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回雁弄沙。
柳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回雁弄沙。
炀帝春游古城在,坏宫芳草满人家。
炀帝春游古城在,坏宫芳草满人家。

suígōng--bàoróng

liǔtángyān西xiézhúfēnghuíyànnòngshāyángchūnyóuchéngzàihuàigōngfāngcǎomǎnrénjiā

鲍溶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故园¹(miǎo)²何处,归思方³哉。
译文: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无穷无尽。
注释:¹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²眇:仔细地察看。³方:刚开始。⁴悠:远。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淮南¹秋雨夜,高斋(zhāi)²闻雁³来。
译文:在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里,独坐楼中书房听那北来的雁叫声。
注释:¹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²高斋:楼阁上的书房。³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由远飞的大雁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凄切古澹。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唐诗300首鉴赏 汉英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296

wényàn

wéiyìng tángdài 

yuánmiǎochù guīfāngyōuzāi 
huáinánqiū gāozhāiwényànlái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
虞衡¹²斧罗³千山,工命采斫(zhuó)(yì)与椽(chuán)
译文:林官率领伐木的队伍搜寻千山,奉命采伐营建宫室的栋梁。
注释:¹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²斤:斧头。³罗:搜寻。⁴工命:官命。⁵斫:砍伐。⁶杙:小木桩。⁷椽:椽木。杙椽指建筑材料。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
深林土剪¹十取一,百牛连鞅(yāng)²³双辕
译文:被齐土砍下的大树仅为十分之一,无数牛马一齐用力把运树的车辕拉断。
注释:¹土剪:齐土砍断。²鞅:牛羁,即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用以驾驭。³摧:折断。⁴辕:驾车用的车杠,设在车前。
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万围¹千寻²妨道路,东西蹶(jué)³倒山火焚。
译文:万千棵参天大树使道路无法通畅,伐木者砍倒它们一把火烧光。
注释:¹围:两臂合拢来叫围。²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³蹶:倒。
遗余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壑何当存。
遗余毫末¹不见保,躏(lìn)(lì)²石间(jiàn)³何当存。
译文:侥幸漏网的一点儿树木也难逃厄运,伐木者的足迹踏遍了溪涧与丘山。
注释:¹毫末:一小点。²躏跞:践踏。³石间壑:溪涧和山谷。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硣豁空岩峦。
群材未成¹质已夭,突兀(wù)²(xiāo)(huò)³空岩峦
译文: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
注释:¹未成:未成材。²突兀:高耸的样子。³硣豁:高峻的样子。⁴岩峦:山冈。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柏梁天灾¹武库火²,匠石³狼顾相愁冤。
译文:如果再有汉朝柏梁台晋代武库的大火,再好的工匠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愁肠寸断。
注释:¹柏梁天灾: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柏梁台失火。柏梁:西汉未央宫中台名。²武库火: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闰十月武库失火。这两次有据可考的火灾事故,损失甚大,历代奇珍异宝皆荡然无存。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物品的仓库。³匠石:先秦著名的木匠,这儿借指工匠。⁴狼顾:原意是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这里指忧郁、忧心的样子。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君不见南山¹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译文:人们呵,你可曾知当今国家良材已日益稀少,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注释:¹南山:终南山,唐代常有高洁之士隐居于此。

xíngnánsānshǒu ·èr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héngjīnluóqiānshān gōngmìngcǎizhuóchuán 
shēnlínjiǎnshí bǎiniúliányāngcuīshuāngyuán 
wànwéiqiānxúnfángdào dōng西juédǎoshānhuǒfén 
háojiànbǎo lìnshíjiàndāngcún 
qúncáiwèichéngzhìyāo xiāohuòkōngyánluán 
bǎiliángtiānzāihuǒ jiàngshílángxiāngchóuyuān 
jūnjiànnánshāndòngliángshǎo àicáiyǎngshuílún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欲知垂尽¹岁,有似赴壑(hè)²蛇。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注释:¹垂尽:快要结束。²壑:山谷。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修鳞(lín)¹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译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注释:¹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况欲鳞其尾,虽勤知奈何。
译文: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儿童强(qiǎng)¹不睡,相守夜欢哗²
译文: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注释:¹强:勉强。²哗:一作“喧”。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zhuā)¹
译文: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注释:¹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坐久灯烬(jìn)¹落,起看北斗斜²
译文: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注释:¹灯烬:灯花。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²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cuō)(tuó)¹
译文: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注释:¹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鳞其尾,虽勤知奈何。”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入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鳞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鳞狗当鳞颈,今反鳞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鳞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4-327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8-19
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5-16

