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带峨冠新庙像,长衫紫领乐耕民。雨旸从此如常德,愿作常山荐号人。
博带峨冠新庙像,长衫紫领乐耕民。雨旸从此如常德,愿作常山荐号人。
邓肃

邓肃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 2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¹自通州司马授虢(guó)州长史²。又明年春³,各祗(zhī)之,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yì)¹⁰,微之反棹(zhào)¹¹送予至下牢戍¹²
译文:平定淮西之乱后的第二年冬天,我从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刺史,元微之从通州司马改任虢州长史。到了第二年春天,各自奉命到达任所,与弟弟白知退同行。三月十日,三个人相会于夷陵。第二日,微之调转船头送我至下牢关。
注释:三游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长江北岸。平淮西: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宪宗派兵加以平定,元和十二年(817)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活捉吴元济。平淮西之明年:即元和十三年(818)。¹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²长史:是州刺史属下官吏之长。³又明年春:即元和十四年(819)春天。⁴祗命:遵命。⁵之:往。⁶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⁷三月十日:据上文可知,当为元和十四年(819)。⁸参会:指作者、元稹、白行简三人相会。参:通“三”。⁹夷陵:今湖北宜昌。¹⁰翌日:明天,第二天。¹¹反棹:掉转船头。¹²下牢戍:即下牢关,在宜昌西边。其时元稹出川,已过下牢关;白居易入川,还未过下牢关;因此元稹陪同白居易重返下牢关。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¹者久之。酒酣(hān),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²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³,如垂幢(chuáng)。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shān)¹⁰(yì)(yì)¹¹,梯危缒(zhuì)¹²,休而复上¹³者凡四五焉。仰睇(dì)俯察¹⁴,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¹⁵,磷磷¹⁶凿凿¹⁷,跳珠溅玉¹⁸,惊动耳目。自未¹⁹(qì)²⁰(xū)²¹,爱不能去²²。俄而²³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²⁴,互相明灭²⁵,昌荧²⁶玲珑²⁷,象生其中²⁸。虽有敏口²⁹,不能名状³⁰
译文:到了第二天,想到将要分别依依不舍,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了很久。正喝得尽兴时,听到石间有泉水声,于是下船上岸,步行到了崖岸缺口的地方。一开始就见到一块石头,如叠如削,奇怪的地方在于像张开的翅膀,又像下垂的旗帜。然后看到了泉水,如泻如洒,奇特犹如悬挂的白绢,又像绵延不断的丝线。于是我们一起把小船拴于岩石下,带着仆夫割倒杂草,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连休息带攀爬了四五次。上下察看,绝无人迹,只有水石相激,水清石明,跳珠溅玉,惊动耳目。我们从未时直到戌时,流连忘返。再过了一会儿峡山昏黑,云破月出,月华忽明忽暗,互相交替。晶莹奇幻,各种美妙的景象于此地展现。即便是口舌敏捷的人也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注释:¹引舟上下:是说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²初见石:开始见到的是石头。³引臂:张开的臂膀。⁴垂幢:下垂的旗帜。⁵次见泉:接着看到了泉水。⁶悬练:悬挂的白绢。⁷不绝线:绵延不断的线。⁸相与:一起。⁹维舟岩下:把船拴在岩石下面。¹⁰芟芜:割倒杂草。¹¹刈翳:清除障碍。¹²危缒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¹³休而复上:休息一会儿再向上攀登。¹⁴仰睇俯察:上下察看。¹⁵薄:碰击。¹⁶磷磷:通“潾潾”,水清澈的样子。¹⁷凿凿:石鲜明的样子。¹⁸跳珠溅玉:形容泉水溅石,像珍珠洒在玉石上那样跳跃四溅。¹⁹未:未时,当今午后一点到三点。²⁰讫:至。²¹戌:戌时,当今晚上七点到九点。²²去:离开。²³俄而:一会儿。²⁴光气含吐: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²⁵互相明灭:明暗交替。²⁶晶荧:透明闪光。²⁷玲珑:精巧细致。²⁸象生其中:是说在云气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形象。²⁹敏口:巧嘴,指口才敏捷³⁰。名状:用语言形容出来。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余序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既而,通夕不寐,迨(dài)¹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yáo)²,岁代³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qì),矧(shěn)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¹⁰二十韵¹¹,书于石壁。仍¹²命余序¹³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¹⁴为三游洞。洞在峡州¹⁵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¹⁶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¹⁷其事。
译文:就这样,我们通宵未睡,直到天明,才准备离去,既怜惜于奇景又感伤于即将别离,边惊叹边说着话。知退说道:“这个地方如此美丽,天地间能有几处?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件事情吗?”元微之说:“此话对极!况且我们难得相逢,如此地方也不易遇到。现在两件事凑在一起,岂能不记述一番?就请各自赋古体诗二十韵,写在石壁上。”并请我写一篇序以加以记叙。又因为是我们三人首先到此游玩,所以把题目取为“三游洞”。洞在峡州往北二十里北峰之下,两崖相衔接的地方。我们希望将来有人知道这个地方,所以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游玩。
注释:¹迨:等到。²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繇:通“由”。³岁代:年复一年,谓长久以来。⁴寂寥(liáo):寂寞、冷落。⁵委置:抛在一边。⁶太息:同“叹息”。⁷矧:况且。⁸两偶于是:两件事(指上文所说“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都在这里实现了。偶:相遇。于是:在这里。⁹得无述乎:是说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¹⁰古调诗:即古体诗。¹¹二十韵:一韵两句,共四十句。¹²仍:同“乃”,于是。¹³序:同“叙”,记叙。¹⁴目:题目。¹⁵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¹⁶廞:通“嵌”。¹⁷备书:详细地记载。

