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西征出玉关,诗无佳思酒瓶乾。萧条异域年初换,坎轲穷途腊已残。
万里西征出玉关,诗无佳思酒瓶乾。萧条异域年初换,坎轲穷途腊已残。
身过碧云游极乐,手遮东日望长安。年光迅速如流水,不管诗人两鬓斑。
身过碧云游极乐,手遮东日望长安。年光迅速如流水,不管诗人两鬓斑。

rényuánèrshǒuèr--chǔcái

wàn西zhēngchūguānshījiājiǔpínggānxiāotiáoniánchūhuànkǎnqióngcán

shēnguòyúnyóushǒuzhēdōngwàngzhǎngānniánguāngxùnliúshuǐguǎnshīrénliǎngbìnbān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6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夜来春雨润¹垂杨²,春水新生不满塘。
译文:经过昨夜春雨的滋润,垂杨显得格外娇嫩,池塘里春水新涨了许多,但还没有满塘。
注释:安宁:今云南省安宁县。即事:就眼前景物(事物)吟咏成诗。¹润:滋润。²垂杨:枝条低垂的杨树。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日暮¹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译文:傍晚郊原上风吹过的地方,传来阵阵菜花香夹杂着豆花香。
注释:¹日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饮马长城窟(kū),水寒伤马骨。
译文:放马饮水长城窟,泉水寒冷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往谓长城吏,慎莫¹(jī)²太原³卒!
译文:找到长城的官吏对他说,“千万别再留滞太原的劳役卒!”
注释:¹慎莫:恳请语气,千万不要。慎,小心,千万,这里是告诫的语气。²稽留:滞留,阻留,指延长服役期限。³太原:秦郡名,约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这句是役夫们对长城吏说的话。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谓作¹自有程²,举筑³(xié)汝声
译文:(当官的说:)“官家的工程有期限,快打夯土齐声喊!”
注释:¹谓作:谓府的工程,指筑城任务而言。²程:期限。³筑:夯类等筑土工具。⁴谐汝声:喊齐你们打夯的号子。这是长城吏不耐烦地回答太原卒们的话。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男儿宁当¹格斗²死,何能怫(fú)³筑长城。
译文:(太原差役说:)“男儿自当格斗死,怎能抑郁造长城?”
注释:¹宁当:宁愿,情愿。²格斗:搏斗。³怫郁:烦闷,憋着气。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长城何连连,连连¹三千里。
译文:长城绵绵无边际,绵延不断三千里。
注释:¹连连:形容长而连绵不断的样子。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边城多健少¹,内舍²多寡(guǎ)³
译文:边城无数服役的青壮年,家乡无数的妻子孤独居。
注释:¹健少:健壮的年轻人。²内舍:指戍卒的家中。³寡妇:指役夫们的妻子,古时凡独居守候丈夫的妇人皆可称为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译文:捎书带信与妻子:“快快重嫁不要等!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善事新姑嫜(zhāng)¹,时时念我故夫子²
译文:嫁后好好伺侯新公婆,时时记住不要忘了我这个旧男人。”
注释:¹姑嫜:婆婆和公公。²故夫子:旧日的丈夫。以上三句是役夫给家中妻子信中所说的话。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报书¹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bǐ)²
译文:妻子回书到边地,(妻子信中质问:)“你如今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注释:¹报书:回信。²鄙:粗野,浅薄,不通情理。这是役夫的妻子回答役夫的话。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¹
译文:(太原差役信中说:)“身陷祸难回不去,为什么还留住人家女儿不放呢?
注释:¹他家子:犹言别人家女子,这里指自己的妻子。这是戍卒在解释他让妻子改嫁的苦衷。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生男慎(shèn)莫举¹,生女哺(bǔ)²用脯(fǔ)³
译文:生下男孩千万不要养,生下女孩用肉来哺。
注释:¹举:本义指古代给初生婴儿的洗沐礼,后世一般用为“抚养”之义。²哺:喂养。³脯:干肉,腊肉。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hái)骨相撑拄¹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长城下,死人的骸骨相交叉?”
注释:¹撑拄:支架。骸骨相互撑拄,可见死人之多。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结发¹²事君,慊(qiàn)³心意关
译文:(妻子信中说:)“嫁你就该随着你,想来不够牵记你。
注释:¹结发:指十五岁,古时女子十五岁开始用笄结发,表示成年。²行:句中助词,如同现代汉语的“来”。³慊慊:空虚苦闷的样子,这里指两地思念。⁴关:牵连。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¹
译文:明明知道边地苦,我怎能长久活着求自保?”
注释:¹久自全:长久地保全自己。自全,独自活着。

