。椎凿璞玉生疮痍,猛虎不如墙下狸。
听者虽明岂无疑,紫薇群公文章师。发以钜策健笔随,铺纸吐论语亦奇。
听者虽明岂无疑,紫薇群公文章师。发以钜策健笔随,铺纸吐论语亦奇。
缀名纸末何其卑,藻火为裳诚倒施。赤骥不得黄金羁,编之下枥耳羸垂。
缀名纸末何其卑,藻火为裳诚倒施。赤骥不得黄金羁,编之下枥耳羸垂。
令我包羞心郁伊,一舸东入长淮湄。勿言显发遂无期,青衫犹足慰妻儿。
令我包羞心郁伊,一舸东入长淮湄。勿言显发遂无期,青衫犹足慰妻儿。
海陵得君七字诗,重谢解谤称相知。我虽有言如钝锥,说之不入何能为。
海陵得君七字诗,重谢解谤称相知。我虽有言如钝锥,说之不入何能为。
愿子加餐善自持,高山峨峨寸土基。前涂如壁不可窥,荣落穷通各有时。
愿子加餐善自持,高山峨峨寸土基。前涂如壁不可窥,荣落穷通各有时。

chóusuízizhíshíxiōng--zhèngxiè

tōngzhōuqióngbìnghǎijuérǎngmáokūnkuīchuángxiàjuésuǒxuépéngchūláichángyínbēi

jiànjūnyáncǎifāngshēnméimóuziqīngchèbìnchuízhōng怀huáidòngrányóujuānchánwéngànyǒu

shūchāozhǐshēngzhīzhíyànxínglèilèituōxiángxiàoyǒuxiāngtuī

qiánzhětiānziqīnxiǎnghuángzhǐshèshūfēngchíguàluóshānlínwǎngshǒuchénfèngzhàogǎnyánchí

wàitái使shǐzhězhēngjiànzhīgōngsuǒbáipáoxiùfēnláitàixuésēnlánzhī

shìxiácāngyíngwǎngláigōngchánchuízáoshēngchuāngměngqiángxià

tīngzhěsuīmíngwēiqúngōngwénzhāngshījiànsuízhǐlùn

zhuìmíngzhǐbēizǎohuǒwèishangchéngdàoshīchìhuángjīnbiānzhīxiàěrléichuí

lìngbāoxiūxīndōngzhǎnghuáiméiyánxiǎnsuìqīngshānyóuwèiér

hǎilíngjūnshīzhòngxièjiěbàngchēngxiāngzhīsuīyǒuyándùnzhuīshuōzhīnéngwèi

yuànzijiācānshànchígāoshānéécùnqiánkuīróngluòqióngtōngyǒushí

郑獬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¹
译文:月亮将落,晨星稀疏,天快要明了,闺房内孤灯闪烁,女主人还在辗转反侧。
注释:¹梦难成:指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fèn)¹朝来鹊喜声²
译文:披起衣服走到门前急切探看,恼恨那报喜的鹊声把人欺骗。
注释:¹不忿:不满、恼恨。一作“不问”。²鹊喜声:古人认为鹊声能预报喜事。

  这首诗的首句点明背景时间,次句写室内景色氛围,烘托了闺中思妇彻夜难眠的深层心态。三、四句刻画了妇人出门张望后失望的神态,表达了妇人急切盼夫归来的情怀。全诗语句轻简,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描述环境并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整体氛围。月落星稀,月亮已经快要不见了,天马上就亮了,星星也非常稀少,这样的夜色并非心旷神怡,却有着一种挥之不尽的忧愁和伤感。然后诗人将视角由窗外逐渐移向窗内,一盏孤灯和不能入眠的女主人公兀自相对。诗人并未直接诉说女主人公的不眠是因思念的缠绵,而是从侧面描写“月落星稀”的天色,以及女子深夜不眠的场景,所以就多了一些委婉曲折之致。“孤灯”,说明了众人皆睡而女子独醒,暗示女子必是心有所思。“孤”字更是对女子孤寂的心境起到了深刻的暗示作用。

