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自王城,骏笔挥万纸。
开缄动心目,忽忽龙蛇起。
便可老烟霞,声价日千里。
那知未满意,更访栟榈子。
栟榈亦何人,是心如灰死。
恶语满人间,春风自桃李,
凭君一笑挥,万事空一洗。
但了风动幡,在处针投水。
愿将广长舌,语出亦糠粃。
回到我辈人,政堪覆酱耳。
乞食自王城,骏笔挥万纸。
开缄动心目,忽忽龙蛇起。
便可老烟霞,声价日千里。
那知未满意,更访栟榈子。
栟榈亦何人,是心如灰死。
恶语满人间,春风自桃李,
凭君一笑挥,万事空一洗。
但了风动幡,在处针投水。
愿将广长舌,语出亦糠粃。
回到我辈人,政堪覆酱耳。
邓肃

邓肃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 2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
知人者智¹,自知者明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³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本分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注释:¹智:聪明。²明:圣明。³强行:坚持不懈。⁴死而不亡:肉体死亡,“道”仍然存在。⁵寿:长寿。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枝袅(niǎo)¹一痕雪²在,叶藏几豆³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译文: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枝上雪痕犹在。几颗青梅已悄然出现在绿叶间,透露浓浓的春意。梅花本早于梨花开放,但这几朵梅花偏偏晚些开,它终于等到与春风相会的机会,似乎与梨花约好一同在梦中相见。
注释:晚花:梅已结子,而枝上尚有余花,故称“晚花”。¹袅:摇曳。²一痕雪:指晚开的几朵洁白的梅花仿佛一抹残雪。 痕,痕迹。³几豆:指梅子。⁴玉奴:南齐东昏侯的潘妃字玉奴,东昏侯兵败,玉奴与他同死。古人常以玉奴指女子,此指青梅。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香力添熏(xūn)¹罗被,瘦肌²犹怯冰绡(xiāo)³。绿阴青子老溪桥。羞(xiū)见东邻娇小。
译文:梅花的芬芳好像美人罗被上散发出来的熏香气息,而梅花欲落未落,欲残未残之状,好比美人瘦弱的肌体,仿佛连冰绡薄纱衣的重量都经受不起。伊人渐老如梅树成荫转而结子,逐渐由青泛黄;女子渐老的外貌一定不如从前那样娇艳,所以她害怕再与东邻的那位娇小女友相见了。
注释:¹熏:熏炉。²瘦肌:即瘦削的花瓣。³冰绡:洁白的生丝制品。⁴青子:即青梅。⁵东邻:东邻原指美女,此处指梅花。

  词的上片渲染梅花的冰清玉洁及其带给人间的浓郁春意。以“一痕雪”形容梅花,特别贴切。一是花自如雪;二是易于零落,如同春天的雪易于融化;三是稀少,枝头星星点点的白色仿佛残雪欲尽。再著一“袅”字,更给人以如虚如幻、缥缈如烟的感觉。词一开头,便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又显出那一股坚韧之气以及缱绻的深情。次句化用欧阳修:“叶间梅子青如豆”诗意,构思亦很奇巧。这句也暗含梅花在内,一个“藏”字十分生动,春光掩映了叶间的梅花,显得更加春意盎然,融人了词人对晚梅的礼赞。“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二韵扣住“晚”字写梅花,仍用拟人化写法。这一韵将晚花比作绝色美人,还沉湎于幽梦之中,远远落后她的姊妹们,“玉奴”袭用苏轼诗中之辞,用以比喻白梅。“最晚”应合词题中“晚花”二字。“嫁东风”化用李贺诗句,而词人笔下的白梅却不早不晚在东风中含苞绽放。原来白梅晚开是为了与梨花同温幽梦的。白梅本不该与梨花同时,好像这晚梅与梨花之间存在某种不解之缘。这句暗点出晚字、白字。所谓思致杳冥,空灵之处。

  词的下片仍以拟人之笔,赋晚花以人情,着意描绘梅花的冰肌玉骨,香气袭人和娇丽姿容。而词人那无限怜爱之心,尽在不言中。“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一韵,写梅香与娇态。一个“添”字,隐示出罗被原先已经被早梅熏过几次,而今晚梅又开放,其香气更添几重。“瘦肌”形容花形,梅花通体晶莹,宛如身着冰绡,作者于是生发出奇妙神思,那清瘦的梅肌,对着寒凉的冰绡,恐怕有几分畏怯。梅花那娇美柔韧、冰清玉洁的体格,跃然纸上。“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一韵,以“青梅枝上晚花”收尾,与词题扣合,首尾呼应。在那绿阴下,溪桥边,青梅日益成熟,而东邻的“枝上晚花”,却风姿绰约,不胜妖娆。两相对照,青梅不禁自惭形秽,羞于睹其芳华。词尾以烘云托月的笔法,借刻画青梅的心理,从另一角度却极写梅枝上的这“一痕雪”般的晚花,是何其娇小清丽。用待嫁的“东邻”美女来比况青梅枝上的晚花,既是拟人手法,又善于融典。