  本诗用乐府旧题,以秦代统治者驱使百姓修筑长城的史实为背景,通过筑城役卒夫妻对话,揭露了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彼此间地深深牵挂,赞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语言简洁生动,真挚感人。

  第一层(1—8句),写筑城役卒与长城吏的对话: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让马饮水,只得到那长城下山石间的泉眼,那里的水是那么的冰冷,以致都伤及到了马的骨头里。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一位筑城役卒跑去对监修长城的官吏恳求说:你们千万不要长时间的滞留我们这些来自太原的役卒啊!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监修长城的官吏说:官府的工程自有一定的期限,哪能由你们说了算!赶紧拿起工具,大家一齐唱打夯的号子,尽力干活去吧!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筑城役卒心里想:男子汉大丈夫,宁愿上战场在与敌人的厮杀中为国捐躯,怎么能够满怀郁闷地一天天地修筑长城呢?

  第二层(9—12句),过渡段,承上启下: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长城啊长城,是那么的蜿蜒曲折,它一直连绵了三千里远。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边城多的是健壮的年轻男人,家中大多只剩下独居的女人了。

  第三层(13—28句)写筑城役卒与妻子的书信对话: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这位筑城役卒写信给在家的妻子说:你赶紧趁年轻改嫁吧,不必留在家里等了。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你要好好服侍新的公公婆婆,也要时时想念着原来的丈夫啊!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妻子在送往边地的信中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你这时候还说出这么浅薄的话来?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筑城役卒回信说:我自己处在祸难当中,也许今生我们再也没有团圆的可能了,为什么要去拖累别人家的女儿呢?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将来如果你生了男孩,千万不要去养育他;如果生下女孩,就用干肉精心地抚养她吧!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你难道没看见长城的下面,死人尸骨累累,重重叠叠地相互支撑着,堆积在一块吗?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妻子回信说:我自从结婚嫁给你,就一直伺候着你,对你身在边地,心里虽然充满了哀怨,可时时牵挂着你啊。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现在我明明知道在边地筑城是那么地艰苦,我又怎么能够自私地图谋长久地保全自己呢?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日映纱窗,金鸭¹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ǎi)²隔,背³兰釭(gāng)
译文:曙光照射入碧纱窗里,把香炉画屏映绿。兰灯初灭的时候,缥缈着袅袅的烟絮,缭绕着我的思愁,拨动着我对故乡春色的回忆。
注释:¹金鸭:即香炉。古时燃香之炉,常常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等形状,里面中空,香从口出,因以动物形状名炉。²烟霭(ǎi),云气,这里指室内的烟雾。³背,这里有闭灭之意。⁴兰釭:焚兰香膏油的灯,即所谓“兰灯”“香灯”。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宿妆¹(chóu)(chàng)(yǐ)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²
译文:昨日的宿妆里,还残留着昨天的愁绪。倚着高阁眺望,几片薄云漂浮在天际,草绿的时候春花已凋落,成双的燕子飞来又飞去。
注释:¹宿妆:隔夜的旧妆。²双飞,一作“双双”。