  上面的两句可谓静之极矣。万篇俱寂,众人都沉醉在梦乡之中,只有一个满怀心事的女子独自醒着。到了第三句,写了一个动静之间的转折:女子起身张望动作。“不忿朝来鹊喜声”,原来,是黎明时分勤快的喜鹊飞到门前树枝上,那声音让女子误以为是郎君归来。一刹那的惊喜随即转为恼恨,因此对喜鹊“不忿”起来。不忿,是一个十分口语化的词,女子那一刻的恼恨是没来得及掩饰、自然而然产生的,因此用口语来表现,就比雕琢过的书面语更传神、更贴切。在这一瞬间仿佛能看到女子皱起的眉头,或者嘟起的小嘴。其实,这罪过不是喜鹊的,女子的不忿,表面是怨恨喜鹊让自己空欢喜一场,实际上是对迟迟不归的郎君的痴怨,对自己独守空房、在相思之苦中煎熬的气恼。儒家传统的诗教讲究“怨而不怒”,方不失“温柔敦厚”之旨。此诗这种表里两面的写法,恰是这种旨趣。

  这首诗借助景物和氛围来暗示情绪,使得情绪的幽深缓缓展开。前两句用有着一致意味的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后两句用人物动作和心理的描画,使得诗意活动了起来,由“静”而“动”,再转入“静”,在结构和意蕴上都起了波折,有了变化,整首诗就此生动完整起来,添了许多“生气”。

  诗人用清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含蓄细腻,楚楚动人,令读者读了之后,自然对她产生深厚的同情。这首诗尾句不仅带着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在简洁明快中包容着丰富的情韵。诗人作了十分精炼的概括,把少妇起床和后来恼恨的原因都略去不提,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这样诗意就变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北京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年:344-345页

guīqíng

duān tángdài 

yuèluòxīngtiānmíng dēngwèimièmèngnánchéng 
gèngxiàngménqiánwàng fèn忿zhāoláiquèshēng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惜春¹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²
译文:惜别伤春连日来酒醉昏昏,醒来之后衣裳上全是酒痕。
注释:¹惜春:爱怜春色。²酒痕:酒污的痕迹。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细水浮¹花归别涧(jiàn)²,断云³含雨入孤村。
译文:细水上漂着落花流入另涧,阴见带雨飘入那远处孤村。
注释:¹浮:一作“漾”。²别涧:另外一条河流。涧,一作“浦”。³断云:片片云朵。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人闲¹易有²芳时恨³,地迥(jiǒng)难招自古魂
译文:闲居无聊恨芳时白白流去,异地千里难招来古人精魂。
注释:¹人闲:作者在朱全忠当权时,被贬到濮州,后来依附他人,终日无所事事。²有:一作“得”。³芳时恨:就是春归引起的怅恨。终日闲呆,不能有所作为,辜负了大好时光,故有“芳时恨”之感。芳时,指春天。⁴地迥:地居偏远。迥:一作“胜”。⁵古魂:故人的精魂,指老友已故化为精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惭愧流莺(yīng)¹相厚意²,清晨犹为到西园。
译文:最感激流莺掀转深情厚意,每当清晨还特意飞到西园。
注释:¹流莺:叫声悦耳的莺。流,谓其鸣声婉转悦耳。²厚意:深情厚意。

  这是韩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与《安贫》表现同一索寞情怀,而写法上大不相同。《安贫》直抒胸臆,感慨万端;此篇则融情入景,兴寄深微。

  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酒浇愁而已。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痕。这样反复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

  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

  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韩偓此时的孤愤心情,同当年的陈子昂确有某种相通之处。

  七、八句抛开议论事理,转入抒情。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诗人在这里虽然没有具体写自己是如何苦闷,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但其无限苦闷之情却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三者紧密结合是其主要特点。这首诗描写景物具体形象,“细水浮花归别洞,断云含雨入孤村”这些诗句,真实地描绘出春天雨前农村的美景,有很大的艺术魅力。这首诗语言流畅优美,对仗工整。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一层地加以抒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挚动人的力量所在。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6-217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46-248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30-1332