  统观全词,词人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仅仅八句,却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段:拟人、比喻、烘托、对比、用典、均自然贴切,富有艺术美感。见出词人构思、运笔、遣词的创作功力。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2、 (宋)周密编选.绝妙好词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219页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¹(jì)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²扶疏³,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héng)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líng)(lù)
译文: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仿佛披上了新绿的衣服。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
注释:¹断虹:一部分被云所遮蔽的虹,称断虹。²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³扶疏:繁茂纷披貌,意为枝叶繁茂。⁴姮娥:月中女神娥。汉时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⁵一轮玉:指圆月。⁶醽醁:酒名。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¹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²。孙郎微笑,坐来³声喷霜竹
译文: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万里,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孙郎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
注释:¹老子:老夫,作者自指。²临风曲:一作“临风笛”。³坐来:马上。⁴霜竹:指笛子。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风曲 一作:临风笛)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风曲 一作:临风笛)

  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安今宵开怀畅饮!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安一股豪气。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词人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他的诗词创作中。

参考资料:
1、 高原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765-768 .

niànjiāo ·duànhóng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yuèshí tóngzhūshēngyǒngānchénglóu guòzhāngkuānyuándàiyuè ǒuyǒumíngjiǔ yīnjīnzhuózhòng yǒusūnyàn shànchuī yuánzuòyuèchángduǎn wénjiādiǎn 

duànhóng jìngqiūkōng shānrǎnxiūméixīn绿 guìyǐngshū shuíbiàn便dào jīnqīnghuī wànqīngtiān héngéchù jiàlún hánguānglíngluàn wèishuípiānzhàolíng 
niánshàocóngzhuīyóu wǎnliángyōujìng ràozhāngyuánsēn gòngdǎojīn jiāwàn nánzūnqiánxiāngzhǔ lǎopíngshēng jiāngnánjiāngběi zuìàilínfēng sūnlángwēixiào zuòláishēngpēnshuāngzhú  (fēngzuò línfēng )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译文:平生爱好招待朋友就和喜爱书一样,虽然有时招待不周但是心诚意满。
门前车马久扫迹,老病又与黄卷疏。
门前车马久扫迹¹,老病又与黄卷²疏。
译文:已经很久没有客人来访,身体衰弱又多病,只能整日有书作伴。
注释:¹扫迹:见“扫迹”。²黄卷:书籍。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译文:人世间人情冷暖可以没有,但是手不翻阅书籍却会悔恨万分。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译文:今年入秋以来风雨很频繁,天气寒凉靠近灯火读书。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译文:已经七十岁了眼睛还能看清,这是上天有意成全我这个爱读书的老书生。
旧业虽衰犹不坠,夜窗父子读书声。
旧业虽衰犹不坠(zhuì)¹,夜窗父子读书声。
译文:曾经的事业虽然衰退但还未忘怀,夜晚窗户里只传出父子的读书声。
注释:¹不坠:犹不失。
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芳草长川¹,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hóng)²飞,行人去,碧山边。
译文:芳草萋萋”的水中绿洲,向前后观看,那高桥如长虹卧空,飞架长川两岸,通过高桥的道路,两旁柳树掩映,随风依依。北归的鸿雁,排成人字行,展翅飞过;往下看,路上的行人,也一个个离去。
注释:¹长川:长的河流。²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风微烟淡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风微烟淡雨萧然¹,隔岸²马嘶(sī)³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译文:风小云散雨声消逝,是一片萧然寂静,举首望去,鸣叫的马儿在何处。
注释:¹萧然:萧条冷落,空寂凄凉。²隔岸:指河的对岸。³马嘶:指马鸣凄楚幽咽。⁴九回:多次翻转或萦绕。多形容愁思起伏.郁结不解。

jiǔquánzi··fāngcǎozhǎngchuān--féngyán

fāngcǎozhǎngchuānliǔyìngwēiqiáoqiáoxiàguī鸿hóngfēixíngrénshānbiān

fēngwēiyāndànxiāoránànchùjiǔhuíchángshuāngliǎnlèiyángt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