  此词写女子春日怀乡之情。上片描绘室内之景。起拍二句写晨光透过窗纱,照着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并碧山。这是清晓时分典型的香闺景致。“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其意脉与下句“故乡春”相连,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非常自然。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紧接着由对屏风的描摹,顺势交代女子滋生出对于自己故乡春景的思恋;然而烟霭远隔,归途渺远,只能令人徒增怨叹。“烟蔼”二句接“金鸭”而写,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雾如霭,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乡思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下片转写室外,紧接上片而来,写女主人公思乡的焦渴心情。“宿妆”二句写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最后三句极写暮春景象,又以“燕双飞”反衬出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凄凉。这些景色,无不加深着换头处“惆怅”二字的色彩。词的下片将思乡情怀引向更为广远的境界,而且通过云影、芳草、落花、双燕等自然景物的渲染,越发增添了鲜明生动、清新疏朗之气。结尾三句又以景结情,含思悠远,感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胡建次 等.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0
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6-218
3、 朱孝臧.花间集注评.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19

jiǔquánzi··yìngshāchuāng--wēntíngyún

yìngshāchuāngjīnxiǎopíngshānxiāngchūnyānǎibèilángāng

宿zhuāngchóuchànggāoqiānyúnyǐngbáocǎochūhuāyòuluòyànshuāngfēi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拥旄(máo)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注释:汗马:有人将汗马释为战功,似不确。据诗意,汗马当是西域名贵汗血马的省称。将军乘骑高大的汗血马、拥旄使节,军威何其雄壮!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凉秋城九月,虏(lǔ)骑入幽并。
注释:虏骑:《宣统固原州志》和《民国固原县志》作“胡骑”,此据其他版本改。幽并:即幽州和并州,古代燕赵之地。
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飞狐白日晚,瀚(hàn)海愁云生。
注释:飞狐:塞名,其地约在今河北蔚县东南。瀚海:又写作翰海,一般认为在今蒙古高原。此诗所用地名均为泛指,不必坐实。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
注释:羽书: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用来煮饭,夜则以巡更。
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旍。
乘墉(yōng)挥宝剑,蔽日引高旍。
注释:乘墉:墉,城墙。乘墉,登上城墙。旍:同“旌”,旗帜。
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
云屯七萃(cuì)士,鱼丽六郡(jùn)兵。
注释:云屯:如云屯聚,一状士多将广,二形容全军上下凝聚一心。七萃士:周代禁军,此指勇士。鱼丽:古代车战的一种阵法。六郡兵:六郡,指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多出名将。
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
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
注释:骨都:指匈奴官名骨都侯,冒顿单于设置。自詟:詟,“慑”的异体字。自詟,自惊慑。日逐:匈奴王号,也为官名。亡精:丧精亡魄,丢魂失胆。
玉门罢斥候,甲第始修营。
玉门罢斥候,甲第始修营。
注释:玉门:指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斥候:亦作“斥堠”,侦察;候望。亦指侦察敌情的士兵。甲第始修营:甲第,本谓封侯者的住宅。
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
位登万庾(yǔ)积,功立百行成。
注释:万庾积:上万处堆积在露天的谷物。言其位尊禄厚。百行成:百行,多方面的品行。言其才高望重。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注释:激楚:楚歌曲。高台倾:指霍去病之死。霍去病虽然功成名就,但享福未多,年仅24岁就去世了。
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
当令麟(lín)阁上,千载有雄名!
注释: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名为麒麟阁。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大将军卫青姊子。年十八,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初从卫青击匈奴,屡立战功,封冠军侯,三年后为骠骑将军。曾与卫青一起击败匈奴主力,对安定边界做出卓绝贡献。此诗咏霍将军北伐,与齐梁之际南北对峙的形势有关,例如南齐武帝欲北伐,多次临琅邪城讲武;又如公元505年(天监四年),梁武帝命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率众北伐。但诗歌的具体作年难于考订。诗人借歌咏霍去病击败匈奴事,抒发了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尽管凭借当时南方政权的国力希冀北伐成功并非易事,但诗歌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在那个时代却是难能可贵的。

