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
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
水阔风惊去路危,孤舟欲上更迟迟。
水阔风惊去路危,孤舟欲上更迟迟。
鹤群长扰三珠树,不借人间一只骑。
鹤群长扰三珠树,不借人间一只骑。

西guīshānèrshǒu--kōng

shuǐyōuyōuwēiwǎngláizhǎnghènguī

xiāngguānshìhuábiǎowèiduōjīngshàngchí

shuǐkuòfēngjīngwēizhōushànggèngchíchí

qúnzhǎngrǎosānzhūshùjièrénjiānzhǐ

司空图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一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2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译文:想忘也忘不了,想离去也没有理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译文:身上长不出翅膀,黑白相间的头发长满了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译文:因为看新落的树叶,我上了最高的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译文:傍晚的颜色没有边际,两眼茫茫然充满了愁绪。

yuǎn

bái tángdài 

wàngwàngwèi yóu 
liǎngshēngchì èrmáokōngmǎntóu 
zuòkànxīnluò xíngshàngzuìgāolóu 
míngbiān mángmángjìnyǎnchóu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¹²
译文:均匀圆润的相思豆,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暗自数上千百回,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
注释:¹厌:厌倦。²痴:痴情。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niān)¹来细与话相思。
译文:把它保存下来,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
注释:¹拈:用指尖夹取。

  这首诗是对红豆表相思的叹赏。

  上首诗已表明,即使红豆本无知觉,但它既然被当作相思的象征,有意抛却已不可能。于是本首自然过渡到对手头红豆的把玩赞赏上来。“争相似”,怎么那样相似,表难以分辨。“不厌痴”,不怕他人笑自己心痴。诗人亦知红豆本无所谓思与不思,但自已数起恋人相赠的红豆来,竟那样认真,那样痴迷,早已把其他事物置于脑后,真把它看成了相思泪水的结晶。诗人对相思的一往情深,对红豆意象的缠绵思绪,正是“赤子之心”的生动体现。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红豆生南国 历代爱情诗鉴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hóngdòushǒu ·

wángguówéi qīngdài 

yúnyuánwànzhēngxiāng ànshùqiānhuíyànchī 
liúniányínzhúxià niānláihuàxiāng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¹约略²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³,相看烛影,拥衾(qīn)谁语?
译文:万里长空飘着孤云一片,清寂地浮游着渐飘渐远,故人呵到何处将你寻见?在寒窗里入梦酣然,旧思曾经走过的道路还能记忆。连昌宫的杨柳大概已所剩无几,最叫我难过的是,听着淅淅沥沥的夜雨。梦回惊醒,无端地到忧伤凄寂,面对着烛影摇曳,拥被孤眠谁与我倾心话语?
注释:¹连昌:唐宫名,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阳县西,多植柳,元稹有《连昌宫词》。²约略:大约。³凄悄:伤感寂寞。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¹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lù)。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²,问杜曲³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yǐ)梅花那树。
译文:丰姿清雅的张绪为何迟迟不归去?断桥边鸥鹭相盟的伴侣,半已零落却仍然眷恋依依。我疲倦地颠簸于天涯羁旅,此思的心事实在痛苦悲凄。只怕重返临安故地,又重洒愁苦的泪滴,试问杭州故居的旧思人家,而今是否依旧在那里?恐怕她翠袖单薄,正当天寒日暮之际,还在梅花树旁斜倚。
注释:¹张绪:南齐吴郡人,字思曼,官至国子祭酒,少有文才。此处作者自比。²西州泪:指晋羊昙感旧兴悲哭悼舅谢安事。³杜曲:唐时杜氏世居于此,故名。这里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⁴恐翠袖: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隐居不仕的南宋遗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在孤游万竹山,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

  起调令人凄怆渺茫:“万里孤云”。“孤云”,是词人的化身。孤云在诗词里喻人蕴含了特定的感伤。“清游渐远,故人何处。”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凉,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处?”这一声呼唤,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一齐倾诉出来。日间无法排解,夜里还形于梦寐。“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梦中时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用连昌来指代南宋故宫,透出铜驼荆棘的意思。此时梦想中,宫中的柳树仿佛已衰残无几,非复当年意态。而最难堪的是,还听着萧萧的夜雨。萧萧夜雨袭来,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从梦中醒来,却是在异乡夜里。灯光摇曳中,谁能和自己共话?心绪的悲凉令人凄然。

  “张绪”,指词人以南齐张绪自况。以此比拟自己青年时的风度。但是此时的张绪也不像亡国前那样“风流可爱”,却是已衰落的蒲柳。“归何暮!迟暮之年还不能回乡呢?”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勾起作者无端心事。西湖断桥边的鸥鹭已零落过半,却是旧侣凋残,前盟难践。