  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着墨不多,而其背景、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关系交代得一清二楚。从“微之反棹送予”这一细节中,则可体会到元、白二人的深挚情谊。用笔简妙,为下文抒写惜别之情预作铺垫。

  第二段写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临别之际,不忍分手,彼此牵引着船,久久地在江中来回航行,忽闻石间泉声,便下船上岸,步入缺岸寻找。他们一边循声探索,一边观赏景物。石则观其形状之“怪”,像人工着意堆叠和劈削而成;而石钟乳就像张开的臂膀和下垂的旗帜。泉则赏其势态之“奇”,像飞泻,像喷洒,像悬挂的白带,像不断的白线。动静结合,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又把船拴在岩石下,割杂革,除障碍,进洞游览。作者突出“险”、“惊”、“幻”三字。“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达四五次之多,攀登艰难,写出洞的险峭、滑溜;水石相击,发出“磷磷凿凿”的巨响,溅出如珠似玉的水花,作者以“惊动耳目”四字,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洞中黄昏,景色奇绝:“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荧玲珑。象生其中。”寥寥几笔,便把洞中光彩变幻的景物如画般地展现,使人目夺神移。这“险”、“惊”、“幻”的景色,描绘得神奇美妙,作者犹有“虽有敏口,不能名状”的遗憾。

  末段因景伤情,抒写“怜奇惜别”的感慨,加深了文章的思想内涵。爱景之奇,惜友之别,二者融为一体。三人的对话,“且叹且言”,尤其是作者的慨叹,借此喻彼,含英才被贬之意,意味更为深长。末了,以介绍作序原因、洞名来历及三游洞的具体位置作结,收笔从容自然。

  这篇文章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相互映衬、融合、生发,浑然成篇。语言凝炼精粹,晶莹润畅,且善用比喻,善于描摹,生动地写出景物的本质特征,写作技巧是很高超的。

参考资料:
1、 臧维熙主编,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97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196页
3、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上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987页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jiōng)¹牡马,在坰(jiōng)²之野。薄言駉者,有驈(yù)³有皇,有骊(lí)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¹⁰(zāng)¹¹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毛带白色有驈皇,毛色相杂有骊黄,驾起车来奔前方。跑起路来远又长,马儿骏美多肥壮。
注释:¹駉駉:马健壮貌。²坰:野外。薄言:语助词。³驈:黑身白胯的马。⁴皇:鲁诗作“騜(huáng)”,黄白杂色的马。⁵骊:纯黑色的马。⁶黄:黄赤色的马。⁷以车:用马驾车。⁸彭彭:马奔跑发出的声响。⁹思:句首语助词。下句“思”字同。¹⁰斯:其,那样。¹¹臧:善,好。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zhuī)¹有駓,有骍(xīn)²有骐³,以车伾(pī)。思无期,思马斯才。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黄白为骓灰白駓,青黑为骍赤黄骐,驾起战车上战场。雄壮力大难估量,马儿骏美力又强。
注释:¹骓:苍白杂色的马。²骍:赤黄色的马。³骐:青黑色相间的马。⁴伾伾:有力的样子。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tuó)¹有骆²,有駵(líu)³有雒(luò),以车绎绎。思无斁(yì),思马斯作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驒马青色骆马白,駵马火赤雒马黑,驾着车子跑如飞。精力无穷没限量,马儿腾跃膘肥壮。
注释:¹驒: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²骆:黑身白鬃的马。³駵:赤身黑鬃的马。⁴雒:黑身白鬃的马。⁵绎绎:跑得很快的样子。⁶斁:厌倦。⁷作:奋起,腾跃。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yīn)¹有騢(xiá)²,有驔(diàn)³有鱼,以车祛(qū)。思无邪,思马斯徂(cú)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红色为骃灰白騢,黄背为驔白眼鱼,驾着车儿气势昂。沿着大道不偏斜,马儿如飞跑远方。
注释:¹骃:浅黑间杂白色的马。²騢:赤白杂色的马。³驔:黑身黄脊的马。⁴鱼:两眼长两圈白毛的马。⁵祛祛:强健的样子。⁶徂:行。