shǒusuì

shì sòngdài 

zhīchuíjìnsuì yǒushé 
xiūlínbàn shuínéngzhē 
kuàngwěi suīqínzhīnài 
értóngqiǎngshuì xiāngshǒuhuānhuá 
chénqiěchàng gēngwèitiān 
zuòjiǔdēngjìnluò kànběidǒuxié 
míngniánnián xīnshìkǒngcuōtuó 
jìnjīn shàoniányóukuā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nǔ)¹何在,心已誓江西²
译文:钱塘江风景从古至今都可称为奇丽,按照惯例,太守都能用诗词表情达意。我这个背负弓弩的先驱在哪里?我的心已飞到钱塘江以西。
注释:¹先驱负弩:指在前面迎候的官员。负弩:背着硬弓。弩,用机械发射的弓。²誓江西:誓江作浙江,这里指钱塘江。西,向西面飞,此处活用为动词。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¹,更问新官²,向旧官³啼。
译文:春花落先之后,绿叶翻飞之时,细雨凄凄。眼下我正怀着怎样的一腔情绪?怎敢面对新官,向着旧官的背影哭哭啼啼!
注释:¹若为情绪:等于说何以为情,或难以为情。按此句与后二句为倒文,应当依照“更问新官,向旧官啼,若为情绪”这一语序来解释。²新官:指后夫隋越国公杨素。³旧官:指前夫陈太子舍人徐德言。

  上片分两层。前两句为一层,写对杭州风光和长官诗才的赞赏。“钱塘风景古来奇”一句,是对杭州美景的高度概括,涵盖了时、空两个方面,用一个“奇”字点明了它的审美特征。杭州是两个太守做官的地方,从这里落笔来写就十分自然了。接着,由地方写到长官:“太守例能诗。”这句由唐诗“苏州刺史例能诗”变化而来,移用于唐时在杭州交接的新、旧太守,便很精切。旧太守陈襄是位诗人,在杭州与苏轼多有唱和,有《古灵集》存世。新太守杨绘也是位诗人,原有集,已佚,《全宋诗》尚收其诗十首。杭州“太守例能诗”,后来成了佳话,连苏轼本人也包括在内了(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出任杭州知州)。后两句为又一层,写对迎候新太守的场景的想象:走在前面迎候新太守的官员在哪里呀?我的心已经从钱塘江向西飞去了。因为杨绘取道西面的苏州,所以词人说“心已誓江西”。两句通过想象和心理描写,显示了迎接新太守的热情和真诚。

  下片借当前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送旧迎新时难堪的情绪。“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三句,描写了秋天花谢叶落,苦雨淅沥的景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浓厚气氛。如此着笔,完全是为了烘托送旧迎新时的难堪:“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意思是说,还要问一问两位太守,当新官面对旧官,杭妓哭笑不得的时候,你们的感受如何呢?其所以如此问,是因为唐宋时赴任迎任,有官妓为先导的风习。这里运用了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却作了“质”的改造,使原来的“悲剧”变成了“滑稽剧”。试想对身为官妓的“杭妓”来说,前任“旧官”与后任“新官”杭州太守哪里是什么前夫、后夫?既然如此,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哭笑不得!词人这样写,只是一种游戏笔墨,向两位同僚寻寻开心,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友谊的一种表示。