chūnjǐn--hán

chūnliánzuìhūnhūnxǐnghòushangjiànjiǔhén

shuǐhuāguībiéjiànduànyúnháncūn

rénxiányǒufāngshíhènjiǒngnánzhāohún

cánkuìliúyīngxiānghòuqīngchényóuwèidào西yuán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kōng)(tóng)使节¹上青霄²,河陇(lǒng)³降王款圣朝。
译文:自从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镇守崆峒山以后,威名远震直上云霄,河西陇右一带的番王纷纷归降,年年向我大唐拜叩进贡。
注释:¹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崆峒,山名,有数座山都叫崆峒,这里指的应是属哥舒翰辖内、位于今甘肃的崆峒山。使节,《周礼》:“地官,掌邦国之使节。”²青霄:青天,高空。《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³河陇:河西陇右。河,指黄河;陇,古地名,在今中国甘肃省。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宛马¹总肥²³(mù)(xu),将军数汉(piāo)(yáo)
译文: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又肥又壮,那都是因为它们可以吃到催肥的苜蓿草,哥舒翰大将军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镇关大英雄,可与西汉名将霍去病不分伯仲。
注释:¹宛马:大宛马。大宛(音渊)是古代中亚位于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费尔干纳谷地,该国以出产汗血宝马(即大宛马)而著称。²肥:以苜蓿为肥美。³春:一作“秦”。⁴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主要做牧草和绿肥。⁵将军:这里指哥舒翰。⁶只:一作“不”。⁷汉:一作“霍”。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陈留¹(ruǎn)(yǔ)²谁争长,京兆田郎³早见招
译文:试问,现在谁能与拥有陈留阮瑀那般韬略的高适一争高低?恐怕只有京兆的田梁丘您与他的只学谋略不分上下。
注释:¹陈留:地名,今河南省陈留县。²阮瑀:字元瑜,太祖辟为军谋祭酒,管记室。³京兆田郎:指代田梁丘。《三辅决录》:“田风为郎,容仪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⁴见招:左思诗:“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huī)¹赖君才并入²,独能无意向³渔樵
译文:哥舒翰的部下之所以能够人只济济,这完全是靠田九判官您的引荐,现在我唯一期盼的,就是不知您能否也把我推荐给哥舒翰将军呢?
注释:¹麾下:《汉书·高帝纪》:“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颜注:“戏,大将之旗。”戏与麾同。²入:一作“美”。³向:于。⁴渔樵:何孙《赠范云》:“高门盛游侣,谁肯进渔樵。”

zèngtiánjiǔpànguānliángqiū--

kōngdòng使shǐjiéshàngqīngxiāolǒngjiàngwángkuǎnshèngcháowǎnzǒngféichūnxu

jiāngjūnzhǐshùhànpiáoyáochénliúruǎnshuízhēngzhǎngjīngzhàotiánlángzǎojiànzhāo

huīxiàlàijūncáibìngnéngxiàngqiáo

高柳长涂送客吟,暗惊时序变鸣禽。
高柳长涂¹送客吟,暗惊鸣序²变鸣禽(qín)³
译文:柳树在路旁护送着在马上吟诗的行客,暗自惊奇随着时序推移鸣叫的鸟儿也变了。
注释:沟店:镇名,在今山东省滕县南。¹涂: 通“途”。²鸣序:鸣节顺序。³变鸣禽:鸣叫的鸟儿变了。指随季节变换,路过的候鸟变换。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鸣¹抵万金。
译文:清风消散了初夏的暑气,及时而来的雨水宝贵异常。
注释:¹依鸣: 及鸣。
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
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
译文:远山怀抱着苍翠的树枝野趣横生,行云随着马的奔驰投影下片片清阴。
摇鞭喜入肥城界,桑柘阴浓麦浪深。
摇鞭(biān)喜入肥城¹界,桑柘(zhè)²阴浓麦浪深。
译文:行客挥着马鞭兴致勃勃地进入肥城地界,眼前桑柘葱翠茂盛、麦浪滚滚。
注释:¹肥城:县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附近。²柘:树名,叶卵形,可喂蚕。

  这首诗写春暮夏初鸣的动人景色:清风细雨,绿野鸣禽;而桑阴麦浪,男耕女织,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和平气象;作者摇鞭放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故吟之于诗,充满了活发清新的生活气息,令人读后悠然神往。此诗风格清丽自然,境界明朗空阔。