  此诗重点是写马,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诗分四章,可能与古代一车四马的驾车制度有关。有人说“《礼》:诸侯六闲,马四种,有良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驽马”,“作者因马有四种,故每章各言其一”(孔颖达疏);也有人说每章各写马的一种品性,第一章是写“马之德”,第二章是写“马之力”,第三章是写“马精神”,第四章是写“马志向”(方玉润《诗经原始》),这却不免让人感到穿凿附会,四章中各种各样毛色的马都有,难道说“骊”一定是良马、“駵”一定是劣马?“彭彭”、“伾伾”、“绎绎”、“祛祛”与“臧”、“才”、“作”、“徂”这些形容词(或动词)也看不出与德、力、精神、志向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从结构上看,它每章除了第四、五两句“有……有……”句式各具不同内容外,也就第六句末二字和第七、八两句末一字不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体式,而各章所更易之字,也不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那样相互间有递进或联贯关系,而像《国风》中的另一些篇章那样,联章复沓只是为了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从诗的表现手法看,此篇尽管用的是赋法而没有比兴成分,但写来跌宕有致,马的形象既生动传神,对鲁君的颂美也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张扬,一切都温而不火,流畅自然,这在《颂》诗中实不多见。全诗先将直接歌咏的对象群马置于广阔无边的原野这一环境背景,且冠以“駉駉”这一表形态的叠字形容词,这样篇首就鼓荡着一种矫健强悍的气势。接着,“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绍马的品种,马的品种繁多正可作“有无疆(期、斁、邪)”一句的注脚,为下文的赞颂作了有效的铺垫。“以车”云云,又以带叠字形容词的句子咏马之善于驾车疾驰,与上文的“駉駉牡马”句相呼应,而句中“马”字不出现,叠字词前后位置不同,又见出章法上的变化。最后,由写马转为赞美鲁君,但赞美鲁君仍紧扣住咏马,结尾一丝不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篇的脉络很分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很纯熟。不妨说这是现存最早的专咏马的咏物诗,后世咏马之诗大致也是这样从马的形体(这在此篇中主要是通过写马的毛色表现出来)、马的动势、马与人的关系这几方面落笔的。作为咏物诗的雏型,它已显得相当完美。一些读者会有此疑问:这样一首具有《国风》风格的诗,为何不在《国风》中?鲁诗不称《风》而称《颂》,前引孔颖达疏实际上已作了说明,原因是鲁为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周室重视周公的功绩,尊鲁若王,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以观风,遂不及鲁诗。

  从诗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此篇以牧业的兴盛作为治国有方的一大业绩,反映出那个时代对马政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在周代的“六艺”中,就专门有“御”(驾马车)这一艺,周穆王也有驾八骏遨游天下四方的传说。春秋中期,车战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一辆兵车需四匹马牵引,因此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必然与马匹数量密切相关,大国号称“千乘之国”,良有以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马政于是成为军国要务,各国诸侯都十分重视养马,这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如《鄘风·定之方中》就赞扬卫文公“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而《鲁颂》更是篇篇写到马,《鲁颂·駉》自不待言,《鲁颂·有駜》则诗题就是马肥壮之貌,《鲁颂·泮水》有“其马蹻蹻”句、《鲁颂·閟宫》有“公车千乘”句。在此篇中,写到不同毛色的马的品种有十六种之多,可见驯马养马这一业的发达。而考之典籍,以毛色定名的马还远不止这些。语言学家们认为:某一民族语言中哪一属类事物的名词特别多,就反映出此民族在该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与该类名词有关的科学技术特别发达。中国上古时期牲畜命名的多样化,正反映了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为之骄傲的事。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9-702