  全词围绕着送旧官、迎新官来写,且采用用典的写作手法,既赞美了风景,又有对人物的评价和细致的心理刻画。虽是应酬之作,但表达得很风趣,也没有阿谀之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215-217

zhōngqíng··sòngshùyuán--shì

qiántángfēngjǐngláitàishǒunéngshīxiānzàixīnshìjiāng西

huājǐnhòufēishíruòwèiqínggèngwènxīnguānxiàngjiùguān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¹且广。
译文:离家远游过山川,山山水水长又宽。
注释:¹修: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振策¹(zhì)²崇丘³,安辔(pèi)平莽(mǎng)
译文:挥鞭策马登峻岭,提缰徐行过平原。
注释:¹振策:挥动马鞭。²陟:登上。³崇丘:高丘、高山。⁴安辔:按辔,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⁵遵:沿着。⁶平莽:平坦广阔的草原。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¹息抱影²(mèi)³,朝徂(cú)(xián)往。
译文: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注释:¹夕:傍晚。²抱影:守着影子。³寐:入睡。⁴徂:往,行走。⁵衔思:心怀思绪。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顿辔(pèi)¹²嵩岩³,侧听悲风响。
译文:收缰驻马悬崖下,侧耳倾听悲风响。
注释:¹顿辔:拉住马缰使马停下。²倚:斜靠。³嵩岩:即指岩石。嵩,泛指高山。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清露¹坠素辉²,明月一何³
译文:露珠坠下闪清辉,明月皎皎多晴朗。
注释:¹清露:洁净的露水。²素辉:白色的亮光。³一何:多么。⁴朗:明亮。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抚枕不能寐(mèi),振衣¹独长想。
译文:抚几久久不能寐,披衣独自心怅惘。
注释:¹振衣:振衣去尘,即指披衣而起。

  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首句仍然紧扣诗题来写的。陆机从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当然是“远游”。一路上越过万水千山,而山山水水是那样的修长和宽广。诗人有时挥鞭驱马登上高山,有时手握缰绳,在有草的平地上缓慢地向前走。从这一重重山,一条条水,忽而高山,忽而平地,可以想象到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因此,这里不只是描写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苦情。但是,这首诗中的写景与前首不同,前首“永叹”十句写沿途山水景色讲究辞藻,大肆铺陈;这首诗只是寥寥数句,轻轻带过。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使人感到各有特点。

  “夕息策影寐,朝徂衔思往。”晚上休息是孤零零地策影而寐,早晨起来怀着悲伤又上路了。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忧伤。这些复杂感情的产生,固然是由诗人思念亲人,留恋故乡,大概也参杂了对前途的忧虑。前首诗说:“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呜咽辞亲,“世网”缠身,应该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具体内容。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说:“六代之文丽才多而炼才少。有炼才焉,如陆士衡是也。”陆机文如此,其诗亦复如此,“夕息”二句可见其语言提炼功夫。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动词“策”“衔”的使用皆备极精巧,是陆诗中的佳句。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走了一段路程,停下马来,倚着高峻的山崖休息一会儿,侧耳倾听悲风的声响。这里,进一步写诗人旅途的孤独和艰辛。倚岩休息,竟无人与语,只能侧身倾听悲风,可见其孤独。称秋风为“悲风”,使秋风涂上诗人感情之色彩,又可见其心情之忧郁。诗人旅途生活中的这一细节,又使读者联想到前首诗所描写的沿途景色:“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这里对途中空旷无人和恐怖气氛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诗人的孤独和艰辛。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意思是:夜露下滴,闪烁着洁白的光辉,啊,月光是多么的明朗!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这是写途中夜宿的情景。“清露”二句,写得幽雅净爽,清丽简远,受到前人的赞赏。结尾“抚枕”二句,表现诗人不平静的心情,饶有余味。陆机是吴国将相名门之后,素有雄心壮志。他的《百年歌》中说:“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晋书·陆机传》说他“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可是在他二十岁时,吴国灭亡。太康十年(289年),他和弟弟陆云被迫入洛。其前途是吉是凶,难以逆料,所以他的内心忐忑不安,很不平静。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文赋》)这是认为诗歌具有注重抒情的性质和文词精妙的特点。这种诗缘情说和儒家的诗言志说不同,清代沈德潜认为“殊非诗人之旨”(《古诗源》卷七),其实这正是魏晋以来诗歌的新变化。作为“太康之英”(钟嵘《诗品序》)的陆机,他的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此诗中“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策影寐,朝徂衔思往”,文词华美,对偶工稳,“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用词造句,刻练求工,都是例子。陆机诗精于语言的提炼,善于写景,即景抒情,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89-39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