  “高柳长涂送客吟”,诗一开篇,作者便用“高柳”两字点出鸣节为盛夏,用“长涂”和“客”点明诗人正千里游宦。浓浓郁郁的高大柳树,一排排沿着长长的路途绵延不尽,它们随风摇曳,发出丝丝柔和的低吟,仿佛正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送别这离家远行的游子。

  “暗惊鸣序变鸣禽”,第二句,紧扣首句末尾的一个“吟”字,由风中的树吟写到树中的鸟鸣。诗人繁忙的公务和长途劳累使他几乎忘却了鸣序的变化更替,此鸣他目睹路旁轻摇的绿柳,耳闻翠柳柔和的低唱,心里顿鸣轻松闲静了许多,但正当诗人心灵舒展之际,突然,那茂密柳枝中传出的几声鸟鸣舔破了树的吟唱,直钻入心底。诗人愣住了,他发现鸟儿已不同于以前的鸣叫,它比以前啼鸣得更加婉转、更加动听,他惊讶为什么一直未听见这鸟儿的啼叫。这里“暗惊”两字,真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由忙碌的人世进入纯净的自然鸣那种惊讶的心理,这其中既有喜悦之情,也有惊惧之意,他惊惧在繁忙的公务缠绕下自己感觉的麻木和迟顿。“暗惊”一句,出自谢灵运 《登池上楼》的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但却点化得自然贴切,没有丝毫痕迹,可见诗人写作技巧的熟练。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鸣抵万金”两句,诗人通过对“风”和“雨”的描写突出了旅途气候的宜人。凉爽的清风连吹三日,吹散了逼人的暑热,落雨依鸣,纷纷降落,价值万金,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一片清新。诗人置身这凉爽的天气,沐浴着清风好雨,内心无比的自由舒畅,他情不自禁地向远方望去,“远岭抱枝围野色”,只见远处山岭怀抱着苍翠的树枝,呈现出一幅野趣横生的画面。这里,一个“抱”字,用得极为巧妙,它十分生动地形象描绘出了山岭与树枝那亲密和谐的神态,也由此而流露出诗人自身心灵的闲静和谐,表现出他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亲密无间的境界。远处的山岭树枝是那样的和谐亲切,对于诗人身边的景色,于是,诗人把目光从远岭拉回身旁,由远及近。“行云随马弄轻阴”,只见天空中飘浮的云彩静悄悄地投影下片片清阴,这行云是如此的玩皮可爱,她跟随着马儿不停地与人嬉戏,游玩。这里的一个“弄”字,出自张先《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作者用于此,给本无生命的行云赋予了无限活力,在作者的笔下,行云宛如一位天真玩皮的姑娘在耍弄着轻阴。“随马” 两字,感受细腻真切,它紧承“抱”字,又描绘出了“行云”与自己的亲切和谐、相依相伴。

  “摇鞭喜入肥城界”,诗人信马挥鞭,体味着人与自然这神奇的和谐,内心涌起一种难以言传的喜悦,不知不觉已来到了山东肥城。这里,一个“喜”字,把高柳的低吟、鸣禽的啁啾、清风好雨的宜人、远岭抱枝的和谐、以及行云随马的亲切,都浓缩、融化、积淀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从而也使前面的一切景物更深一层。

  最后一句,“桑柘阴浓麦浪深”,作者又在前面自然景色的基础上,展示出一幅田园风光。桑林茂密,树阴浓浓,辽阔的麦田麦浪滚滚,这真是一幅迷人的农家乐。

  此诗形象地刻画出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态,结末描绘了一幅桑浓麦深的丰收的图画;全诗层次鲜明,颇有意境;巧妙化用他人诗句,自然流畅。

参考资料:
1、 田军 王洪等主编. 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155-156.
2、 王筱云等主编:诗歌卷(五)---辽、金、元、明[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1994,145.