  秦始皇派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北方和西北边患又变得严重了。汉武帝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对匈奴战争,才基本确保了边地的安全。霍将军曾多次与匈奴接战,长驱二千余里,击败左贤王,封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建功而还。诗歌首四句记出征,并描绘长城地势的险要。霍将军仗节拥旄,肩负国家重托,率部北伐,远出长城。“汗马”,或释为战功,似不确。据诗意,汗马当是西域名贵汗血马的省称。将军乘骑高大的汗血马、拥旄使节,军威何其雄壮!“万里与云(一作阴)平”,承“地势险”,不仅写出长城的气势,长城外地域的广漠辽阔,而且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氛围。“凉秋八九月”六句追叙师出长城之由。秋高气爽,马肥人壮,正是匈奴用兵的大好季节。敌骑南践幽、并两州,严重威胁西汉边地。飞狐战云密布,日色格外昏暗;瀚海兵事迭起,云雾阴霾若愁。“飞狐”,塞名,其地约在今河北蔚县东南;“瀚海”,又写作翰海,一般认为在今蒙古高原。此诗所用地名均为泛指,不必坐实。“白日晚”、“愁云生”,以边地之景渲染战事的紧急,并跌出“羽书”、“刁斗”。羽书不时断绝,军情不达,足见道路已为敌人所阻。“刁斗”,昼炊之具,夜则击之以警戒,为行军两用之物,此言昼夜为敌所惊。敌入之速,来势之猛,战事之急迫,由此可见。霍将军就是在这样警急的形势下出师长城的,他系国家安危于一己之身,责任何其重大!

  “乘墉挥宝剑”八句,描绘破敌,慷慨淋漓,扣人心弦,用笔高壮。在这严峻的关头,霍将军从容不迫,登城指挥将士却敌。宝剑所向,旌旗遮空蔽日,勇士良将,无一不奋勇争先;兵法阵法,出奇制胜。“挥宝剑”,生动地描绘出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主帅形象,同时还暗用楚王登城挥太阿宝剑,晋、郑之师围楚三年一朝破败的典故,已寓克敌制胜之意。“七萃士”,周代禁军,此指勇士。“云屯”,如云屯聚,一状士多将广,二形容全军上下凝聚一心。“鱼丽”,古兵阵,见《左传·桓公五年》。“六郡”,据《汉书·地理志》,汉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多出名将。真是将精卒勇,锐不可当。“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这两句是破敌过程的小插曲。“胡笳”、“羌笛”,边地少数民族乐器。“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吴均《胡无人行》),远离中原,北出边关,深入荒漠,羌笛一曲,胡笳数声,未免牵动征战将士的乡思之情。气候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更见将士对国家的忠良气节。在铺叙紧张的战事中插入“胡笳”两句,文势起伏,回肠荡气,避免了行文的平板,更能打动人心。“骨都”、“日逐”,均匈奴侯王名。“自詟”,自惊慑;“亡精”,丧精亡魄,丢魂失胆。在霍将军的指挥下,击败了匈奴,北伐获得全胜。“自詟”、“亡精”,反衬霍将军的胆威及非凡的军事才能。上一节用“羽书”、“刁斗”,这一节用“胡笳”、“羌笳”,上一节用“飞狐”、“瀚海”,这一节用“骨都”、“日逐”,步步相为映发,相互照应,遣词谋篇用心良苦。

  “玉门”至篇终,回师后事。“斥候”,今言侦察兵。玉门一带,战火已停。武帝为霍将军营造最好的住宅,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遂传为千古美谈。“万庾积”,言其位尊禄厚;“百行成”,言其才高望重。“玉门”四句,极形容霍将军屡建功勋后受到国家的优宠。天长地久,但是人生短暂;将军虽然功成名就,但享福未多,人已迁化(死时年仅二十四)。“激楚”,楚歌曲;“高台倾”,指霍去病之死。“位登”,“功立”后嵌入“天长”四句,沉郁低回,紧接着又用“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两句振起作结,先抑后扬,顿挫跌宕,情调慷慨激昂,高亢有力。“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名为麒麟阁。公元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曾图画股肱之臣的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于阁,以思其美。此诗借宣帝事,指出骠骑虽然过早谢世,但名雄千古,为后人所敬慕。

