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暖雨,润下不能休。古道云横白,移时客共愁。
东风吹暖雨,润下不能休。古道云横白,移时客共愁。
绿沈莎似藻,红泛叶为舟。忽起江湖兴,疑邻畎浍流。
绿沈莎似藻,红泛叶为舟。忽起江湖兴,疑邻畎浍流。
此时无胜会,何处滞奇游。阵急如酣战,点粗成乱沤。
此时无胜会,何处滞奇游。阵急如酣战,点粗成乱沤。
竹因添洒落,松得长飕飗.花惨闲庭晚,兰深曲径幽。
竹因添洒落,松得长飕飗.花惨闲庭晚,兰深曲径幽。
丝牵汀鸟足,线挂岳猿头。天地昏同醉,寰区浩欲浮。
丝牵汀鸟足,线挂岳猿头。天地昏同醉,寰区浩欲浮。
柳眉低带泣,蒲剑锐初抽。石燕翻空重,虫罗缀滴稠。
柳眉低带泣,蒲剑锐初抽。石燕翻空重,虫罗缀滴稠。
荷倾蛟泪尽,岩拆电鞭收。岂直望尧喜,却怀微禹忧。
荷倾蛟泪尽,岩拆电鞭收。岂直望尧喜,却怀微禹忧。
树滋堪采菌,矶没懒垂钩。腥觉闻龙气,寒宜拥豹裘。
树滋堪采菌,矶没懒垂钩。腥觉闻龙气,寒宜拥豹裘。
名膏那作沴,思稔必通侯。蚌鹬徒喧竞,笙歌罢献酬。
名膏那作沴,思稔必通侯。蚌鹬徒喧竞,笙歌罢献酬。
山川藏秀媚,草木逞调柔。极目非吾意,行吟独下楼。
山川藏秀媚,草木逞调柔。极目非吾意,行吟独下楼。

yīntuīchūnlínshì--xiányòng

dōngfēngchuīnuǎnrùnxiànéngxiūdàoyúnhéngbáishígòngchóu绿shěnshāshìzǎohóngfànwèizhōujiāngxìnglínquǎnhuìliúshíshènghuìchùzhìyóuzhènhānzhàndiǎnchéngluànōuzhúyīntiānluòsōngzhǎngsōuliú..huācǎnxiántíngwǎnlánshēnjìngyōuqiāntīngniǎo线xiànguàyuèyuántóutiānhūntóngzuìhuánhàoliǔméidàijiànruìchūchōushíyànfānkōngzhòngchóngluózhuìchóuqīngjiāolèijǐnyánchāidiànbiānshōuzhíwàngyáoquè怀huáiwēiyōushùkāncǎijūnméilǎnchuígōuxīngjuéwénlónghányōngbàoqiúmínggāozuòrěntōnghóubàngxuānjìngshēngxiànchóushānchuāncángxiùmèicǎochěngdiàoróufēixíngyínxiàlóu

李咸用

李咸用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 1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
风雪惊初霁(jì)¹,水乡增暮寒。树杪(miǎo)²(duò)飞羽,檐牙³挂琅(láng)(gān)。才喜杪堆巷积,可惜迤(yǐ)(lǐ)销残。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
译文:风雪初晴,水乡天暮增寒冷。树梢上,雪片下落如羽毛;房檐边,冰溜如齿晶莹。门巷堆积刚欢喜,可惜慢慢又消融。竹枝托雪压弯腰,清池涨水微波涌。
注释:红林檎近:词牌名。¹霁:雨雪停止,天放晴。²树杪:树梢。杪,细梢。³牙:冰柱挂在檐上似牙齿。⁴琅玕:像珠子的美玉。⁵迤逦:曲折连绵,这里是“慢慢地”意思。⁶翩翻:竹枝叶压上了雪,弯曲下来。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步屐(jī)¹晴正好,宴席晚方欢。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对²前山横素³,愁云变色,放杯同觅(mì)高处看。
译文:天晴好穿屐,宴晚方欢腾。梅花性喜严寒,月下雪中亭亭。眼望前山,白衣横卧,浓云变得澄清。放下酒杯,招呼同伴,攀高看得分明。
注释:¹屐:木头拖板鞋。²对:面对。香。³横素:横卧有淡雪。⁴愁云:浓重的阴云。

hónglínqínjìn··fēngxuějīngchū--zhōubāngyàn

fēngxuějīngchūshuǐxiāngzēnghánshùmiǎoduòfēiyánguàlánggāncáiménduīxiàngxiāocánjiànkànzhúpiānfānqīngchízhǎngwēilán

qíngzhènghǎoyànwǎnfānghuānméihuānàilěngtíngtíngláibīngpánduìqiánshānhéngchóuyúnbiànfàngbēitónggāochùkàn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醉里¹(tiǎo)²看剑³,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zhì),五十弦(xián)塞外声,沙场秋点兵¹⁰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注释:¹醉里:醉酒之中。²挑灯:拨动灯火,点灯。³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⁴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⁵麾下:指部下。麾:军旗。⁶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⁷翻:演奏。⁸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⁹沙场:战场。¹⁰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dì)(lú)飞快¹,弓如霹(pī)(lì)²弦惊。了(liǎo)³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注释:¹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作:像,如。²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³了却:了结,完成。⁴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⁵赢得:博得。⁶身后:死后。⁷可怜:可惜。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写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戛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参看。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92-1595
2、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130-132