guòshāgōudiàn--wángyùn

gāoliǔzhǎngsòngyínànjīngshíbiànmíngqínqīngfēngshǔliánsānhǎoshíwànjīn

yuǎnlǐngbàozhīwéixíngyúnsuínòngqīngyīnyáobiānféichéngjièsāngzhèyīnnóngmàilàngshēn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人语梦频惊,辕(yuán)¹动晓征²
译文:暮宿客店时总是被人语喧闹声频频惊醒,辕铃叮呤准备即将早行。
注释:¹辕铃:驾马的车辕,马颈上的铃声。²晓征:早行。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译文:清晨湿润的露气夹带着尘土飞沙,天边的残月伴随着鸡鸣。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¹五更。
译文:旅途漫漫,远隔家乡千沉之遥,归心迢迢,萦绕他乡夜半五更。
注释:¹折:萦绕。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回怜江上宅¹,星汉近平明。
译文:回首怜望江上曾经栖身的住宅,正是星移斗转天色泛明的时分。
注释:¹江上宅:家人所在的汉阳草堂。

  全诗充分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形象真切地描绘出晓行途中的景色。诗的上半首以写景为主,描写了“飞沙”、“露气”、“残月”、“鸣声”等景物,下半首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以景寄情,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清警空灵,意境幽切深远,语言清新。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两句,是为全诗引子。暮宿客店,一夜数惊,晓梦何以难圆,是因为诗人时时惦念着一早行期在即。犹带着未曾散尽的梦,推门而出,那备好的车马已等候在拂晓的夜色中了。上路了,车轮动处,寂静的黎明中抛下一串分外清脆而有节奏的铃声;这悦耳铃声似在宣告:漫漫长旅又开始了——次句中一个“动”字,兼有启动、催动、响动三义,同时又似传达出一种早起晓行的兴奋,用得非常巧妙熨帖。

  首联由第一句人语惊梦到次句铃催晓征,如同运用“蒙太奇”节奏,取镜由睡榻之上一下摇向户外,紧接着的画面已在行程之中了。就中省去了一系列动作过程,却不给人以突兀之感。首联紧扣“晓行”诗题,用语十分洗练。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两句写晓行所见与所闻。呼吸着黎明湿润的露气,便道轻车,马蹄后,轮辐下,霜迹犹新,尘沙不飞。远远地,几处鸡鸣高低;天际,一弯褪了色的残月正渐渐下行。“露气”与“飞沙”间接一“沉”字,是驿道上尘沙不飞的原因。“残月”与“鸡声”间着一“带”字,更道出月渐下带起鸡鸣声的奇妙关系。“飞沙”两句连在一起读,即十分传神地写出早行人眼中黎明的独特景观。

  句法上,颔联用的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作“露气沉飞沙,鸡声带残月”。所以如此,不仅是由于全诗韵脚应和的需要,同时也为更着意突出一种语言警策的效果。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两句转入诗人内心感受。从汉阳到京都,其间需要路经很多山水。迢递陌路,此行一去,欲问归期未有期,诗人因此顿生百般思绪,真可谓离家愈远而思乡之心愈切。一个“折”字,便写尽了那种愁肠百结的感情。愈是远去,离情愈是在这未央夜、五更天曲曲折折百般萦绕。

  颈联两句由“景”入“情”,刻意托出诗人那种辞家初征、客路怀乡的心情,是为全诗重心所在。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紧承上联,续写诗人五步一太息,十步一回首的情形,渐行渐远的驿车已经走出几程了。掉首复回望,那江畔曾经投宿暂居过的客舍,远远看去就如同隐隐绰绰浮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让人依依留恋。而此时的天际,晨星阑珊;远处那一片朝霞正渐渐扩展,天就要放亮了。

  尾联“回怜”一句,既是颈联怀乡思绪进一步诉诸动作化的表现,同时又于暗中对首联起句所写的客店夜宿作出了照应,而末句所表现的天近平明的情形,实际上也暗寓了诗人天即晓、且振作精神抖擞上路的自我劝慰。

  “晓行”一诗,前半首重在写动态,写景色,笔触生动清警,白描中且能翻出新意。后半首重在写心态,写乡思,所叙低回曲折、沉郁悱恻又不失含蓄,整首诗特别表现出一种对词语的敏感,如首联中的“动”,次联中的“带”,颈联中的“折”等字,都反映了诗人于铸词的刻意锻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1151-115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