  虞羲作品今存不多,但其诗作在南齐时就以其独特的“清拔”风格受到永明代表诗人谢朓的嗟赏称颂。后人评此诗曰:“高壮开唐人之先,巳稍洗尔时纤卑习气矣”(《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八);“不为纤靡之习所困,居然杰作”(《古诗源》卷十三),都较准确地指出它与齐梁之际众作不同的特色在于不纤弱,在于高壮有气势。的确,齐梁间诗坛上能结合时事,寄寓作者高怀壮志,昂奋激发人心的诗作并不多见。此诗《文选》归入“咏史”类,篇幅还是较长的,何焯云:“妙在起伏,非徒铺叙为工”(《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由于诗人善于驾驭,避免咏史诗较常见的平铺直叙,写得起伏跌宕。诗中描写边塞的一些语词、典故,多可回味,有的甚至为后代边塞诗所习用。此诗上承鲍照描写边塞的诗作(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下开唐人边塞诗之先,虽然情调尚不及唐人的俊快刚健,但如何焯所指出,实为杜甫《前后出塞》所祖,在边塞诗的发展过程中有积极的意义。

yǒnghuòjiāngjūnběi--

yōngmáowèihànjiānghànchūzhǎngchéng

zhǎngchéngshìxiǎnwànyúnpíng

liángqiūjiǔyuèyōubìng

fēibáiwǎnhànhǎichóuyúnshēng

shūshíduànjuédiāodòuzhòujīng

chéngyōnghuībǎojiànyǐngāojīng

yúntúncuìshìliùjùnbīng

jiāguānxiàqiānglǒngtóumíng

dōuxiānzhézhúwángjīng

ménchìhòujiǎshǐxiūyíng

wèidēngwàngōngbǎixíngchéng

tiānzhǎngjiǔréndàoyǒukuīyíng

wèiqióngchǔjiàngāotáiqīng

dānglìnglínshàngqiānzàiyǒuxióngmíng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此道¹昔归顺²,西郊胡³繁。
译文: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注释:¹此道:指金光门。²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凤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归顺:指逃脱叛军归凤翔,投奔肃宗。³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⁴正:一作“骑”。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至今残破胆¹,应有未招魂²
译文: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注释:¹破胆:丧胆,惊骇。²未招魂:指活人的神魂,意谓推想叛军占据时,臣民神魂惊散之常,应有未招而不归之魂。未,一作“犹”。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近侍¹归京邑(yì)²,移官³岂至尊(zūn)
译文: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注释:¹近侍:指拜左拾遗。侍,一作“得”。²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³移官:调动官职,指由左拾遗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⁴岂至尊:难道出自皇帝之意。岂,一作“远”。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无才日衰老,驻(zhù)马望千门¹
译文: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注释:¹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形容其建筑宏伟,门户很多。

  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大,朝廷岌岌可危;二是说西门外敌人多而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颔联“至今”暗转,进一步抒写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而又暗转下文,追昔而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金针暗度之效。

  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心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刻薄寡恩,是皇帝自己疏远他,可诗人却偏说“移官岂至尊”,决无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但若仔细体会,杜甫在这两句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尾联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遽去的情怀。感情复杂而深婉,虽然写得很含蓄,实际是在埋怨肃宗。

  这首诗追忆了当年九死一生从胡尘中间道逃往凤翔的情景,痛定思痛,感慨万千。当年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悯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本以为从此可以效忠王室、裨补国政,谁知却因正直敢言了遭奸按诽傍,天子疏远,从政一年多就被贬斥。诗人内心的怨望很深,却以“不怨之怨”的委婉笔法写出。篇末抒发自己眷念京国的深情,更加衬托出统治者的黑白不辨、冷酷无情。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
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10-212

zhìèrzǎijīngjīnguāngménchūjiàndàoguīfèngxiángqiányuánchūcóngzuǒshíhuàzhōuyuànqīnbiéyīnchūményǒubēiwǎngshì

 tángdài 

dàoguīshùn 西jiāozhèngfàn 
zhìjīncándǎn yīngyǒuwèizhāohún 
jìnshìguījīng guānzhìzūn 
cáishuāilǎo zhùwàngqiānm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