jiōng

míng xiānqín 

jiōngjiōng zàijiōngzhī yánjiōngzhě yǒuyǒuhuáng yǒuyǒuhuáng chēbāngbāng jiāng zāng 

jiōngjiōng zàijiōngzhī yánjiōngzhě yǒuzhuīyǒu yǒuxīngyǒu chē  cái 

jiōngjiōng zàijiōngzhī yánjiōngzhě yǒutuóyǒuluò yǒuliúyǒuluò chē  zuò 

jiōngjiōng zàijiōngzhī yánjiōngzhě yǒuyīnyǒuxiá yǒudiànyǒu chē xié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¹报蕃(fān)臣。
译文:刚刚奔波万里回来报奏君主近况,很快就拿着君主的诏书出使西蕃。
注释:却使:回使,报使。¹天诏:天子诏书。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本是诸生¹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²
译文:本来一介与文墨相伴的儒生,如今率领千军万马平定边地战乱。
注释:¹诸生:儒生。²烟尘:边境的烽烟战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旅宿¹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²识遗民³
译文:夜宿关河,恰逢暮雨潇潇,认出在边塞堡垒处春耕的是曾经的大唐百姓。
注释:¹旅宿:旅途夜宿。²亭障:边塞的堡垒。³遗民:沦陷区的百姓。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¹沙塞(sài)²往来频。
译文:这一次前往应多多收复故地,哪里会推辞边塞的频繁往来。
注释:¹宁辞:哪里会推辞。²沙塞:沙漠边塞。

sòngchángshìquè使shǐ西fān--wéiyīng

guīzòushèngcháoxíngwànquèxiántiānzhàobàofānchénběnshìzhūshēngshǒuwén

jīnjiāngjìngyānchén宿guānféngchūngēngtíngzhàngshímín

duōyīngshōuníngshāsāiwǎngláipín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海棠香老¹春江晚,小楼雾縠(hú)²(kōng)(méng)³。翠鬟(huán)初出绣帘中,麝(shè)(luán)惹苹风
译文:海棠花的馨香已经残尽,春江正临日暮时分,小楼笼罩在轻纱一般的薄雾里,那么缥缈迷蒙。当年在珠绣的帘子中,美丽的发鬓刚刚束成,麝香的烟气和鸾凤的玉佩,引来阵阵吹拂苹花的春风。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此词使用的格律是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老:残。²雾縠:轻纱般的薄雾。³涳濛:缥缈迷茫。⁴翠鬟:女子乌黑的发髻,此处代指女子。⁵麝烟:火爇(ruò)麝香所散发出的香气。⁶鸾佩:雕有鸾凤的玉佩。⁷苹风:掠过苹花的风。这里比喻女子如初开苹花惹人注意。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碾玉钗¹摇鸂(xī)(chì)²³,雪肌云鬓(bìn)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liǎo)花红。
译文:宝玉发钗一步一摇,钗上的鸂鶒花饰相随颤动。雪的肌肤和如云的发髻就像要化解消融,她满怀深情遥指绿水的东面,那里是越王的亭台宫殿,蓼花开的正红。
注释:¹碾玉钗:研磨制成的玉钗。²鸂鶒:此指钗上鸂鶒鸟型的花饰。³战:颤动。⁴越王台殿: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的亭台宫殿,亦即女子故国宫殿。⁵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红或白。

línjiāngxiān··hǎitángxiānglǎochūnjiāngwǎn--níng

hǎitángxiānglǎochūnjiāngwǎnxiǎolóukōngméngcuìhuánchūchūxiùliánzhōngshèyānluánpèipíngfēng

niǎnchāiyáochìzhànxuěyúnbìnjiāngrónghánqíngyáozhǐdōngyuèwángtái殿diànliǎohuāhóng

花上断续雨,江头来去风。
花上断续雨,江头来去风。
译文:落在花上的雨停了又下,江上的风来了又去。
相思春欲尽,未遣酒尊空。
相思春欲尽,未遣¹酒尊空。
译文:相思在春天没有没有尽头,我还未排解这相思之苦酒杯却已成空。
注释:¹遣:排解,发泄。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dàn)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译文:长江的水浩浩汤汤,远客的情延绵不绝。
注释:¹澹澹: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译文:将相思的遗憾寄与落花,可落花依旧落地无声。

rénèrshǒu--cuīdàoróng

huāshàngduànjiāngtóuláifēngxiāngchūnjǐnwèiqiǎnjiǔzūnkōng

dàndànzhǎngjiāngshuǐyōuyōuyuǎnqíngluòhuāxiānghèndào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