  随之一转“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却是“西州泪”取不忍重经旧地之意。张炎的亡国破家之痛,远过羊昙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张炎自己的家。据记载,张炎家世显耀,祖父时家境显赫。但元兵入临安后,祖父被杀家产被没。张炎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创痛。家国之痛是忘不了的。煞尾又化用杜甫诗句,写道:“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这是张炎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在抒发亡国之悲时,运用了较为深刻和曲折的笔法。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含蓄深厚,风格转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国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内外。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309-2310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29-331页

yuèxià ·wànyún

zhāngyán sòngdài 

yóuwànzhúshānzhōng xiánménluò chóuànrán yīndòng shǔ zhīgǎn shíyǒngdōngcuìshānshè 

wànyún qīngyóujiànyuǎn rénchù hánchuāngmèng yóujīngxíngjiùshí liánchāngyuēlüèduōliǔ shìnántīng mànjīnghuíqiǎo xiāngkànzhúyǐng yōngqīnshuí 
zhāngguī bànlíngluò duànqiáoōu tiānjuàn shíxīnshìliáng zhǐchóuchóng西zhōulèi wènrénjiāzàifǒu kǒngcuìxiùzhèngtiānhán yóuméihuāshù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我觉秋兴¹(yì)²,谁云秋兴悲?
译文:我觉得感怀秋日会使人放逸,谁却说使人悲愁呢?
注释:¹秋兴:因秋起兴。²逸:安逸恬乐。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山将¹落日去,水与晴空宜²
译文:群山带走斜阳落日,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
注释:¹将:带的意思。²宜:适合,协调。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jī)¹
译文:用玉壶装上鲁酒,为君送行请君暂且驻马。
注释:¹驻金羁:犹停马。金羁,用金镶制的马络头,这里指马。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歇鞍(ān)(qì)古木¹,解带挂横枝²
译文:把马停放在古树旁,解下锦带挂在横出的树枝上面。
注释:¹憩古木:在古树下休息。²横枝:横生的树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歌鼓¹川上亭²,曲度³神飙(biāo)吹。
译文:水中尧祠亭歌鼓齐鸣,曲调悠扬远飞云天。
注释:¹歌鼓:唱歌打鼓。²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尧祠亭。³曲度:曲调。这里指音乐。⁴神飙:疾风。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云归碧海¹夕,雁没²青天时。
译文:日暮时云霭渐退向天边,大雁消失在茫茫的青天中。
注释:¹碧海:绿色的大海。²没:消逝。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相失¹各万里,茫然²空尔思³
译文:我们三人分别相距万里,茫然之中只有愁思种种。
注释:¹相失:离散的意思。²茫然:犹惘然,惆怅貌。³空尔思:徒然思念你们。尔,指杜、范二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落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时间和景色: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95-296

qiūjùnyáotíngshàngyànbiéquēfànshì--bái

juéqiūxìngshuíyúnqiūxìngbēi

shānjiāngluòshuǐqíngkōng

jiǔbáisòngxíngzhùjīn

xiēānjiědàiguàhéngzhī

chuānshàngtíngshénbiāochuī

yúnguīhǎiyànméiqīngtiānshí

xiāngshīwànmángránkōngěr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绝饮¹惩浇俗²,行驱梦逸³材。
译文:我戒掉酒肉以改变那不良的世风,梦中驱赶着健硕的群羊。
注释:¹绝饮:不食人间的东西。²浇俗:浮薄的社会风俗。³逸材:原指兽畜健壮有力。这里是指才智出众的人,指黄初平。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仙人拥石去¹,童子驭车来。
译文:那位点石成羊的仙人已抱石而去,街头骑羊的童子似又驱车而来。
注释:¹仙人拥石去:指《神仙传》黄初平牧羊成仙事。参见《黄初平牧羊奇遇》。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夜玉¹人星动,晨毡(zhān)²映雪开。
译文:洁白的羊群好似星夜下闪动的明珠,雪白的素毡映衬着飞雪。
注释:¹夜玉:夜明珠,比喻白羊。²毡:羊毛。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莫言鸿渐¹力,长牧上林²(wēi)³
译文:不要再说什么仕途升迁了,只想在那皇家园林的角落做个牧羊人。
注释:¹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喻仕宦的升迁。²上林:皇家的林苑。³隈:角落。

yáng--jiào

juéyǐnchéngjiāoxíngmèngcáixiānrényōngshítóngzichēlái

hánxīngdòngchénzhānyìngxuěkāiyán鸿hóngjiànzhǎngshànglínw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