zhèn ·wèichéntóngzhuàngzhī

xīn sòngdài 

zuìtiǎodēngkànjiàn mènghuíchuījiǎoliányíng bǎifēnhuīxiàzhì shíxiánfānsàiwàishēng shāchǎngqiūdiǎnbīng 
zuòfēikuài gōngxiánjīng liǎoquèjūnwángtiānxiàshì yíngshēngqiánshēnhòumíng liánbáishēng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阴阴¹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译文:弯弯曲曲的小溪与岸上的绿树交相辉映,蒙蒙细雨打在水中浮萍上,浮萍翻出细嫩的小叶,叶上沾了一层细碎的水珠,好像撒上了细细的沙粒。
注释:¹阴阴:草木繁盛。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¹桃花。
译文:鹅鸭不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争相追逐着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桃花。
注释:¹趁:追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chūn

cháochōngzhī sòngdài 

yīnyīn绿jiāojiā xiǎofānpíngshàngqiǎnshā 
ézhīchūnjìn zhēngsuíliúshuǐchèntáohuā 
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
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
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
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péijīnhuāxiàyǐn--

shèngchūxiāngyǐnxíngjiànqīngchuīniǎocuìsuíshùhuā

cǎochēngpiānzuòxiāngláolǎnzàizuìguīyīngfànjīn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¹长堤(dī)柳暗船。
译文:记得去年的今夜,我们在月明花娇的万树丛中举杯欢饮,一同进入醉乡。而今年今夜,只有我一个停立江边,心情无比惆帐。月色朦胧,长堤昏昏暗暗,岸上垂柳摇曳的阴影遮住了停靠江边的小船。
注释:¹月暗:昏暗,不明亮。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此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¹去。来岁²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译文:远游的故人你现在何处?请江月把我的离愁带往江外我那好友居住的地方。预想来年百花吐艳的时节,我还会像今年这样,更加深情地追忆去年呢!
注释:¹江外:指长江以南地区。因从中原看出来,江南地带地处长江以外。此称“江外”,亦作“江表”。²来岁:来年,下一年。

  这首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读。表层的,亦即文本的层面,可以说是写怀念朋友、亦即词中所说的“此人”。“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去年的这个时候,在一个月明之夜的花下,这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又幽静的环境。当时作者和友人都喝醉了,其情也是非常动人的。按照宋时的习惯,有酒宴,就一定有歌妓侍宴。大的背景是月下、花前,如此幽静。而具体到酒宴上,却又是红烛光摇,翠袖持觞。正如晏几道在他的《鹧鸪天》中说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那又是何等的旖旎。将灯红酒绿,轻歌妙舞,置于如此清丽幽雅的环境之下,真个可谓是人间天上,无怪他们都要喝醉了。接下来却是一跌:“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这个落差极大。今夜作者却独自在江边,月亮是昏暗的,所以照见长堤也是这般的昏暗。昏暗的长堤,可谓全无生气,别说歌筵酒宴,竟是连一个送行的朋友也没有。而船在这柳阴之下,更显出没一丝生气。因为船既是“暗”的,说明船中连孤灯也没有一盏。

  下片由自己的无聊,转向了他所思念的朋友:“此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此人在哪里呢。说明他们之间,连信息也没有通过。这就更加令人挂念了。他不说自己思此人之愁,而偏说是此人“带我离愁”而去的,则虽不知此人现在何处,但作者的愁却是长伴着他的,他在什么地方,作者的愁也在什么地方。“江外去”,是虽不知处,但不是在长江之边,却是可以肯定的了。最后想结一个光明的尾巴:“来岁花前”,希望未来的岁月,像过去那样,能再次的醉倒在花前月下,只是恐怕“又是今年忆昔年”终是没有信心。

  吕本中的词,不像他的诗,现实感很强,贫富对立的社会矛盾在他的诗集中,比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表现得更为深刻。而在词中,则多写风花雪月,离思别情。这自然是与词作为“艳科”所决定的。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战士血管里流的总是血,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他写的词也会流露出他的这一遗恨。

  南宋的形势,大抵是战战和和,所以也有“月明花下”之时,这时主战派自是“同醉’的,因为形势喜人。然而多数的情况,却是“月暗长堤柳暗船”,正因为如此,所以主战派的人多数都被贬谪以去了,这就是“此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的写照。而国势看来是无可恢复的,所以他不得哀叹;“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昔年”。这就是深层次的解读。正如在《宋史·吕本中传》的最后一段“论”所说:“传有之:‘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绍兴之世,吕颐浩、秦桧在相位,虽有君子,岂得尽其志,宋之不能图复中原,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乎?若常同……吕本中,其才猷皆可经邦,其风节皆可以厉世,然皆议论不合,奉祠去国,可为永慨矣。”

  另外,将三种不同时空意象叠映,借以烘托出别情之深切是此词突出的艺术特点。上片犹如两个蒙太奇镜头,对比中生出无限悲愁。同是月夜,去年月明花香,人聚同醉;今年却是月暗柳昏,人别船离。过片直写离别。结句写“来岁”思念,妙在“来岁”又包含“今年忆去年”之聚散忧乐。在时间的三维(过去、现在、未来)上表现出三种不同的事态情思,而又相融相生,用笔极简练而情思极丰富。

参考资料:
1、 成绶台,程序.《历代长江词曲赏析》.北京:长江出版社,2008:65-66
2、 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772-773

jiǎnlánhuā··niánjīn--běnzhōng

niánjīntóngzuìyuèmínghuāshùxiàjiāngbiānyuèànzhǎngliǔànchuán

rénchùdàichóujiāngwàiláisuìhuāqiányòushìjīnnián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